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謀劃打援!新羅在偷高句麗屁股?
大唐,開局帶小公主去現代 作者:暢遊書海的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取地圖來!”
李世民聽聞高句麗發兵20萬來援,有些興奮。
如果可以把這20萬援軍吃掉,高句麗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亡國了。
安市城位於遼東城的南方。
也屬於高句麗的邊城之一。
這夥援軍的目標是救遼東城,遼東城池堅固,如果遼東失守,安城也保不住的。
20萬大軍不可能進駐進駐遼東城,因為根本施展不開。
尋一要地駐守,與遼東城、安市城互為犄角才是正常將領應該做的。
“20萬大軍,高句麗這是來拚命來了,可惜他們還不知道遼東已經被我攻下了。”
李世民覺得應該想個辦法把這股援軍徹底吃掉。
李世民指著地圖道:
“淵蓋蘇文雖然引20萬軍來拒我,但是他隻有三條路可以走:
其一在安市城邊上結寨,互為犄角,安市城有糧,在以小股騎兵劫掠我軍糧草,我軍攻安市城,必定無法一戰而下,我軍向西撤,西邊是遼河,他可以借助地利,坐困我軍,這是上策。
其二直接接應安市城的軍民撤退,這是中策;
但是他若是敢直接與我軍野戰,這是下策。
諸位請看,以我的判斷,他們既然往駐蹕山駐紮,必然會使出下策。
哼!如此一來,將其生擒活捉便已盡在我掌握之中了!”
帳中諸將聽的不禁按向劍柄,麵色潮紅,仿佛這二十萬大軍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陛下,高句麗發兵20萬來援,平壤必定空虛,臣弟願領5000精兵奇襲平壤!”李道宗比較激進一些,提出趁平壤空虛,直接擒賊先擒王。
“此舉也可,以火箭筒破城門,攻破平壤想來也不是什麽難事。”李靖倒是很認可這個想法。
高句麗地小養不起多少軍隊,聯合百濟才湊出20萬大軍,根據過往的情報,平壤守軍必定空虛。
“臣覺得可以試此計。”李世積也覺得可以冒險試試。
雖然高句麗20萬援軍加安市城可能有個二十二三萬的軍隊,但是有火箭筒在,對付這些援軍也不難,而且安市城的守將是個縮頭烏龜,不一定敢出城野戰。
“如今我軍應該求穩為上,現在看守高句麗投降軍民已經分出數萬人,再分兵太過於冒險了。”李世民反對道。
這次征伐遼東還是以李世民的意見為主,雖然其他兩路元帥都覺得奇襲可行,但是最後還是作罷。
既然決定與援軍野戰,現在要做的就選定戰場,曆史再次重演。
既然淵蓋蘇文打算駐紮在駐蹕山,不如就此設伏,守株待兔。
如今需要分兵防備安市城出兵前後夾擊,所以現在李世民手上可用的戰兵不過5萬餘人。
但是打高句麗百濟聯軍是足夠了,雙方的裝備都不在一個層次。
一漢當五胡靠的就是身體素質與裝備碾壓。
如今唐軍的戰力比之貞觀十九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兵力懸殊到4:1乃至5:1,眾將也未覺壓力。
李世民帶著一眾部將直接縱馬出營,去高處觀察地形去了。
地圖總歸沒有實地勘察過來的靠譜。
“陛下,我再用無人機航拍一路,防止出現疏漏?”趙崢雖然跟了過來,但是啥也看不懂。
“也可,那就麻煩趙卿了。”
眾人跑了三四個山頭,直到快日落才返回。
中軍大帳。
有趙崢提供的蓄電池和日燈,整個大帳燈火通明。
“卿等也看過地形了,有何想法不妨直言。”李世民開口道。
幾位老將看了看幾個年輕些的將領。
蘇定方率先開口道:“陛下,末將以為可以步騎在西嶺布陣,誘敵出擊。以玄甲軍為伏兵,並精兵萬人在山北峽穀待命,待西嶺接敵後,從敵後殺出,前後夾擊,敵軍必潰!”
“臣願領1000騎為餌,誘敵軍來攻!”裴行儉也不甘示弱,主動請命道。
“可!裴卿便行誘敵之計吧!”李世民點頭讚許。
“李道宗聽命!”
“臣在!”
