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火神派
醫術在身,穿到古代成團寵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發現牟老郎中重用附子,顧沐雲心裏瞬間思緒翻湧。
附子,重用附子!難道這是火神派?
在學院係統學中醫,自然要對中醫曆史進行詳細了解,而且在外麵也跟民間醫生學過,更清楚中醫內部複雜。
中醫曆史悠久,派係林立,什麽經方、局方派,河間派等等非常複雜。
現代根據治法,把這些門派分為八派,也得到大多數人認可。
一是傷寒派,兩千年前河南和湖北比現在冷得多,疾病以寒為主。
活躍在此地的張仲景以溫藥治療了當時很多寒性疾病,提出“用藥當以溫藥和之”的重要理論,著作為《傷寒雜病論》,(古名為《金匱玉函經》),後世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第二是脾胃派,也稱為補土派,祖師李東垣以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萬病皆因脾虛。
第三為滋陰派,祖師朱丹溪以為“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確立“滋陰降火”的治療法則。
第四派為寒涼派,祖師劉完素根據《內經》理論,重視針灸,擅長使用穴位,形成以清熱瀉火為基礎的針灸學術。
第五派為張景嶽主導的溫補派,他的理念是“陰常不足、陽本無餘”,認為人的陽氣很寶貴,不能輕易用寒涼藥損傷真陽,以溫補為主,極力推崇八味丸,也就是金匱腎氣丸。
第六派是溫病派,以葉天士為代表,著有《溫病條辨》,《瘟疫論》用藥多為寒涼清靈為特點,比如菊花、桑葉、金銀花連翹薄荷等,少用麻黃、附子、大黃等猛藥。
這些門派在一種病上就有不同治法,就比如說在“陽”了高熱時,一部分人選擇用寒涼的清溫膠囊退燒,一部分人選擇用傷寒派的溫熱藥發汗……取舍自選。
第七個門派就是火神派,其實也脫胎於傷寒派,主張補陽為主,所以該流派又叫溫陽派或者扶陽派。
代表人物為鄭欽安,現在山西的李可老先生也屬於這一派。該派的特點就是用大量附子、幹薑、肉桂和麻黃。
第八派就是攻邪派,該派用黃帝內經裏的吐法,下法、汗法治病,對怪病重病有奇效,就是過程痛苦。
顧沐雲學習針灸,自然對傳統醫學有了研究,
現代對火神派的用藥一直爭議很大,因為主藥附子、烏藥在現代藥典裏屬於劇毒,用量極度控製,最多十克,牟老郎中的用量已經是以兩起步。
其實用火神派來劃分牟老郎中是不正確的,因為傷寒派從兩千年前就一直用附子。
而火神派真正的創始人是清末傷寒派鄭壽全,字欽安,原籍安徽,祖宦遊來川,隨家居於四川邛崍固驛鎮,24歲在成都坐診。
他醫術上乘,臨證善用薑、桂、附等大辛大熱之藥,量大而準,治愈很多大症重症,被人稱為“鄭火神”,名譽雲、貴、川數省。
有一個病例為證:清光緒年間,成都知府之妻患吐血病一年,醫藥無效,成都府所屬16個州縣紛紛舉薦名醫來為夫人治病,都認為是血熱妄行,或是陰虛火旺,結果越治越壞。
後經人舉薦鄭欽安,見夫人麵色蒼白,夏天還鋪著皮氈,蓋絲棉大被,十分怕冷,舌質淡紅苔白膩。
鄭欽安處方:製附子四兩,炮幹薑四兩,炙甘草二兩。如此大熱之藥且量大超常,讓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但夫人喝藥後自覺周身涼爽,胸口舒暢,吐血止住,還吃了兩碗稀飯,漸入坦途。
鄭欽安所傳弟子眾多,入室弟子盧鑄之四代為醫,至今為止在成都已經傳承兩百年。
除直傳盧氏家族之外,還有其他火神傳人,比如重慶“火神菩薩”補曉嵐,貴州李師彥,重慶龔誌賢,成都戴雲波,無錫張劍秋,郫縣範中林等等,都是當代名醫,傳承火神派衣缽,以擅長用附子而著稱。
蜀地產附子,而這些在傳統醫學裏鼎鼎大名的人物,均為出身西南地區的名醫,讓顧沐雲仰慕已久。
可現在的附子已經出問題了,李可老先生就說過,現在經方的藥物劑量僅為原方的十分之一,懸殊太大,劑量過輕,不堪大任。
附子在火神派裏如同一國之君,但“盧火神第三代傳人”已經在減少附子的運用,因為現在的附子質量在下降,藥效在下降,副作用在增加。
此時突然看見真正的火神派,顧沐雲怦然心動,神思恍惚。
