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寶奇死了!
按現在的情況,他就是想不死也不行!
造反被抓!重傷在身!不死也活不長,與其苟延殘喘受辱,還不如早早死了幹淨!
於中的毒藥也是非比尋常,讓他死的確實沒有任何痛苦!……那是白粉。
麻藥是好東西,所以,在移植金雞納霜的時候,費老頭就想到了這個玩意兒,決定要弄一些。不過,他們一夥隻知道麻藥是從嗎啡中提取的,還知道有一種麻藥叫杜冷丁,可是,他們不知道嗎啡怎麽弄。這麽著想來想去,幾個人就想到了鴉片。這個時候,雖然量不多,可是鴉片做為一種安神止痛的藥物在中國還是能夠找得到的,隻是名字不同,是被叫做洋藥。幾個人想方設法就弄了那麽一點兒,亂成八糟的搞了一通,結果,沒有料到,居然製出了白粉,隻是不知道這白粉是屬於海洛因還是嗎啡係列,亦或是兩者都不是。
而此次出征,於中害怕自己萬一受傷挨刀會很痛,就帶上一點兒這東西權充麻藥。量多怕上癮,就隻帶了那麽一蠟丸,隻是沒想到最後反而送給了秦寶奇。結果,秦寶奇就那麽死了。據隨軍郎中老孫頭檢查之後所做的結論,這秦寶奇由於突然血脈賁張而引發了虛脫、心悸等症狀,又是重傷在身,所以就那麽死了……絕沒有任何中毒症狀!
對此,胤褆和被叫回來的楊遠十分不爽。不過,人都死了,還能怎麽樣?最後,在於中建議下,隻有隨便跟那些陣亡的叛軍將士一起埋了。
接著,於中留下一部分兵馬守衛獅球嶺這片咽喉之地,又火速帶領大隊轉向進攻滬尾的叛軍,要與年羹堯來個前後夾擊。
不過,他們還沒有走出多遠,就遇到了從滬尾敗退下來的叛軍殘部……獅球嶺敗逃下來的叛軍將士已經把消息送到了滬尾叛軍那裏,結果,那個受秦寶奇的命令死守滬尾的天地會頭目倉惶之下就率軍撤退了。然而,這個人實在是沒有什麽軍事才能,他本想趁著年羹堯進攻的間隙帶兵撤退,可是,出於某種兄弟義氣,他居然沒有留下一支隊伍斷後,而且,他還是帶著大炮撤的。於是,年羹堯帶船順著淡水河追了上來,他所率領的叛軍在一百多門火炮猛烈轟擊之下迅速潰敗。本來,秦寶奇派去守衛滬尾的兵馬足有六千多人,據有利地勢死守滬尾,就是不讓年羹堯上岸。可是,烏合之眾畢竟是烏合之眾,仗著人多打順風仗還行,可一旦遇到不利的情勢,根本就撐不住多少時間,何況,領兵的是天地會中人,而不是台灣的本地居民……劣勢下,這些占了叛軍大多數的台灣人不會再聽從一個外省人的命令的,所以,哪怕那個天地會的頭目想再重整軍隊也已經晚了。
年羹堯在後麵窮追猛打,前麵又有於中所率領的軍隊堵截,於是,這支叛軍被迅速殲滅,少部被俘,其餘不是逃了,就是死於交戰之時。
而沒過兩天,正當於中派出手下肅清地方叛軍的時候,台南的藍理和陳蟒也派嶽鍾麒送來消息,劉卻之和王國彰兵敗被抓,兩萬多叛軍總共被誅殺了一萬七千多。原來,藍理和陳蟒發覺劉王二人守衛森嚴,急攻難下之後,終於調整了策略,以退兵為餌,引誘兩人從險要之地走了出來,然後以伏兵斷兩人後路,一舉全殲之。
……
“南邊兒一下子殺了一萬七千多,我這邊又殺了五千多,俘虜了兩千……台灣現在總共有多少人口來著?”接到戰報之後,於中摸著頭皮不住苦笑,其實他這一戰並沒有殺多少人,殺人多的隻是年羹堯,這家夥在後麵追擊滬尾叛軍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要俘虜,等到戰鬥停止之後,死於他那支部隊手下的叛軍已經接近四千,可是,這筆帳隻會被計算在主將,也就是他於中的頭上。
