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大明內部情況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上現在的大明要不是百多萬精銳軍隊震懾,早就亂了。
天災太多了,也就是朝廷賑濟及時,加上每次災區都駐紮重兵,沒給人找到機會。
今年錦衣衛已經抓到好幾百不懷好意的人,主要都是那些地主士紳餘孽,他們不滿現在這種權利失落的情況,一直想恢複到朱由校登基之前的樣子。
這些都是之前沒查到犯法行為的人,朱由校也不好一網打盡,隻能等他們犯錯。
畢竟依法治國不能動搖,隨意破壞大明律的行為要不得。
也就是改革時間還短,有人想反撲在他的意料之中,再過個二十年,基本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
當然這種人是少數,大部分地主士紳都是識時務的,已經完成了轉型。
目前民營工廠大部分都是這些地主士紳商人開的,普通人可沒這個資本。
“目前工業發展怎麽樣?”
內閣首輔張威說道,“新型蒸汽機已經開始普及,替換之前那些。各地機械廠也開始向外提供新機器了,不過想滿足大明的需求,預計還要五年才行。”
“再擴建幾個大型機械廠,之前的都在東部沿海為主,這次就建在四川、陝西等地。”
“是!”
開完這個會,朱由校又和五軍都督府開了一場軍事會議。
“陛下,今年主要就是征討倭國,目前已經完成,不過後續想穩定還需要一些時間。”
“沒關係,等青壯都拉走後,很快就能撲滅。”
朱由校問道,“西北方向怎麽樣了?”
“烏思藏那裏目前已經穩定,這幾年在我大明的支持下,東察合台已經穩住了局勢,和更西邊幾個國家僵持不下。”
“再出售一批那些老舊武器給他們,盡快清理庫存。”
“是!”
“莫臥兒那邊怎麽樣了?”
“還好,不過自從大明收複烏思藏後,他們向北方派遣了不少軍隊,似乎是在防止咱們進攻。”
朱由校點點頭,“派人安撫一下他們,這幾年朕不準備開戰,現在占領的地方還沒消化。”
“是!”
“李元,派兩支探索艦隊,從東邊大洋尋找洋人口中的新大陸,將航道站出來。”
“是!”
解決完軍政事務,朱由校鬆了一口氣,不過接下來還要解決那些藩王。
“李恭,派人通知瑞王,讓他通知那些各地藩王,明年初進京。”
“是!”
倭國已經打下來了,也該把這些人送出去了,將他們都移藩到倭國,去禍害那裏吧。
而且以倭國那邊現在的情況,也不怕他們造反。
這些人都送走後,大明內部的隱患也就沒了。
說到藩王,朱由校好久沒注意朱由檢這家夥了。
於是朝著李恭問道,“信王最近在做什麽?”
“回陛下,目前信王殿下主要是在武備學堂學習!”
“派人通知他,讓他進宮!”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朱由檢來到乾清宮。
行禮過後,朱由檢問道,“皇兄,找臣弟是有事嗎?”
朱由校看著現在已經二十一歲的朱由檢,心裏有些複雜。
如果不是他穿越了,現在朱由檢已經登基四年了,大明也搖搖欲墜了。
“你都二十一歲了,還沒有成婚!”
“皇兄,臣弟不急的。”
朱由檢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自由自在,還真不急著結婚。
“不行,都這麽大了,不能等了,過完年就讓你皇嫂給你張羅。”
“好吧,聽皇兄安排!”
朱由校點點頭,“明年朕會將那些藩王都安排到倭國那裏,你有沒有什麽想法,想不想過去?”
朱由檢連忙搖頭,“臣弟不想去,還是留在京城吧!”
“行,看你挺喜歡軍事的,這樣吧,朕給你掛個左都督的職位,你去五軍都督府觀政,看看英國公他們的處事方法。”
朱由檢神色一喜,他先在皇家學府學習,後在武備學堂學習這麽久,就想著上戰場。
可惜之前他想跟著皇家學府那些人去南洋曆練,朱由校沒同意。
主要是他是個親王,還是朱由校唯一的親弟弟,一旦到了南洋,熊廷弼估計得整天祈禱他不要出事。
為了防止給熊廷弼添亂,朱由校就斷絕了他的想法。
“臣弟在武備學堂學習這麽久,能不能去軍隊裏試試!”
