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德讓曹昂傳令鄴城將門子弟年滿十六歲參加西征。
不待曹昂派人傳命,荀彧和郭嘉等人走了進來。
遠遠傳來荀彧的高聲讚同,“君侯此計英明,鄴城將門哪個將軍家中沒有幾百上千的私兵,倘若讓他們的子弟上了戰場,家中豈不派人相隨,這樣一來,西征兵馬就相差無幾了。”
曹德大笑了幾聲,然後對荀彧幾人說道,“正好,明日就籌備武學成立的事。第一批武學學子就從此次西征中擇優錄取,武學不似太學,將來都是要上陣殺敵的男兒。你們看如何?”
眾人被他這天馬行空的想法一下弄懵了,可是想了一會兒,又覺得確實有理。
次日,鄴城軍中大營校場。
曹德威風凜凜地站立於高台之上,他身著一套華麗無比的金盔金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金甲則緊密貼合著他強壯的身軀,每一片甲葉都雕刻著精美的紋路,彰顯出其高貴與威嚴。此刻的曹德宛如戰神下凡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諸君,今日是武學成立之日,功名隻向馬上取,自古豪傑廝殺多。武學男兒,哪一個不是將來這大漢的真英雄,好丈夫。此次西征,不破長安誓不還!本侯在鄴城恭候諸君凱旋歸來。”
“來人,上酒!”
“幹!”
“萬勝!”
“萬勝!”
“萬勝!”
誓師大會後,夏侯淵和黃忠還有鍾繇三人帶著一萬五千兵馬雄赳赳,氣昂昂的往西而去。
“好啊!”
“功名隻向馬上取,自古豪傑廝殺多。鄄侯此話大善,我輩讀書人豈能落後那群武夫,諸位可願隨我到侯府請命隨軍出征,我們太學學子也是響當當得大丈夫。”
鄴城留香院,大廳內一個世家子弟嚷嚷著,早間校場曹德的一番出師演講傳了出來,大家議論紛紛。
“同去,同去!君子六藝,蔡某雖然沒有萬人敵的功夫,但也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一位姓蔡的學子附和道,隨即四周不少學子也出口讚同起來。
這群世家子弟簇擁著來到了曹德的府邸門前,請求拜見曹德。
門房通報後,很快曹德便走了出來。
“各位學子所為何事啊?”曹德疑惑地問道。
“見過鄄侯,我等皆是即將到太學報到的學子,聽聞侯爺正在招募士兵西征,我等也願為國家盡一份力,懇請侯爺允許我等隨軍出征!”帶頭的世家子抱拳說道。
曹德聽後微微一笑,心裏暗自高興,這些太學生們主動請纓,正好省了自己作惡人。
“好!既然各位有此報國之心,本侯自然不會拒絕。不過行軍打仗可不比平日裏讀書寫字,其中辛苦危險自不必說,你們可要做好心理準備。”曹德嚴肅地說道。
“多謝侯爺!我等早已做好準備,定當不辱使命!”眾太學生齊聲答道。
就這樣,這些太學生們還沒等到太學開學,都一股腦的跑去參加西征了,浩浩蕩蕩數千人,除了少部分潁川士族的子弟。
“嗬!嗬!”陳群和潁川士族的人在陳府上商議,陳群冷笑道,“好一個鄄侯,教習的事沒有談妥,這就讓學子們隨軍出征了,西征至少也要打幾個月,待那些學子回來,我們派進太學的教習說話還有誰會聽?”
昨日早朝,曹德對潁川士族提出的教習名額一事推三阻四,不給明確答複,說是等幾天。
現在太學和武學的書院都沒有開始建設,談教習的事還早,不如將學生的事先定下來,原來是在這等著。
“鄄侯這是一環扣一環,有所預謀的。現在還如何是好?”有人問道。
陳群怒火攻心,嗬斥道:“老夫要是有應對之策,還叫你們來幹嘛?”
