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今天發生一查大事。


    中書侍郎李清臣就朝堂廷試進士擬策論題引發大爭議。


    李清臣在董敦逸的彈劾中並沒有持強硬立場支持他,他隻是認為事歸事人歸人,借小事彈劾人進而引申舊黨所持策略,這不是君子所為。


    李清臣是現在朝中聲望極隆的大才子,這屆貢舉後的進士廷策由他來主持。李清臣把新黨的理念明明白白的表達了出來,他的題目很長,長長的一段話表達對元佑變政的疑慮,總結就是廢棄新法是不對的。這個題目發到廷試,就不在是風向問題,這幾乎明明白白告訴全天下士子,朝廷要“撥亂反正”。總會有人按著這個題目,找出需要的條目和情況把元佑治政批得體無完膚。


    李清臣列的題目再長也是題目,他不可能把新法的治政理念完全表達出來。但他的每一句說辭都觸及新舊兩派的核心,他需要挑起這種爭論,舊製現在就是現行的,沒有爭論就會按著原有的方式進行,隻有爭論才能找出原因,才能找到機會提出舊製的缺漏。


    新法舊製不論哪一個在台麵上運行,一旦扯出兩種理念,那台麵上運行的這個肯定吃虧。另外一種法好不好有沒有紕漏現在是說不出來的,但台麵上運行的法顯然也不會麵麵俱到,就極易受攻擊。隻需抓住它不足的地方放大就好。


    李清臣點出的是新舊兩黨的核心之爭。


    第一個是科舉涉及的內容,舊黨當政,用詩詞歌賦取代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字說》,也就是“荊公新學”,這幾乎就是新黨所有論政最核心的起源。新黨在宋能成勢,新法能鬧出這麽大動靜,不僅因為權勢相關,他們是有新的理念和策論的。“荊公新學”在士子集團中風靡,也是後來王安石回朝任宰執的一個原因。哪怕後來歸於舊黨的韓琦、司馬光這些人當時也是希望他回朝主政的。當李清臣把這個作為第一條引入題目,意指重考“荊公新學”,是要從士林中開始掌握話語權。


    第二個則是新法核心的兩個《青苗法》和《免役法》,關於青苗法李清臣並未抬高,好差而論或許有些爭議,差役法李清臣就清晰的表達新法的差役法實為良法,因為現行的差役法讓宋朝民不聊生。


    最後則是論及舊黨幾個重要的策略的得失,一個是治理河道整治漕運,一個是邊境放棄四寨給西夏換取所謂和平,一個則是茶鹽鐵等朝堂專賣一事的反複。


    李清臣的幾個問題放在題目中,要是他引申寫出一篇策論,這基本就是新黨討伐舊黨的檄文。李清臣沒有這麽硬來,但他把這個題目發給廷試,那帶來的震撼一樣可想而知,考生中一定會有大批新黨信徒憤然提筆侃侃而談。新舊兩黨兩種理念事實上已經在分裂整個士大夫集團。


    ……


    門下侍郎蘇轍抗言上奏,到了這個份上,作為舊黨真正意義上的中堅,又在政事堂,他不得不出來。


    蘇轍直接指出李清臣這個策題是否決整個元佑變政的合理性,就是為了啟用熙寧和元豐的新法,蘇轍明確指出當年新法給宋廷造成的傷害。他認為官家趙煦應該沿用元佑治政,不要給朝政平起破折。新法舊製本來就是治政的左右之爭,各具優勢又各有不足。蘇轍認為整個宋代傳承來說,上下一心勵精圖治,元佑這九年來也是以過去法度為基石,做了一些小調整而已。蘇轍提及宋神宗變更法度,勞民傷財,好大喜功,謂其不及漢武。最後,蘇轍認為新舊兩法何為良法,應該是政事堂上大家商議,李清臣不應該把這事放在進士廷試上。


    ……


    趙煦在政事堂上直接問詰這個奏章,趙煦聰明在於新舊兩法涉及的人太多,他心向新法盡管很多人都清楚,但他不想一錘子把舊黨的人全部打死,他需要大家知道他的選擇,同時亦然需要有不讚同新法的人在這個朝堂。


    趙煦壓根就不去爭執新舊兩法哪個更好,這實在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判斷在趙煦眼中沒有意義,他作為官家沒有當政時候,天天就有在他旁邊嚼耳根子,他有自己的判斷。這不是一場爭論能解決的。


    趙煦在政事堂很少有這種侵略性:“蘇相這是把先帝比作漢武皇帝?”蘇轍的奏章中其他內容趙煦不搭理,他隻需要找到他想用的點,這一點深入追究就好,這是他一貫方式。在儒家史上,秦皇漢武並不是理想的君主,他們以強力手段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華夏版圖,但因為過程的急切,也的確倒置一定民生凋敝,秦二世而亡,漢朝漢宣帝也是勵精圖治安境養民,才回過漢朝那口氣。


    蘇轍作為士子,趙煦這個反問直指其諷刺先帝。宋神宗有一點和漢武帝是能聯係,就是結局更差。宋神宗為集聚國力,把鹽鐵等專賣收歸國營,對外發動對西夏得征伐,隻是他輸了,未畢其功於一役,所有積攢的財富還付之一空。


    趙煦壓根不討論政事,他這一問是從奏折中找到不利於蘇轍的東西,他追責蘇轍自己的錯誤。


    蘇轍道:“史書雖有貶詞,但武帝開疆拓土,最後也承擔了其自身的責任。不失為明君。”


    蘇轍這話不說還好,說出來更是讓局麵不堪。漢武帝和宋神宗都發過罪己詔,都嚐試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漢武帝好歹做成了自己關心的幾件事,宋神宗熙寧開邊後最想做的滅掉西夏卻最後功敗垂成。這個對比讓人何不心生異樣。


    漢武帝不失為明君,宋神宗比一下就不是了。


    蘇轍這時候感覺朝堂上官家的陌生,這不是這九年來他們一直麵對的官家,這個官家用九年的隱忍學會太多事情。趙煦清楚自己不需要治政上說服每個政事堂群相,他隻需要找到他想用的人就好,至於治政的優劣政事堂自己會爭論個結果給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著與土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著與土豬並收藏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