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豎是要去寺裏走一趟的,看完燈會再上香也一樣。


    隻是隋燕氏突如其來的好意、令她懵了懵。


    陸宜禎回想起隋意從前說過的話,打從心底不想看見隋燕氏了。


    但無奈她娘親並不曉得這些,點點頭便應下了邀約。


    ……


    酉時,天色方擦黑。


    兩駕馬車一前一後自榆林巷轆轤駛出。


    除夕的夜晚,趙京城非常熱鬧,大街小巷都掛滿了紅燈籠,「劈啪」的爆竹炸響聲遠近躥起。


    即使是到了昔日頗為冷清的顯敬寺山腳,也還是能隱隱約約聽到放炮的動靜。


    下了車,陸宜禎隨兩家長輩拾級而上。


    入山的一路,隻見小徑兩旁的樹梢皆被綁上了各色的彩燈,打了結的紅繩在枝頭迎風翻飛。


    登山的人影稀稀拉拉地,隔一段距離便能遇見一兩個。


    山路走盡,空氣立即噪雜不少。


    寺門前,一盞八角門燈兀然矗立,從燈芯散發出來的暖色光暈,比天上的明月還要亮朗。


    進出的香客莫不是駐足觀望,還有在燈紙上提筆寫字的。


    陸宜禎圍著這盞大燈籠轉了好幾圈,也興致頗高地借來了筆墨,往燈紙的空白處寫下了幾句祝願。


    入寺後,三人點香、拜菩薩。


    陸夫人最先拜完,站起來,叮囑陸宜禎:「我去後頭的禪房見見住持師父,就是東邊的那一間,你也曾去過。你拜完了,再與寶蔻到後頭來找我。」


    又與隋燕氏告過禮,轉身離開了。


    陸宜禎收回視線時,正撞上了旁側隋燕氏笑吟吟的神情。


    她沒由來地覺得後頸一涼,連忙禮貌地朝她回以一笑,便扭頭、舉著香望向了正前方的菩薩。


    今日隋意有宮宴,並不在家,雖然按照一貫的經歷來看、不會出什麽大問題,但她還是祈求佛祖保佑他萬事順利罷。


    又祈了幾個願,陸宜禎睜眼、站起身,將信香插進了供桌上的香爐裏。


    正巧隋燕氏這時也走了過來。


    「方才瞧你這麽認真,許的什麽願呢?」


    陸小姑娘瞥她一眼:「願望說出來就不靈了。」


    隋燕氏也沒再追問,反而笑道:「我猜猜,是不是同我家大郎有關的?」


    陸宜禎諾諾應了聲「是」。


    待她插完香,兩個人走出殿門,抬頭便望見、原本皎潔明亮的彎月已躲到了雲層後頭去。冬夜凜凜的冷風吹來,直颼颼地灌入人的脖頸。


    陸小姑娘打了個寒顫,伸手將脖頸邊一圈的白狐毛領子給立了起來,刺骨的冷意這才被稍稍驅散了一些。


    她左右看了看,沒瞧見自家女使。


    「寶蔻呢?」


    「我家嬤嬤也不見了。」隋燕氏道,「興許她們兩個人有什麽事情,暫時走開了罷。」


    但是寶蔻今夜會有什麽事?還不與她打聲招呼就走?


    陸小姑娘想了想,覺得怪異極了。


    「在這兒幹等著也無聊,我知道這顯敬寺裏有一棵姻緣樹,很是討你們這些小姑娘的喜歡,不如,我陪你也過去係條紅繩子?」


    陸宜禎偏頭看向隋燕氏。


    後者依然麵帶微笑,話裏的提議也根本讓人挑不出錯漏。


    但小姑娘揪緊了白狐毛。


    她不想同她走。


    這是一種類似於小動物一般的直覺。


    何況眼前這個人、還三番四次地傷害了隋意。


    小姑娘靜了一會兒,開口:


    「我不想去,我要去找我阿娘。」


    第64章 渡若十四 那就魚死網破罷


    大趙皇城。


    暮色已至, 月朗星稀。


    大慶殿內一片暖意洋洋,各色王親貴族、官員使臣齊聚一堂,觥籌交錯, 輕歌曼舞。


    大趙的官家、太後,位於最上座,不時耳語幾句。


    太後正在官家耳根子邊念叨立後之事。


    「你也老大不小了, 後位一直空懸著也不是個事情。就好比今日這場大宴,原本你如果有皇後, 我這一身老骨頭就不必出麵了。還有明年的祭祀、朝宴……你這是要累死我麽?」


    官家一手抵著下頜, 轉過了頭。


    太後見他這副無關痛癢的態度, 擰眉道:「你往哪兒看呢?」


    順著他的視線一瞧, 隻見座下席上, 寧嘉縣主正盈盈笑著、同身旁溫和儒雅的譽王爺說話。


    一個不太好的念頭登時浮上心間,太後倒吸一口冷氣, 肅顏拍了拍官家的肩,壓低聲音道:「你該不會是喜歡你那, 那侄女罷?你最好收住這個荒唐的想法,別學了前朝……」


    「母後。」


    官家打斷她, 揉了揉眉心。


    「你別亂想。」


    「你這樣子叫我如何不亂想?我就沒見過哪個皇帝同你一樣的。宮裏那幾個, 你不喜歡?」見他不言不語,太後道, 「那你到底喜歡什麽樣的?宮裏的不成,還有宮外的, 隻要你與我說,我一定給你找來……」


    官家喝了口酒。


    所幸這時舞曲也停了。


    各國使臣紛紛擁攘著,上前來說賀詞。


    使臣賀完後,便到了諸王來賀。


    大趙先帝膝下十六子, 封王的有十二位。


    輪到譽王爺祝賀時,大殿內都靜了靜。


    眾人皆知,譽王為先帝庶長子、而當今官家為先帝嫡幼子。十年前先帝病危時,這兩方明爭暗鬥,朝中也分為了「立長派」與「立嫡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竹馬為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杯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杯春並收藏竹馬為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