眾人敢怒不敢言,陳群見狀心底更加膽寒。
今天參會的潁川士族除了鍾繇隨軍出征,來的盡是一些三瓜兩棗,荀氏雙龍不在,就連郭嘉也沒來。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哦,他們又開小會了?”曹德笑著問郭嘉。
郭浪子不愧是八麵玲瓏的人,潁川士族這才散會沒多久,就把那群無組織無紀律開小會的人和講的話告了一遍,事無巨細沒有一絲遺漏。
“是的,君侯。陳長文召集了數名世家商討了一番,最終不歡而散。”郭嘉笑道。
曹德點了點頭,郭嘉說的和曹丕手下進奏院報來的消息一樣,看來不是假的。
“奉孝啊,你說這陳老頭整日掛著太學教習的事,你看這樣如何?”曹德陰沉沉的說了說道,“明兒我向陛下請命,他那司空西曹掾屬免了,讓他到太學安心當個教習怎麽樣?”
郭嘉強裝鎮定的回答,“可!”實則內心早就嚇得心驚膽寒,曹德這是殺雞儆猴,拿陳群當反麵典型警告潁川士族了。
太學武學一事,這是關乎曹家千秋大業的事,不允許任何人在上麵動歪腦筋。
誰敢太歲頭上動土,隻要你伸手,準剁了你沒商量。
待郭嘉走後,曹啊你低聲詢問曹德,“叔父,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們老曹家過河拆橋,畢竟陳群還是有些功勞的?”
曹德大手一揮,“子修,想做大事的人,豈能害怕他人議論,你看秦皇漢武,哪個不背一些罵名。”
“叔父告誡你,切切不可心慈手軟。太學和武學兩所學院關乎我曹家傳承,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是我們曹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曹昂看曹德臉色無比鄭重,躬身回道,“侄兒定當謹記在心!”
再說郭嘉來到陳群府上,將曹德的命令提前告知陳群。
陳群聽後瞬間衰老不少,半天才緩過神來,“有勞奉孝了,連夜來告知老夫。”說完端茶送客,沒有再發一言。
郭嘉不以為然,起身拍拍屁股走人,想死的人你是拉不住的,好言難勸該死鬼。
他已經仁至義盡了,當年清貧去學潁川書院,受潁川士族的人情,他郭嘉還清了,這輩子和潁川士族再無瓜葛。
從此以後,橋歸橋,路歸路,他走他的陽關大道,至於潁川士族是死是活,與他郭嘉再無任何關係。
不待曹昂派人傳命,荀彧和郭嘉等人走了進來。
遠遠傳來荀彧的高聲讚同,“君侯此計英明,鄴城將門哪個將軍家中沒有幾百上千的私兵,倘若讓他們的子弟上了戰場,家中豈不派人相隨,這樣一來,西征兵馬就相差無幾了。”
曹德大笑了幾聲,然後對荀彧幾人說道,“正好,明日就籌備武學成立的事。第一批武學學子就從此次西征中擇優錄取,武學不似太學,將來都是要上陣殺敵的男兒。你們看如何?”
眾人被他這天馬行空的想法一下弄懵了,可是想了一會兒,又覺得確實有理。
次日,鄴城軍中大營校場。
曹德威風凜凜地站立於高台之上,他身著一套華麗無比的金盔金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金甲則緊密貼合著他強壯的身軀,每一片甲葉都雕刻著精美的紋路,彰顯出其高貴與威嚴。此刻的曹德宛如戰神下凡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諸君,今日是武學成立之日,功名隻向馬上取,自古豪傑廝殺多。武學男兒,哪一個不是將來這大漢的真英雄,好丈夫。此次西征,不破長安誓不還!本侯在鄴城恭候諸君凱旋歸來。”
“來人,上酒!”
“幹!”
“萬勝!”
“萬勝!”
“萬勝!”
誓師大會後,夏侯淵和黃忠還有鍾繇三人帶著一萬五千兵馬雄赳赳,氣昂昂的往西而去。
“好啊!”
