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蘅有些像我家的婉華,乖順溫柔,最能體諒爺娘難處。閑時我與娘子閑話,婉華倘若不是長女,大概也能調皮任性些。」
杜蘅在外人跟前挨了韋氏的訓導,原本羞怯難堪,把頭快藏到肩膀後頭去了,聽了這話卻大大入耳。
從小到大阿耶偏心杜若,愛若掌珠,阿娘尚能公平處之。後來有了思晦,畢竟年幼,阿娘心思全放在他身上,獨自己是沒人疼愛的。
她鼓起勇氣,「婉華姐姐有大伯這麽好的阿耶,性情一定是很好的。」
杜有鄰聽見這句委婉的抱怨,直起身子不滿地問,「你這是什麽意思?家裏待你不好嗎?」
「哎呀。」
韋氏輕聲道,「阿蘅與大伯親近,說些梯己話,你鬧什麽?」
杜有鄰不再言語,夾了一筷子豆芽嚼著。
韋氏便道,「頭先相看了幾家,都不大和襯,還在尋摸著。兒女婚嫁著實不簡單,高攀呢,怕孩子吃虧受氣,低嫁,又怕往後孫兒孫女沒有出路。」
她徐徐嘆氣,仿佛有些為難。
杜有涯素來知道韋氏心裏有成算,比自家娘子也不遑多讓,肯定牢牢把住杜家的方向,連杜有鄰也是她治下的驍將,不然怎麽養得出杜若這麽千伶百俐的丫頭?所以這番話,韋氏顯然是故意說給兩個將要婚嫁的女兒聽。
他有意幫她敲一敲邊鼓,便和煦地向著杜蘅道。
「阿蘅與我投緣,我便多賣弄幾句,也是做了一世糊塗人,多繞的彎路,多吃的虧,今日都說與你。」
「還請大伯父教導。」
杜蘅常年被杜有鄰壓製得委屈,眼角濕潤,對杜有涯越發生出孺慕之心,十分地依賴信任,忙不迭點頭。
杜有涯深感責任重大,想了想才開口,語氣越發寬讓慈藹。
「我小時候,阿耶說,讀書才能明理,才能做官,造福地方。阿娘說,女孩子拖累麻煩,如我家隻有兄弟倆,剛好文成武就,光宗耀祖。可是後來,阿耶不到五十歲,就分了家。」
說到此處,他調轉目光看向杜有鄰。
時隔多年,聽到『分家』二字,杜有鄰臉上仍然露出哀戚神色。
「那時家裏整日雞飛狗跳,二弟屢屢提出要搬進城單住,不肯與大房、三房、七房那幾家子弟在一處,氣的阿耶不肯給他走門路,白白耽擱在萬年縣做了十年主簿,浪費大好年華。我呢?也是沒出息,讀書不成,又不肯給聖人守宮門,日日混在家裏被阿娘嘮叨得發煩,終有一天受不住了,趁夜收拾包袱往西北投軍。這一去就是十七年。」
杜有鄰滿眼含淚,顫聲附和道,「大哥走得果斷痛快,卻累我足足十七年沒見過大哥!」
雖然久不見麵,也沒通音信,可是二弟還是這樣愛重他這個傻大哥,就如同他擔憂二弟與韋氏的日子過不順遂一般。
杜有涯心底一寬,欣慰地笑了。
「初時我滿腹怨氣,覺得阿耶待二弟太過苛刻,又埋怨阿娘短視,把好好一個家攪和的四分五裂。可是後來呀,一個人在外頭浪蕩慣了,看盡了風沙,閉上眼想起的不是長安月色,倒是大漠扶搖直上的煙塵。那美景,沒見過的人是想像不到的。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孩子總會長大,爺娘隻能在身後,就像牛車和馬車並行,馬車漸漸走遠了,牛車落在後頭,想追也追不上。」
韋氏淚盈於睫,狠命咬著嘴唇泣道,「大伯字字剜人的心啊。」
杜若驚訝地看著阿娘。
