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朝會風雲
百戰百勝!隻因我能提前模擬戰爭 作者:恨不得撞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士農工商,士為尊,農為本,工為巧,商為末。寧太保此舉,實為舍本逐末,老夫以為,並無必要。”
大殿之上,湯銘賢慷慨陳詞。
寧易抖擻精神,正要出列應戰,沒想到有人先他一步。
那人卻是戶部尚書陶珪。
“湯相過慮了!寧太保也沒說要將商人的地位,提高到士農工之上啊!寧太保隻是說要給予商人適當的尊重,等商業繁榮之後,就可以多征些稅,這完全是好事嘛!”
眾人都看著他發呆。
寧易也很詫異。
這話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這話從陶珪嘴裏說出來,就讓人很意外了。
湯銘賢身為左相,掌管著六部中的吏部、戶部和禮部。
這三部分別對應的是人事、財政和思想這三大關鍵領域。
陶珪這個戶部尚書,是湯銘賢一手提拔上去的,算他的門生。
眼下這個門生在這種場合,當眾反駁他,差不多算是背刺了。
湯銘賢氣得胡須發抖,厲聲道:“胡說八道!”
說完了又覺得不妥,他又對寧易拱手道:“寧太保,老夫不是說你。”
接著他轉向陶珪:“寧太保忙於征戰,不懂其中道理。你飽讀聖賢書,難道不知道隻要此例一開,商人必會乘隙而上。假以時日,就算不能居於我等之上,也必然會將農工踩於腳下。”
寧易忍不住想誇他一句:您老看得真準!
未來這些商人的社會地位,確實會比農民和工人高。
不過那會是很多年之後的事情。
現在還是先解燃眉之急吧!
他正要開口狡辯,結果又被陶珪搶了先。
“湯相所言,確有可能。但我等可以為寧太保查漏補缺,杜絕此事成真。可如果不開此例,則三五年後,朝廷錢糧恐怕難以為繼,這您是知道的啊!”
湯銘賢竟無話可說。
龍椅上的皇帝忍不住問道:“大楚國庫竟到了如此窘迫的地步嗎?”
陶珪拱手道:“臣惶恐,臣無能,臣有罪,但國庫確實一日窘困一日。臣看了寧太保的奏折後,想了三天三夜,發現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良方。”
這時,戶部兩位侍郎同時出列,齊聲附議陶珪所言。
看來,朝廷的財政狀況,讓戶部的官員們壓力很大。
不過,湯銘賢的手下也不都是二五仔。
吏部尚書曹夢迎出列幫領導說話:
“陛下,商人見利忘義,寡廉鮮恥。
其低買高賣,囤積居奇,擾亂天下,實為國家蛀蟲。
所以曆朝曆代都將商人列為賤籍,加於諸般限製。
我大楚不能為了一時小利,而鑄成千古大錯……”
他的話被鄂國公雷雲德打斷。
這位年邁的老將軍氣哼哼地說:
“你到底有沒有看寧太保的折子?
寧太保說得很清楚,有商人才有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起來才能帶來生產力的提升,以及財富的增值。
一句話,商人是有益於國家的,不是國家的蛀蟲。”
曹夢迎臉漲得通紅。
寧易的奏折他看了,但沒看懂。
他不知道寧易的折子上是不是這麽說的。
就算是,他也不敢攻擊寧易。
於是他選擇了攻擊雷雲德。
他冷笑道:“聽說鄂國公壟斷了京城川錦的買賣,看來是真的,不然也不會這麽為商人說話。”
他這話一說,大殿上頓時傳來一陣嗡嗡聲。
在這個時代,商人是賤籍,商業是就賤業。
一個貴族去經商,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這下輪到雷雲德漲紅臉了。
但他毫不退縮:
“不錯,老夫就是在做川錦的買賣。
老夫不像你們,你們一中舉人就能有一百畝地可以免稅,中了進士有一千畝。
這大殿上的所有文官,你們哪個在老家不是良田萬頃?
可我們這些人呢?俸祿就那麽點,可家裏的人卻越來越多。
不靠做生意添點進項,就等著坐吃山空嗎?”
