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賭氣擺爛的朱翊鈞
穿越大秦,萬朝萬代風雲巨變 作者:擺爛z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莽哥,除了十幾萬兩白銀,還有上萬兩黃金,兩萬多畝良田,其餘的金銀首飾不計其數。”
“那又怎麽樣呢?,就他貪汙那點兒,還真不是個事,在後世像他這樣的權傾天下的人,那財富都不能用數字來衡量,有權的有能力的哪個不是億萬財富起步啊。”
嫚兒想到那些官二代,官三代的奢侈生活,更不用說那些血的顏色幾代了,嫚兒也認同的點點頭。
王莽又說道,“他在為官的前前後後一共接受的賞賜都高達兩百多次,所以那些抄家抄出來的也有很多是人家之前被賞賜的東西,剩下的那些其實人家也沒貪多少吧。”
老朱問道,“嫚兒你說說之後這個朱翊鈞親政過後他又做了什麽?”
老朱想知道沒有了張居正的壓迫他又能做成什麽樣。
嫚兒說道,“其實朱翊鈞從小就特別刻苦努力,他也懷有遠大的治國抱負,他小時候也渴望有朝一日能在朝堂上大展拳腳,為王朝帶來繁榮昌盛。”
“但是他十歲登基過後,內閣鬥爭和黨爭都十分嚴重,小時候的朱翊鈞對張居正也是委以重任,尊禮有加,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全力支持張居正的。”
“慢慢的隨著朱翊鈞長大,他也慢慢感受到了張居正的權力過大,幾乎震主,自己無法掌控朝廷,張居正要求他勤勉節約,自己卻過著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
“這種言行不一的行為,讓朱翊鈞道心受損,至到張居正去世,他就抄了張居正的家,他才開始親政。”
“在此時申時行脫穎而出,他是嘉靖四十一年時期的狀元,他和張居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相比,他的手段就顯得緩和平靜了很多。”
“但是正是有這樣溫和的人物出現,才使得大明的經濟和民生得以短暫的修養,之所以有萬曆中興,是因為前十年有張居正後十年有申時行。”
“1581年萬曆九年,十九歲的朱翊鈞按照慣例給太後請安,一時興起寵幸太後身邊的侍女王氏,後來王氏生下了皇長子朱常洛。”
“朱常洛雖然貴為長子,但是朱翊鈞因為其母親出身低微,原本寵幸她也是一時興起,對王氏沒感情,朱常洛自然也得不到他的喜歡。”
“朱翊鈞成年過後逐漸發現自己除了出席一些活動之外,他從未左右過政事,儼然成為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傀儡皇帝,即便他清算了張居正後,也依然無法奪回大權。”
“張居正所空餘出來的權力和利益都被文官集團給瓜分了,朱翊鈞想勵精圖治做一代明君,但是文官也會因為自身利益想法設法的阻止他。”
“1586年,萬曆十四年,朱翊鈞不喜歡宮女所生的長子朱常洛,一直拒絕立其所生的長子朱常洛為儲君,打算立他寵愛的鄭貴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為儲君,為此不惜和大臣們爭執長達十五年之久,史稱國本之爭。”
“文官們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的原則絲毫不讓,最終朱翊鈞還是選擇了妥協,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他為了補償朱常洵封為福王,封地洛陽,讓他享受天下福氣,他一次性給福王賞賜了莊田兩萬頃。”
“福王大婚時,他為他花費三十萬兩白銀,在其封地洛陽為其修建王宮,超過了祖製規定的十倍,朱常洵也是貪心不足,要被沒收前首輔張居正的財產,朱翊鈞允許了。”
“更誇張的是朱常洵還請求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雜稅,和四川的鹽稅茶稅都交給他,同時賜予他每年一千三百引的淮鹽由他自己銷售,對於這些請求朱翊鈞沒有絲毫猶豫也照準了。”
“啪。”老朱拍桌而起,“一次性賞賜那麽多莊田,鹽稅他也敢染指,朱翊鈞這個畜牲怎麽不把國家分他一半呢?”