朱由檢小心翼翼的問道,畢竟自從成祖削藩後,親王接觸軍隊就是大忌,他生怕朱由校生氣。
“既然這麽喜歡軍隊,那就去神武左衛吧,朕會讓他們抽調一個千戶給你帶。”
以他現在對軍隊的掌控力,完全不用擔心其他,沒人能在京城拉著軍隊造反。
朱由校以後會慢慢放開宗室參政的祖訓,在他的心裏,所有人都該發揮自己的作用,想混吃等死不可能。
而且現在電報已經出來了,以後也不怕距離太遠不好統治了。以前之所以不能隨意擴大領土,主要是通訊問題。
所以他以後也不會再分封藩王,準備學著清朝的做法,都留在京城幹活吧。
朱由檢得到朱由校的許可後,開開心心的前往五軍都督府報到了。
朱由校則是看著地圖,開始考慮後續國內發展的問題。
主要是工業布局,目前工業主要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裏發展很快,可中西部就差太多了。
現在製約工業發展的就是交通,本來想等著目前三條鐵路完工後再修其他鐵路的,看來現在要加快了。
對著地圖又研究了好長時間,朱由校又規劃了三個方向的鐵路。
一個是京城通往遼東的鐵路,和預備建設的東北鐵路連接在一起。
還有就是從南京到廣東的鐵路,這主要是打通南方中部的交通,包括通往湖南、湖北的支線。
另外就是從京浦線河南段再修一條支線,通往西安。
除此之外,就是四川的鐵路建設了,還有從廣西到中南半島的鐵路。
這些鐵路長度不長,不過建設難度更大,要經過不少大山和叢林。
當然朱由校就是規劃個主要路線,具體的路線還需要工部新成立的鐵路局去實地考察。
看來還是要讓熊廷弼他們加把力啊,大明的建設離不開這些土著!
天災太多了,也就是朝廷賑濟及時,加上每次災區都駐紮重兵,沒給人找到機會。
今年錦衣衛已經抓到好幾百不懷好意的人,主要都是那些地主士紳餘孽,他們不滿現在這種權利失落的情況,一直想恢複到朱由校登基之前的樣子。
這些都是之前沒查到犯法行為的人,朱由校也不好一網打盡,隻能等他們犯錯。
畢竟依法治國不能動搖,隨意破壞大明律的行為要不得。
也就是改革時間還短,有人想反撲在他的意料之中,再過個二十年,基本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
當然這種人是少數,大部分地主士紳都是識時務的,已經完成了轉型。
目前民營工廠大部分都是這些地主士紳商人開的,普通人可沒這個資本。
“目前工業發展怎麽樣?”
內閣首輔張威說道,“新型蒸汽機已經開始普及,替換之前那些。各地機械廠也開始向外提供新機器了,不過想滿足大明的需求,預計還要五年才行。”
“再擴建幾個大型機械廠,之前的都在東部沿海為主,這次就建在四川、陝西等地。”
“是!”
開完這個會,朱由校又和五軍都督府開了一場軍事會議。
“陛下,今年主要就是征討倭國,目前已經完成,不過後續想穩定還需要一些時間。”
“沒關係,等青壯都拉走後,很快就能撲滅。”
朱由校問道,“西北方向怎麽樣了?”
“烏思藏那裏目前已經穩定,這幾年在我大明的支持下,東察合台已經穩住了局勢,和更西邊幾個國家僵持不下。”
“再出售一批那些老舊武器給他們,盡快清理庫存。”
“是!”
“莫臥兒那邊怎麽樣了?”
“還好,不過自從大明收複烏思藏後,他們向北方派遣了不少軍隊,似乎是在防止咱們進攻。”
朱由校點點頭,“派人安撫一下他們,這幾年朕不準備開戰,現在占領的地方還沒消化。”
“是!”
