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南洋戰事安排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東沈陽,熊廷弼也是接到了行人司送來的聖旨。
聽到撤銷遼東總督,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熊廷弼還有些不舍。畢竟在遼東這麽多年,這裏凝聚了他不少心血。
孫承宗和正好回沈陽辦事的賀世賢也是有些不舍,畢竟這幾年他們合作的相當愉快。
不過回京總是好事,雖然侍郎沒總督職銜大,但那是京官,不一樣的,特別是現在大明正處於強盛的時候。
“熊侍郎,首輔大人讓下官帶話,陛下有意讓您之後去南洋總督南洋事!”
“啊?”
三人有些傻眼,合著這是換地方了。
“南洋不是還沒打下來嗎?”
這行人司官員也是被告訴詳細情況的,“具首輔所說,現在五軍都督府英國公等人已經確定馬上要開戰了,軍方有信心年內就能擊潰洋人,明年就能拿下。”
熊廷弼和孫承宗還沒說話,賀世賢那是滿臉羨慕,“靠,他們在南邊打的火熱,我在這都快生鏽了。”
他現在做夢都想上戰場,畢竟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打仗沒有了文人瞎指揮,軍隊實力又強,放眼周邊,一個對手都沒有,上戰場就是拿軍功。
孫承宗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行了,之前一直在北方打,你也沒少拿功勞,這輪也輪到其他人了。”
熊廷弼倒是很高興,畢竟他就不適合擱朝廷瞎扯皮,要不然他那暴脾氣還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還是這種總督地方適合他。
送走行人司官員後,賀世賢一臉諂媚的湊到熊廷弼身前,“熊大人,咱們也是合作這麽久了,你是知道我老賀的,要不你回去和陛下建議把我調南方去打洋人怎麽樣?”
熊廷弼和孫承宗都無語了,這家夥為了打仗臉都不要了。
“你就安心在這等著吧,之後有你打仗的時候!”
“哦,可是有什麽內部消息?”賀世賢連忙問道。
“你沒看到趙率教都調到朝鮮去了嗎?”
“那有什麽關係?”
熊廷弼也知道就賀世賢的腦子,肯定想不明白。
“就一個朝鮮,就是不駐軍,難道還敢對我大明不敬?哪裏需要趙率教帶著一個營駐紮在那裏?”
賀世賢真想不明白,“你們別賣關子了,我你們還不了解嘛。”
“朝鮮對麵就是倭國啊,明白了嗎?”
都說到這了,哪裏還有不明白的,“朝廷要對倭國動手?”
“應該是,之前和倭國一戰還沒過多少時間,再加上之前一直鬧倭寇,以現在的情況看,肯定會動手,沒看南方大戰旅順水師都沒調走嘛!”孫承宗說道。
熊廷弼接話道,“而且之前陛下處理遼東事,李家被處理了,就李如鬆一家沒事,這都是有關係的。不過朝廷沒說,你可不要亂說。”
“我明白了,那我就等著吧!”
賀世賢滿意了,有仗打就行,就怕無所事事。
熊廷弼在準備回京,京城這裏,朱由校忙完內部事務後,再次開始關注南洋情況,於是叫來了英國公張維賢、朱良等人。
“南洋戰事安排的怎麽樣了?”
作為五軍都督府老大,英國公當仁不讓的站了起來。
“回陛下,都安排妥當了。”
“詳細說說你們的計劃。”
“是,目前瓊州水師分出來一支分艦隊,已經運送到了緬甸南方一個臨時港口。”
朱由校連忙打斷他,“難道洋人就沒有阻止?”
“沒有,他們的戰船才剛剛集結,看樣子是想集中力量與我軍水師決戰。而其他地方現在都是防守主要地點。”
“繼續。”
張維賢繼續說道,“根據計劃,十一月初一,平南軍率先動手,由水師負責他們的運輸,率先拿下舊港宣慰司,隔斷滿剌加國與其他地方的聯係,之後由平南軍負責拿下這個關鍵地方,並加緊修築炮台,隔絕海峽。目前,炮台需要的重炮已經送過去了。”
頓了頓,張維賢接著說道,“等平南軍動手後,洋人肯定坐不住,到時候水師會集中力量尋找決戰的機會,一次將他們打垮。”
朱由校問道,“有沒有絕對的把握?”