“當年台灣在荷據之時大約有十萬漢人,鄭成功攻台,共攜來官兵及眷口計三萬多人,其全又帶來六、七千人。但水土不服病故者有五、六千人之多。因海禁令的實施,鄭成功又派人在閩粵沿海,招漳、泉、潮、惠等地流民數萬,移入台灣。後來,鄭成功之子鄭經又派兵參予三藩之亂,為朝廷所敗,十萬鄭軍投降……現在,台灣的漢人總數亦不過是在二十萬至二十五萬人之間。”於中的這個問題武將們都不知道,最後,楊遠從手下掏摸出來一個管軍需的小官,總算回答上了這個提問。
“二十萬人……一下子就被咱們砍去了差不多七分之一!”於中聽後連連搖頭。
“這些叛賊是死有餘辜!”楊遠甕聲答道。
“死有餘辜?”於中微笑著朝他問道:“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麽台灣會這麽容易發生暴亂?七分之一,如果說得大方一些,都能說成是‘一人作亂,全台皆反’了!難道僅僅就那麽幾個貪官汙吏就能有這種本事?”
“這……這個末將怎麽清楚?”楊遠撇清道。
“大人,您是不是有什麽話要說?”年羹堯跟著於中的日子也算久了,這一次殺性大發,事後一直擔心於中找他算帳,所以,說話的時候有些小心翼翼。
“台灣是個好地方啊!……你們看!”於中的帳壁上掛著一副台灣地圖,他伸出手指指著地圖上,從北向南一路指點了下去:“基隆、滬尾、竹塹(今新竹)、半線(今彰化)、台灣府城(今台南)、安平、打狗(今高雄)、寶桑莊(今台東)、蔴園寮(今新港,也叫成功)、奇萊(今花蓮)諸地都有地方適為港口,而且,台灣北部,多平原,土地肥沃,尚沒有多少人開墾……”
“大人是說,若是有人據占台灣,必成禍患?”年羹堯從“港口”一詞之中就聽出了於中的意思,於中這幾年的都統可不是白當的,日日夜夜都在朝著手下灌輸著“海權”的意識,而且,為了加深手下對此的認識,他甚至還冒著危險帶領船隊去了日本邊兒上幾次,並跟手下一起以日本的海疆為例進行了多場戰局推演,以實例說明了海權的重要。所以,他的手下現在大多數都能了解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年羹堯身為僥僥者,自然也不落後。
“不錯!你們看台灣這個地方,向東,過台海就是福建,向西北就是江浙,向西南就是兩廣,一旦不在我手,則國家歲賦重地皆在其重壓之下,就算我們有水師又如何?從來都隻是‘千日做賊’,又哪裏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於中點頭道。
“可現在台灣不是已經在朝廷手中了嗎?都統大人的擔心是不是多餘了?而且,有此劉卻之一例,朝廷也必會在台灣駐有重兵,不會再重蹈覆轍!”胤褆說道。
“真的不會再重蹈覆轍了嗎?”於中微笑著看著胤褆,“朝廷能在台灣駐兵多少並沒有關係,事實上,讓台灣沒有機會被人所用,這才是最重要的。”
“大人的話我聽不懂!”胤褆說道。
“嗬嗬,大阿哥,您能不能告訴我,鄭氏一族能在台灣呆了那麽久,為什麽沒有遇到什麽暴亂?”於中又朝胤褆笑道。
“嗯?……”胤褆抬眼看了看於中的眼神,不明白他為什麽這麽問。這個問題可是難辦的很!聽到這個問題,首先映入常人腦海的答案,就是因為鄭家是前明大臣,不過這話是不能明說的。而除此之外,又能有什麽呢?
“是人和!”