她在這裏頭腦風暴,旁邊嚴風舟皺眉盯著:這個小師妹有什麽毛病嗎?雖然師傅的藥方很是精妙絕倫,自己跟幾個師弟都要琢磨很久才能想通,但也沒這樣誇張。
不過仔細想想又理解了,顧姑娘是尚醫局出來的。
醫局治療病種雖然全麵,但每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開得都是四平八穩,看到這種猛藥疾方一時接受不了很正常。
況且顧師妹擅長的是針灸,看不懂藥方就更正常了。
學院派和師承派的相互看不起無處不在。
“哈哈,顧師妹,你別急著看師傅的藥方,沒個三年五載你也看不懂,還不如幫我紮兩個病人去,那患者已經喝兩劑藥,你隻需要上手就可以痊愈,別人都會誇一句好。”
嚴風舟雁過拔毛,不放顧沐雲輕易離開。
顧沐雲又不是傻子,聽出這是喝兩劑藥還不見好,就想紮針試試,好壞都不會出錯。
想想嚴風雨剛才給自己的提示,顧沐雲也投桃報李,幫他紮一次針:“好,那就獻醜請嚴師兄指點一下。”
一見到患者,顧沐雲才知道果然沒有輕鬆活計給自己留著。
患者是一個由家人陪伴的二十多歲女性,身體消瘦,沉默寡言,看病案為尿頻尿急,口苦口幹。
其他地方治療用過清熱利尿的方劑,到杏林堂後嚴風舟又用過溫補腎陽,收澀固尿的藥方。
用藥病情雖有好轉,但依然白天頻頻去茅房,小便清長,晚上稍微入眠就遺尿打濕床鋪,已經持續兩月,人熬得苦不堪言。
辯證為腎陽不足,不能溫養水液上蒸,所以口幹舌燥。
膀胱功能失調,不能製約尿液,而為遺尿。
嚴風舟用藥是對症的,但這種病用針灸效果會更好。
不過這針別人還不好施,也虧得顧沐雲是女郎中,患者才答應脫褲子。
因為所針的穴位在小腹下端的毛際處。
患者躺在單獨的病室裏寬衣解帶。
顧沐雲取穴關元、曲骨,氣海,以45度角向下斜刺1寸,使針感放射至尿道下端,然後再艾灸曲骨、歸來,三陰交、命門。
針灸結束,等到患者再次有尿意去茅房,就發現每一刻鍾去一趟茅房的次數變成兩刻鍾才有尿意,稍微等待也沒有馬上就尿褲子的感覺。
“哎呀,顧郎中,明天還能請你再紮針嗎?”患者家人歡喜道,多紮幾針,隻要能睡上一時辰的囫圇覺就好了。
顧沐雲看向嚴風舟,這可不能隨便答應:自己是挖患者走?還是在杏林堂兼職?‘’曲‘’,隱秘也,‘’骨‘,腎主水也,此穴意指陰濕水氣,治療小便淋瀝,遺尿,遺精,月經不調,痛經’
附子,重用附子!難道這是火神派?
在學院係統學中醫,自然要對中醫曆史進行詳細了解,而且在外麵也跟民間醫生學過,更清楚中醫內部複雜。
中醫曆史悠久,派係林立,什麽經方、局方派,河間派等等非常複雜。
現代根據治法,把這些門派分為八派,也得到大多數人認可。
一是傷寒派,兩千年前河南和湖北比現在冷得多,疾病以寒為主。
活躍在此地的張仲景以溫藥治療了當時很多寒性疾病,提出“用藥當以溫藥和之”的重要理論,著作為《傷寒雜病論》,(古名為《金匱玉函經》),後世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第二是脾胃派,也稱為補土派,祖師李東垣以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萬病皆因脾虛。
第三為滋陰派,祖師朱丹溪以為“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確立“滋陰降火”的治療法則。
第四派為寒涼派,祖師劉完素根據《內經》理論,重視針灸,擅長使用穴位,形成以清熱瀉火為基礎的針灸學術。
第五派為張景嶽主導的溫補派,他的理念是“陰常不足、陽本無餘”,認為人的陽氣很寶貴,不能輕易用寒涼藥損傷真陽,以溫補為主,極力推崇八味丸,也就是金匱腎氣丸。
第六派是溫病派,以葉天士為代表,著有《溫病條辨》,《瘟疫論》用藥多為寒涼清靈為特點,比如菊花、桑葉、金銀花連翹薄荷等,少用麻黃、附子、大黃等猛藥。
這些門派在一種病上就有不同治法,就比如說在“陽”了高熱時,一部分人選擇用寒涼的清溫膠囊退燒,一部分人選擇用傷寒派的溫熱藥發汗……取舍自選。
第七個門派就是火神派,其實也脫胎於傷寒派,主張補陽為主,所以該流派又叫溫陽派或者扶陽派。
代表人物為鄭欽安,現在山西的李可老先生也屬於這一派。該派的特點就是用大量附子、幹薑、肉桂和麻黃。
第八派就是攻邪派,該派用黃帝內經裏的吐法,下法、汗法治病,對怪病重病有奇效,就是過程痛苦。