他這話,讓大殿上的很多勳貴武將都心有戚戚焉。
這些勳貴大多是開國功臣的後代。
都是有食邑的,從幾百戶到幾千戶不等。
開國的時候,天下還亂糟糟的,糧食忒貴。
一千戶所產的糧食,能讓一家人過得很體麵。
可八十多年後的今天,糧食遠沒有當初值錢。
而這些勳貴們開枝散葉,都是一大家子人。
在京城這個揮金如土的地方,那點俸祿就明顯不夠用了。
這一點,寧易從前身的記憶裏就能體會到。
寧府也就是從他發達之後,才開始擺脫窘況的。
雷雲德這話,也戳中了文官們的軟肋。
這些文官中,一些出身世家大族。
比如老丈人,他的沈家就是燕山最大的地主。
另一些即使出身普通,但他們一旦中舉,則鄉裏的農戶會主動委身成為其佃農,以逃避田稅。
這些舉人就會瞬間成為大地主。
高中進士後則會成為更大的地主。
而這本質上是在同朝廷爭利。
大殿上的文官們都不說話,卻都憤憤地看著雷雲德,恨他在皇帝麵前撕破了這層遮羞布。
湯銘賢長歎一聲:“陛下,老臣無能,任左相十三年,朝廷錢糧日益緊張。請陛下另選賢能,施行寧太保之策,老臣這就告老還鄉,還請陛下恩準。”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變了臉色。
皇帝連忙說:“湯相何出此言?朝廷這些年全靠湯相勉力支撐,可謂勞苦功高。朕還需要湯相扶持,怎能這時告老還鄉呢?”
皇帝說著,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寧易。
寧易恨不得踹湯銘賢一腳。
老家夥你有話說話,好好溝通。
怎麽動不動就尥蹶子!
什麽壞毛病?
他站出列,先是朝皇帝行了一禮,然後對湯銘賢說:“請問湯相,前朝是怎麽亡的?”
這話問得有些莫名其妙。
但湯銘賢還是答道:“亡於黨爭,亡於藩鎮,亡於昏君無道,致使民不聊生。”
寧易道:“湯相所言,對也不對。前朝之亡,始於河北百姓暴亂。暴亂之後,皇權衰弱,黨爭才起。中央權威不再,才使得地方藩鎮坐大。”
湯銘賢、劉尚奇等人紛紛點頭,不由得對寧易刮目相看。
這話一般的武將還真說不出來。
寧易又說:“還有前前朝,也是自紅巾之亂後,才一步步走向衰亡。”
曹夢迎道:“確實如此,但這和今天所議之事有何幹係?”
寧易笑道:“曹尚書稍安勿躁,湯相也別急著告老還鄉,且聽我慢慢道來。”
他轉過身,看著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一股自信油然而生。
老子來自互聯網時代,混跡論壇貼吧多年。
忽悠爾等還不是手到擒來?
大殿之上,湯銘賢慷慨陳詞。
寧易抖擻精神,正要出列應戰,沒想到有人先他一步。
那人卻是戶部尚書陶珪。
“湯相過慮了!寧太保也沒說要將商人的地位,提高到士農工之上啊!寧太保隻是說要給予商人適當的尊重,等商業繁榮之後,就可以多征些稅,這完全是好事嘛!”
眾人都看著他發呆。
寧易也很詫異。
這話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這話從陶珪嘴裏說出來,就讓人很意外了。
湯銘賢身為左相,掌管著六部中的吏部、戶部和禮部。
這三部分別對應的是人事、財政和思想這三大關鍵領域。
陶珪這個戶部尚書,是湯銘賢一手提拔上去的,算他的門生。
眼下這個門生在這種場合,當眾反駁他,差不多算是背刺了。
湯銘賢氣得胡須發抖,厲聲道:“胡說八道!”
說完了又覺得不妥,他又對寧易拱手道:“寧太保,老夫不是說你。”
接著他轉向陶珪:“寧太保忙於征戰,不懂其中道理。你飽讀聖賢書,難道不知道隻要此例一開,商人必會乘隙而上。假以時日,就算不能居於我等之上,也必然會將農工踩於腳下。”
寧易忍不住想誇他一句:您老看得真準!
未來這些商人的社會地位,確實會比農民和工人高。
不過那會是很多年之後的事情。
現在還是先解燃眉之急吧!
他正要開口狡辯,結果又被陶珪搶了先。
“湯相所言,確有可能。但我等可以為寧太保查漏補缺,杜絕此事成真。可如果不開此例,則三五年後,朝廷錢糧恐怕難以為繼,這您是知道的啊!”
湯銘賢竟無話可說。
龍椅上的皇帝忍不住問道:“大楚國庫竟到了如此窘迫的地步嗎?”