“李元,派兩支探索艦隊,從東邊大洋尋找洋人口中的新大陸,將航道站出來。”
“是!”
解決完軍政事務,朱由校鬆了一口氣,不過接下來還要解決那些藩王。
“李恭,派人通知瑞王,讓他通知那些各地藩王,明年初進京。”
“是!”
倭國已經打下來了,也該把這些人送出去了,將他們都移藩到倭國,去禍害那裏吧。
而且以倭國那邊現在的情況,也不怕他們造反。
這些人都送走後,大明內部的隱患也就沒了。
說到藩王,朱由校好久沒注意朱由檢這家夥了。
於是朝著李恭問道,“信王最近在做什麽?”
“回陛下,目前信王殿下主要是在武備學堂學習!”
“派人通知他,讓他進宮!”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朱由檢來到乾清宮。
行禮過後,朱由檢問道,“皇兄,找臣弟是有事嗎?”
朱由校看著現在已經二十一歲的朱由檢,心裏有些複雜。
如果不是他穿越了,現在朱由檢已經登基四年了,大明也搖搖欲墜了。
“你都二十一歲了,還沒有成婚!”
“皇兄,臣弟不急的。”
朱由檢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自由自在,還真不急著結婚。
“不行,都這麽大了,不能等了,過完年就讓你皇嫂給你張羅。”
“好吧,聽皇兄安排!”
朱由校點點頭,“明年朕會將那些藩王都安排到倭國那裏,你有沒有什麽想法,想不想過去?”
朱由檢連忙搖頭,“臣弟不想去,還是留在京城吧!”
“行,看你挺喜歡軍事的,這樣吧,朕給你掛個左都督的職位,你去五軍都督府觀政,看看英國公他們的處事方法。”
朱由檢神色一喜,他先在皇家學府學習,後在武備學堂學習這麽久,就想著上戰場。
可惜之前他想跟著皇家學府那些人去南洋曆練,朱由校沒同意。
主要是他是個親王,還是朱由校唯一的親弟弟,一旦到了南洋,熊廷弼估計得整天祈禱他不要出事。
為了防止給熊廷弼添亂,朱由校就斷絕了他的想法。
“臣弟在武備學堂學習這麽久,能不能去軍隊裏試試!”
朱由檢小心翼翼的問道,畢竟自從成祖削藩後,親王接觸軍隊就是大忌,他生怕朱由校生氣。
“既然這麽喜歡軍隊,那就去神武左衛吧,朕會讓他們抽調一個千戶給你帶。”
以他現在對軍隊的掌控力,完全不用擔心其他,沒人能在京城拉著軍隊造反。
朱由校以後會慢慢放開宗室參政的祖訓,在他的心裏,所有人都該發揮自己的作用,想混吃等死不可能。
而且現在電報已經出來了,以後也不怕距離太遠不好統治了。以前之所以不能隨意擴大領土,主要是通訊問題。
所以他以後也不會再分封藩王,準備學著清朝的做法,都留在京城幹活吧。
朱由檢得到朱由校的許可後,開開心心的前往五軍都督府報到了。
朱由校則是看著地圖,開始考慮後續國內發展的問題。
主要是工業布局,目前工業主要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裏發展很快,可中西部就差太多了。
現在製約工業發展的就是交通,本來想等著目前三條鐵路完工後再修其他鐵路的,看來現在要加快了。
對著地圖又研究了好長時間,朱由校又規劃了三個方向的鐵路。
一個是京城通往遼東的鐵路,和預備建設的東北鐵路連接在一起。
還有就是從南京到廣東的鐵路,這主要是打通南方中部的交通,包括通往湖南、湖北的支線。
另外就是從京浦線河南段再修一條支線,通往西安。
除此之外,就是四川的鐵路建設了,還有從廣西到中南半島的鐵路。
這些鐵路長度不長,不過建設難度更大,要經過不少大山和叢林。
當然朱由校就是規劃個主要路線,具體的路線還需要工部新成立的鐵路局去實地考察。
看來還是要讓熊廷弼他們加把力啊,大明的建設離不開這些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