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思想早在孟子時期就已經萌芽,孟子在今年列聖,也說明了當今社會對這種思想的需要。
對於蘇油來說,引經據典以六經注我,其實根本不難。
比如君權天授,這個天,可以解釋為天上,為天理,為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即天道。
而不是什麽神靈,或者神靈的代言人。
同時這個天,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屬於蘇油自己的創建,就是它不光隻應對天上,還應該包括——天下。
它為人情,為天下最大多數人的意願,為人的基本幸福。
什麽是基本幸福?那就是生存的權利,人身自由的權利,和通過努力就能夠改善自己生活,且不可剝奪的權利。
如果權力與資本,剝奪了人的這些權利,讓天下大部分人即便再怎麽努力,都無法改善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不近人情。
那這個社會就病了,這個王朝就不會長久。
隻有上尊天道,下體人情,王朝的管理者,有意識地引導王朝,讓它朝著符合天理人情的方向發展,才能構建出一個道德社會,一個禮義之邦。
這才是「受命於天」的真正含義,這才是「既壽永昌」的根本原因。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
毫無疑問,將封建王朝的思想發展往這個方向引領,才是蘇油穿越到這個世界來的終極任務。
如今的大宋,即將麵臨一場因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思想變革,扁罐盜船出海探索世界的舉動,看似一場偶然事件,但是對於人類發展來說,卻又是一場必然事件。
作為父親,蘇油既為自己的兒子感到擔心,卻又暗暗為他驕傲。
就好像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說過的那句話,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蘇油不認為自己有多偉大,更不是什麽思想家。
從骨子裏來講,他隻是一頭政治動物,一個精於算計的官僚,一個功利主義者和一個實用主義者。
因此他隻有到這裏來,在眉山,在程夫人和八公的靈前,他才敢動筆將前人後人,東方西方的思想家們,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理論,融匯貫通,形成著述。
放在後世,這部書或者不算什麽,但是放到今天,絕對振聾發聵。
而其內容很多非常敏感,因此還得將自己的思想巧妙的予以修飾和加工,該顯的顯,該隱的隱,該繁的繁,該簡的簡。
得讓它成為一顆種子,深深埋入華夏這片思想的沃土裏邊去,然後靜待它生根發芽才行,而不是一出現被統治階級當做瓜子給料理了。
深吸了一口氣,蘇油拿起鋼筆蘸了墨水,開始唰唰唰地在紙上寫了起來。
……
六月,禮部言:「歐陽修等編《太常因革禮》,始自建隆,訖於嘉祐,為百卷。
嘉祐之後,闕而不錄。
熙寧以來,禮文製作,足以垂法萬世,乞下太常,委博士接續編纂,以備討閱。」
從之。
壬辰,遼國開始出現貨幣危機,禁毀銅錢為器。
秋,七月,甲辰,伊、洛溢,在陝西造成一定的自然災害。
韓維不待朝廷詔命,命九原、蘭州調集錢穀、工匠、牛馬、物料以濟民。
此舉非但不拘常製,跨路作業,而且是寧夏三路第一次反哺大宋。
這事情就連蘇油都不敢幹,可韓維是趙頊潛邸時的記室參軍,一如富弼之於仁宗。無論他做什麽,趙頊都不會對他有忌憚防範之心。
這次差事幹得非常漂亮,也讓大宋朝野上下,對於寧夏三路的價值,有了正確的估量。
與此同時,黃河讓大名府元城大堤遭遇考驗,都水司熟門熟路,再次通過禦河分流,雖然也造成了一些損失,但是可以忽略不計。
知大名府王拱辰上書,要求加強秋冬黃河治理,不能以「愛民」為由,耽誤了必要的水利工程整修。
愛民,是要把工錢給夠,而不是什麽都不做!
