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元盛征服李密
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 作者:我愛番石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曲轅犁,李密對元盛有了些耐心。
“不錯!這個禮物我喜歡!”李密問,“元氏犁推官出去了沒?”
元盛說:“元氏犁已經由冀州淶源縣縣令文東昊上報朝廷,全國大力推廣。”
“好!”李密擊掌叫好,“你能將這元氏犁的製作方法主動貢獻出來,向全國推廣,我必須要替天下千萬農夫謝謝你。”
元盛趕緊將李密攔住,“使不得,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不過一碼歸一碼,李密並不會因為元氏犁就答應元盛過分的要求。
李密說:“你從冀州來,一路風塵仆仆,肯定不止是為了拜訪我,有什麽事情你就直說吧。”
元盛說:“先生,實不相瞞,我想拜您為師。”
聽完元盛的話,李密的不悅一閃而過。如果此子真有實力,老老實實走科舉路便好,又何須來走他的後門。
想拜他為師?無非是想要他的資源罷了。
因為元氏犁,李密不可能讓塗害當場將人轟走。
李密臉上掛著慈祥的笑,“想拜我為師?可不容易,必須要通過我的考驗才行。你這一路怎麽來的?”
元盛說:“我走陸路,從冀州進豫州入蜀。”
李密說:“好,那你就根據路上見聞,賦詩二首吧。”
元盛閉目沉思,隨後吟詩道:“
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李密聽到元盛吟詩完,瞬間抬頭。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單從詩詞本身來看,此首五言律詩工整對仗。
前兩句通過一和萬字對比,描繪出一派豐收景象。而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兩句,道盡世道不公和農夫悲慘。
這樣的詩句哪裏像衣著華服的少年人能做出的!
塗海在一旁收拾院子,聽到元盛吟唱的古詩,瞬間一震,難道眼前這少年真的有實力?
他不禁期待起元盛的下一首詩。
元盛吟唱道:“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元貞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西遼肉,
笑談渴飲北金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元盛根據大乾的曆史,將滿江紅內容做了調整。
李密隨著元盛的吟唱,忍不住擊掌打節拍。
“好啊!這才是少年英才!”
元貞恥,猶未雪。
元貞年間,遼國僅十萬大軍壓境,先皇就主動求和,讓公主前去和親,並承諾每年上貢兩百萬兩白銀!
這是大乾的恥辱!
現如今,遼國和北金虎視眈眈,南方大理又蠢蠢欲動,整個大乾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李密聽到元盛這首詞,情緒澎湃。
“好啊!大乾多些你這樣的少年,才會有希望!”
聽完元盛的這兩首詩,李密已認可元盛的才華。
對其體會百姓之苦,又胸懷大誌,更是滿意。
塗海聽到元盛吟唱滿江紅,激動地手都顫抖,作為一個武功高強的武將,麵對大乾這窩囊的現狀,誰不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呢!
元盛的詞唱出了他的心啊!
李密說:“元盛,你的詩詞都在我之上,我又如何做你的老師。你就直說吧,為何來找我?”
李密心想,按照元盛的實力,未來高中是早晚的事,何至於跑來拜師多此一舉?
元盛思考了一下,決定實話實說,李密能做到宰輔的位置,自然是人精,對待這種人,真誠才是必殺技。
元盛說:“先生,實不相瞞,我來拜您為師,確實是想找個靠山。”
元盛便將祝晨曦的事情,比如臉上的胎記是中毒,以及他們可能被京城大人物盯上的事情都說了。
李密有些不解,“元家護不住你?”
京城元家也是世家大族,他聽下來感覺像是一些內宅手段,不足為懼。
元盛一聽就知道李密誤會了,“先生,我隻是和元家元清風有些交情。我來自淶源縣,青山鎮,山後村,我祖祖輩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夫。”
元盛的話就像平地一聲雷,炸了李密一個跟頭。
眼前的十六歲少年,竟然隻是一個農家子!
元清風他有些印象,考上了舉人功名,但誌不在朝堂,屬於元家無權閑散人士。
如元盛所說,一個農家子確實可能鬥不過京城高官的內宅夫人。
李密問,“我看你和仆從趕著三駕馬車,這可不是農夫該有的家底。”
元盛說:“先生,我家這些銀兩,都是我賺的,我發明了一種美味鹵肉,和東來順合作,賺了不少錢,調料我都帶了,等下做給您嚐嚐。”
李密更覺不可思議,“所以,你家的家財都是你賺的?”
元盛點了點頭,“是的,之前我家隻有十畝良田。”
天才!
千年一遇的天才!
他太懂平民翻身的不易!
而元盛做到了,出身於一個貧農之家,不但為家裏賺下萬貫家財,自己又滿腹經綸!
李密心中激動,大乾如今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需要擎天立柱來力挽狂瀾,他也隻是在苦苦支撐。
元盛,會是改變大乾命運的人嗎?
李密繼續問道:“所以,你來找我拜師,僅僅是為了保護娘子,找個靠山嗎?”
元盛說:“先生,這是我最初的目的,但是經過豫州時,我見到苦難中的百姓,一路上聽聞西遼和北金對大乾的騷擾,我更加迫切的要拜您為師,我需要一個強大的靠山。”
“您看到了,我擅賺錢,不管是要清明吏治,還是武裝大乾士兵,都需要錢!我有賺錢的萬千點子,但是沒有強大的靠山,我就是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先生,我需要您!”
元盛心知,有了李密撐腰,他再不需要韜光養晦,可以放開手腳,大肆賺錢。
不管是開發大炮槍支,購買大乾煤炭,還是養兵,一切由他!
李密聽到元盛如此說,欣慰地點了點頭,“你還從未參加科舉考試?”
