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形勢對何雨柱而言幾乎是必然存在的,他在這種情況下隻能選擇信得過的人輔助他在兩個領域。


    對於生產線的管理,何雨柱並不太擔憂,因為他們派係新來的副廠長會全力配合他的生產工作,重點放在財務管理上。


    經過深思熟慮,何雨柱決定提升兒媳徐靜理的地位……於是,隨著何雨柱轉為正廳級官員並得到部門支持,他在整個軋鋼廠推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始了。


    麵對廠裏突然獲得的千萬級巨款和對所有人承諾的利益分配,絕大多數員工響應廠方變革,即使有少數不願意的也不敢造次,隻能服從。


    一個月的努力後,軋鋼廠改革順利結束。


    同時,在敘國的第一個合作項目也如期完成,並在敘國方麵將購買的煤氣罐和無縫鋼管改造之後,提供給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這個舉措成果明顯,令雙方都很滿意。


    因此,阿布德大使很快代表敘國下了第二單,采購量比首次直接翻番。


    這筆大單帶來的外匯流入,使得軋鋼廠再次在全國乃至整個京城引起了震動。


    證實這兩款產品的盈利潛力,上級給予了表揚,並隨即開始從國內外調集所需設備以擴大生產規模。


    於是,闊別多年,軋鋼廠重又大規模招募員工。


    隨著這個消息傳播開來,東城區及其鄰近各區都陷入了熱潮,家中有無業青年的家庭都在嚐試聯係各方關係,期望自家孩子能進入紅星軋鋼廠。


    有些已經有穩定工作的員工,甚至考慮借此機會轉換職場。


    因為兩次與敘國的合作已經透露出數千萬的潛在收入,京城人都明白軋鋼廠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而且,新的績效薪酬政策出爐後,更多的人知道,在軋鋼廠工作即便是實習生,隻要有辛勤付出,所得的薪酬也不會遜色於以往的固定工。


    當然,對工作的狂熱程度,無疑那些回歸城市、多數難以找到就業途徑、隻能依賴父母或無所事事的知青們更為熾烈。


    知青會哀求街道辦事處主任給予幫助,要求被推薦到軋鋼廠,即使是一份臨時工也心甘情願。


    還有部分知青,更是直接奔向廠方,希望自薦加入。


    盡管廠方聲明需接受街道推薦,許多人還是不願輕易放棄這個機會。


    約有數百名知識青年每日聚集在鋼鐵廠的大門外,一下班,一旦見到疑似管理層的人物就會圍上去拉關係,訴苦求助。


    即使像何雨柱這樣的已經在坐轎車的人,每日也會被攔下好幾次。


    對於這些堅持不懈的青年,何雨柱感到有些棘手卻又有點同情。


    他清楚地明白,讓這些青年願意不顧一切走這條路,除了一些用心叵測者外,多數人必定極度需要這樣的工作,想要抓住改變人生軌跡的機會。


    說心裏話,何雨柱很想幫這些青年一把,可他的力量實屬有限。


    此次鋼鐵廠招工,經與部門協商後,計劃招聘的也隻有三千人。


    而這三千個崗位中,除了保留給本廠和相關單位領導五百名額當人情禮物外,還須拿出五百個作為內定名額供給其他工人子弟的競爭。


    餘下的兩千人,則按照上級要求,分給了東城區街道辦事處和少數學校...


    其實,在最初始商討時,何雨柱他們根本未將這些知識青年考慮在內,當然也就未特意預留名額。


    這是因為此時還是1977年,國家的知青政策並未改變,仍有大量的畢業生服從安排,紮根農村進行改造。


    到明年底才會有所調整,那時才是大量知青回歸城市的日子,屆時京城將會出現數十萬失職的知青,無所事事,甚至可能會為了生計而陷入違法犯罪,導致治安混亂,人心惶惶。


    麵對不斷惡化的情勢,上級不得不停止原有的模式,展開了大規模的“嚴打”


    ,嚴厲製裁數十萬人,這讓他們明白問題的嚴重,社會風氣得到整頓,國家治安也隨之提升。


    何雨柱本以為到明後年會有許多知識青年返回,因此思索著能否加快鋼鐵廠發展,並希望能借此幫助國家安置一部分人,改善京城治安。


    然而他未曾意識到,京城此刻已有一大批返城無業的知識青年。


    正是那些頻繁攔阻的經曆迫使何雨柱決心派人調查近幾年的京城知青回鄉狀況。


    他這才了解到,雖然官方政策沒有改變,但在形勢轉變下,知識青年回鄉已不像幾年前那樣困難。


    隻要家庭關係足夠,稍稍付出,通過當地醫院開出假病退文檔,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能如願回城。


