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劉德然陳兵威懾,樓鄉侯二辯群儒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以為,學宮諸生皆飽學之士,非是粗莽武夫。今日見了,才覺我之短淺。”劉彥手中緊握長劍,未見絲毫鬆手,“武夫尚懂得軍令如山,不可撼動。公等滿腹詩書,竟如同小兒吵架鬥嘴?!”
劉彥麵色冷峻,手中長劍斜指地麵,寒芒閃爍,劍刃似在日光下飲血,他環視諸生,打破死寂。
“諸生爭印刷典籍之事,各執一詞,然以這等市井潑皮行徑,可還像讀書之人?”
尊崇儒家的老生上前一步,作揖後急道:“劉公,仁政乃國本,《論語》傳儒家精要,亂世方平,人心需仁善規束,先印它可正世風、養民德,望公細思!”
言罷,身後一眾儒生紛紛點頭,目光懇切。
法家諸生中,那常激昂論道者“哼”聲出口,跨步而出,將《韓非子》舉於胸前,
“亂世餘燼未消,朝堂貪腐、吏治崩壞,不用律法嚴治,空談仁善,恰似空中樓閣。《韓非子》重法、明術、勢,才是強基固本、整飭朝綱之要典,怎可輕忽?”其同伴皆隨聲附和,聲勢竟不輸儒家。
黃老之學的學子見縫插針,為首者拱手四方,高聲講:“公等皆偏了!大漢新定,百姓疲於戰亂,田園荒蕪、市井凋敝,當順自然、休養生息。道家典籍倡無為,讓朝堂輕徭薄賦、不擾民生,百姓得喘息,國力方能漸複,此時印它,方為良策!”
劉彥聽著,劍眉微挑,目光掃過三方,“嗆”聲歸劍入鞘,雙手負後踱步。“諸生皆有理,可若為印書鬧得學宮無寧日,學問沒學成,倒先失了規矩與氣度。儒家講禮序,今日推搡叫嚷,禮在何處?法家尊律法,你們在這聚眾紛爭,視秩序為何物?道家求自然平和,眼下亂象,豈是順應之道?”
諸生麵麵相覷,終是低頭不語。
“我手中此劍,隨我征戰多年。當年黃巾席卷天下,我持此劍輾轉廣宗、潁川。前歲董卓造孽,我亦攜此劍周轉司隸。”
“公等若有他意,可先問過我手中利劍!”劉彥舉劍厲聲大喝。眾人見了,皆低頭不語。
“我初建學宮之時,便已與諸儒辯論,論及百家爭鳴之盛況,意在複當年戰國盛景。我本以為學宮諸生,已明我令諸學齊頭並進之意,今日看來,諸君尚不明晰。”劉彥見諸生不再騷動,於是將雙股劍收起。
“諸儒生稟孔子之學,欲以儒學教化萬民,此心誠也。然而今者亂世,禮崩樂壞,不下戰國。”
“依我看來,儒學隻太平盛世,可以大行。如今亂世,則無儒家用武之地!”劉彥此話一出,眾儒生當即便騷動起來。
“須知當年孔夫子周遊列國,鬱鬱不得誌,自詡‘惶惶如喪家之犬’。孟子秉行王道,施仁政,學先輩孔子周遊諸國,結果如何?不過與孔子相同而已。”
“春秋戰國之時,儒學尚不能得以登台。我看今世,也無此時機。”
“公等若能以孔子之學,說冀州袁本初倒戈來降,獻上州郡。彥必上稟陛下,為諸公加官進爵!”
“至於黃老之學……”劉彥看向那一邊支持黃老之學的學子,露出一聲冷笑,“學宮初建,我本不把黃老之學規劃在內。然而欲複百家爭鳴之盛況,此舉又有些不妥。”
“然而諸君欲以老莊之學治理天下,實大謬也!”
“老子、莊子尚不入世,公等竟想以小國寡民、無為而治之說,治理天下否?”
“將軍何出此言?!”持此說的學子們為首一人當先出列,開口質問劉彥,“將軍難道不知?高祖開基創業,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正以黃老之學,開創治世。此豈不是黃老之功?”
“哈哈哈!!”劉彥聞言大笑,隻覺得這話甚是荒謬,“公出此言,我已知汝粗學經史,不懂其真義也!”
