八月庚辰,王珪議上大行皇帝諡曰神文聖武明孝,廟號仁宗。
因為趙曙的一係列表現,導致曹太後的不滿,加上宦官讒間,兩宮遂成隙。
韓琦,司馬光,心都快要操碎了。
太後曾經對韓琦表示對趙曙的不滿,韓琦耍賴甩死狗:「臣等隻在宮外才見得到官家,內中如何保護,全在太後。太後應該明白,若官家失了照管,太後你也安穩不了。」
太後驚道:「相公這是什麽話!我對官家很用心的。」
韓琦說道:「太後照管了,則眾人自然照管了。」
反過來理解——眾人說趙曙的壞話,那就跟你有關係。
同列嚇得縮頸流汗,下來對韓琦說道:「老韓,這樣說太過了吧?」
韓琦心裏頭在日狗:「不這麽說不行啊……」
很快又有趙曙在禁中犯過失的事情傳出,「眾頗惑之」。
韓琦說道:「豈有殿上不曾錯了一語,而入宮門即得許多錯!不要相信。」
於是傳言也稍稍平息。
但是蘇油認為,這大概率是真實,恰恰說明,趙曙是在禁中故意如此,輕慢太後,表達自己控製權不足的不滿。
九月辛亥,皇子、光國公仲鍼為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淮陽郡王,改賜名頊;
樂安郡公仲糾為明州觀察使、祁國公賜名顥;
大寧郡公仲恪為耀州觀察使、鄠國公,賜名頵。
左右讒間者,或陰有廢立之議。
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
昭陵修好,韓琦從陵下回來,太後派了中使,交給韓琦一封信。
韓琦打開一看,全是記錄的趙曙所寫的輕慢歌詞和他在宮中的一些過失。
韓琦當著使者把信燒了,然後跑去勸太後。
太後一見韓琦就嗚咽流涕:「老身都沒有容身之處了,相公要給我作主啊!」
韓琦勸解道:「這不是官家生病嗎?病好了自然就不會這樣了。兒子病了,當媽的能不容忍嗎?」
太後很不開心。
歐陽修也勸:「太後事仁宗數十年,仁聖之德,著於天下。婦人之性,鮮不妬忌。當年溫成皇後那麽驕恣,太後你都能安然相處,什麽都包容。怎麽如今母子之間,反而不能忍了呢?」
太後見得不到支持,隻好改口:「得諸君如此,不錯。」
歐陽修說道:「太後放心,此事何獨臣等知之,外邊沒人知道。」
太後的態度才開始緩和。
歐陽修又說道:「仁宗在位歲久,德澤在人,人所信服。所以他去世後,天下都聽從他的遺命,奉戴嗣君,沒人敢有不同意見。」
「如今太後深居房帷,外邊就我們幾個措大而已。我們的所為,要不是因為仁宗遺意,天下誰肯聽從?!」
太後終於沉默了。
這邊勉強安頓好,韓琦又跑去見趙曙,趙曙開口就是:「太後待我無恩。」
就這一句,蘇油覺得趙曙再也洗不白了。
養父母把天下都交給了你,皇帝大行時那樣維護你,現在你說養母無恩?
韓琦心裏估計又在日狗,自己立的皇帝,含著淚也要維護下去,隻好勸道:「自古聖帝明王,不為少矣,然獨稱舜為大孝。難道其他人就不孝了嗎?並不是。」
「如果父母慈愛而子孝,這是常事,不足道也;隻有象舜這樣,父母不慈愛而做兒子的還不失孝道,那才值得稱道啊。」
「因此我們隻怕陛下你孝順太後還不到位,而天下豈有不慈愛的父母!」
趙曙大悟,也不知道他悟了什麽,總之從此才不再說太後的不好了。
不過這些高層的撕逼,對蘇油來說,就是尋常八卦,還不如為百姓帶鹽重要。
鬱山,一股手臂粗的白色山泉從數米高的岩隙中飛出,跌落在清澈平靜的河麵上。
初到此地的人,乍一看,都會以為這是一眼清澈的山泉。
捧一捧清泉送入口中,沒有山泉的甘甜,而是滿口鹹澀。
這口鹵泉的找到,為夔州鹽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剩下的,就是人力。
從「隸籍於井者,以小舟泊飛水」的運水方式,改變為了輸鹵筧道運輸方式。
斑駁的崖壁上,如今被打出一個個緊密相連的柱洞。
源源不絕的滷水,正是順著這些柱洞上搭建起的輸鹵筧道,被引入數裏之外的作坊之中,那裏地勢開闊,交通方便,附近還有煤。
竹筧一頭連著鹽井,另一頭則直通作坊裏的蓄鹵池。
製鹽滷水含鹽度比海水還要低,如果直接燒製,將浪費大量燃料,因此還是潑爐印灶法。
「灶以黃泥築砌,一灶五鍋,井水入鍋不能成鹽,以之浸漬於灶,鹹水皆入灶泥之內,次日則掘此灶土,浸水煎熬五日,而灶掘盡。又另行作灶,浸之掘之亦如前法。」
這法子有些粗糙,還是如眉山那般,改用燒過的蜂窩煤球。
簡單來說,就是當爐田被火燒到一定程度後,鹽工們便不斷地將製鹽的滷水印入爐田,淋潑在煤球渣上。滷水蒸發水分,使爐渣變成鹽土。
如今這裏已經半自動化了,有移動的導水竹筒,搖動水車汲水,滷水會順著管道提升流進導水竹筒,四人控製皮管,就可以給八口大灶印鹵,而免了挑擔之勞。