顧沐雲學習針灸,自然對傳統醫學有了研究,
現代對火神派的用藥一直爭議很大,因為主藥附子、烏藥在現代藥典裏屬於劇毒,用量極度控製,最多十克,牟老郎中的用量已經是以兩起步。
其實用火神派來劃分牟老郎中是不正確的,因為傷寒派從兩千年前就一直用附子。
而火神派真正的創始人是清末傷寒派鄭壽全,字欽安,原籍安徽,祖宦遊來川,隨家居於四川邛崍固驛鎮,24歲在成都坐診。
他醫術上乘,臨證善用薑、桂、附等大辛大熱之藥,量大而準,治愈很多大症重症,被人稱為“鄭火神”,名譽雲、貴、川數省。
有一個病例為證:清光緒年間,成都知府之妻患吐血病一年,醫藥無效,成都府所屬16個州縣紛紛舉薦名醫來為夫人治病,都認為是血熱妄行,或是陰虛火旺,結果越治越壞。
後經人舉薦鄭欽安,見夫人麵色蒼白,夏天還鋪著皮氈,蓋絲棉大被,十分怕冷,舌質淡紅苔白膩。
鄭欽安處方:製附子四兩,炮幹薑四兩,炙甘草二兩。如此大熱之藥且量大超常,讓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但夫人喝藥後自覺周身涼爽,胸口舒暢,吐血止住,還吃了兩碗稀飯,漸入坦途。
鄭欽安所傳弟子眾多,入室弟子盧鑄之四代為醫,至今為止在成都已經傳承兩百年。
除直傳盧氏家族之外,還有其他火神傳人,比如重慶“火神菩薩”補曉嵐,貴州李師彥,重慶龔誌賢,成都戴雲波,無錫張劍秋,郫縣範中林等等,都是當代名醫,傳承火神派衣缽,以擅長用附子而著稱。
蜀地產附子,而這些在傳統醫學裏鼎鼎大名的人物,均為出身西南地區的名醫,讓顧沐雲仰慕已久。
可現在的附子已經出問題了,李可老先生就說過,現在經方的藥物劑量僅為原方的十分之一,懸殊太大,劑量過輕,不堪大任。
附子在火神派裏如同一國之君,但“盧火神第三代傳人”已經在減少附子的運用,因為現在的附子質量在下降,藥效在下降,副作用在增加。
此時突然看見真正的火神派,顧沐雲怦然心動,神思恍惚。
她在這裏頭腦風暴,旁邊嚴風舟皺眉盯著:這個小師妹有什麽毛病嗎?雖然師傅的藥方很是精妙絕倫,自己跟幾個師弟都要琢磨很久才能想通,但也沒這樣誇張。
不過仔細想想又理解了,顧姑娘是尚醫局出來的。
醫局治療病種雖然全麵,但每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開得都是四平八穩,看到這種猛藥疾方一時接受不了很正常。
況且顧師妹擅長的是針灸,看不懂藥方就更正常了。
學院派和師承派的相互看不起無處不在。
“哈哈,顧師妹,你別急著看師傅的藥方,沒個三年五載你也看不懂,還不如幫我紮兩個病人去,那患者已經喝兩劑藥,你隻需要上手就可以痊愈,別人都會誇一句好。”
嚴風舟雁過拔毛,不放顧沐雲輕易離開。
顧沐雲又不是傻子,聽出這是喝兩劑藥還不見好,就想紮針試試,好壞都不會出錯。
想想嚴風雨剛才給自己的提示,顧沐雲也投桃報李,幫他紮一次針:“好,那就獻醜請嚴師兄指點一下。”
一見到患者,顧沐雲才知道果然沒有輕鬆活計給自己留著。
患者是一個由家人陪伴的二十多歲女性,身體消瘦,沉默寡言,看病案為尿頻尿急,口苦口幹。
其他地方治療用過清熱利尿的方劑,到杏林堂後嚴風舟又用過溫補腎陽,收澀固尿的藥方。
用藥病情雖有好轉,但依然白天頻頻去茅房,小便清長,晚上稍微入眠就遺尿打濕床鋪,已經持續兩月,人熬得苦不堪言。
辯證為腎陽不足,不能溫養水液上蒸,所以口幹舌燥。
膀胱功能失調,不能製約尿液,而為遺尿。
嚴風舟用藥是對症的,但這種病用針灸效果會更好。
不過這針別人還不好施,也虧得顧沐雲是女郎中,患者才答應脫褲子。
因為所針的穴位在小腹下端的毛際處。
患者躺在單獨的病室裏寬衣解帶。
顧沐雲取穴關元、曲骨,氣海,以45度角向下斜刺1寸,使針感放射至尿道下端,然後再艾灸曲骨、歸來,三陰交、命門。
針灸結束,等到患者再次有尿意去茅房,就發現每一刻鍾去一趟茅房的次數變成兩刻鍾才有尿意,稍微等待也沒有馬上就尿褲子的感覺。
“哎呀,顧郎中,明天還能請你再紮針嗎?”患者家人歡喜道,多紮幾針,隻要能睡上一時辰的囫圇覺就好了。
顧沐雲看向嚴風舟,這可不能隨便答應:自己是挖患者走?還是在杏林堂兼職?‘’曲‘’,隱秘也,‘’骨‘,腎主水也,此穴意指陰濕水氣,治療小便淋瀝,遺尿,遺精,月經不調,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