元盛點了點頭。
李密說:“好!那就拿個縣試案首給我看看,到時,我自然為你背書!”
“不錯!這個禮物我喜歡!”李密問,“元氏犁推官出去了沒?”
元盛說:“元氏犁已經由冀州淶源縣縣令文東昊上報朝廷,全國大力推廣。”
“好!”李密擊掌叫好,“你能將這元氏犁的製作方法主動貢獻出來,向全國推廣,我必須要替天下千萬農夫謝謝你。”
元盛趕緊將李密攔住,“使不得,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不過一碼歸一碼,李密並不會因為元氏犁就答應元盛過分的要求。
李密說:“你從冀州來,一路風塵仆仆,肯定不止是為了拜訪我,有什麽事情你就直說吧。”
元盛說:“先生,實不相瞞,我想拜您為師。”
聽完元盛的話,李密的不悅一閃而過。如果此子真有實力,老老實實走科舉路便好,又何須來走他的後門。
想拜他為師?無非是想要他的資源罷了。
因為元氏犁,李密不可能讓塗害當場將人轟走。
李密臉上掛著慈祥的笑,“想拜我為師?可不容易,必須要通過我的考驗才行。你這一路怎麽來的?”
元盛說:“我走陸路,從冀州進豫州入蜀。”
李密說:“好,那你就根據路上見聞,賦詩二首吧。”
元盛閉目沉思,隨後吟詩道:“
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李密聽到元盛吟詩完,瞬間抬頭。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單從詩詞本身來看,此首五言律詩工整對仗。
前兩句通過一和萬字對比,描繪出一派豐收景象。而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兩句,道盡世道不公和農夫悲慘。
這樣的詩句哪裏像衣著華服的少年人能做出的!
塗海在一旁收拾院子,聽到元盛吟唱的古詩,瞬間一震,難道眼前這少年真的有實力?
他不禁期待起元盛的下一首詩。
元盛吟唱道:“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元貞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西遼肉,
笑談渴飲北金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元盛根據大乾的曆史,將滿江紅內容做了調整。
李密隨著元盛的吟唱,忍不住擊掌打節拍。
“好啊!這才是少年英才!”
元貞恥,猶未雪。
元貞年間,遼國僅十萬大軍壓境,先皇就主動求和,讓公主前去和親,並承諾每年上貢兩百萬兩白銀!
這是大乾的恥辱!
現如今,遼國和北金虎視眈眈,南方大理又蠢蠢欲動,整個大乾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李密聽到元盛這首詞,情緒澎湃。
“好啊!大乾多些你這樣的少年,才會有希望!”
聽完元盛的這兩首詩,李密已認可元盛的才華。
對其體會百姓之苦,又胸懷大誌,更是滿意。
塗海聽到元盛吟唱滿江紅,激動地手都顫抖,作為一個武功高強的武將,麵對大乾這窩囊的現狀,誰不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呢!
元盛的詞唱出了他的心啊!
李密說:“元盛,你的詩詞都在我之上,我又如何做你的老師。你就直說吧,為何來找我?”
李密心想,按照元盛的實力,未來高中是早晚的事,何至於跑來拜師多此一舉?
元盛思考了一下,決定實話實說,李密能做到宰輔的位置,自然是人精,對待這種人,真誠才是必殺技。
元盛說:“先生,實不相瞞,我來拜您為師,確實是想找個靠山。”
元盛便將祝晨曦的事情,比如臉上的胎記是中毒,以及他們可能被京城大人物盯上的事情都說了。
李密有些不解,“元家護不住你?”
京城元家也是世家大族,他聽下來感覺像是一些內宅手段,不足為懼。
元盛一聽就知道李密誤會了,“先生,我隻是和元家元清風有些交情。我來自淶源縣,青山鎮,山後村,我祖祖輩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夫。”
元盛的話就像平地一聲雷,炸了李密一個跟頭。
眼前的十六歲少年,竟然隻是一個農家子!
元清風他有些印象,考上了舉人功名,但誌不在朝堂,屬於元家無權閑散人士。
如元盛所說,一個農家子確實可能鬥不過京城高官的內宅夫人。
李密問,“我看你和仆從趕著三駕馬車,這可不是農夫該有的家底。”
元盛說:“先生,我家這些銀兩,都是我賺的,我發明了一種美味鹵肉,和東來順合作,賺了不少錢,調料我都帶了,等下做給您嚐嚐。”
李密更覺不可思議,“所以,你家的家財都是你賺的?”
元盛點了點頭,“是的,之前我家隻有十畝良田。”
天才!
千年一遇的天才!
他太懂平民翻身的不易!
而元盛做到了,出身於一個貧農之家,不但為家裏賺下萬貫家財,自己又滿腹經綸!
李密心中激動,大乾如今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需要擎天立柱來力挽狂瀾,他也隻是在苦苦支撐。
元盛,會是改變大乾命運的人嗎?
李密繼續問道:“所以,你來找我拜師,僅僅是為了保護娘子,找個靠山嗎?”
元盛說:“先生,這是我最初的目的,但是經過豫州時,我見到苦難中的百姓,一路上聽聞西遼和北金對大乾的騷擾,我更加迫切的要拜您為師,我需要一個強大的靠山。”
“您看到了,我擅賺錢,不管是要清明吏治,還是武裝大乾士兵,都需要錢!我有賺錢的萬千點子,但是沒有強大的靠山,我就是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先生,我需要您!”
元盛心知,有了李密撐腰,他再不需要韜光養晦,可以放開手腳,大肆賺錢。
不管是開發大炮槍支,購買大乾煤炭,還是養兵,一切由他!
李密聽到元盛如此說,欣慰地點了點頭,“你還從未參加科舉考試?”
元盛點了點頭。
李密說:“好!那就拿個縣試案首給我看看,到時,我自然為你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