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七許的眼眸亮得堪比繁星璀璨,話說得卻中聽,莞爾一笑道:“都聽王爺的。妾身讀過書,知道做人不能太得隴望蜀,每月能得知弟弟的音訊,又有書信往來,妾身已是萬分知足。”
攝政王笑意加深,環住她的細腰,極為滿意。
林七許柔順地依著,對此心底並無貪戀與怨尤,王府不欠她什麽,攝政王也是。何況,為人妾室,要知情識趣,莫越了雷池才好。
次日便是裕王府老太妃的壽辰,和太後娘娘是同父異母的親姐妹,隻是長姐幼妹,加之嫡庶有別,平日走動不見多麽熱絡。不過,裕王為內閣大臣,平素孝順聽話,拉攏了老太妃,對小皇帝也是一重助力。
林七許偶爾同女眷們說笑幾句,大多時候沉靜不語。她身份尷尬,既沒有紮實的名分冊封,又被其父逐出家族,能在花廳有個座,真是看在攝政王的麵上。
身旁不是誥命夫人,便是郡主縣主之流,各個具是水晶般的心肝。說起話來,真是九曲十八彎,有時她也得琢磨片刻,方明白地過來。
“林姐姐今日也來了。”左府嫡女是個例外。
某日作客攝政王府,左棠路過花園子,見她用石子打魚,心下覺得有趣,下回再來時,特意去了沉香榭拜訪。碰巧她與丫鬟們在做糕點,滿院飄香,左棠最愛甜食,巴巴地像隻貓兒般趴在雕花窗外。
林七許自不會惡意相向,故而結下一段善緣。
左棠親昵地拉著她坐下,小姑娘才十三歲,模樣清麗,性子純真憨厚。唉,教壞了人家的寶貝可怎麽是好?
林七許本能地去尋左夫人的身影。
僅管左大人與孫大學士走得比較近,在朝政上與攝政王素來對立。不過這不妨礙輔國公夫人李氏與左夫人交好,聽聞是昔日的閨閣好友。
她的視線剛好也徘徊在愛女處,見林七許向她示意,亦笑不露齒地微微頷首。
李氏注意到左棠十分粘林七許,疑惑道:“這林姬何時與你閨女……”
左夫人徐徐道:“一日我攜她去攝政王府作客,花園子裏碰上了,說了兩句。要不是天色已晚,她估計得跟著人家去吃飯了。後來,她與你家儇兒一起去王府頑,儇兒去尋王妃,她就悄悄地去了林姬處。”
左右有貼身丫鬟跟著,與她詳細地回稟了。
沒什麽不妥之處,小棠還帶著幾塊特別好吃的酥餅回府,據說是江南那帶的特色,分給了幾個侄兒侄女,倒是其樂融融。
李氏不知該說什麽,見小棠被哄得捧腹大笑,林氏依舊清淡含笑,溫文和雅。她隻能略略提醒:“現下整個王府數她最得寵,阿儷直說看不透她。王爺幾次想晉她為庶妃,聽說都被她辭了。她是怎樣進府的,你也有耳聞。小心駛得萬年船。”
左夫人一子一女,長子成家立業,兒孫滿堂,小棠是她三十來歲才懷上的老來女,視若珍寶。看著李氏憂心的麵龐,溫煦道:“我都懂得,到底阿儷不容易。王府裏的女人,哪個是省心的,隻這回生個兒子,便一切順遂了。”
林氏,嫻靜沉穩,氣質極好,一看便知是個內秀的女子。不知情的人隻以為她是一府主母,端莊賢惠,大度雍容。
隻是,可惜了。
李氏怎會看不懂摯友的惋惜神色,皺眉望著林氏。
林氏與女兒有無法分割的利益糾紛,李氏是怎麽都欣賞不了的。
裕王府的主殿今日緩緩開啟,碧瓦朱甍臻臻,畫梁雕棟巍巍,端的是一派金碧熒煌。太後與小皇帝大駕光臨,攝政王相陪在側,為老太妃的六十大壽道賀。
裕王府占地廣闊,景色秀美。湖畔旁夏荷初立,清風徐徐,隔著諾大碧湖分擺了男女筵席。其間亭台水榭作了戲台,絲竹管弦不斷,歌舞迷漫,戲文不絕。
隔著花木蔥蘢,林七許百無聊賴地把玩著手上的紅珊瑚八寶釧,八枚青金石顆顆渾圓,色澤均勻,中間嵌著罕見的蜜蠟琥珀,裏頭凝著隻蜜蜂,泛著幽幽的光。
“要不要去評評理?”林七許循聲看去,是一位打扮豔麗,容貌姝麗的貴女。依稀記得,是靖安侯家的嫡女,行三,封了章寧縣主。
後頭是神色發冷的謝儇,論樣貌,兩相一比,還是謝儇更為明媚貴氣。
她輕輕一哂:“太後疼你,不是一遭兩遭了。”
這楊昭與她自小別苗頭,見麵必爭吵挖苦,京都裏大多女眷都曉得。不過她倆都是女孩兒,且金貴嬌氣,無人會責罰她們,最多叫母親領回家去,好生教導。
楊昭眸色中精光一輪,不由分說地扯過她,去向主座的太後告狀。謝儇隻以為她耍平日的滑頭,懶懶地憑著她拉去。
這時,左棠討好賣乖地捧著一小碟翠玉豆糕,模樣兒極為可愛。林七許失笑道:“你這樣盡數搬來,夫人怎麽辦?”