陶珪拱手道:“臣惶恐,臣無能,臣有罪,但國庫確實一日窘困一日。臣看了寧太保的奏折後,想了三天三夜,發現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良方。”
這時,戶部兩位侍郎同時出列,齊聲附議陶珪所言。
看來,朝廷的財政狀況,讓戶部的官員們壓力很大。
不過,湯銘賢的手下也不都是二五仔。
吏部尚書曹夢迎出列幫領導說話:
“陛下,商人見利忘義,寡廉鮮恥。
其低買高賣,囤積居奇,擾亂天下,實為國家蛀蟲。
所以曆朝曆代都將商人列為賤籍,加於諸般限製。
我大楚不能為了一時小利,而鑄成千古大錯……”
他的話被鄂國公雷雲德打斷。
這位年邁的老將軍氣哼哼地說:
“你到底有沒有看寧太保的折子?
寧太保說得很清楚,有商人才有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起來才能帶來生產力的提升,以及財富的增值。
一句話,商人是有益於國家的,不是國家的蛀蟲。”
曹夢迎臉漲得通紅。
寧易的奏折他看了,但沒看懂。
他不知道寧易的折子上是不是這麽說的。
就算是,他也不敢攻擊寧易。
於是他選擇了攻擊雷雲德。
他冷笑道:“聽說鄂國公壟斷了京城川錦的買賣,看來是真的,不然也不會這麽為商人說話。”
他這話一說,大殿上頓時傳來一陣嗡嗡聲。
在這個時代,商人是賤籍,商業是就賤業。
一個貴族去經商,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這下輪到雷雲德漲紅臉了。
但他毫不退縮:
“不錯,老夫就是在做川錦的買賣。
老夫不像你們,你們一中舉人就能有一百畝地可以免稅,中了進士有一千畝。
這大殿上的所有文官,你們哪個在老家不是良田萬頃?
可我們這些人呢?俸祿就那麽點,可家裏的人卻越來越多。
不靠做生意添點進項,就等著坐吃山空嗎?”
他這話,讓大殿上的很多勳貴武將都心有戚戚焉。
這些勳貴大多是開國功臣的後代。
都是有食邑的,從幾百戶到幾千戶不等。
開國的時候,天下還亂糟糟的,糧食忒貴。
一千戶所產的糧食,能讓一家人過得很體麵。
可八十多年後的今天,糧食遠沒有當初值錢。
而這些勳貴們開枝散葉,都是一大家子人。
在京城這個揮金如土的地方,那點俸祿就明顯不夠用了。
這一點,寧易從前身的記憶裏就能體會到。
寧府也就是從他發達之後,才開始擺脫窘況的。
雷雲德這話,也戳中了文官們的軟肋。
這些文官中,一些出身世家大族。
比如老丈人,他的沈家就是燕山最大的地主。
另一些即使出身普通,但他們一旦中舉,則鄉裏的農戶會主動委身成為其佃農,以逃避田稅。
這些舉人就會瞬間成為大地主。
高中進士後則會成為更大的地主。
而這本質上是在同朝廷爭利。
大殿上的文官們都不說話,卻都憤憤地看著雷雲德,恨他在皇帝麵前撕破了這層遮羞布。
湯銘賢長歎一聲:“陛下,老臣無能,任左相十三年,朝廷錢糧日益緊張。請陛下另選賢能,施行寧太保之策,老臣這就告老還鄉,還請陛下恩準。”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變了臉色。
皇帝連忙說:“湯相何出此言?朝廷這些年全靠湯相勉力支撐,可謂勞苦功高。朕還需要湯相扶持,怎能這時告老還鄉呢?”
皇帝說著,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寧易。
寧易恨不得踹湯銘賢一腳。
老家夥你有話說話,好好溝通。
怎麽動不動就尥蹶子!
什麽壞毛病?
他站出列,先是朝皇帝行了一禮,然後對湯銘賢說:“請問湯相,前朝是怎麽亡的?”
這話問得有些莫名其妙。
但湯銘賢還是答道:“亡於黨爭,亡於藩鎮,亡於昏君無道,致使民不聊生。”
寧易道:“湯相所言,對也不對。前朝之亡,始於河北百姓暴亂。暴亂之後,皇權衰弱,黨爭才起。中央權威不再,才使得地方藩鎮坐大。”
湯銘賢、劉尚奇等人紛紛點頭,不由得對寧易刮目相看。
這話一般的武將還真說不出來。
寧易又說:“還有前前朝,也是自紅巾之亂後,才一步步走向衰亡。”
曹夢迎道:“確實如此,但這和今天所議之事有何幹係?”
寧易笑道:“曹尚書稍安勿躁,湯相也別急著告老還鄉,且聽我慢慢道來。”
他轉過身,看著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一股自信油然而生。
老子來自互聯網時代,混跡論壇貼吧多年。
忽悠爾等還不是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