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開始進場考試
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 作者:我愛番石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姐夫孫高陽家住孫各莊鎮孫家村,距離青山鎮也有九十多裏地,來回需要兩天時間。
前些日子,元盛去過一次,但是五姐元愛兒和五姐夫孫高陽出門去走親戚了,
要第二天才能回來,元盛就沒有等,他給親家爹留了一百兩銀子,並邀請孫家人參加上梁儀式便走了。
元盛根據上一世的記憶,知道五姐夫兩兄弟,以及親家爹親家娘都是好的,沒有吸血鬼和白眼狼,這錢他給的很放心。
孫老漢自然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元盛唾沫星子都快說幹了,最後說這錢是借的,孫老漢才將錢接下。
元盛遠遠看著站在角落的黑臉莊稼漢,他知道五姐夫是識字的,沒想到五姐夫竟有一顆科舉之心。
對了,親家爺爺曾經考過童生,當時為了供他讀書,孫家不斷變賣家產,最後隻剩下十畝良田,親家爺爺也沒考上。
估計姐夫的學問,都是親家爺教的。
五姐夫考科舉,這是上輩子絕對沒有的事情。
元盛熱情地迎了上去,拍了拍低著頭的莊稼漢,“五姐夫!”
孫高陽隱隱約約聽到別人對他的議論,他並不在意,也不想惹禍,便假裝沒聽到,默誦四書,被元盛嚇一跳。
“元寶?!”孫高陽又驚又喜。
趙明德顯然也反應過來,“高陽!真的是你!還得是元寶眼尖!你這是也來參加擇優考試?”
“是啊。”孫高陽也在打量著趙明德這位連襟,雙方家離得太遠,上次見麵還是五年前,他和愛兒結親時,那時趙明德看起來也是樸實的莊稼漢子。
如今再見,竟比上次見麵還顯年輕,氣度也與之前不同。
孫高陽又快速打量了與他打招呼的孩子一圈,如果不是輪廓不變,一個個他都認不出來了!
這是……大家都跟著小舅子沾光了!
孫高陽快速做出這個判斷,這時,他才說:“是啊,我也來參加擇優考試,我自小就跟著爺爺讀書,自己也喜歡讀,奈何家裏實在沒錢。這次,元寶借給了我們一百兩銀子,我這才敢辭了賬房學徒的工作,專心讀書。”
如果隻有自家受了元寶的恩惠,他將這些說出來,會給元寶添麻煩。
孫高陽握住元盛的手,“元寶謝謝你,大恩無以為報。”
元盛回握住姐夫的手,“姐夫,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相信你有本事了,也會拉我一把,咱一家人,不要謝來謝去的,反倒生分。”
元盛打量著五姐夫,五姐夫濃眉大眼,臉上有微笑紋,臉黑黑的,所以有些顯老,實際隻有二十二歲。
孫高陽的手上都是老繭,姐夫的弟弟還小,隻有十歲,不管是外麵賺錢,還是地裏幹活,五姐夫都是主力。
孫高陽聽到元盛這麽說,心中感動,眼眶酸澀,但是他拚命忍住,他沒有說話,隻是緊緊握住元盛的手。
趙明德太懂孫高陽的感受了,他拍了拍孫高陽的肩膀,“高陽,元寶現在出息了!你不要多想,你就好好讀書,以後學出點樣子來。”再好好回報元寶。
隨後,元盛又和兩個姐夫寒暄一陣,問了兩位姐姐的近況,大家約好,考完第一場再聚。
張青書要進行童生考試,在另外的地方排隊,但遠遠也能看見。
上次休沐,他已經聽爹娘說了,元家如今是發了,不但買了馬車,還買了下人,元盛媳婦旁邊那個小丫頭就是吧?
看看元盛的穿戴,闌衫上一點塵土都沒有,八成是坐著馬車來的。
還有圍著元盛那一圈人,一副崇拜欣賞地看著元盛,元盛這幫窮鬼親戚,這是都沾了元盛的光?
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些人知道元盛這些錢都是賣jb賺來的嗎?八成也都知道吧!
哎!這個時代真是笑貧不笑娼!
張青書冷哼一聲!
像元盛這種吃軟飯的小白臉,還想走科舉仕途路?門都沒有,元盛以為科舉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嗎?即使元盛讀書尚可又怎樣,與人通奸吃軟飯,被人發現他的名聲臭了,也別想再參加科舉考試。
張青書已經摩拳擦掌,就等著石鼓書院擇優考試結束,好好奚落元盛和周玉川一番。
當然!還有價值十兩銀子的寒門修仙傳!
這時,石鼓書院的監考老師陸續出來了,監考學童試的是高年級的學子,監考童生考試和生員考試的才是石鼓書院的先生。
石鼓書院的監考並不嚴格,因為抄了也沒用,是騾子是馬下次月考自然見分曉,如果實力和考試差距太多,反而會傳出作弊的名聲,傷害的是自身。
元盛看了一下,參加學童試的人足足有兩百多人,按照一百取其一的名額,石鼓書院可能取兩名或者三名學子。
兩百八十人進場落座後,監考學子強調考試紀律和考試內容。
學童考試第一場考貼經和算學。
帖經?是指將一段經文的兩邊蓋上,隻留出一行,考生需要默寫空出的部分,類似於後世的完形填空。
算學考題則出自九章算學,是最基礎簡單的題。
監考將試題掛出,考生自己謄抄在白紙上。
白紙一側寫上籍貫,考試姓名,父親姓名,祖父姓名。
元盛快速將題目謄抄在宣紙上。
背誦是元盛的強項,這些題目對他來說,也太簡單了!