哄騙了人家的花朵兒,可不是鬧著玩的。
“那邊我給你留了個位,陪我一起坐過去罷。”左棠可憐兮兮地求著。
與她玩得好的手帕交,比如謝儇,在與楊昭拌嘴;比如孫府的幾位小姐,因父喪仍守孝其中,還有寧國公府的嫡女,略感風寒,而那些庶女又玩不到一塊去。
林七許看左夫人麵帶微笑,加上自始至終未曾對她有過負麵情緒,便從善如流地挪到了前麵,繼續哄著天真又可愛的左棠。
她本就恬靜溫雅,僅管工於心機,慧心巧思,不過麵上是不顯的。若真想討一個人的好感,花些心思下去,多半水到渠成。
連攝政王,都手到擒來。何況是不諳世事,滿心善意的左棠小姑娘。
太後調解她倆的糾紛真不是一日兩日了,李氏起初不以為意,插科打諢地賠笑。誰料太後竟轉悠到了謝儇的婚事上頭。
莫論旁人,就是設計於她的楊昭都懵了一臉。
太後有意讓她拉謝儇來人前,楊昭心思簡單,張口應下了。
隻是皇家賜婚,是有緣法講究一說的。尤其像謝儇,豪貴異常,七歲因姐姐為攝政王妃封了郡主,連楊昭都沒有的待遇。況謝儇素來與太後不親,榮太妃倒很疼她。若事前沒通好氣,貿然開口賜婚,惹得臣子怨懟,實為不妙。
攝政王笑意加深,環住她的細腰,極為滿意。
林七許柔順地依著,對此心底並無貪戀與怨尤,王府不欠她什麽,攝政王也是。何況,為人妾室,要知情識趣,莫越了雷池才好。
次日便是裕王府老太妃的壽辰,和太後娘娘是同父異母的親姐妹,隻是長姐幼妹,加之嫡庶有別,平日走動不見多麽熱絡。不過,裕王為內閣大臣,平素孝順聽話,拉攏了老太妃,對小皇帝也是一重助力。
林七許偶爾同女眷們說笑幾句,大多時候沉靜不語。她身份尷尬,既沒有紮實的名分冊封,又被其父逐出家族,能在花廳有個座,真是看在攝政王的麵上。
身旁不是誥命夫人,便是郡主縣主之流,各個具是水晶般的心肝。說起話來,真是九曲十八彎,有時她也得琢磨片刻,方明白地過來。
“林姐姐今日也來了。”左府嫡女是個例外。
某日作客攝政王府,左棠路過花園子,見她用石子打魚,心下覺得有趣,下回再來時,特意去了沉香榭拜訪。碰巧她與丫鬟們在做糕點,滿院飄香,左棠最愛甜食,巴巴地像隻貓兒般趴在雕花窗外。
林七許自不會惡意相向,故而結下一段善緣。
左棠親昵地拉著她坐下,小姑娘才十三歲,模樣清麗,性子純真憨厚。唉,教壞了人家的寶貝可怎麽是好?
