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舉薦名額,還需向兩製——即掌內製、外製的翰林學士、知製誥、中書舍人,這些一般都是文章大家——呈送平時所作策、論五十道。


    兩製看了,覺得這娃詞理俱優,便可以送去參加閣試了。


    秘閣試六道題,道道都是攔路虎。


    首先,出題範圍就極其廣泛——九經、兼經、正史。


    別忙,那隻是主要的,接下來,還要旁及武經七書,即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


    沒完,還要包括《國語》,諸子百家。


    等等啊,上麵這些是正文,光有這些怎麽能體現出我們大宋製科考生的逼格呢?所以——歷朝歷代大儒們為這些經書所寫的註疏,也在考試範圍裏邊喲……


    用蘇軾參加過的那次製科來舉例,閣試六論如下:


    一,《王者不治夷狄》,出處:《春秋公羊傳》,何休的疏注;


    二,《劉愷丁鴻孰賢》,出處:《後漢書·劉愷傳》,《後漢書·丁鴻傳》;


    三,《禮義信足以成德》,出處:《論語·子路篇》,包鹹的注述;


    四,《形勢不如德》,出處:《史記·吳起列傳》;


    五,《禮以養人為本》,出處:《漢書·禮樂誌》;


    六,《既醉備萬福》,出處《詩經·大雅·生民》,鄭玄箋注。


    六道題中,三經三史,三正文三註疏,範圍可以說是極廣。


    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


    然而考官不會因此就放過考生,否則會顯得自己水平不行。


    畢竟大家基本都是官場中人,過於放水也會引來公議,一般都從嚴。


    因此六題還有明數、暗數之分。


    直引書之一二句,或稍變換句之一二字為題者為明數;


    顛倒書之句讀,竄伏首尾而為題者為暗數。


    按慣例明暗相參,暗數一般不過半。


    比如剛剛的第四題,原文就是:「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掐頭去尾,不搞事不舒服斯基。


    好了,題看到了,可以開始做題了。


    要求很簡單:一天一夜,全部完成,每篇三千字以上,合計兩萬字左右。


    要知道這是古文。


    終於開始評卷了,有個基本要求:文中必須指出論題的出處,並須全部引用論題的上下原文,此為——「通」。


    不知論題出處者,不得為「通」,直接淘汰;


    知道出處而不全引上下文者,也不得為「通」——隻能叫「粗」。


    六論四通二粗以上,方為合格,過了這關才聊得到文采上來。


    引論正確,見解精闢,邏輯嚴謹,文采斐然,可以入第四等。


    做不到其中三條以上,隻好入第五等。


    實在是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可以入第三等。


    不過這個第三等實在難拿,有宋三百年,蘇軾後來拿過一個,他之前,吳育拿過一個,然後,就這倆,沒別人了。


    製科三等,視同進士第一,即狀元,這是仁宗的原話。


    第三第四等,恭喜你們,有資格參加禦試了。


    至於第五等那些,感謝參與,下次再來。


    真要過了這關,皇帝那裏,反而好辦,基本就是個過場。


    因此時人都以秘閣六論為難,把閣試稱為「過閣」。


    除了要專心準備,應付這漫無範圍、又無所不問的閣試,還要去考官那裏托請打聽,拜託他們手下留點情,出題不要太偏太難太搞事。


    兩宋三百多年間,兩三年一次科舉,進士一共兩萬多人。


    而製科禦試,僅僅舉行了二十二次,幾乎十五年才舉行一次,而且隻有四十餘人入等。


    平均下來,一次也就一兩人。


    這門考試之所以如此精貴,是因為它是改變很多底層官員仕途的捷徑,可以從地方一步跳進中央——當然,首先你得有這份本事兒。


    然而,可怕的張方平張變態張天選,這樣的考試,他過了兩回。


    第一次是景祐元年,製科中茂才異等,立刻有了知諫院的職銜,做了大縣崑山縣的知縣。


    宋代縣級幹部有兩種——知縣和縣令。


    縣令屬於地方官員,而知縣,則是中央派到地方去的任職的,屬於中央官員序列。


    中間的差別大了去了,總之就是,老張通過這次考試,從地方官員搖身一變成了中央下派幹部。


    第二次,中了賢良方正科,這回有了知製誥的身份,也就是皇帝秘書銜,遷睦州通判,相當於副市長。


    接下來就是知開封府、翰林學士、禦史中丞……


    仕途和當年同榜的那些同進士苦逼們相比,就成了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張方平歷史上並不以文章見長,因此蘇油可以斷定,老頭絕對是憑藉自己的記憶力金手指,多拿了幾個通,彌補了進士試上的低等,連來兩次鹹魚大翻身,啊不,鯉魚躍龍門。


    蘇洵當然非常高興:「還不趕緊感謝侍郎提攜!」


    蘇油隻好躬身行禮,表示服從,心裏卻在嘀咕:「總覺得哪裏沒對……」


    果然沒對,等到大家告辭出來,蘇油和大小蘇嘀咕起考試情況,他們倆也覺得匪夷所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