打從杜若出生起,她就沒見過韋氏這般失態。韋氏一向從容淡定,端雅智慧,這世上簡直沒什麽事能讓她掀起眼皮,大驚小怪。隻見杜有鄰拍拍韋氏的手,低聲含糊地說了一句什麽,韋氏側過臉靜靜抹淚。
杜有涯又道,「所以爺娘做的事,頭一年、兩年,叫你深受其苦,甚至沒有立錐之地。可是再往後頭,你想讓他們來影響你,也不能夠了。人生天地間,不分男女,甚至不分貴賤,其實總是孤孤單單。你的一生,終究是要你自己來走。比方說眼前議親,你怎麽能躲呢?你應當跟你阿娘一起挑,小郎君的家世、官職、人品、性格、相貌、家中親眷,樣樣都是正經事。」
杜若恨不得擊節讚嘆,簡直對杜有涯肅然起敬。
他這番話說的,看似打了爺娘的嘴巴,其實是掏心窩子教導杜蘅。
別看大伯父自謙沒讀過多少書,他講的不就是師傅反覆叮囑的『人貴自立,人貴自知』嗎?有這兩條打底,杜蘅就算運勢再歹,日子還能差到哪兒去?
杜有涯看杜有鄰隻顧勸慰韋氏,沒分出半分歉意給杜蘅,暗自嘆息搖頭,又添了一句。
「爺娘你是沒得挑的,可是小郎君還能挑一挑。你下半輩子過得如何,至少一半兒在他手上呢。」
杜蘅淚水撲稜稜往外冒,顧不上計較阿耶的輕視,邊點頭邊怯生生問。
「隻有一半兒麽?」
杜有涯笑起來。
「哦,還有一半——萬一你嫁不出去呢?」
杜蘅撲哧一聲破涕為笑,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拿手帕擦臉。杜若默默翻了個白眼,心道大伯父真是調皮。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晚間杜有涯就在大門邊的客舍睡了,第二日一早坊門大開即飛馬離去,留下杜家各人許多思緒。
6.蘭葉春葳蕤,三
杜蘅在外人跟前挨了韋氏的訓導,原本羞怯難堪,把頭快藏到肩膀後頭去了,聽了這話卻大大入耳。
從小到大阿耶偏心杜若,愛若掌珠,阿娘尚能公平處之。後來有了思晦,畢竟年幼,阿娘心思全放在他身上,獨自己是沒人疼愛的。
她鼓起勇氣,「婉華姐姐有大伯這麽好的阿耶,性情一定是很好的。」
杜有鄰聽見這句委婉的抱怨,直起身子不滿地問,「你這是什麽意思?家裏待你不好嗎?」
「哎呀。」
韋氏輕聲道,「阿蘅與大伯親近,說些梯己話,你鬧什麽?」
杜有鄰不再言語,夾了一筷子豆芽嚼著。
韋氏便道,「頭先相看了幾家,都不大和襯,還在尋摸著。兒女婚嫁著實不簡單,高攀呢,怕孩子吃虧受氣,低嫁,又怕往後孫兒孫女沒有出路。」
她徐徐嘆氣,仿佛有些為難。
杜有涯素來知道韋氏心裏有成算,比自家娘子也不遑多讓,肯定牢牢把住杜家的方向,連杜有鄰也是她治下的驍將,不然怎麽養得出杜若這麽千伶百俐的丫頭?所以這番話,韋氏顯然是故意說給兩個將要婚嫁的女兒聽。
他有意幫她敲一敲邊鼓,便和煦地向著杜蘅道。
「阿蘅與我投緣,我便多賣弄幾句,也是做了一世糊塗人,多繞的彎路,多吃的虧,今日都說與你。」
「還請大伯父教導。」
杜蘅常年被杜有鄰壓製得委屈,眼角濕潤,對杜有涯越發生出孺慕之心,十分地依賴信任,忙不迭點頭。
杜有涯深感責任重大,想了想才開口,語氣越發寬讓慈藹。
「我小時候,阿耶說,讀書才能明理,才能做官,造福地方。阿娘說,女孩子拖累麻煩,如我家隻有兄弟倆,剛好文成武就,光宗耀祖。可是後來,阿耶不到五十歲,就分了家。」
