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這麽一說,朱標反倒是露出了一抹笑容,他給小孩倒了杯茶,放到他麵前,隨後斂袖抬手,收起往日的慈愛縱容,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看向了這個少年:「一地利弊就在這平民百姓的一舉一動之間,若是去問那王侯權貴,還能有幾句真話?你但說無妨。」
木白欣賞地看了他一眼,覺得小夥伴真是看得透徹,隨後舔了舔下唇,道:「自洪武初年,遷入鳳陽者不下30萬戶,遷入者一律免三年賦稅,後因朝廷大修宮室,發勞役,又免租三年,期間還有因災免稅、舉國大赦等等,因此,此地百姓,自洪武初年之間至今斷斷續續免租了六年以上。」
「而理論來說,經過六年免稅得以休養生息的農戶,應當已經順利落籍,並且開枝散葉,但事實並非如此。」
「此前,我們共詢問了農戶四十三,商戶二十一,其中,在鳳陽生子一人者不過三十六戶,生子二人及以上者,不過十一戶。」
這個數字過於赤裸裸,眾人紛紛露出了訝色。木白從袖中掏出幾張泛黃的紙張——這是在路上採買的廉價紙張,未經漂白,但是相當經濟實惠,用起來也不心疼。而在這些簡陋的紙張上,他之前已經用略顯淩亂的筆跡寫下了共六十四戶鳳陽居民的大致生平,以及幾張歸納總結後的數據圖。
木白將紙張放在桌案上,神情凝肅地說出了結論:「也就是說,當地的民眾在遷移之後,有意識地進行了避孕,他們並不願意在此落地生根,抽枝發芽。」
「我和弟弟出於好奇,便詢問了他們緣由。」可能是木家兄弟都是男孩,還都看上去模樣機靈,是不少女性最喜歡的模樣,他倆問話的時候幾乎沒有被拒絕過,他們也因此得到了比較可靠的數據。
木白說:「鳳陽人有意識避孕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生子會大大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
眾人聞言,表情均有些難以置信。
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耕時代,人口就是最重要的生產力。
娃娃落地後養到五六歲就能下地幫忙拾穗插秧,更大一點,還能幫著犁地。由於漢人不興分家,許多家庭哪怕人口再多都能在一套房子裏擠下,如此一來,養育成本更低。
相比養育成本,獲得的勞力加成更為可觀,多生兒子哪兒就談得上降低生活質量?
見眾人表情,木白淡淡道:「諸位是否忘了還有人頭稅。」
是哦!還有人頭稅,在場眾人是真的忘記了這筆稅賦,畢竟對於在這兒的大部分人來說,人頭稅的金額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對普通民眾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金額。
大明的稅賦科條並不多,畢竟上自皇帝下及大部分管理層都曾經是被剝削的一員,對於北元複雜多變、隨意增加的賦稅項目可謂深惡痛絕。
因此,在建國後洪武帝取中唐時期的兩稅法與元朝的稅賦加以摻雜,形成了如今大明簡潔的稅務機製。
簡單地說,尋常百姓需要繳納的賦稅項目就是兩個,一個田稅,一個人頭稅——人多地少,繳納人頭稅,地多人少,則繳納田稅,商人則是繳納全部財產的三成為稅賦。
比起定額十取一的固定田稅,人頭稅相對比較動態。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一直到閉眼死去,這一生中他的賦稅額會有三次變動,沒有產出的年少時賦稅額最低,青壯時達到巔峰,年老時則會有所減免,若是到了高壽之年,國家還會額外給予補貼。
雖然稅賦會隨著人的年齡以及生產能力有相應調整,但對於尋常家庭而言,孩子從出生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任何生產能力的,這意味著每個地少人多的家庭勢必要在孩子成長起來之前擔負這筆額外的支出。這是生養孩子的隱性成本。
而如今,本地的人們不願意生養孩子便是顧忌著人頭稅,怕誕下孩子會增加他們的稅負。
但這不應該啊。「可我朝人頭稅已是前所未有的低廉,還能以役抵扣,不至成為民眾負擔吧?」朱標對此有些不能理解,他眉頭緊蹙地問道,「可是此處有人擅自增稅?」
「起先,我們也以為是因為這個的緣故。然而本地稅賦並無問題,會有如此局麵隻是百姓心中有一筆帳——他們認為比起生育,僱傭民力更加合算而已。」木白搖了搖頭,說出了這個在眾人看來相當不可思議的答案,「本地的勞動力富足,有地的農民可以用相當低廉的價格僱傭無地之人來幫他們種地。」
「我們所探訪的大部分民戶幾乎都有被僱傭的經歷。」木白說道,「人力價格是由勞動力數量所決定的,換言之,正因為窮得吃不起飯而不得不出賣勞動力的人越來越多,所以,當地的農戶才能夠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僱傭到這些人。
「而為什麽這些窮的吃不起飯的人,會越來越多呢?」木白掀開了一張紙,將其推到眾人麵前,「這是我根據民眾描述所繪的當地的輿圖。」
當然,木白並沒有見過鳳陽縣的官方輿圖,這張地圖也是匆匆畫就,其準確度隻能說將就著看。
而就在在這張簡陋版地圖上,少年勾畫出了大大小小好幾個方框,有些框大,有些框小,有些更是已經連成了片。木白指著連成片的土地道:「這些土地是當地的富戶,從平民手中收購而得。」