王拱辰還指出了一個嚴重問題:「河水暴至,而錢穀稟轉運,常平歸提舉,軍器工匠隸提刑,埽岸物料兵卒即屬都水,鹽運司在遠,無一得專,倉卒何以濟民!望許不拘常製。」
蘇油也在眉山上書,要求朝廷對於重大災害,需要設定應急預案,而應急預案裏邊,最重要的就是明確重大災害事件中的地方各級臨時指揮體係的權屬。
趙頊給王拱辰下詔:「事幹機速,奏覆牒稟所屬不及者,如所請。」同時命令中書製定相關條例。
丙午,遣使賑恤,賜溺死者家錢。
甲寅,王安禮再次罷官。
這是一次很搞笑的政治事件。
剛開始是一件小事兒,王珪與王安禮陳乞子侄差遣,用了尚書省的批狀,禦史張汝賢認為這操作不合規,對二人提出彈劾。
趙頊認為有條文規定,可以用例奏鈔,但是張汝賢始終不下章格。
禦史同意,是官員任命的審批手續之一,禦史不同意,任命就通過不了,這事情就卡在了最後一關上。
王安禮聽說之後麵奏趙頊,請治張汝賢之罪。
張汝賢反奏王安禮一本,說其不能修身治家,而且在湖、潤任上,曾與倡女「共政」。
這也是北宋官員們常有的臭毛病,料理政務的時候,要表現得雲淡風輕,毫不費力,似乎不這樣不足以體現得自己能力超群,這個官當得毫不費力一般。
對於蘇油來說,引經據典以六經注我,其實根本不難。
比如君權天授,這個天,可以解釋為天上,為天理,為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即天道。
而不是什麽神靈,或者神靈的代言人。
同時這個天,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屬於蘇油自己的創建,就是它不光隻應對天上,還應該包括——天下。
它為人情,為天下最大多數人的意願,為人的基本幸福。
什麽是基本幸福?那就是生存的權利,人身自由的權利,和通過努力就能夠改善自己生活,且不可剝奪的權利。
如果權力與資本,剝奪了人的這些權利,讓天下大部分人即便再怎麽努力,都無法改善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不近人情。
那這個社會就病了,這個王朝就不會長久。
隻有上尊天道,下體人情,王朝的管理者,有意識地引導王朝,讓它朝著符合天理人情的方向發展,才能構建出一個道德社會,一個禮義之邦。
這才是「受命於天」的真正含義,這才是「既壽永昌」的根本原因。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
毫無疑問,將封建王朝的思想發展往這個方向引領,才是蘇油穿越到這個世界來的終極任務。
如今的大宋,即將麵臨一場因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思想變革,扁罐盜船出海探索世界的舉動,看似一場偶然事件,但是對於人類發展來說,卻又是一場必然事件。
作為父親,蘇油既為自己的兒子感到擔心,卻又暗暗為他驕傲。
就好像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說過的那句話,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蘇油不認為自己有多偉大,更不是什麽思想家。
從骨子裏來講,他隻是一頭政治動物,一個精於算計的官僚,一個功利主義者和一個實用主義者。
因此他隻有到這裏來,在眉山,在程夫人和八公的靈前,他才敢動筆將前人後人,東方西方的思想家們,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理論,融匯貫通,形成著述。
放在後世,這部書或者不算什麽,但是放到今天,絕對振聾發聵。
而其內容很多非常敏感,因此還得將自己的思想巧妙的予以修飾和加工,該顯的顯,該隱的隱,該繁的繁,該簡的簡。
得讓它成為一顆種子,深深埋入華夏這片思想的沃土裏邊去,然後靜待它生根發芽才行,而不是一出現被統治階級當做瓜子給料理了。
深吸了一口氣,蘇油拿起鋼筆蘸了墨水,開始唰唰唰地在紙上寫了起來。
……
六月,禮部言:「歐陽修等編《太常因革禮》,始自建隆,訖於嘉祐,為百卷。
嘉祐之後,闕而不錄。
熙寧以來,禮文製作,足以垂法萬世,乞下太常,委博士接續編纂,以備討閱。」
從之。
壬辰,遼國開始出現貨幣危機,禁毀銅錢為器。
秋,七月,甲辰,伊、洛溢,在陝西造成一定的自然災害。
韓維不待朝廷詔命,命九原、蘭州調集錢穀、工匠、牛馬、物料以濟民。
此舉非但不拘常製,跨路作業,而且是寧夏三路第一次反哺大宋。
這事情就連蘇油都不敢幹,可韓維是趙頊潛邸時的記室參軍,一如富弼之於仁宗。無論他做什麽,趙頊都不會對他有忌憚防範之心。
這次差事幹得非常漂亮,也讓大宋朝野上下,對於寧夏三路的價值,有了正確的估量。
與此同時,黃河讓大名府元城大堤遭遇考驗,都水司熟門熟路,再次通過禦河分流,雖然也造成了一些損失,但是可以忽略不計。
知大名府王拱辰上書,要求加強秋冬黃河治理,不能以「愛民」為由,耽誤了必要的水利工程整修。
愛民,是要把工錢給夠,而不是什麽都不做!
王拱辰還指出了一個嚴重問題:「河水暴至,而錢穀稟轉運,常平歸提舉,軍器工匠隸提刑,埽岸物料兵卒即屬都水,鹽運司在遠,無一得專,倉卒何以濟民!望許不拘常製。」
蘇油也在眉山上書,要求朝廷對於重大災害,需要設定應急預案,而應急預案裏邊,最重要的就是明確重大災害事件中的地方各級臨時指揮體係的權屬。
趙頊給王拱辰下詔:「事幹機速,奏覆牒稟所屬不及者,如所請。」同時命令中書製定相關條例。
丙午,遣使賑恤,賜溺死者家錢。
甲寅,王安禮再次罷官。
這是一次很搞笑的政治事件。
剛開始是一件小事兒,王珪與王安禮陳乞子侄差遣,用了尚書省的批狀,禦史張汝賢認為這操作不合規,對二人提出彈劾。
趙頊認為有條文規定,可以用例奏鈔,但是張汝賢始終不下章格。
禦史同意,是官員任命的審批手續之一,禦史不同意,任命就通過不了,這事情就卡在了最後一關上。
王安禮聽說之後麵奏趙頊,請治張汝賢之罪。
張汝賢反奏王安禮一本,說其不能修身治家,而且在湖、潤任上,曾與倡女「共政」。
這也是北宋官員們常有的臭毛病,料理政務的時候,要表現得雲淡風輕,毫不費力,似乎不這樣不足以體現得自己能力超群,這個官當得毫不費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