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鳳陽的情況不一樣。


    大明統一的時候,鳳陽的人口隻剩下百十來戶,此後遷回的也不過三四百戶,剩餘的幾乎都是國家分錢分地遷移來的外來移民。


    本地農戶的情況不論,那些移民居然倒賣國家分配的土地,這無疑就是在打洪武帝的臉。


    而更重要的是,明明都是一起遷來的人,大家都是貧下中農,靠國家資助在這定居,又哪來的錢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收購土地呢?


    鳳陽,可是大明的龍興之處,這些人意欲何為?


    朱標的神色也跟著凝重了起來,青年蹙眉凝神的模樣一掃往日溫潤,反倒是顯出了幾分雷霆之色,看得邊上的護衛們都有些心驚膽戰起來。


    佛尚有雷霆之怒,更何況一個自幼跟隨軍且治國理政守城指揮無一不精的一國儲君。


    太子的溫和是相對於洪武帝而言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當真拿不起刀。


    木白收回指著輿圖的手,輕聲道:「鳳陽的問題有三,田地不豐、災害頻頻是天災,太多的人口已經超過了這塊土地所能負載的範圍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無法讓當地的人安定下來的生存及就業環境,此為……」


    他頓了頓,將後頭不太好聽的罵人話咽下了肚子,隨後若無其事道:「因此,此地勞動力廉價,為了活下去,條件稍差的民眾隻能出賣地產淪為佃戶,飲鴆止渴。」


    「沒有自己的土地,這裏打零工的收入又低,平民失去穩定收入不敢生育,人口數量上不去,待到再過幾十年此代人年老喪失勞動力,年輕人數量漸少之時,現在已經開墾的土地都會退化。」


    到時候,一場天災、一場兵禍就能讓鳳陽退回以前的位置。


    甚至會更糟。


    這些民眾們知道嗎?


    百姓們或許不懂什麽大道理,也沒有什麽深遠的目光,但生活水平下降,治安環境也不如以往都是能實實在在感覺到的。


    所以,他們才會在貧民聚居之地聽到了當地的一出花鼓戲唱道——「鳳陽本是好地方,隻是出個朱皇帝。」


    雖然這樣說有點不太厚道,不過木白真的覺得大明開發鳳陽就像是在開玩笑一樣。


    要造宮殿造皇城,遷入了大量的人口。鳳陽本就那麽大一點地方,主要的麵積還被修到一半的明皇宮以及已經竣工的明皇陵占用了,剩下的耕地又早就分發給了頭幾批到來的民眾。


    這些為了造皇城被遷入的民眾就像是被騙了感情的小可憐一樣,原來造皇城雖然勞累,起碼還有一份收入在,現在不造皇城了,就徹底淪為無業遊民隻能打零工。


    而他們又衝擊了本地的早期勞動力市場,致使民眾收入進一步下跌。


    更糟糕的是,鳳陽本地糧產不豐,土壤也不肥沃,周圍十裏八鄉大家的情況也都差不多,現在人口大暴漲,本地糧食出產無法自給自足隻能引入外地糧食。


    一個地方的糧食要靠外來那前提得是自己這兒的產值能夠彌補長途運輸帶來的額外開銷,如果鳳陽真的成了皇都或許還行,但現在這兒隻能算是一個掛著一線城市名頭的二線城市,收入低微的百姓怎麽受得了如此高昂的開銷?


    偏偏他們又被戶籍鎖在了這兒,除非逃離當地去做流民,否則隻能守著自己的田產房子,祈禱家裏不要有任何意外,因為他們脆弱的經濟環境經不起任何的波折。


    如此環境之下,原本並不起眼的人頭稅自然也就成了一個沉重的負擔。


    「要解決的話……」木白抿了下嘴唇,有些遲疑,但最後還是在新朋友鼓勵和期待的眼神中道,「不若試試在此地開發最需要人力的行業?」


    什麽行業最需要人口和勞動力?


    那當然是開礦和工商業啊!


    第59章


    在這一天之前,木白從沒想過自己還能這麽慘。


    他居然得挑燈夜戰幫好兄弟寫作業!!!


    在昨日提出自己的建議後,富貴哥居然說他說得太多了沒有全部記住,所以拜託木白寫成小作文。


    木白當然是拒絕了呀,本來就是隨口一說的東西,寫下來總感覺怪怪的,但他沒能抵擋住他富貴哥的各中誘惑……


    不得不提,他富貴哥真的很對得起他的名字,對於不情不願的小朋友,朱富貴直接掏出了必殺武器——廣政石經的《周易》拓本。


    廣政石經是以唐開成石經為原本,由後蜀丞相毋昭裔發起,蜀國國滅後由宋人刊刻,因此一般大家都叫它後蜀石經。


    別看它是從後蜀時期才開始鐫刻的,但它其實從開始到完成足足歷經了兩百餘年,經幾代人的交接棒,直到宋末才真正完成,比起木白等人在開封特地去開封太學抄錄校正自己書稿的開封石經,它是名副其實的起步早、走得慢。


    當然,走得慢也是有原因的,廣政石經刻了儒家十三冊聖賢書。從體量上來說,這由官方發起,又由後代完成的石經甚至超過了由官方鐫刻了九冊經書的開封石經。


    不過開封石經使用的是篆、真兩種文體,藝術價值極高,但後蜀石經卻一併刻上了當時的儒家大能的註解,從學渣的角度而言,後蜀石經對他更有用啊啊啊!


    但很可惜的是,這一千多塊刻有石經的碑文在南宋末年突然消失了,沒有人知道是誰搬走了這些巨石,也沒有人知道它們最後的命運,流傳在這個世界上的隻剩下廣政石經的傳說及其拓本,還有零散幾塊散落的石塊——從這些明顯被敲碎的石塊來看,石經的結局一定不會太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歷史]衣被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娜215並收藏[綜歷史]衣被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