林七許本能地去尋左夫人的身影。
僅管左大人與孫大學士走得比較近,在朝政上與攝政王素來對立。不過這不妨礙輔國公夫人李氏與左夫人交好,聽聞是昔日的閨閣好友。
她的視線剛好也徘徊在愛女處,見林七許向她示意,亦笑不露齒地微微頷首。
李氏注意到左棠十分粘林七許,疑惑道:“這林姬何時與你閨女……”
左夫人徐徐道:“一日我攜她去攝政王府作客,花園子裏碰上了,說了兩句。要不是天色已晚,她估計得跟著人家去吃飯了。後來,她與你家儇兒一起去王府頑,儇兒去尋王妃,她就悄悄地去了林姬處。”
左右有貼身丫鬟跟著,與她詳細地回稟了。
沒什麽不妥之處,小棠還帶著幾塊特別好吃的酥餅回府,據說是江南那帶的特色,分給了幾個侄兒侄女,倒是其樂融融。
李氏不知該說什麽,見小棠被哄得捧腹大笑,林氏依舊清淡含笑,溫文和雅。她隻能略略提醒:“現下整個王府數她最得寵,阿儷直說看不透她。王爺幾次想晉她為庶妃,聽說都被她辭了。她是怎樣進府的,你也有耳聞。小心駛得萬年船。”
左夫人一子一女,長子成家立業,兒孫滿堂,小棠是她三十來歲才懷上的老來女,視若珍寶。看著李氏憂心的麵龐,溫煦道:“我都懂得,到底阿儷不容易。王府裏的女人,哪個是省心的,隻這回生個兒子,便一切順遂了。”
林氏,嫻靜沉穩,氣質極好,一看便知是個內秀的女子。不知情的人隻以為她是一府主母,端莊賢惠,大度雍容。
隻是,可惜了。
李氏怎會看不懂摯友的惋惜神色,皺眉望著林氏。
林氏與女兒有無法分割的利益糾紛,李氏是怎麽都欣賞不了的。
裕王府的主殿今日緩緩開啟,碧瓦朱甍臻臻,畫梁雕棟巍巍,端的是一派金碧熒煌。太後與小皇帝大駕光臨,攝政王相陪在側,為老太妃的六十大壽道賀。
裕王府占地廣闊,景色秀美。湖畔旁夏荷初立,清風徐徐,隔著諾大碧湖分擺了男女筵席。其間亭台水榭作了戲台,絲竹管弦不斷,歌舞迷漫,戲文不絕。
隔著花木蔥蘢,林七許百無聊賴地把玩著手上的紅珊瑚八寶釧,八枚青金石顆顆渾圓,色澤均勻,中間嵌著罕見的蜜蠟琥珀,裏頭凝著隻蜜蜂,泛著幽幽的光。
“要不要去評評理?”林七許循聲看去,是一位打扮豔麗,容貌姝麗的貴女。依稀記得,是靖安侯家的嫡女,行三,封了章寧縣主。
後頭是神色發冷的謝儇,論樣貌,兩相一比,還是謝儇更為明媚貴氣。
她輕輕一哂:“太後疼你,不是一遭兩遭了。”
這楊昭與她自小別苗頭,見麵必爭吵挖苦,京都裏大多女眷都曉得。不過她倆都是女孩兒,且金貴嬌氣,無人會責罰她們,最多叫母親領回家去,好生教導。
楊昭眸色中精光一輪,不由分說地扯過她,去向主座的太後告狀。謝儇隻以為她耍平日的滑頭,懶懶地憑著她拉去。
這時,左棠討好賣乖地捧著一小碟翠玉豆糕,模樣兒極為可愛。林七許失笑道:“你這樣盡數搬來,夫人怎麽辦?”
哄騙了人家的花朵兒,可不是鬧著玩的。
“那邊我給你留了個位,陪我一起坐過去罷。”左棠可憐兮兮地求著。
與她玩得好的手帕交,比如謝儇,在與楊昭拌嘴;比如孫府的幾位小姐,因父喪仍守孝其中,還有寧國公府的嫡女,略感風寒,而那些庶女又玩不到一塊去。
林七許看左夫人麵帶微笑,加上自始至終未曾對她有過負麵情緒,便從善如流地挪到了前麵,繼續哄著天真又可愛的左棠。
她本就恬靜溫雅,僅管工於心機,慧心巧思,不過麵上是不顯的。若真想討一個人的好感,花些心思下去,多半水到渠成。
連攝政王,都手到擒來。何況是不諳世事,滿心善意的左棠小姑娘。
太後調解她倆的糾紛真不是一日兩日了,李氏起初不以為意,插科打諢地賠笑。誰料太後竟轉悠到了謝儇的婚事上頭。
莫論旁人,就是設計於她的楊昭都懵了一臉。
太後有意讓她拉謝儇來人前,楊昭心思簡單,張口應下了。
隻是皇家賜婚,是有緣法講究一說的。尤其像謝儇,豪貴異常,七歲因姐姐為攝政王妃封了郡主,連楊昭都沒有的待遇。況謝儇素來與太後不親,榮太妃倒很疼她。若事前沒通好氣,貿然開口賜婚,惹得臣子怨懟,實為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