物格而後知至——————————————————國治而後天下平。
元盛填(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元盛填(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人不得,則非其上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元盛填(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前些日子,元盛去過一次,但是五姐元愛兒和五姐夫孫高陽出門去走親戚了,
要第二天才能回來,元盛就沒有等,他給親家爹留了一百兩銀子,並邀請孫家人參加上梁儀式便走了。
元盛根據上一世的記憶,知道五姐夫兩兄弟,以及親家爹親家娘都是好的,沒有吸血鬼和白眼狼,這錢他給的很放心。
孫老漢自然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元盛唾沫星子都快說幹了,最後說這錢是借的,孫老漢才將錢接下。
元盛遠遠看著站在角落的黑臉莊稼漢,他知道五姐夫是識字的,沒想到五姐夫竟有一顆科舉之心。
對了,親家爺爺曾經考過童生,當時為了供他讀書,孫家不斷變賣家產,最後隻剩下十畝良田,親家爺爺也沒考上。
估計姐夫的學問,都是親家爺教的。
五姐夫考科舉,這是上輩子絕對沒有的事情。
元盛熱情地迎了上去,拍了拍低著頭的莊稼漢,“五姐夫!”
孫高陽隱隱約約聽到別人對他的議論,他並不在意,也不想惹禍,便假裝沒聽到,默誦四書,被元盛嚇一跳。
“元寶?!”孫高陽又驚又喜。
趙明德顯然也反應過來,“高陽!真的是你!還得是元寶眼尖!你這是也來參加擇優考試?”
“是啊。”孫高陽也在打量著趙明德這位連襟,雙方家離得太遠,上次見麵還是五年前,他和愛兒結親時,那時趙明德看起來也是樸實的莊稼漢子。
如今再見,竟比上次見麵還顯年輕,氣度也與之前不同。
孫高陽又快速打量了與他打招呼的孩子一圈,如果不是輪廓不變,一個個他都認不出來了!
這是……大家都跟著小舅子沾光了!
孫高陽快速做出這個判斷,這時,他才說:“是啊,我也來參加擇優考試,我自小就跟著爺爺讀書,自己也喜歡讀,奈何家裏實在沒錢。這次,元寶借給了我們一百兩銀子,我這才敢辭了賬房學徒的工作,專心讀書。”
如果隻有自家受了元寶的恩惠,他將這些說出來,會給元寶添麻煩。
孫高陽握住元盛的手,“元寶謝謝你,大恩無以為報。”
元盛回握住姐夫的手,“姐夫,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相信你有本事了,也會拉我一把,咱一家人,不要謝來謝去的,反倒生分。”
元盛打量著五姐夫,五姐夫濃眉大眼,臉上有微笑紋,臉黑黑的,所以有些顯老,實際隻有二十二歲。
孫高陽的手上都是老繭,姐夫的弟弟還小,隻有十歲,不管是外麵賺錢,還是地裏幹活,五姐夫都是主力。
孫高陽聽到元盛這麽說,心中感動,眼眶酸澀,但是他拚命忍住,他沒有說話,隻是緊緊握住元盛的手。
趙明德太懂孫高陽的感受了,他拍了拍孫高陽的肩膀,“高陽,元寶現在出息了!你不要多想,你就好好讀書,以後學出點樣子來。”再好好回報元寶。
隨後,元盛又和兩個姐夫寒暄一陣,問了兩位姐姐的近況,大家約好,考完第一場再聚。
張青書要進行童生考試,在另外的地方排隊,但遠遠也能看見。
上次休沐,他已經聽爹娘說了,元家如今是發了,不但買了馬車,還買了下人,元盛媳婦旁邊那個小丫頭就是吧?
看看元盛的穿戴,闌衫上一點塵土都沒有,八成是坐著馬車來的。
還有圍著元盛那一圈人,一副崇拜欣賞地看著元盛,元盛這幫窮鬼親戚,這是都沾了元盛的光?
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些人知道元盛這些錢都是賣jb賺來的嗎?八成也都知道吧!
哎!這個時代真是笑貧不笑娼!
張青書冷哼一聲!
像元盛這種吃軟飯的小白臉,還想走科舉仕途路?門都沒有,元盛以為科舉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嗎?即使元盛讀書尚可又怎樣,與人通奸吃軟飯,被人發現他的名聲臭了,也別想再參加科舉考試。
張青書已經摩拳擦掌,就等著石鼓書院擇優考試結束,好好奚落元盛和周玉川一番。
當然!還有價值十兩銀子的寒門修仙傳!
這時,石鼓書院的監考老師陸續出來了,監考學童試的是高年級的學子,監考童生考試和生員考試的才是石鼓書院的先生。
石鼓書院的監考並不嚴格,因為抄了也沒用,是騾子是馬下次月考自然見分曉,如果實力和考試差距太多,反而會傳出作弊的名聲,傷害的是自身。
元盛看了一下,參加學童試的人足足有兩百多人,按照一百取其一的名額,石鼓書院可能取兩名或者三名學子。
兩百八十人進場落座後,監考學子強調考試紀律和考試內容。
學童考試第一場考貼經和算學。
帖經?是指將一段經文的兩邊蓋上,隻留出一行,考生需要默寫空出的部分,類似於後世的完形填空。
算學考題則出自九章算學,是最基礎簡單的題。
監考將試題掛出,考生自己謄抄在白紙上。
白紙一側寫上籍貫,考試姓名,父親姓名,祖父姓名。
元盛快速將題目謄抄在宣紙上。
背誦是元盛的強項,這些題目對他來說,也太簡單了!
物格而後知至——————————————————國治而後天下平。
元盛填(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元盛填(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人不得,則非其上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元盛填(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