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素描本還給她。
「非常好,」他說,「很像。但是,為什麽……呃……你畫裏的他,穿著化裝舞會的服裝?」
在那短短一瞬間,他們目光相遇了。
「我看到的他就是這個樣子。」內奧米·卡爾頓·史密斯說。
小醜路
薩特思韋特先生一直搞不清楚是什麽原因促使他去登曼家做客。他們跟他不是一類人,換句話說,他們既不屬於上流社會,也不屬於那個有趣的藝術圈子。他們是市儈庸人,乏味又庸俗。薩特思韋特先生第一次見到他們是在比亞裏茨,他接受了他們的邀請,然後赴約,結果待得很煩,然而奇怪的是,他去了一次又一次。
為什麽?六月二十一日他坐著自己的勞斯萊斯開出倫敦的時候,他問自己這個問題。
約翰·登曼四十歲,身強體壯,在商界地位穩固,受人尊敬。他的朋友不是薩特思韋特先生的朋友,他的觀念更是跟薩特思韋特先生的相去甚遠。他在他的行業領域是個聰明人,但是極度缺乏想像力。
我為什麽這麽做?薩特思韋特先生再次問自己——而在他看來,他能找到的唯一的答案是如此模糊如此荒謬,他隻好放置一邊。因為,唯一的那個原因是那幢房子(一幢舒適、設備齊全的房子)的其中一個房間激起了他的好奇之心。那房間是登曼太太的專屬客廳。
它很難體現出她的個性,因為,根據薩特思韋特先生目前的判斷,她沒有個性。他從來沒見過如此呆板的女人。他知道她有俄國血統。約翰·登曼在歐洲戰爭爆發的時候去過俄國,跟俄國軍隊作過戰,革命爆發的時候僥倖逃生,並且帶回這個身無分文的俄國難民姑娘,不顧父母的激烈反對,娶了她。
登曼太太的房間毫無特色,品質良好的赫波懷特式家具把房間裝修得很精美——格調上有點傾向於男性化。但是裏麵有樣東西很不協調——一麵噴了漆的中國屏風,一件奶黃色與淺玫紅相間的東西。任何一家博物館都會樂於擁有它。這是一件收藏珍品,稀有且美麗。
它跟房間裏那純正單一的英國背景很不搭調。它原本應該是房間的基調,擺放的一切東西都應該與之巧妙地保持協調性。然而,薩特思韋特先生不能將其歸咎於登曼夫婦沒有品位,因為房間裏的其他東西都完美地融為一體。
他搖了搖頭。那樣東西,雖然微不足道,卻讓他感到迷惑。他絕對相信,正因為這一點,他才來了一次又一次。也許它是一個女人一時的興致,但當他想起登曼太太的樣子——一個寡言少語的、相貌嚴厲的女人,英語說得如此純正,沒人會猜到她是個外國人——這個結論並不能令他滿意。
汽車在他的目的地停了下來,他下了車,思緒仍然停留在中國屏風那件事上。登曼夫婦那幢房子名叫「榛木坪」,占地大約五英畝,在梅爾頓荒野,距離倫敦三十英裏,海拔五百英尺,住在那裏的人大多收入頗豐。
管家禮貌地接待了薩特思韋特先生。登曼先生和登曼太太都出門了——參加一個彩排,他們希望薩特思韋特先生不要客氣,隨意些,等他們回來。
薩特思韋特先生點點頭,照吩咐走進花園。粗略地查看了一些花圃之後,他漫步來到一條林蔭路上,沒多久就來到一扇開在牆上的門前。門沒有鎖,他穿門而過,來到一段窄路上。
薩特思韋特先生左看看右看看。一條非常迷人的小路,陰涼如水、綠意盎然,還有高高的樹籬——一條蜿蜒曲折的老式鄉間小路。他想起了那個蓋有郵戳的地址:榛木坪,小醜路。還想起了登曼太太曾經告訴過他的當地人給這條路起的名字。
「小醜路,」他喃喃自語,「我想——」
他拐過一個彎。
事後——不是當時——他納悶這次見到那個難以捉摸的朋友奎因先生時他為什麽沒覺得吃驚。兩人緊緊地握住手。
「所以你到這裏來了。」薩特思韋特先生說。
「是的。」奎因先生說,「我跟你待在同一幢房子裏。」
「住在那裏?」
「是的。你感到吃驚嗎?」
「沒有,」薩特思韋特先生慢條斯理地說,「隻是——哦,你從不會在一個地方長住,是嗎?」
「隻在必要的時間內停留。」奎因先生嚴肅地說。
「我懂了。」薩特思韋特先生說。
他們沉默著走了幾分鍾。
「這條小路。」薩特思韋特先生開口道,又停住了。
「屬於我。」奎因先生說。
「我想是這樣的,」薩特思韋特先生說,「不知何故,我想肯定是。它還有一個名字,本地名,他們叫它『情人路』。你知道嗎?」
奎因先生點了點頭。
「但是毫無疑問,」他溫和地說,「每個村莊都有一條『情人路』。」
「的確如此。」薩特思韋特先生說,輕輕嘆了口氣。
突然間他覺得老了,與周圍格格不入,一個枯瘦幹癟的老頑固。他的兩邊是樹籬,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我想知道,這條小路的盡頭在哪兒。」他突然問道。
「它的盡頭——這裏。」奎因先生說道。
他們拐過最後一個彎。小路盡頭是一片荒地,幾乎就在他們腳下的是一個敞著的大坑。坑裏,錫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還有一些已經鏽成紅色、失去光澤的罐子,舊靴子,報紙的碎片,不計其數的零碎雜物,對任何人都沒有絲毫價值。