沒等胤褆答話,於中自己就說出了答案。
“當年,荷蘭人占據台灣,以嚴刑峻法統治此地。鄭成功複台,以寬相濟,同時,他又帶來了許多聽附於他的漢人,如此一來,由於那些本就在他麾下的百姓占據台灣人口的多數。自然不會再反。”
“大人是想請朝廷移民充台?”
“不錯!朝廷平定台海之後,雖開海禁,但卻不許移民攜眷,亦不許客家人移台。雖說是為了防止這些人遠離大陸而生叛心,可是,卻也使得台灣本地心向鄭氏的人依然占據多數。……畢竟,台灣才平定了不過十幾年,台灣人可還沒忘記鄭家!就算朝廷已經平定了此地,這些人也會對朝廷心懷敵意。”於中說道。
“有理!可是,大量移民,恐怕朝中大臣會反對!”胤褆說道。
“不錯,不能大量移民!隻能少量。……不過,這個少量,卻是指從天下各州縣府擇少量貧苦之人,打亂分散之後移居於此。而不應當是以某一地百姓為主。”於中又說道。
“大人是怕他們串聯?”楊遠叫道。
“一點兒不錯。台灣本地有許多未受教化的番民,還有許多大的宗族,一旦有事,為了自己一族的利益,必定會蜂擁而起。而這些人又多有交聯,一旦串聯,說不定就又是一場劉卻之之亂!本來,這些人不過二十多萬,再多也不可能超過三十萬,我本想建議朝廷將他們打亂分散之後,全部移到大陸去住,再以新民充台。可是,後來想想,與其如此費事,不如直接奏請朝廷在天下各地招來貧苦之人來台,這樣,新來的百姓人生地不熟,無法形成一族,就隻有老老實實地接受朝廷管轄;那些本地的宗族番民,排外性極強,必會對這些新來台的百姓生出敵意,若有衝突,則朝廷可借機削弱他們的勢力,就算他們不這麽做,等到移民漸多,哪裏還會再有他們說話作亂的份兒?”
...
按現在的情況,他就是想不死也不行!
造反被抓!重傷在身!不死也活不長,與其苟延殘喘受辱,還不如早早死了幹淨!
於中的毒藥也是非比尋常,讓他死的確實沒有任何痛苦!……那是白粉。
麻藥是好東西,所以,在移植金雞納霜的時候,費老頭就想到了這個玩意兒,決定要弄一些。不過,他們一夥隻知道麻藥是從嗎啡中提取的,還知道有一種麻藥叫杜冷丁,可是,他們不知道嗎啡怎麽弄。這麽著想來想去,幾個人就想到了鴉片。這個時候,雖然量不多,可是鴉片做為一種安神止痛的藥物在中國還是能夠找得到的,隻是名字不同,是被叫做洋藥。幾個人想方設法就弄了那麽一點兒,亂成八糟的搞了一通,結果,沒有料到,居然製出了白粉,隻是不知道這白粉是屬於海洛因還是嗎啡係列,亦或是兩者都不是。
而此次出征,於中害怕自己萬一受傷挨刀會很痛,就帶上一點兒這東西權充麻藥。量多怕上癮,就隻帶了那麽一蠟丸,隻是沒想到最後反而送給了秦寶奇。結果,秦寶奇就那麽死了。據隨軍郎中老孫頭檢查之後所做的結論,這秦寶奇由於突然血脈賁張而引發了虛脫、心悸等症狀,又是重傷在身,所以就那麽死了……絕沒有任何中毒症狀!
