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這才意識到自己一時嘴快,沒考慮周全,王玨心裏合計朱棣之後不久就應該安排鄭和下西洋了麽,怎麽還有海禁這一說,難道是時候未到?


    不過王玨心裏卻還是有些不甘心,便對朱高熾說道:“多謝世子的照拂,隻是屬下有一事想問,像石炭、金屬、硝石、硫磺這些資源,由官府進行管製,那倒是理所應當,畢竟若放任不管,一旦被有心人製作出兵器、火藥,天下恐怕會生出許多變故。隻是這鹽、茶這些關乎民生的日常之物,為何還要如此嚴格地進行管製?”


    朱高熾看著王玨,無奈地歎了口氣,回道:“如果不執行管製,朝廷的一應開銷、戰爭的開支從哪裏來?國家的財政收入從哪裏得?地方割據如何化解?這就如同西漢桑弘羊那時麵臨的情況一樣啊。”


    王玨聽了這話,微微一愣,隨後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這個問題從西漢桑弘羊提出開始,曆經了數千年的時光,即使到了後世也始終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自己不過是個工科生出身,又哪有能力去解決這麽複雜且棘手的問題。


    王玨抬起頭,看向朱高熾,緩緩地說道:“殿下,西漢桑弘羊所處的那個時代,官府管製重要資源,或許確實是應對財政難題的一種辦法。可如今的大明,地大物博,百姓眾多,若是一些資源一味地被官府牢牢掌控,恐怕會壓抑民間的活力,使得商貿難以興旺發展,百姓的創造力也難以施展,更不利於推陳出新啊。”


    見朱高熾沉默不語,王玨又接著補充道:“就拿釀酒一事來說吧,古時候酒水亦是官府嚴格管製的物品,那是因為當時的糧食產量實在是太低了,若是任由百姓大量用糧食去釀酒,必然會導致時局動蕩不安。但高祖皇帝建立大明之後,便開放了對釀酒的限製,一方麵固然是高祖喜好飲酒,可更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天下大定之後,民生逐漸恢複,百姓們手裏有了餘糧所致。


    屬下以為,對於這些涉及到民生的資源,官府隻要能夠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並且掌握住核心的生產技術,能夠靈活地掌控住市場的變動,適當地放出一些給百姓經營,其實也並無不可。”


    朱高熾聽了王玨的話,低頭沉思起來,目光中透著思索的光芒,過了一會兒,他才緩緩說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在保證朝廷財用充足的同時,又能讓百姓富足,激發這民間的活力?”


    王玨深吸了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思緒,然後說道:“殿下,國強與民富,這二者其實本不應該是此消彼長的矛盾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如今大明的諸多資源其實都還沒有被充分地利用起來,就比如說這石炭吧,經過一番處理之後,不僅可以得到焦炭,屬下後續還能夠提取出煤焦油、瀝青等產物,這些對於諸多行業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這其中還涉及到金屬冶煉和鍛造,包括火藥的革新等等,這些產業對於國家的安定可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官府管控石炭自然是沒錯的。但其實,隻要這些製造方法姥姥掌握在官府手中不會外泄,百姓們得了石炭,除了燒火取暖也並無他用了。”


    這段時間一直在工坊裏忙活,如今又說了這麽一大通,王玨感覺嗓子有些幹癢,便清了清嗓子,繼續補充道:


    “再說說鹽這種東西,官府之所以對其嚴格管控,更多的是因為鹽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若是被別有用心之人大量控製住,那恐怕會影響到民生,而且他們還能借此積累大量的財富,到時候必然會對江山的穩固造成威脅。但若是屬下說,屬下有辦法可以大量地製作出品質更高的精鹽,到時候官府依靠這個辦法去大量生產售賣精鹽,那百姓們自己製作的那些粗鹽,自然也就賣不出高價了,如此一來,是不是就可以適當放開一些鹽田,讓百姓們自己去經營了?


    其實在屬下看來,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對於那些涉及到能源、軍事方麵的資源,官府必須進行嚴格的管製,可對於這些事關民生的資源,官府隻要保證能夠占據絕對的主導和領先地位,並且壟斷最核心、最先進的生產技術,那就可以了。”


    朱高熾聽了王玨的這一番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孤會好好考慮一番的,隻是你說的這些辦法,都需要向父皇一一請示才行,恐怕短時間內是起不到什麽效果了。眼下也隻能寄希望於父皇能早日調配糧食過來了。”


    王玨也跟著點了點頭,心裏明白,朱高熾距離坐上皇位還早著,而且就算他日後真成了皇帝,這些重大的決策也必定要和內閣以及各位大臣們討論之後,經過他們的認可,才能順利地推行下去,所以眼下這些辦法,確實都沒辦法立刻解決燃眉之急。


    王玨又想了想,向朱高熾建議道:“既如此,世子不如采取以工代賑的辦法,組織那些各地百姓、流民和移民去修繕道路,這樣一來,便能確保糧食能夠更快地運往各地。同時,這些地區往往容易爆發旱災,殿下還可以興修水利,讓農田少受幹旱天氣的影響,保證糧食的產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以發放工錢的方式,也能讓百姓們有所收入,剩下的,就隻能等饑荒真的到來之時,提前定好賑災之策,合理地分配糧食了!”


