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垂著眸,左手搭在換擋杆上,右手力道適中地握住了方向盤。


    身體被六點式安全帶捆縛得很嚴實,手臂卻保存了足夠的活動空間,身體也處於較為放鬆的狀態。


    「那……」


    做完最後的確認工序後,藤原拓海再抬起眼時,直視前方路麵的眼神,倏然變得銳利而專註:「開始了。」


    ——「evo iv出來了。」


    白色的evo iv離開車庫,順暢地切入賽道時,會議室裏便有人忍不住發出了聲音。


    看似隨意圈定的這條隻有18km場的賽道,卻有多達38處彎位,而且大部分都是適合4wd發揮的低速彎。


    沿途上方更遍布攝影機,不存在被遺漏的死角,能將試跑的情景完完整整地錄製、即時反應回總部會議室的屏幕中。


    evo iv擁有2升的dohc渦輪增壓的4g63引擎,搭配偏時點火係統,能很輕鬆地消失渦輪遲滯的缺陷,穩定輸出280匹馬力。


    單單是這樣的馬力,當然不足以讓人驚艷,但由於逆轉引擎的設計,曾經複雜曲折的進氣管道得到簡化,變成了很順暢的直線進氣法。匹配的機油、引擎水、動力方向盤機油冷卻器也比舊款evo要大。再加上凸輪、金屬氣缸墊圈、鍛造活塞的改裝,隻要氣門和點火正時調校得恰到好處,就能在保有高速彎位上的敏捷的情形下,中低速彎也具備不俗的發揮,是為wrc上能擁有優異表現而專程設計的超級戰車。


    在會議室裏的人目不轉睛的注視下,evo iv的排氣管處倏然迸出一團明亮的火焰,接著車身驟然提速,轉瞬就消失在了第一個攝像頭中。


    「這真的是他第一次開evo iv嗎?」


    有人錯愕地說。


    作為銜接車庫和正式賽道起點的直路盡頭,是一個略小於九十度角的中速彎位。


    彎位本身的急緩度還不算什麽,傾斜度和兩種截然不同的路麵材質,卻是絕對不能拿來開玩笑的。


    平時就連一線隊在進入訓練場時,也不會在經過這個看似不起眼、卻能帶來極度危險的狀況的銜接地猛然提速。


    一是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二則是還未正式進入賽道、根本不會計入車子內置的計時器中,根本不存在要搶那點時間的必要。


    但evo iv的動作卻能讓人一眼看出,那絕不是新手在太心急的情況下,做出的魯莽舉動。


    提速看似猛烈,但以高速拐入彎位時,線條卻是奇蹟般無比順滑的。


    看起來很簡單,但真正體驗過著兩種不同的路麵和傾斜度突變的差距,就會體驗到這個輕描淡寫的動作後的真正難度了。


    「是巧合嗎?」


    喃喃地說出這話的人,心裏卻懷著截然想法的猜測。


    而evo iv接下來的表現,也充分印證了車手的的確確是遊刃有餘——甚至就像他在第一次『麵試』時承諾的那樣,的的確確「會順著這傢夥的脾氣去跑的」。


    會議室裏屏息觀看屏幕的人中,很快就有敏銳地察覺出這點的。


    他強壓下內心的震驚,小聲叫著:「是我眼花了嗎?他讓輪胎產生的滑動角,每次好像都精確地處於15度!」


    所謂的滑動角,指的是車子行進的方向和車輪指向間的夾角。由於輪胎接觸地麵時,隨這一角度的增大而扭曲變形、也就變向增加了抓地力。


    常識裏的最佳滑動角一般處於5-20度之間,具體的數值既取決於車型和車速,也取決於輪胎的材質。


    滑動角一旦加大,側向力也會隨之增加,也意味著能以更高的速度過彎。


    但一旦超出了能承受的界限,被扭曲到極點的胎麵就會瞬間彈回初始位置,也意味著抓地力的陡然喪失,整個車身很突然地陷入打滑狀態。


    技術好的車手就算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也不會盲目慌亂,而是會依靠四輪驅動的優勢駕馭著滑動狀態的車子。


    等胎麵和地麵劇烈摩擦、將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胎麵甚至會再次回到之前滑動角的界限之內,讓抓地力恢復。


    但無論如何,對於4wd來說,這樣的打滑幾乎百分百意味著速度上的損失。


    哪怕搶救及時,也屬於車手的小失誤。


    而隊裏的技師,早上才為藤原拓海正在試駕的這輛evo iv更換過輪胎。


    在提交上來的報告中,就清楚地指出了按pi係統推測出的此類輪胎最佳滑動角,理論上應該處於15度左右。


    就算是富士迅速道隊一線隊裏的好手,在最佳狀態下,也隻能把最佳滑動角的偏移程度控製在3-4度內。


    但藤原拓海……


    經過那人提醒後,不少人開始刻意地去觀察在賽道上越開越快的evo的輪胎軌跡。


    盡管pi數據還沒傳遞迴來,但憑藉他們的眼力,也足夠看出一些讓人頭皮發麻的細節了。


    evo iv極速前進的四輪在角度上存在的偏差,恐怕隻在1-3度內。


    由那行雲流水的精湛操作,就可以看出它從來沒有超出過輪胎抓地力的極限。


    「這真的是車手可以做到的嗎。」


    有人輕聲感嘆著。


    要是讓藤原拓海回答的話,他的答案會是肯定的。


    在抓地力到達臨界值的瞬間,車手握在方向盤上的右手如果足夠靈敏,應該就能感受細微的反動力、理解前輪的反應;而緊貼著座椅的腰部,則可以捕捉後輪摩擦地麵的反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頭文字D同人]秋名山車神重生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放鴿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放鴿子並收藏[頭文字D同人]秋名山車神重生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