對此,胤褆和被叫回來的楊遠十分不爽。不過,人都死了,還能怎麽樣?最後,在於中建議下,隻有隨便跟那些陣亡的叛軍將士一起埋了。
接著,於中留下一部分兵馬守衛獅球嶺這片咽喉之地,又火速帶領大隊轉向進攻滬尾的叛軍,要與年羹堯來個前後夾擊。
不過,他們還沒有走出多遠,就遇到了從滬尾敗退下來的叛軍殘部……獅球嶺敗逃下來的叛軍將士已經把消息送到了滬尾叛軍那裏,結果,那個受秦寶奇的命令死守滬尾的天地會頭目倉惶之下就率軍撤退了。然而,這個人實在是沒有什麽軍事才能,他本想趁著年羹堯進攻的間隙帶兵撤退,可是,出於某種兄弟義氣,他居然沒有留下一支隊伍斷後,而且,他還是帶著大炮撤的。於是,年羹堯帶船順著淡水河追了上來,他所率領的叛軍在一百多門火炮猛烈轟擊之下迅速潰敗。本來,秦寶奇派去守衛滬尾的兵馬足有六千多人,據有利地勢死守滬尾,就是不讓年羹堯上岸。可是,烏合之眾畢竟是烏合之眾,仗著人多打順風仗還行,可一旦遇到不利的情勢,根本就撐不住多少時間,何況,領兵的是天地會中人,而不是台灣的本地居民……劣勢下,這些占了叛軍大多數的台灣人不會再聽從一個外省人的命令的,所以,哪怕那個天地會的頭目想再重整軍隊也已經晚了。
年羹堯在後麵窮追猛打,前麵又有於中所率領的軍隊堵截,於是,這支叛軍被迅速殲滅,少部被俘,其餘不是逃了,就是死於交戰之時。
而沒過兩天,正當於中派出手下肅清地方叛軍的時候,台南的藍理和陳蟒也派嶽鍾麒送來消息,劉卻之和王國彰兵敗被抓,兩萬多叛軍總共被誅殺了一萬七千多。原來,藍理和陳蟒發覺劉王二人守衛森嚴,急攻難下之後,終於調整了策略,以退兵為餌,引誘兩人從險要之地走了出來,然後以伏兵斷兩人後路,一舉全殲之。
……
“南邊兒一下子殺了一萬七千多,我這邊又殺了五千多,俘虜了兩千……台灣現在總共有多少人口來著?”接到戰報之後,於中摸著頭皮不住苦笑,其實他這一戰並沒有殺多少人,殺人多的隻是年羹堯,這家夥在後麵追擊滬尾叛軍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要俘虜,等到戰鬥停止之後,死於他那支部隊手下的叛軍已經接近四千,可是,這筆帳隻會被計算在主將,也就是他於中的頭上。
“當年台灣在荷據之時大約有十萬漢人,鄭成功攻台,共攜來官兵及眷口計三萬多人,其全又帶來六、七千人。但水土不服病故者有五、六千人之多。因海禁令的實施,鄭成功又派人在閩粵沿海,招漳、泉、潮、惠等地流民數萬,移入台灣。後來,鄭成功之子鄭經又派兵參予三藩之亂,為朝廷所敗,十萬鄭軍投降……現在,台灣的漢人總數亦不過是在二十萬至二十五萬人之間。”於中的這個問題武將們都不知道,最後,楊遠從手下掏摸出來一個管軍需的小官,總算回答上了這個提問。
“二十萬人……一下子就被咱們砍去了差不多七分之一!”於中聽後連連搖頭。
“這些叛賊是死有餘辜!”楊遠甕聲答道。
“死有餘辜?”於中微笑著朝他問道:“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麽台灣會這麽容易發生暴亂?七分之一,如果說得大方一些,都能說成是‘一人作亂,全台皆反’了!難道僅僅就那麽幾個貪官汙吏就能有這種本事?”