“朕命你率玄甲軍並輕騎共萬人,伏於山北狹穀之眾,待我鼓聲響起即刻出擊。”
“臣,領命!”
“李靖!”
“臣在!”
“朕命你率步騎萬五千人與西嶺誘敵,蘇定方去你帳下聽命。”
“臣領命!”
“李世積!著你領步騎兩萬接應李靖部!”
“臣,領命!”
“張儉!你率萬五千步騎防備安市城接應。”
“臣,領命!”
“朕將親率中軍與北山,裴行儉前去誘敵,待朕鼓角響起,便一齊出擊。”
“是!”眾將齊聲應諾。
“陛下,我等火箭兵應該如何布置?”
程處默見皇帝直接把自己忘了,不由弱弱開口道。
雖然自己三人隻配待在最末席,也不至於連仗都撈不到吧?
李世民也是反應過來,還有這三支奇兵可以用。
“爾三人歸於藥師帳下,接敵後不要吝惜,要打亂他們的陣腳!”
“是!”
......
作戰任務就這麽分配下去了,不過李世民幾人不知道的是。
新羅女王得知容留王聯合百濟合兵20萬應對大唐兵鋒。
已經通過探子確定平壤空虛,她果斷選擇出擊直搗平壤。
半島三國的關係一直都是很有意思的,三家時而結盟時而翻臉,東晉隆安三年,倭寇攻打新羅,高句麗與新羅結盟,發兵5萬救援,一起驅逐倭寇。
高句麗遷都南移時,新羅又跟百濟結盟對抗高句麗。
新羅一路吞並伽倻諸部落後,一度曾稱雄半島三國。
隋朝時期,高句麗與百濟結盟一度讓新羅擴張獲得的土地全部吐了出來,隻能龜縮一隅。
百濟自從聖王討伐新羅兵敗後,權力分散且混亂,隻能選擇跟高句麗做小弟。
這個時期的新羅是處弱勢時期的。
如今有機會新羅自然不會手軟,況且新羅是唐立國後鐵了心找唐做老大,以此限製高句麗與百濟對自家的吞並。
目前正是新羅第一任女王善德女王在任時期。
她於貞觀6年即位,這個女王雖是女流之輩,但是沒有手腕在曆史上也不可能坐穩15年的王位。
李世民聽聞高句麗發兵20萬來援,有些興奮。
如果可以把這20萬援軍吃掉,高句麗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亡國了。
安市城位於遼東城的南方。
也屬於高句麗的邊城之一。
這夥援軍的目標是救遼東城,遼東城池堅固,如果遼東失守,安城也保不住的。
20萬大軍不可能進駐進駐遼東城,因為根本施展不開。
尋一要地駐守,與遼東城、安市城互為犄角才是正常將領應該做的。
“20萬大軍,高句麗這是來拚命來了,可惜他們還不知道遼東已經被我攻下了。”
李世民覺得應該想個辦法把這股援軍徹底吃掉。
李世民指著地圖道:
“淵蓋蘇文雖然引20萬軍來拒我,但是他隻有三條路可以走:
其一在安市城邊上結寨,互為犄角,安市城有糧,在以小股騎兵劫掠我軍糧草,我軍攻安市城,必定無法一戰而下,我軍向西撤,西邊是遼河,他可以借助地利,坐困我軍,這是上策。
其二直接接應安市城的軍民撤退,這是中策;
但是他若是敢直接與我軍野戰,這是下策。
諸位請看,以我的判斷,他們既然往駐蹕山駐紮,必然會使出下策。
哼!如此一來,將其生擒活捉便已盡在我掌握之中了!”