“功名隻向馬上取,自古豪傑廝殺多。鄄侯此話大善,我輩讀書人豈能落後那群武夫,諸位可願隨我到侯府請命隨軍出征,我們太學學子也是響當當得大丈夫。”
鄴城留香院,大廳內一個世家子弟嚷嚷著,早間校場曹德的一番出師演講傳了出來,大家議論紛紛。
“同去,同去!君子六藝,蔡某雖然沒有萬人敵的功夫,但也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一位姓蔡的學子附和道,隨即四周不少學子也出口讚同起來。
這群世家子弟簇擁著來到了曹德的府邸門前,請求拜見曹德。
門房通報後,很快曹德便走了出來。
“各位學子所為何事啊?”曹德疑惑地問道。
“見過鄄侯,我等皆是即將到太學報到的學子,聽聞侯爺正在招募士兵西征,我等也願為國家盡一份力,懇請侯爺允許我等隨軍出征!”帶頭的世家子抱拳說道。
曹德聽後微微一笑,心裏暗自高興,這些太學生們主動請纓,正好省了自己作惡人。
“好!既然各位有此報國之心,本侯自然不會拒絕。不過行軍打仗可不比平日裏讀書寫字,其中辛苦危險自不必說,你們可要做好心理準備。”曹德嚴肅地說道。
“多謝侯爺!我等早已做好準備,定當不辱使命!”眾太學生齊聲答道。
就這樣,這些太學生們還沒等到太學開學,都一股腦的跑去參加西征了,浩浩蕩蕩數千人,除了少部分潁川士族的子弟。
“嗬!嗬!”陳群和潁川士族的人在陳府上商議,陳群冷笑道,“好一個鄄侯,教習的事沒有談妥,這就讓學子們隨軍出征了,西征至少也要打幾個月,待那些學子回來,我們派進太學的教習說話還有誰會聽?”
昨日早朝,曹德對潁川士族提出的教習名額一事推三阻四,不給明確答複,說是等幾天。
現在太學和武學的書院都沒有開始建設,談教習的事還早,不如將學生的事先定下來,原來是在這等著。
“鄄侯這是一環扣一環,有所預謀的。現在還如何是好?”有人問道。
陳群怒火攻心,嗬斥道:“老夫要是有應對之策,還叫你們來幹嘛?”
眾人敢怒不敢言,陳群見狀心底更加膽寒。
今天參會的潁川士族除了鍾繇隨軍出征,來的盡是一些三瓜兩棗,荀氏雙龍不在,就連郭嘉也沒來。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哦,他們又開小會了?”曹德笑著問郭嘉。
郭浪子不愧是八麵玲瓏的人,潁川士族這才散會沒多久,就把那群無組織無紀律開小會的人和講的話告了一遍,事無巨細沒有一絲遺漏。
“是的,君侯。陳長文召集了數名世家商討了一番,最終不歡而散。”郭嘉笑道。
曹德點了點頭,郭嘉說的和曹丕手下進奏院報來的消息一樣,看來不是假的。
“奉孝啊,你說這陳老頭整日掛著太學教習的事,你看這樣如何?”曹德陰沉沉的說了說道,“明兒我向陛下請命,他那司空西曹掾屬免了,讓他到太學安心當個教習怎麽樣?”
郭嘉強裝鎮定的回答,“可!”實則內心早就嚇得心驚膽寒,曹德這是殺雞儆猴,拿陳群當反麵典型警告潁川士族了。
太學武學一事,這是關乎曹家千秋大業的事,不允許任何人在上麵動歪腦筋。
誰敢太歲頭上動土,隻要你伸手,準剁了你沒商量。
待郭嘉走後,曹啊你低聲詢問曹德,“叔父,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們老曹家過河拆橋,畢竟陳群還是有些功勞的?”
曹德大手一揮,“子修,想做大事的人,豈能害怕他人議論,你看秦皇漢武,哪個不背一些罵名。”
“叔父告誡你,切切不可心慈手軟。太學和武學兩所學院關乎我曹家傳承,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是我們曹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曹昂看曹德臉色無比鄭重,躬身回道,“侄兒定當謹記在心!”
再說郭嘉來到陳群府上,將曹德的命令提前告知陳群。
陳群聽後瞬間衰老不少,半天才緩過神來,“有勞奉孝了,連夜來告知老夫。”說完端茶送客,沒有再發一言。
郭嘉不以為然,起身拍拍屁股走人,想死的人你是拉不住的,好言難勸該死鬼。
他已經仁至義盡了,當年清貧去學潁川書院,受潁川士族的人情,他郭嘉還清了,這輩子和潁川士族再無瓜葛。
從此以後,橋歸橋,路歸路,他走他的陽關大道,至於潁川士族是死是活,與他郭嘉再無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