“須知周平王東遷以來,春秋戰國紛爭大亂五百餘年,方統一於秦。秦政嚴苛,比於猛虎。始皇帝登基之後,未嚐撫恤百姓,反而大興土木,征發徭役。以致百姓民不聊生,此皆秦之罪也。”
“高帝斬蛇起義,平秦克楚,遂有天下。須知天下方平,民生凋敝、百廢待興。不以黃老之學休養生息,豈能步暴秦之後塵?”
“如今之世,豈能比之高帝?”
“天下大亂,諸侯各自占據州郡。煌煌大日之下,尚有兩帝並存。公等承黃老之學,豈能說各諸侯拱手來降耶?”
“如若不能,請諸公靜言!”
“儒、道,乃天下之顯學,此乃事實,我並不否認。”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劉彥腰握劍柄,靜靜開口,“孝武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公等借此為由,摒棄法家。殊不知漢律之條例,亦多數承襲於秦。”
“秦法雖說嚴苛,可也有可取之處。商君變法近二十年,方得強盛之秦國,使秦得以稱霸山東六國。”
“始皇帝能平六國,也多賴商君之法。須知戰國之時,法有法、術、勢三家,韓非統合三派,集法家之大成。是為《韓非子》。”
“武帝名曰獨尊儒術,實則外儒內法。以儒學為表,法家為裏。”
“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桀為天子,能亂天下。”
“慎子之言,雖有偏頗,其理仍在。”
“無有法律,國將不國,天下大亂。”
“試看高帝麾下,蕭何、張良等輩,誰曾滿口《論語》、《孟子》?試看武帝之時,長平侯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等,直出漠北,大敗匈奴,豈依孔子之法破敵?”
劉彥一番犀利陳詞,字字鏗鏘,擲地有聲。眾儒生起初還滿臉憤懣、欲要辯駁,可隨著劉彥話語鋪陳,回憶往昔、對標當下,恰似被抽去脊梁,氣焰漸消。
整個庭院唯餘劉彥沉穩呼吸聲,諸生皆垂首而立,學宮往昔論學的熱鬧不再,隻剩凝重死寂,無人再有膽氣打破這份沉靜,徹底緘口不言,隻剩認罰認罰、靜思己過的氛圍悄然蔓延。
“我今日陳兵於此,隻在威懾,不欲傷諸公性命,隻希望諸公莫再生事。”
“印刷經典,我已與諸位先生商定。”
“《論語》、《韓非子》、《孫子兵法》三部經典,應當先行印刷。”
“新年將近,諸君,各自珍重。”
劉彥麵色冷峻,手中長劍斜指地麵,寒芒閃爍,劍刃似在日光下飲血,他環視諸生,打破死寂。
“諸生爭印刷典籍之事,各執一詞,然以這等市井潑皮行徑,可還像讀書之人?”
尊崇儒家的老生上前一步,作揖後急道:“劉公,仁政乃國本,《論語》傳儒家精要,亂世方平,人心需仁善規束,先印它可正世風、養民德,望公細思!”
言罷,身後一眾儒生紛紛點頭,目光懇切。
法家諸生中,那常激昂論道者“哼”聲出口,跨步而出,將《韓非子》舉於胸前,
“亂世餘燼未消,朝堂貪腐、吏治崩壞,不用律法嚴治,空談仁善,恰似空中樓閣。《韓非子》重法、明術、勢,才是強基固本、整飭朝綱之要典,怎可輕忽?”其同伴皆隨聲附和,聲勢竟不輸儒家。
黃老之學的學子見縫插針,為首者拱手四方,高聲講:“公等皆偏了!大漢新定,百姓疲於戰亂,田園荒蕪、市井凋敝,當順自然、休養生息。道家典籍倡無為,讓朝堂輕徭薄賦、不擾民生,百姓得喘息,國力方能漸複,此時印它,方為良策!”
劉彥聽著,劍眉微挑,目光掃過三方,“嗆”聲歸劍入鞘,雙手負後踱步。“諸生皆有理,可若為印書鬧得學宮無寧日,學問沒學成,倒先失了規矩與氣度。儒家講禮序,今日推搡叫嚷,禮在何處?法家尊律法,你們在這聚眾紛爭,視秩序為何物?道家求自然平和,眼下亂象,豈是順應之道?”