老朱要氣死了,他雖然之前聽說他的養豬計劃坑了大明,現在他更是直觀的感受到了。。。
想想就太可怕了,親王的田地是不需要繳稅的。。。。。
嫚兒心想,如果可以朱翊鈞估計還真想,那可是寵兒子無底線的一個人,為了扶持朱常洵的生意,都能剝削軍餉的人。
那可是把國有資產,完完全全變成了朱常洵的私有財產的好父親呢。
嫚兒繼續說道,“或許朱翊鈞是真的喜歡福王,或許他就是想和文官集團較勁,或者是因為表達心中的不滿,所以他才給那麽多吧。”
“老朱叔,這個時候的藩王宗室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萬曆年間已經漲到了三十多萬人,到了天啟年間有六十多萬人,明初是怕藩王造反,明中期以後是發愁怎麽養活這幫人。。”
老朱隻是想想那可怕的數字都頭皮發麻。
嫚兒繼續說道,“朱翊鈞給他兒子福王賞了那麽多土地,那就等於國家少了那麽多土地的稅收,這無疑也是給之後的萬曆財政一次雪上加霜。”
“經過立儲事件過後的朱翊鈞感到心力交瘁,覺得自己貴為天子,卻被群臣所製,最終逐步對朝政失去了興趣,最後他和大臣鬧掰了。”
“開始了瘋狂擺爛,沉迷於酒色之中,整日藏在深宮之中不理政事,他擺爛得很徹底不上朝,不批奏折,不見朝臣。”
“以至於萬曆中期以後,剛入內閣的朝臣都不知道皇帝長相如何,他創造了連續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記錄也成了曆史上出了名的懶惰皇帝。。”
接下來基本上就是戰亂年代了,嫚兒提了提氣繼續道,“1592年萬曆二十年,寧夏副總兵和蒙古河套部落勾結,發動叛亂。名將李如鬆臨危受命,率軍一舉攻破寧夏城,平定了叛亂。”
“同年曰本集結了十五萬大軍,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明朝得知後,再次派李如鬆等人前去支援。”
“當明軍到達朝鮮時,遭到了曰本君的全力抵抗,以至於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最終明軍聯合朝鮮軍隊在士林山戰役中大敗曰本,迫使曰本退出朝鮮,此役對於保衛東北邊疆以及維護明朝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又怎麽樣呢?,就他貪汙那點兒,還真不是個事,在後世像他這樣的權傾天下的人,那財富都不能用數字來衡量,有權的有能力的哪個不是億萬財富起步啊。”
嫚兒想到那些官二代,官三代的奢侈生活,更不用說那些血的顏色幾代了,嫚兒也認同的點點頭。
王莽又說道,“他在為官的前前後後一共接受的賞賜都高達兩百多次,所以那些抄家抄出來的也有很多是人家之前被賞賜的東西,剩下的那些其實人家也沒貪多少吧。”
老朱問道,“嫚兒你說說之後這個朱翊鈞親政過後他又做了什麽?”
老朱想知道沒有了張居正的壓迫他又能做成什麽樣。
嫚兒說道,“其實朱翊鈞從小就特別刻苦努力,他也懷有遠大的治國抱負,他小時候也渴望有朝一日能在朝堂上大展拳腳,為王朝帶來繁榮昌盛。”
“但是他十歲登基過後,內閣鬥爭和黨爭都十分嚴重,小時候的朱翊鈞對張居正也是委以重任,尊禮有加,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全力支持張居正的。”
“慢慢的隨著朱翊鈞長大,他也慢慢感受到了張居正的權力過大,幾乎震主,自己無法掌控朝廷,張居正要求他勤勉節約,自己卻過著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
“這種言行不一的行為,讓朱翊鈞道心受損,至到張居正去世,他就抄了張居正的家,他才開始親政。”
“在此時申時行脫穎而出,他是嘉靖四十一年時期的狀元,他和張居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相比,他的手段就顯得緩和平靜了很多。”
“但是正是有這樣溫和的人物出現,才使得大明的經濟和民生得以短暫的修養,之所以有萬曆中興,是因為前十年有張居正後十年有申時行。”
“1581年萬曆九年,十九歲的朱翊鈞按照慣例給太後請安,一時興起寵幸太後身邊的侍女王氏,後來王氏生下了皇長子朱常洛。”