“這……這個末將怎麽清楚?”楊遠撇清道。
“大人,您是不是有什麽話要說?”年羹堯跟著於中的日子也算久了,這一次殺性大發,事後一直擔心於中找他算帳,所以,說話的時候有些小心翼翼。
“台灣是個好地方啊!……你們看!”於中的帳壁上掛著一副台灣地圖,他伸出手指指著地圖上,從北向南一路指點了下去:“基隆、滬尾、竹塹(今新竹)、半線(今彰化)、台灣府城(今台南)、安平、打狗(今高雄)、寶桑莊(今台東)、蔴園寮(今新港,也叫成功)、奇萊(今花蓮)諸地都有地方適為港口,而且,台灣北部,多平原,土地肥沃,尚沒有多少人開墾……”
“大人是說,若是有人據占台灣,必成禍患?”年羹堯從“港口”一詞之中就聽出了於中的意思,於中這幾年的都統可不是白當的,日日夜夜都在朝著手下灌輸著“海權”的意識,而且,為了加深手下對此的認識,他甚至還冒著危險帶領船隊去了日本邊兒上幾次,並跟手下一起以日本的海疆為例進行了多場戰局推演,以實例說明了海權的重要。所以,他的手下現在大多數都能了解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年羹堯身為僥僥者,自然也不落後。
“不錯!你們看台灣這個地方,向東,過台海就是福建,向西北就是江浙,向西南就是兩廣,一旦不在我手,則國家歲賦重地皆在其重壓之下,就算我們有水師又如何?從來都隻是‘千日做賊’,又哪裏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於中點頭道。
“可現在台灣不是已經在朝廷手中了嗎?都統大人的擔心是不是多餘了?而且,有此劉卻之一例,朝廷也必會在台灣駐有重兵,不會再重蹈覆轍!”胤褆說道。
“真的不會再重蹈覆轍了嗎?”於中微笑著看著胤褆,“朝廷能在台灣駐兵多少並沒有關係,事實上,讓台灣沒有機會被人所用,這才是最重要的。”
“大人的話我聽不懂!”胤褆說道。
“嗬嗬,大阿哥,您能不能告訴我,鄭氏一族能在台灣呆了那麽久,為什麽沒有遇到什麽暴亂?”於中又朝胤褆笑道。
“嗯?……”胤褆抬眼看了看於中的眼神,不明白他為什麽這麽問。這個問題可是難辦的很!聽到這個問題,首先映入常人腦海的答案,就是因為鄭家是前明大臣,不過這話是不能明說的。而除此之外,又能有什麽呢?
“是人和!”
沒等胤褆答話,於中自己就說出了答案。
“當年,荷蘭人占據台灣,以嚴刑峻法統治此地。鄭成功複台,以寬相濟,同時,他又帶來了許多聽附於他的漢人,如此一來,由於那些本就在他麾下的百姓占據台灣人口的多數。自然不會再反。”
“大人是想請朝廷移民充台?”
“不錯!朝廷平定台海之後,雖開海禁,但卻不許移民攜眷,亦不許客家人移台。雖說是為了防止這些人遠離大陸而生叛心,可是,卻也使得台灣本地心向鄭氏的人依然占據多數。……畢竟,台灣才平定了不過十幾年,台灣人可還沒忘記鄭家!就算朝廷已經平定了此地,這些人也會對朝廷心懷敵意。”於中說道。
“有理!可是,大量移民,恐怕朝中大臣會反對!”胤褆說道。
“不錯,不能大量移民!隻能少量。……不過,這個少量,卻是指從天下各州縣府擇少量貧苦之人,打亂分散之後移居於此。而不應當是以某一地百姓為主。”於中又說道。
“大人是怕他們串聯?”楊遠叫道。
“一點兒不錯。台灣本地有許多未受教化的番民,還有許多大的宗族,一旦有事,為了自己一族的利益,必定會蜂擁而起。而這些人又多有交聯,一旦串聯,說不定就又是一場劉卻之之亂!本來,這些人不過二十多萬,再多也不可能超過三十萬,我本想建議朝廷將他們打亂分散之後,全部移到大陸去住,再以新民充台。可是,後來想想,與其如此費事,不如直接奏請朝廷在天下各地招來貧苦之人來台,這樣,新來的百姓人生地不熟,無法形成一族,就隻有老老實實地接受朝廷管轄;那些本地的宗族番民,排外性極強,必會對這些新來台的百姓生出敵意,若有衝突,則朝廷可借機削弱他們的勢力,就算他們不這麽做,等到移民漸多,哪裏還會再有他們說話作亂的份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