    盡管這並不容易,但在首都北京、擁有數百萬人口的政治核心地帶,有能力讓自己孩子回歸者估計就有上萬戶,這意味起碼已有數萬知識青年歸來。


    比如根梗都能憑借秦淮茹的關係優先歸鄉,更不用說有秦淮茹背景的家庭肯定多得多。


    這些人群裏,多數人要麽靠關係找到工作,要麽順承父母接力進入工廠。


    隻有少數無業青年能夠借助家中關係被接回,這顯示出他們家庭經濟尚可,至少能滿足基本生活。


    回城的年輕人雖然對家庭生活產生了影響,但總的來說,並未大幅擾亂京師的安全。


    因為這些人生活得以維係,自然不會有違法行為發生。


    然而,待明年政策鬆動,成千上萬陸續回歸的年輕人就不同了。


    他們在政策允許回城前難以自力更生,許多家庭可能連保障其基本生存都是難題。


    一旦回到城市,沒有就業機會且家庭無法供應充足的食物,時間一久他們必將滿腹牢 * ,怨氣累積。


    在求生本能驅使下,他們很可能淪落到違法行徑。


    於是,原本秩序井然的大都市因這一波衝擊瞬間失序,眾多市民的生活也受到了不小影響。


    想到此處,何雨柱不難想象:政策製定者或許是由於今年這批回城者的困境,以及對於大多數知識青年回城後還能由家庭照料不會陷入貧困的誤判,才會放寬政策。


    在這個年代,又有多少人能預見到這樣的變革帶來的複雜問題呢?


    在他穿越時空後世,人們看待知青往往隻認為他們下鄉前都能在家生活得很好。


    誰能預見,短短幾年之後他們歸來,連原有的生活水準都無法保持?而且,又有誰能想到在鄉村經曆了苦難,遵紀守法的知識青年回到城市後會生活得還不如鄉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同時,現代社會許多人 ** 讓自己的孩子再次成為知青,承受農村的勞累,這多少反映出了政策的趨勢迎合了公眾情緒。


    不過誰也沒料到,一放開政策,所有的知識青年都會爭先恐後地回城,而且很多返城後還會麵臨饑餓問題,從而引發如此巨大的社會問題。


    在何雨柱看來,政策應早在終止征召知青的同時明確規定,已經在農村的知識青年不能大批返城,而需按崗位需求分期安排返城,確保他們有能力 ** 謀生。


    盡管他的想法看似合理,但在實踐中會加大財政壓力。


    而實施這樣的政策,是否會讓問題變得更糟,他也無法打包票。


    總的來說,據何雨柱所知,已回城且失業的知識青年目前至少有數千人。


    看到那些圍聚在鋼鐵廠門前的知識青年態度堅決,估計要想讓他們平息下來,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名額。


    但如今工廠已定下的指標分配完畢,即使街道辦事處那些份額,何雨柱已經了解清楚,大多數名額都確定了下來。


    名額的發放雖有一半是切實援助那些經濟極為困難的家庭,但仍有一部分小部分因關係得以獲取。


    而這些已經鎖定的人選裏,大多數是還未去鄉下或剛剛畢業的人,分給返城知青的崗位相當有限。


    更重要的是,名額主要限於東城區。


    而在門外執著不肯離去的知青幾乎全是來自京城其他區域。


    根據常理,通常這些區域的知青並不會如此困擾位於東城區的紅星鋼鐵廠。


    然而眼下鋼鐵廠因與敘國合作聲名鵲起,吸引了不少讀書識字的知青,他們都深知這個工廠前景光明,不想錯過這般少有的發展機遇,於是紛紛前來求職不放。


    權衡再三,何雨柱深知僅憑自身已無法找到解決方案,看到廠內外那批不依不饒的知青隊伍日益壯大,他明白如果任由他們這樣持續下去,此次招聘可能會釀成重大問題。


    但三千名額早已分配出去,他也無法隨意接收更多人,若隻是一二個還好,他能從其他有剩餘名額的領導那協商到。


    畢竟,身為一廠之長兼任黨委書記,眾人默認他會擁有專享二十個招聘名額。


    但這些名額早被與他交好的、人脈豐厚的領導先行拿走,最終他不得不從子女何瑾瑜與兒媳徐靜理處求助,才算勉強滿足需求。


    最終,何雨柱決定召開廠裏重要會議,公開討論這個問題,然而會議上眾人絞盡腦汁,無人能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由於手頭的名額早已用完,很難再為知青們預留餘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開局就帶妹妹搬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夫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夫夫並收藏四合院:開局就帶妹妹搬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