大明並不限製土地買賣,開國至今不過十五年,整個版圖上大多呈現地廣人稀之態,也因此對於土地買賣管製得很鬆。
木白欣賞地看了他一眼,覺得小夥伴真是看得透徹,隨後舔了舔下唇,道:「自洪武初年,遷入鳳陽者不下30萬戶,遷入者一律免三年賦稅,後因朝廷大修宮室,發勞役,又免租三年,期間還有因災免稅、舉國大赦等等,因此,此地百姓,自洪武初年之間至今斷斷續續免租了六年以上。」
「而理論來說,經過六年免稅得以休養生息的農戶,應當已經順利落籍,並且開枝散葉,但事實並非如此。」
「此前,我們共詢問了農戶四十三,商戶二十一,其中,在鳳陽生子一人者不過三十六戶,生子二人及以上者,不過十一戶。」
這個數字過於赤裸裸,眾人紛紛露出了訝色。木白從袖中掏出幾張泛黃的紙張——這是在路上採買的廉價紙張,未經漂白,但是相當經濟實惠,用起來也不心疼。而在這些簡陋的紙張上,他之前已經用略顯淩亂的筆跡寫下了共六十四戶鳳陽居民的大致生平,以及幾張歸納總結後的數據圖。
木白將紙張放在桌案上,神情凝肅地說出了結論:「也就是說,當地的民眾在遷移之後,有意識地進行了避孕,他們並不願意在此落地生根,抽枝發芽。」
「我和弟弟出於好奇,便詢問了他們緣由。」可能是木家兄弟都是男孩,還都看上去模樣機靈,是不少女性最喜歡的模樣,他倆問話的時候幾乎沒有被拒絕過,他們也因此得到了比較可靠的數據。
木白說:「鳳陽人有意識避孕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生子會大大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
眾人聞言,表情均有些難以置信。
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耕時代,人口就是最重要的生產力。
娃娃落地後養到五六歲就能下地幫忙拾穗插秧,更大一點,還能幫著犁地。由於漢人不興分家,許多家庭哪怕人口再多都能在一套房子裏擠下,如此一來,養育成本更低。
相比養育成本,獲得的勞力加成更為可觀,多生兒子哪兒就談得上降低生活質量?
見眾人表情,木白淡淡道:「諸位是否忘了還有人頭稅。」
是哦!還有人頭稅,在場眾人是真的忘記了這筆稅賦,畢竟對於在這兒的大部分人來說,人頭稅的金額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對普通民眾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金額。
大明的稅賦科條並不多,畢竟上自皇帝下及大部分管理層都曾經是被剝削的一員,對於北元複雜多變、隨意增加的賦稅項目可謂深惡痛絕。
因此,在建國後洪武帝取中唐時期的兩稅法與元朝的稅賦加以摻雜,形成了如今大明簡潔的稅務機製。
簡單地說,尋常百姓需要繳納的賦稅項目就是兩個,一個田稅,一個人頭稅——人多地少,繳納人頭稅,地多人少,則繳納田稅,商人則是繳納全部財產的三成為稅賦。
比起定額十取一的固定田稅,人頭稅相對比較動態。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一直到閉眼死去,這一生中他的賦稅額會有三次變動,沒有產出的年少時賦稅額最低,青壯時達到巔峰,年老時則會有所減免,若是到了高壽之年,國家還會額外給予補貼。
雖然稅賦會隨著人的年齡以及生產能力有相應調整,但對於尋常家庭而言,孩子從出生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任何生產能力的,這意味著每個地少人多的家庭勢必要在孩子成長起來之前擔負這筆額外的支出。這是生養孩子的隱性成本。
而如今,本地的人們不願意生養孩子便是顧忌著人頭稅,怕誕下孩子會增加他們的稅負。
但這不應該啊。「可我朝人頭稅已是前所未有的低廉,還能以役抵扣,不至成為民眾負擔吧?」朱標對此有些不能理解,他眉頭緊蹙地問道,「可是此處有人擅自增稅?」
「起先,我們也以為是因為這個的緣故。然而本地稅賦並無問題,會有如此局麵隻是百姓心中有一筆帳——他們認為比起生育,僱傭民力更加合算而已。」木白搖了搖頭,說出了這個在眾人看來相當不可思議的答案,「本地的勞動力富足,有地的農民可以用相當低廉的價格僱傭無地之人來幫他們種地。」
「我們所探訪的大部分民戶幾乎都有被僱傭的經歷。」木白說道,「人力價格是由勞動力數量所決定的,換言之,正因為窮得吃不起飯而不得不出賣勞動力的人越來越多,所以,當地的農戶才能夠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僱傭到這些人。
「而為什麽這些窮的吃不起飯的人,會越來越多呢?」木白掀開了一張紙,將其推到眾人麵前,「這是我根據民眾描述所繪的當地的輿圖。」
當然,木白並沒有見過鳳陽縣的官方輿圖,這張地圖也是匆匆畫就,其準確度隻能說將就著看。
而就在在這張簡陋版地圖上,少年勾畫出了大大小小好幾個方框,有些框大,有些框小,有些更是已經連成了片。木白指著連成片的土地道:「這些土地是當地的富戶,從平民手中收購而得。」
大明並不限製土地買賣,開國至今不過十五年,整個版圖上大多呈現地廣人稀之態,也因此對於土地買賣管製得很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