因為趙曙的一係列表現,導致曹太後的不滿,加上宦官讒間,兩宮遂成隙。
韓琦,司馬光,心都快要操碎了。
太後曾經對韓琦表示對趙曙的不滿,韓琦耍賴甩死狗:「臣等隻在宮外才見得到官家,內中如何保護,全在太後。太後應該明白,若官家失了照管,太後你也安穩不了。」
太後驚道:「相公這是什麽話!我對官家很用心的。」
韓琦說道:「太後照管了,則眾人自然照管了。」
反過來理解——眾人說趙曙的壞話,那就跟你有關係。
同列嚇得縮頸流汗,下來對韓琦說道:「老韓,這樣說太過了吧?」
韓琦心裏頭在日狗:「不這麽說不行啊……」
很快又有趙曙在禁中犯過失的事情傳出,「眾頗惑之」。
韓琦說道:「豈有殿上不曾錯了一語,而入宮門即得許多錯!不要相信。」
於是傳言也稍稍平息。
但是蘇油認為,這大概率是真實,恰恰說明,趙曙是在禁中故意如此,輕慢太後,表達自己控製權不足的不滿。
九月辛亥,皇子、光國公仲鍼為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淮陽郡王,改賜名頊;
樂安郡公仲糾為明州觀察使、祁國公賜名顥;
大寧郡公仲恪為耀州觀察使、鄠國公,賜名頵。
左右讒間者,或陰有廢立之議。
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
昭陵修好,韓琦從陵下回來,太後派了中使,交給韓琦一封信。
韓琦打開一看,全是記錄的趙曙所寫的輕慢歌詞和他在宮中的一些過失。
韓琦當著使者把信燒了,然後跑去勸太後。
太後一見韓琦就嗚咽流涕:「老身都沒有容身之處了,相公要給我作主啊!」
韓琦勸解道:「這不是官家生病嗎?病好了自然就不會這樣了。兒子病了,當媽的能不容忍嗎?」
太後很不開心。
歐陽修也勸:「太後事仁宗數十年,仁聖之德,著於天下。婦人之性,鮮不妬忌。當年溫成皇後那麽驕恣,太後你都能安然相處,什麽都包容。怎麽如今母子之間,反而不能忍了呢?」
太後見得不到支持,隻好改口:「得諸君如此,不錯。」
歐陽修說道:「太後放心,此事何獨臣等知之,外邊沒人知道。」
太後的態度才開始緩和。
歐陽修又說道:「仁宗在位歲久,德澤在人,人所信服。所以他去世後,天下都聽從他的遺命,奉戴嗣君,沒人敢有不同意見。」
「如今太後深居房帷,外邊就我們幾個措大而已。我們的所為,要不是因為仁宗遺意,天下誰肯聽從?!」
太後終於沉默了。
這邊勉強安頓好,韓琦又跑去見趙曙,趙曙開口就是:「太後待我無恩。」
就這一句,蘇油覺得趙曙再也洗不白了。
養父母把天下都交給了你,皇帝大行時那樣維護你,現在你說養母無恩?
韓琦心裏估計又在日狗,自己立的皇帝,含著淚也要維護下去,隻好勸道:「自古聖帝明王,不為少矣,然獨稱舜為大孝。難道其他人就不孝了嗎?並不是。」
「如果父母慈愛而子孝,這是常事,不足道也;隻有象舜這樣,父母不慈愛而做兒子的還不失孝道,那才值得稱道啊。」
「因此我們隻怕陛下你孝順太後還不到位,而天下豈有不慈愛的父母!」
趙曙大悟,也不知道他悟了什麽,總之從此才不再說太後的不好了。
不過這些高層的撕逼,對蘇油來說,就是尋常八卦,還不如為百姓帶鹽重要。
鬱山,一股手臂粗的白色山泉從數米高的岩隙中飛出,跌落在清澈平靜的河麵上。
初到此地的人,乍一看,都會以為這是一眼清澈的山泉。
捧一捧清泉送入口中,沒有山泉的甘甜,而是滿口鹹澀。
這口鹵泉的找到,為夔州鹽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剩下的,就是人力。
從「隸籍於井者,以小舟泊飛水」的運水方式,改變為了輸鹵筧道運輸方式。
斑駁的崖壁上,如今被打出一個個緊密相連的柱洞。
源源不絕的滷水,正是順著這些柱洞上搭建起的輸鹵筧道,被引入數裏之外的作坊之中,那裏地勢開闊,交通方便,附近還有煤。
竹筧一頭連著鹽井,另一頭則直通作坊裏的蓄鹵池。
製鹽滷水含鹽度比海水還要低,如果直接燒製,將浪費大量燃料,因此還是潑爐印灶法。
「灶以黃泥築砌,一灶五鍋,井水入鍋不能成鹽,以之浸漬於灶,鹹水皆入灶泥之內,次日則掘此灶土,浸水煎熬五日,而灶掘盡。又另行作灶,浸之掘之亦如前法。」
這法子有些粗糙,還是如眉山那般,改用燒過的蜂窩煤球。
簡單來說,就是當爐田被火燒到一定程度後,鹽工們便不斷地將製鹽的滷水印入爐田,淋潑在煤球渣上。滷水蒸發水分,使爐渣變成鹽土。
如今這裏已經半自動化了,有移動的導水竹筒,搖動水車汲水,滷水會順著管道提升流進導水竹筒,四人控製皮管,就可以給八口大灶印鹵,而免了挑擔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