帳中諸將聽的不禁按向劍柄,麵色潮紅,仿佛這二十萬大軍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陛下,高句麗發兵20萬來援,平壤必定空虛,臣弟願領5000精兵奇襲平壤!”李道宗比較激進一些,提出趁平壤空虛,直接擒賊先擒王。
“此舉也可,以火箭筒破城門,攻破平壤想來也不是什麽難事。”李靖倒是很認可這個想法。
高句麗地小養不起多少軍隊,聯合百濟才湊出20萬大軍,根據過往的情報,平壤守軍必定空虛。
“臣覺得可以試此計。”李世積也覺得可以冒險試試。
雖然高句麗20萬援軍加安市城可能有個二十二三萬的軍隊,但是有火箭筒在,對付這些援軍也不難,而且安市城的守將是個縮頭烏龜,不一定敢出城野戰。
“如今我軍應該求穩為上,現在看守高句麗投降軍民已經分出數萬人,再分兵太過於冒險了。”李世民反對道。
這次征伐遼東還是以李世民的意見為主,雖然其他兩路元帥都覺得奇襲可行,但是最後還是作罷。
既然決定與援軍野戰,現在要做的就選定戰場,曆史再次重演。
既然淵蓋蘇文打算駐紮在駐蹕山,不如就此設伏,守株待兔。
如今需要分兵防備安市城出兵前後夾擊,所以現在李世民手上可用的戰兵不過5萬餘人。
但是打高句麗百濟聯軍是足夠了,雙方的裝備都不在一個層次。
一漢當五胡靠的就是身體素質與裝備碾壓。
如今唐軍的戰力比之貞觀十九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兵力懸殊到4:1乃至5:1,眾將也未覺壓力。
李世民帶著一眾部將直接縱馬出營,去高處觀察地形去了。
地圖總歸沒有實地勘察過來的靠譜。
“陛下,我再用無人機航拍一路,防止出現疏漏?”趙崢雖然跟了過來,但是啥也看不懂。
“也可,那就麻煩趙卿了。”
眾人跑了三四個山頭,直到快日落才返回。
中軍大帳。
有趙崢提供的蓄電池和日燈,整個大帳燈火通明。
“卿等也看過地形了,有何想法不妨直言。”李世民開口道。
幾位老將看了看幾個年輕些的將領。
蘇定方率先開口道:“陛下,末將以為可以步騎在西嶺布陣,誘敵出擊。以玄甲軍為伏兵,並精兵萬人在山北峽穀待命,待西嶺接敵後,從敵後殺出,前後夾擊,敵軍必潰!”
“臣願領1000騎為餌,誘敵軍來攻!”裴行儉也不甘示弱,主動請命道。
“可!裴卿便行誘敵之計吧!”李世民點頭讚許。
“李道宗聽命!”
“臣在!”
“朕命你率玄甲軍並輕騎共萬人,伏於山北狹穀之眾,待我鼓聲響起即刻出擊。”
“臣,領命!”
“李靖!”
“臣在!”
“朕命你率步騎萬五千人與西嶺誘敵,蘇定方去你帳下聽命。”
“臣領命!”
“李世積!著你領步騎兩萬接應李靖部!”
“臣,領命!”
“張儉!你率萬五千步騎防備安市城接應。”
“臣,領命!”
“朕將親率中軍與北山,裴行儉前去誘敵,待朕鼓角響起,便一齊出擊。”
“是!”眾將齊聲應諾。
“陛下,我等火箭兵應該如何布置?”
程處默見皇帝直接把自己忘了,不由弱弱開口道。
雖然自己三人隻配待在最末席,也不至於連仗都撈不到吧?
李世民也是反應過來,還有這三支奇兵可以用。
“爾三人歸於藥師帳下,接敵後不要吝惜,要打亂他們的陣腳!”
“是!”
......
作戰任務就這麽分配下去了,不過李世民幾人不知道的是。
新羅女王得知容留王聯合百濟合兵20萬應對大唐兵鋒。
已經通過探子確定平壤空虛,她果斷選擇出擊直搗平壤。
半島三國的關係一直都是很有意思的,三家時而結盟時而翻臉,東晉隆安三年,倭寇攻打新羅,高句麗與新羅結盟,發兵5萬救援,一起驅逐倭寇。
高句麗遷都南移時,新羅又跟百濟結盟對抗高句麗。
新羅一路吞並伽倻諸部落後,一度曾稱雄半島三國。
隋朝時期,高句麗與百濟結盟一度讓新羅擴張獲得的土地全部吐了出來,隻能龜縮一隅。
百濟自從聖王討伐新羅兵敗後,權力分散且混亂,隻能選擇跟高句麗做小弟。
這個時期的新羅是處弱勢時期的。
如今有機會新羅自然不會手軟,況且新羅是唐立國後鐵了心找唐做老大,以此限製高句麗與百濟對自家的吞並。
目前正是新羅第一任女王善德女王在任時期。
她於貞觀6年即位,這個女王雖是女流之輩,但是沒有手腕在曆史上也不可能坐穩15年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