    朱高熾聽了,點了點頭,說道:“北平乃是父王的龍興之地,確實應該好好建設一番,那些經曆過戰火的地區,也需要一番建設來修補。眼下看來,也隻能如此了。若是官府的銀子不夠用了,那孤也隻能向朝廷上書請求撥款了。”


    說罷,兩人又在暖閣中商討了許久,從具體如何組織流民修路,到興修水利的選址、規劃等細節問題,都一一進行了討論,力求把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周全,盡可能地讓這以工代賑的舉措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緩解北平等地即將麵臨的糧食危機。


    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紙,灑在暖閣的地麵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仿佛也在靜靜地聆聽著兩人為這北平等地的未來所做的謀劃,見證著他們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殫精竭慮、苦心孤詣的模樣。


    而外麵的西山工坊裏,依舊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焦炭燒製的成功,像是一顆希望的種子,已經種下,至於它能否在這大明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進而改變整個大明的產業格局與民生狀況,一切都還在眾人不懈的努力與時光的考驗之中。


    接下來的日子裏,陳妍繼續奔波在北平城的鐵匠鋪之間,詳細地記錄著每家鐵匠鋪試用焦炭後的反饋情況,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哪些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她都一一匯報給王玨。


    王玨則根據這些反饋,與董寧和工坊裏的工匠們一起琢磨如何進一步優化焦炭的燒製工藝,提高焦炭的品質。同時也打斷加快自己的研發腳步,擴大生產規模,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而朱高熾這邊,也開始著手安排以工代賑的相關事宜。他召集了北平當地的官員,詳細地說明了計劃,分配了各自的職責,要求他們務必用心組織流民和移民參與到道路修繕和水利興修的工程當中去。


    官員們領了命,便紛紛行動起來,在城內外張貼告示,告知流民和移民們有這樣一個可以賺取工錢、謀求生計的機會。


    一時間,北平城內外熱鬧非凡,許多流民和移民聽聞這個消息後,紛紛踴躍報名,他們本就為生計發愁,如今有了這樣一個能靠自己的勞動換取收入的機會,自然是十分珍惜。


    很快,一支支隊伍便組建起來,在官府的組織下,開始奔赴各個指定的修路地點和水利工程地點。 在修路的工地上,人們揮舞著手中的工具,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地將那崎嶇不平的道路一點點修整平坦。塵土飛揚中,監工的官員們來回巡視,不時地指導著眾人幹活,確保工程的質量。而那些流民和移民們,雖然臉上滿是汗水和塵土,卻個個眼中透著希望的光芒,他們知道,隻要自己努力幹活,就能換來工錢,就能在這陌生的北平城裏活下去,甚至還能攢下些錢,去為今後的生活做打算。


    興修水利的工程現場同樣熱火朝天,工匠們指揮著眾人挖掘溝渠、修築堤壩。一些有經驗的老農也在其中,憑借著自己多年的種地經驗,給大家出謀劃策,告訴眾人怎樣的水利設施能夠更好地灌溉農田,讓莊稼茁壯成長。孩子們在一旁好奇地看著大人們幹活,偶爾也會幫忙遞個工具,整個場麵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王玨也沒閑著,他時常會到這些工程現場去看看,一方麵是關心工程的進展情況,另一方麵也是想看看這些流民和移民們的生活狀況,有沒有什麽需要幫忙解決的困難。


    每當看到大家那股子幹勁兒,他心裏就越發覺得這以工代賑的辦法確實是當下最合適的選擇了,既能解決流民的生計問題,又能為北平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出貢獻,可謂是一舉兩得。


    隻是讓王玨感慨頗深的是,在這個沒有機械化的時代,一切的重體力工作都是靠人力完成,不僅工作效率低,對百姓的體力消耗也十分巨大,即使大明的百姓已經懂得利用滑輪組和杠杆原理,卻也隻是知道這樣省力而不知曉其中原理。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知識體係做支持,想要這方麵有後續的發展幾乎難如登天,而要建立這樣一個體係並開始大規模的推廣和教育,就相當於要挑戰當今的程朱理學,王玨自然還沒有準備好麵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