“陛下放心,李元已經南下了,我大明水師有信心!”
“好,之後呢?”
“廣東守備軍在動手後第一時間收回壕境,征南軍提督王英帶著三個營負責進攻婆娑州以及周邊島嶼。至於呂宋,則是交給南下的京營。”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根據錦衣衛之前的情報,英國人似乎沒有加入聯軍,你們有什麽消息?”
“回陛下,英國人已經都撤離到海峽西邊了,確實沒有打算參和這次大戰。”
“既然他們老實,就不管他們,那之後我大明可以加大與他們的聯係,擴大貿易量,反正這次之後,肯定與荷蘭等國交惡,需要再扶持一個貿易對象。”
“是!”
朱由校接著說道,“南洋戰事一定要在天氣變熱前結束,不能拖!”
“陛下放心,洋人在南洋主要據點就是一些城池,而且沒多少人守衛。隻要水師結束戰鬥,很快就能全部拿下。至於那些土著國家,不知陛下如何決定?”
朱由校麵色一冷,“成祖時,他們都是我大明的屬國,可後來他們不僅不來朝供,甚至還與洋人合夥與我大明為敵,這次就不用留手了,都滅了吧!”
當然這是明麵上的理由,至於實情,誰會在乎。
“是!”
“南洋拿下後,短時間南方沒有戰事,你們主要的任務就是鎮壓那裏的土著,朝廷之後會讓熊廷弼擔任總督,你們配合他,一定要把我大明百姓的生存之地清理幹淨。”
張維賢他們都明白了,這是要清理那些土著了。不過他們可沒什麽迂腐的想法,巴不得年年開戰呢,這樣他們才有軍功拿。
“陛下放心,臣等肯定辦好這些事情。”
“好,都去準備吧,別到最後出了疏漏。”
“是!”
確定南洋的事情後,朱由校也是鬆了一口氣。等這次戰事後,至少兩三年內,他沒有繼續大規模開戰的想法。
聽到撤銷遼東總督,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熊廷弼還有些不舍。畢竟在遼東這麽多年,這裏凝聚了他不少心血。
孫承宗和正好回沈陽辦事的賀世賢也是有些不舍,畢竟這幾年他們合作的相當愉快。
不過回京總是好事,雖然侍郎沒總督職銜大,但那是京官,不一樣的,特別是現在大明正處於強盛的時候。
“熊侍郎,首輔大人讓下官帶話,陛下有意讓您之後去南洋總督南洋事!”
“啊?”
三人有些傻眼,合著這是換地方了。
“南洋不是還沒打下來嗎?”
這行人司官員也是被告訴詳細情況的,“具首輔所說,現在五軍都督府英國公等人已經確定馬上要開戰了,軍方有信心年內就能擊潰洋人,明年就能拿下。”
熊廷弼和孫承宗還沒說話,賀世賢那是滿臉羨慕,“靠,他們在南邊打的火熱,我在這都快生鏽了。”
他現在做夢都想上戰場,畢竟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打仗沒有了文人瞎指揮,軍隊實力又強,放眼周邊,一個對手都沒有,上戰場就是拿軍功。
孫承宗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行了,之前一直在北方打,你也沒少拿功勞,這輪也輪到其他人了。”
熊廷弼倒是很高興,畢竟他就不適合擱朝廷瞎扯皮,要不然他那暴脾氣還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還是這種總督地方適合他。
送走行人司官員後,賀世賢一臉諂媚的湊到熊廷弼身前,“熊大人,咱們也是合作這麽久了,你是知道我老賀的,要不你回去和陛下建議把我調南方去打洋人怎麽樣?”
熊廷弼和孫承宗都無語了,這家夥為了打仗臉都不要了。
“你就安心在這等著吧,之後有你打仗的時候!”
“哦,可是有什麽內部消息?”賀世賢連忙問道。
“你沒看到趙率教都調到朝鮮去了嗎?”
“那有什麽關係?”
