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舶司分署,程嵐帶著一封新密報匆匆走進書房,臉色嚴峻:“大人,江南局勢又有新變。除臨安王宗鄴暉和荊王宗鄴桓之外,漳州的寧王宗懷謹似乎也有異動。他近日頻繁派使者往來於江南和荊州,且其封地內私兵訓練日益增多。”


    蘇子恒放下手中的奏章,接過密報細讀。他的目光如電,語氣低沉:“寧王宗懷謹?此人一向低調,怎會突然卷入其中?”


    程嵐說道:“根據東廠密探的情報,宗懷謹與宗鄴桓早有聯係。寧王雖然手握漳州,但多年來一直低調行事,此次突然活躍,恐怕是為了避開朝廷的注意,暗中積蓄力量。”


    蘇子恒冷冷說道:“宗懷謹想成為荊王的幫手?他們以為聯合地方士紳和其他宗室成員就能撼動朝廷,未免太過天真。”


    他頓了頓,吩咐道:“命舶司加強對漳州的監控,特別是與荊州的物資往來。一旦發現異常,立即扣押,同時將情報送往京師。”


    此時,漳州府邸。


    寧王宗懷謹端坐在大廳中央,身邊圍繞著幾名心腹。


    一名幕僚拱手說道:“殿下,江南士紳雖被舶司壓製,但若我們與荊王聯手,再聯合臨安王,共同起事,朝廷必將疲於應對。”


    宗懷謹冷笑一聲:“舶司的確是棘手之物,但江南的經濟命脈在士紳手中,隻要我們給他們足夠的支持,他們必然會成為反抗的核心力量。至於臨安王,他已在建康試探朝廷的底線,正好為我們爭取時間。”


    另一名心腹說道:“殿下,封地內的私兵已擴充至一萬,武器儲備也在逐步增加。若荊王發難,我們可隨時響應。”


    宗懷謹目光深沉:“很好。不過,當前必須保持隱忍。傳令士紳暗中繼續施壓舶司,盡可能擾亂江南局勢。若舶司疲於應對,我們便可伺機而動。”


    建康舶司分署,陸平帶回了關於寧王的一份詳細情報。


    “大人,我們發現漳州境內有大批武器正在秘密運輸。這些武器多從沿海港口走私入內,疑似來自昭明國。”


    蘇子恒聽罷,目光一沉:“昭明國再次介入?看來他們不僅想撼動北疆,還想利用江南的動蕩削弱朝廷。”


    程嵐問道:“大人,是否即刻派舶司水師查封這些港口?”


    蘇子恒點頭:“立即行動!江南港口必須完全掌控在舶司手中。命水師派出精銳封鎖漳州海岸,截斷所有可能流入的軍械。同時,派東廠密探進入漳州,調查寧王是否與士紳、外邦有進一步勾結。”


    紫宸都,禦書房。


    宗鄴文聽完東廠提督夏恒的匯報,麵色冷然。


    “漳州的寧王宗懷謹竟然也在攪動風浪。他們真以為幾個封地便能撼動皇權嗎?”


    夏恒拱手說道:“陛下,宗懷謹的動向雖隱秘,但他暗中積蓄力量已是不爭的事實。臣以為,應趁他尚未完全成勢之時,果斷打擊。”


    兵部尚書楊敬則說道:“陛下,荊王、臨安王、寧王之間似乎已形成某種默契。若單獨對漳州動手,恐怕會逼迫其他藩王提前聯合,局勢可能會更為複雜。”


    宗鄴文目光如刃,冷聲說道:“荊王與臨安王已經顯露野心,寧王雖未明言,但他的行為已表明態度。命舶司與東廠聯手,先徹底封鎖漳州與荊州的聯係。同時,兵部調撥精兵駐守江南,以備不時之需。”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此外,傳旨讓寧王入京述職。若他不來,朕便有理由徹底清算他。”


    夏恒和楊敬同時拱手:“臣遵旨!”


    北疆玄武關,信王宗鄴衡收到寧王宗懷謹派來的密信。


    周烈低聲問道:“殿下,寧王意圖明顯。他希望您能在北疆策應,以共同對抗朝廷。”


    宗鄴衡緩緩說道:“宗懷謹與荊王不同,他沒有足夠的底氣與朝廷正麵交鋒。這封信,隻是他的試探。”


    周烈試探道:“殿下,是否回複他?”


    宗鄴衡冷笑:“不必回複。讓他們自行折騰,北疆的局勢不允許我輕舉妄動。若他們成功攪亂江南,我也可借勢製衡朝廷;若他們失敗,我還能置身事外。”


    漳州港口,一艘滿載軍械的商船剛剛靠岸,便被舶司水師圍堵。


    舶司指揮使冷聲道:“奉朝廷之命,扣押所有走私貨物!凡膽敢反抗者,格殺勿論!”


    經過搜查,大批昭明國製造的火器和軍資被查獲,隨即送往建康。


    蘇子恒在建康聽到消息後,冷然說道:“這些證據已足夠說明宗懷謹的圖謀。傳令東廠,將此事記錄在案,並立即上奏京師。”


    建康的夜晚,蘇子恒在書房內書寫密奏,向宗鄴文詳細匯報漳州港口的查封行動與寧王的動向。


    “宗懷謹,這一步你走錯了。”他低聲喃喃道。


    與此同時,漳州府邸內,寧王宗懷謹聽到港口被查封的消息,臉色陰沉。他握緊拳頭,低聲說道:“看來,舶司的動作比預想中更快。宗鄴文,這是你逼我的。”


    京師內,宗鄴文收到密報後,冷冷一笑:“朕已給了他們足夠的時間與機會,他們卻選擇對抗皇權。那麽,朕也不會再仁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