“朱常洛雖然貴為長子,但是朱翊鈞因為其母親出身低微,原本寵幸她也是一時興起,對王氏沒感情,朱常洛自然也得不到他的喜歡。”
“朱翊鈞成年過後逐漸發現自己除了出席一些活動之外,他從未左右過政事,儼然成為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傀儡皇帝,即便他清算了張居正後,也依然無法奪回大權。”
“張居正所空餘出來的權力和利益都被文官集團給瓜分了,朱翊鈞想勵精圖治做一代明君,但是文官也會因為自身利益想法設法的阻止他。”
“1586年,萬曆十四年,朱翊鈞不喜歡宮女所生的長子朱常洛,一直拒絕立其所生的長子朱常洛為儲君,打算立他寵愛的鄭貴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為儲君,為此不惜和大臣們爭執長達十五年之久,史稱國本之爭。”
“文官們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的原則絲毫不讓,最終朱翊鈞還是選擇了妥協,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他為了補償朱常洵封為福王,封地洛陽,讓他享受天下福氣,他一次性給福王賞賜了莊田兩萬頃。”
“福王大婚時,他為他花費三十萬兩白銀,在其封地洛陽為其修建王宮,超過了祖製規定的十倍,朱常洵也是貪心不足,要被沒收前首輔張居正的財產,朱翊鈞允許了。”
“更誇張的是朱常洵還請求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雜稅,和四川的鹽稅茶稅都交給他,同時賜予他每年一千三百引的淮鹽由他自己銷售,對於這些請求朱翊鈞沒有絲毫猶豫也照準了。”
“啪。”老朱拍桌而起,“一次性賞賜那麽多莊田,鹽稅他也敢染指,朱翊鈞這個畜牲怎麽不把國家分他一半呢?”
老朱要氣死了,他雖然之前聽說他的養豬計劃坑了大明,現在他更是直觀的感受到了。。。
想想就太可怕了,親王的田地是不需要繳稅的。。。。。
嫚兒心想,如果可以朱翊鈞估計還真想,那可是寵兒子無底線的一個人,為了扶持朱常洵的生意,都能剝削軍餉的人。
那可是把國有資產,完完全全變成了朱常洵的私有財產的好父親呢。
嫚兒繼續說道,“或許朱翊鈞是真的喜歡福王,或許他就是想和文官集團較勁,或者是因為表達心中的不滿,所以他才給那麽多吧。”
“老朱叔,這個時候的藩王宗室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萬曆年間已經漲到了三十多萬人,到了天啟年間有六十多萬人,明初是怕藩王造反,明中期以後是發愁怎麽養活這幫人。。”
老朱隻是想想那可怕的數字都頭皮發麻。
嫚兒繼續說道,“朱翊鈞給他兒子福王賞了那麽多土地,那就等於國家少了那麽多土地的稅收,這無疑也是給之後的萬曆財政一次雪上加霜。”
“經過立儲事件過後的朱翊鈞感到心力交瘁,覺得自己貴為天子,卻被群臣所製,最終逐步對朝政失去了興趣,最後他和大臣鬧掰了。”
“開始了瘋狂擺爛,沉迷於酒色之中,整日藏在深宮之中不理政事,他擺爛得很徹底不上朝,不批奏折,不見朝臣。”
“以至於萬曆中期以後,剛入內閣的朝臣都不知道皇帝長相如何,他創造了連續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記錄也成了曆史上出了名的懶惰皇帝。。”
接下來基本上就是戰亂年代了,嫚兒提了提氣繼續道,“1592年萬曆二十年,寧夏副總兵和蒙古河套部落勾結,發動叛亂。名將李如鬆臨危受命,率軍一舉攻破寧夏城,平定了叛亂。”
“同年曰本集結了十五萬大軍,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明朝得知後,再次派李如鬆等人前去支援。”
“當明軍到達朝鮮時,遭到了曰本君的全力抵抗,以至於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最終明軍聯合朝鮮軍隊在士林山戰役中大敗曰本,迫使曰本退出朝鮮,此役對於保衛東北邊疆以及維護明朝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