「非常好,」他說,「很像。但是,為什麽……呃……你畫裏的他,穿著化裝舞會的服裝?」
在那短短一瞬間,他們目光相遇了。
「我看到的他就是這個樣子。」內奧米·卡爾頓·史密斯說。
小醜路
薩特思韋特先生一直搞不清楚是什麽原因促使他去登曼家做客。他們跟他不是一類人,換句話說,他們既不屬於上流社會,也不屬於那個有趣的藝術圈子。他們是市儈庸人,乏味又庸俗。薩特思韋特先生第一次見到他們是在比亞裏茨,他接受了他們的邀請,然後赴約,結果待得很煩,然而奇怪的是,他去了一次又一次。
為什麽?六月二十一日他坐著自己的勞斯萊斯開出倫敦的時候,他問自己這個問題。
約翰·登曼四十歲,身強體壯,在商界地位穩固,受人尊敬。他的朋友不是薩特思韋特先生的朋友,他的觀念更是跟薩特思韋特先生的相去甚遠。他在他的行業領域是個聰明人,但是極度缺乏想像力。
我為什麽這麽做?薩特思韋特先生再次問自己——而在他看來,他能找到的唯一的答案是如此模糊如此荒謬,他隻好放置一邊。因為,唯一的那個原因是那幢房子(一幢舒適、設備齊全的房子)的其中一個房間激起了他的好奇之心。那房間是登曼太太的專屬客廳。
它很難體現出她的個性,因為,根據薩特思韋特先生目前的判斷,她沒有個性。他從來沒見過如此呆板的女人。他知道她有俄國血統。約翰·登曼在歐洲戰爭爆發的時候去過俄國,跟俄國軍隊作過戰,革命爆發的時候僥倖逃生,並且帶回這個身無分文的俄國難民姑娘,不顧父母的激烈反對,娶了她。
登曼太太的房間毫無特色,品質良好的赫波懷特式家具把房間裝修得很精美——格調上有點傾向於男性化。但是裏麵有樣東西很不協調——一麵噴了漆的中國屏風,一件奶黃色與淺玫紅相間的東西。任何一家博物館都會樂於擁有它。這是一件收藏珍品,稀有且美麗。
它跟房間裏那純正單一的英國背景很不搭調。它原本應該是房間的基調,擺放的一切東西都應該與之巧妙地保持協調性。然而,薩特思韋特先生不能將其歸咎於登曼夫婦沒有品位,因為房間裏的其他東西都完美地融為一體。
他搖了搖頭。那樣東西,雖然微不足道,卻讓他感到迷惑。他絕對相信,正因為這一點,他才來了一次又一次。也許它是一個女人一時的興致,但當他想起登曼太太的樣子——一個寡言少語的、相貌嚴厲的女人,英語說得如此純正,沒人會猜到她是個外國人——這個結論並不能令他滿意。
汽車在他的目的地停了下來,他下了車,思緒仍然停留在中國屏風那件事上。登曼夫婦那幢房子名叫「榛木坪」,占地大約五英畝,在梅爾頓荒野,距離倫敦三十英裏,海拔五百英尺,住在那裏的人大多收入頗豐。
管家禮貌地接待了薩特思韋特先生。登曼先生和登曼太太都出門了——參加一個彩排,他們希望薩特思韋特先生不要客氣,隨意些,等他們回來。
薩特思韋特先生點點頭,照吩咐走進花園。粗略地查看了一些花圃之後,他漫步來到一條林蔭路上,沒多久就來到一扇開在牆上的門前。門沒有鎖,他穿門而過,來到一段窄路上。
薩特思韋特先生左看看右看看。一條非常迷人的小路,陰涼如水、綠意盎然,還有高高的樹籬——一條蜿蜒曲折的老式鄉間小路。他想起了那個蓋有郵戳的地址:榛木坪,小醜路。還想起了登曼太太曾經告訴過他的當地人給這條路起的名字。
「小醜路,」他喃喃自語,「我想——」
他拐過一個彎。
事後——不是當時——他納悶這次見到那個難以捉摸的朋友奎因先生時他為什麽沒覺得吃驚。兩人緊緊地握住手。
「所以你到這裏來了。」薩特思韋特先生說。
「是的。」奎因先生說,「我跟你待在同一幢房子裏。」
「住在那裏?」
「是的。你感到吃驚嗎?」
「沒有,」薩特思韋特先生慢條斯理地說,「隻是——哦,你從不會在一個地方長住,是嗎?」
「隻在必要的時間內停留。」奎因先生嚴肅地說。
「我懂了。」薩特思韋特先生說。
他們沉默著走了幾分鍾。
「這條小路。」薩特思韋特先生開口道,又停住了。
「屬於我。」奎因先生說。
「我想是這樣的,」薩特思韋特先生說,「不知何故,我想肯定是。它還有一個名字,本地名,他們叫它『情人路』。你知道嗎?」
奎因先生點了點頭。
「但是毫無疑問,」他溫和地說,「每個村莊都有一條『情人路』。」
「的確如此。」薩特思韋特先生說,輕輕嘆了口氣。
突然間他覺得老了,與周圍格格不入,一個枯瘦幹癟的老頑固。他的兩邊是樹籬,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我想知道,這條小路的盡頭在哪兒。」他突然問道。
「它的盡頭——這裏。」奎因先生說道。
他們拐過最後一個彎。小路盡頭是一片荒地,幾乎就在他們腳下的是一個敞著的大坑。坑裏,錫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還有一些已經鏽成紅色、失去光澤的罐子,舊靴子,報紙的碎片,不計其數的零碎雜物,對任何人都沒有絲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