說到此處,他調轉目光看向杜有鄰。
時隔多年,聽到『分家』二字,杜有鄰臉上仍然露出哀戚神色。
「那時家裏整日雞飛狗跳,二弟屢屢提出要搬進城單住,不肯與大房、三房、七房那幾家子弟在一處,氣的阿耶不肯給他走門路,白白耽擱在萬年縣做了十年主簿,浪費大好年華。我呢?也是沒出息,讀書不成,又不肯給聖人守宮門,日日混在家裏被阿娘嘮叨得發煩,終有一天受不住了,趁夜收拾包袱往西北投軍。這一去就是十七年。」
杜有鄰滿眼含淚,顫聲附和道,「大哥走得果斷痛快,卻累我足足十七年沒見過大哥!」
雖然久不見麵,也沒通音信,可是二弟還是這樣愛重他這個傻大哥,就如同他擔憂二弟與韋氏的日子過不順遂一般。
杜有涯心底一寬,欣慰地笑了。
「初時我滿腹怨氣,覺得阿耶待二弟太過苛刻,又埋怨阿娘短視,把好好一個家攪和的四分五裂。可是後來呀,一個人在外頭浪蕩慣了,看盡了風沙,閉上眼想起的不是長安月色,倒是大漠扶搖直上的煙塵。那美景,沒見過的人是想像不到的。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孩子總會長大,爺娘隻能在身後,就像牛車和馬車並行,馬車漸漸走遠了,牛車落在後頭,想追也追不上。」
韋氏淚盈於睫,狠命咬著嘴唇泣道,「大伯字字剜人的心啊。」
杜若驚訝地看著阿娘。
打從杜若出生起,她就沒見過韋氏這般失態。韋氏一向從容淡定,端雅智慧,這世上簡直沒什麽事能讓她掀起眼皮,大驚小怪。隻見杜有鄰拍拍韋氏的手,低聲含糊地說了一句什麽,韋氏側過臉靜靜抹淚。
杜有涯又道,「所以爺娘做的事,頭一年、兩年,叫你深受其苦,甚至沒有立錐之地。可是再往後頭,你想讓他們來影響你,也不能夠了。人生天地間,不分男女,甚至不分貴賤,其實總是孤孤單單。你的一生,終究是要你自己來走。比方說眼前議親,你怎麽能躲呢?你應當跟你阿娘一起挑,小郎君的家世、官職、人品、性格、相貌、家中親眷,樣樣都是正經事。」
杜若恨不得擊節讚嘆,簡直對杜有涯肅然起敬。
他這番話說的,看似打了爺娘的嘴巴,其實是掏心窩子教導杜蘅。
別看大伯父自謙沒讀過多少書,他講的不就是師傅反覆叮囑的『人貴自立,人貴自知』嗎?有這兩條打底,杜蘅就算運勢再歹,日子還能差到哪兒去?
杜有涯看杜有鄰隻顧勸慰韋氏,沒分出半分歉意給杜蘅,暗自嘆息搖頭,又添了一句。
「爺娘你是沒得挑的,可是小郎君還能挑一挑。你下半輩子過得如何,至少一半兒在他手上呢。」
杜蘅淚水撲稜稜往外冒,顧不上計較阿耶的輕視,邊點頭邊怯生生問。
「隻有一半兒麽?」
杜有涯笑起來。
「哦,還有一半——萬一你嫁不出去呢?」
杜蘅撲哧一聲破涕為笑,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拿手帕擦臉。杜若默默翻了個白眼,心道大伯父真是調皮。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晚間杜有涯就在大門邊的客舍睡了,第二日一早坊門大開即飛馬離去,留下杜家各人許多思緒。
6.蘭葉春葳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