諸生麵麵相覷,終是低頭不語。
“我手中此劍,隨我征戰多年。當年黃巾席卷天下,我持此劍輾轉廣宗、潁川。前歲董卓造孽,我亦攜此劍周轉司隸。”
“公等若有他意,可先問過我手中利劍!”劉彥舉劍厲聲大喝。眾人見了,皆低頭不語。
“我初建學宮之時,便已與諸儒辯論,論及百家爭鳴之盛況,意在複當年戰國盛景。我本以為學宮諸生,已明我令諸學齊頭並進之意,今日看來,諸君尚不明晰。”劉彥見諸生不再騷動,於是將雙股劍收起。
“諸儒生稟孔子之學,欲以儒學教化萬民,此心誠也。然而今者亂世,禮崩樂壞,不下戰國。”
“依我看來,儒學隻太平盛世,可以大行。如今亂世,則無儒家用武之地!”劉彥此話一出,眾儒生當即便騷動起來。
“須知當年孔夫子周遊列國,鬱鬱不得誌,自詡‘惶惶如喪家之犬’。孟子秉行王道,施仁政,學先輩孔子周遊諸國,結果如何?不過與孔子相同而已。”
“春秋戰國之時,儒學尚不能得以登台。我看今世,也無此時機。”
“公等若能以孔子之學,說冀州袁本初倒戈來降,獻上州郡。彥必上稟陛下,為諸公加官進爵!”
“至於黃老之學……”劉彥看向那一邊支持黃老之學的學子,露出一聲冷笑,“學宮初建,我本不把黃老之學規劃在內。然而欲複百家爭鳴之盛況,此舉又有些不妥。”
“然而諸君欲以老莊之學治理天下,實大謬也!”
“老子、莊子尚不入世,公等竟想以小國寡民、無為而治之說,治理天下否?”
“將軍何出此言?!”持此說的學子們為首一人當先出列,開口質問劉彥,“將軍難道不知?高祖開基創業,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正以黃老之學,開創治世。此豈不是黃老之功?”
“哈哈哈!!”劉彥聞言大笑,隻覺得這話甚是荒謬,“公出此言,我已知汝粗學經史,不懂其真義也!”
“須知周平王東遷以來,春秋戰國紛爭大亂五百餘年,方統一於秦。秦政嚴苛,比於猛虎。始皇帝登基之後,未嚐撫恤百姓,反而大興土木,征發徭役。以致百姓民不聊生,此皆秦之罪也。”
“高帝斬蛇起義,平秦克楚,遂有天下。須知天下方平,民生凋敝、百廢待興。不以黃老之學休養生息,豈能步暴秦之後塵?”
“如今之世,豈能比之高帝?”
“天下大亂,諸侯各自占據州郡。煌煌大日之下,尚有兩帝並存。公等承黃老之學,豈能說各諸侯拱手來降耶?”
“如若不能,請諸公靜言!”
“儒、道,乃天下之顯學,此乃事實,我並不否認。”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劉彥腰握劍柄,靜靜開口,“孝武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公等借此為由,摒棄法家。殊不知漢律之條例,亦多數承襲於秦。”
“秦法雖說嚴苛,可也有可取之處。商君變法近二十年,方得強盛之秦國,使秦得以稱霸山東六國。”
“始皇帝能平六國,也多賴商君之法。須知戰國之時,法有法、術、勢三家,韓非統合三派,集法家之大成。是為《韓非子》。”
“武帝名曰獨尊儒術,實則外儒內法。以儒學為表,法家為裏。”
“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桀為天子,能亂天下。”
“慎子之言,雖有偏頗,其理仍在。”
“無有法律,國將不國,天下大亂。”
“試看高帝麾下,蕭何、張良等輩,誰曾滿口《論語》、《孟子》?試看武帝之時,長平侯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等,直出漠北,大敗匈奴,豈依孔子之法破敵?”
劉彥一番犀利陳詞,字字鏗鏘,擲地有聲。眾儒生起初還滿臉憤懣、欲要辯駁,可隨著劉彥話語鋪陳,回憶往昔、對標當下,恰似被抽去脊梁,氣焰漸消。
整個庭院唯餘劉彥沉穩呼吸聲,諸生皆垂首而立,學宮往昔論學的熱鬧不再,隻剩凝重死寂,無人再有膽氣打破這份沉靜,徹底緘口不言,隻剩認罰認罰、靜思己過的氛圍悄然蔓延。
“我今日陳兵於此,隻在威懾,不欲傷諸公性命,隻希望諸公莫再生事。”
“印刷經典,我已與諸位先生商定。”
“《論語》、《韓非子》、《孫子兵法》三部經典,應當先行印刷。”
“新年將近,諸君,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