熊廷弼也知道就賀世賢的腦子,肯定想不明白。
“就一個朝鮮,就是不駐軍,難道還敢對我大明不敬?哪裏需要趙率教帶著一個營駐紮在那裏?”
賀世賢真想不明白,“你們別賣關子了,我你們還不了解嘛。”
“朝鮮對麵就是倭國啊,明白了嗎?”
都說到這了,哪裏還有不明白的,“朝廷要對倭國動手?”
“應該是,之前和倭國一戰還沒過多少時間,再加上之前一直鬧倭寇,以現在的情況看,肯定會動手,沒看南方大戰旅順水師都沒調走嘛!”孫承宗說道。
熊廷弼接話道,“而且之前陛下處理遼東事,李家被處理了,就李如鬆一家沒事,這都是有關係的。不過朝廷沒說,你可不要亂說。”
“我明白了,那我就等著吧!”
賀世賢滿意了,有仗打就行,就怕無所事事。
熊廷弼在準備回京,京城這裏,朱由校忙完內部事務後,再次開始關注南洋情況,於是叫來了英國公張維賢、朱良等人。
“南洋戰事安排的怎麽樣了?”
作為五軍都督府老大,英國公當仁不讓的站了起來。
“回陛下,都安排妥當了。”
“詳細說說你們的計劃。”
“是,目前瓊州水師分出來一支分艦隊,已經運送到了緬甸南方一個臨時港口。”
朱由校連忙打斷他,“難道洋人就沒有阻止?”
“沒有,他們的戰船才剛剛集結,看樣子是想集中力量與我軍水師決戰。而其他地方現在都是防守主要地點。”
“繼續。”
張維賢繼續說道,“根據計劃,十一月初一,平南軍率先動手,由水師負責他們的運輸,率先拿下舊港宣慰司,隔斷滿剌加國與其他地方的聯係,之後由平南軍負責拿下這個關鍵地方,並加緊修築炮台,隔絕海峽。目前,炮台需要的重炮已經送過去了。”
頓了頓,張維賢接著說道,“等平南軍動手後,洋人肯定坐不住,到時候水師會集中力量尋找決戰的機會,一次將他們打垮。”
朱由校問道,“有沒有絕對的把握?”
“陛下放心,李元已經南下了,我大明水師有信心!”
“好,之後呢?”
“廣東守備軍在動手後第一時間收回壕境,征南軍提督王英帶著三個營負責進攻婆娑州以及周邊島嶼。至於呂宋,則是交給南下的京營。”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根據錦衣衛之前的情報,英國人似乎沒有加入聯軍,你們有什麽消息?”
“回陛下,英國人已經都撤離到海峽西邊了,確實沒有打算參和這次大戰。”
“既然他們老實,就不管他們,那之後我大明可以加大與他們的聯係,擴大貿易量,反正這次之後,肯定與荷蘭等國交惡,需要再扶持一個貿易對象。”
“是!”
朱由校接著說道,“南洋戰事一定要在天氣變熱前結束,不能拖!”
“陛下放心,洋人在南洋主要據點就是一些城池,而且沒多少人守衛。隻要水師結束戰鬥,很快就能全部拿下。至於那些土著國家,不知陛下如何決定?”
朱由校麵色一冷,“成祖時,他們都是我大明的屬國,可後來他們不僅不來朝供,甚至還與洋人合夥與我大明為敵,這次就不用留手了,都滅了吧!”
當然這是明麵上的理由,至於實情,誰會在乎。
“是!”
“南洋拿下後,短時間南方沒有戰事,你們主要的任務就是鎮壓那裏的土著,朝廷之後會讓熊廷弼擔任總督,你們配合他,一定要把我大明百姓的生存之地清理幹淨。”
張維賢他們都明白了,這是要清理那些土著了。不過他們可沒什麽迂腐的想法,巴不得年年開戰呢,這樣他們才有軍功拿。
“陛下放心,臣等肯定辦好這些事情。”
“好,都去準備吧,別到最後出了疏漏。”
“是!”
確定南洋的事情後,朱由校也是鬆了一口氣。等這次戰事後,至少兩三年內,他沒有繼續大規模開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