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曼帶著秀兒和鳳妹子逛正陽關,最終還是引起了桂軍的懷疑。
她們從玄帝廟一出來,就見一隊桂軍向她們圍裹而來。
秀兒一看,就要動手,被柳曼攔住了。
一個桂軍軍官用低沉的聲音問道:“你們是什麽人?倒像是日軍的探子?”
柳曼回答:“笑話,哪有我們這樣的日軍探子?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是來這兒旅遊的。”
“旅遊?旅遊還對我們的重炮陣地感興趣?”軍官依舊用低沉的聲音問道。
“重炮陣地?”柳曼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笑道,“這位長官,望淮樓是正陽關的最高點,登望淮樓,正陽關一覽無遺,來旅遊的人都想上去看看,誰知貴軍卻拿來做軍事設施呢?!”
桂軍軍官可不想放過她們,他有點蠻橫地說:“少費話,跟我們走一趟吧!”
柳曼有點委屈的樣子。她說:“這位長官,我們是來旅遊的,難道這也犯法?”
桂軍軍官不聽她的話,向手下喝道:“帶走!”
秀兒和鳳妹子在心裏著急:糟啦!要是他們一搜身,搜出了她們攜帶的武器,任你怎麽申辯也無濟於事!到時想脫身就難了!
她倆都拿眼睛看著柳曼。她們都希望柳曼能同意反擊。因為現在反擊,憑著她們的身手,她們還有可能擺脫桂軍。
然而柳曼還是鎮定自若。她向她倆努了一下嘴,意思是說:沒關係,跟著就是了。
桂軍軍官把她們帶到了團部。
“報告團長,這幾個女人非常可疑!我把她們帶來了,請團長定奪。”桂軍軍官立正報告說。
桂軍團長正在看地圖,聽到報告聲,忙抬起頭來。
誰知他一抬頭,不禁吃驚地叫了起來:
“咦,您不是柳長官麽?怎麽,您怎麽到正陽關來了?”
柳曼仔細一瞧,也認出來了,這個桂軍團長竟是樊登科手下的田罕營長。
柳曼欣喜地說:“你是田營長!哎呀,現在當團長啦!”
“鄙人正是田罕。”田罕也高興地說。
他揮手讓那個桂軍軍官出去:“郝隊長,你們走吧!她們是熟人。”
原來懷疑她們的是田罕的特務隊,郝隊長就是特務隊的隊長。
“對不住了哈,近來日本鬼子的飛機頻頻來正陽關上空偵察,我們怕日寇的便衣人員混了進來。”田罕解釋。
“噢!也是!”柳曼說,“正陽關區域位置太特殊了,日本鬼子為了保證淮河的交通順暢,一定不會放過這個地方。你們提高警惕是對的!”
“就是!”田罕說,“誒,柳長官,你們到正陽關來,肯定也不是來玩的。你們有什麽事嗎?”
柳曼說:“田團長,聽到你們的部隊鎮守在壽西南和壽西北,我是來見見你們樊旅長,不知方便不方便?”
“方便!怎麽會不方便?”田罕很直爽地說,“隻不過我們旅座經常會去開會,我不知他現在在不在旅部。這樣,柳長官,我打個電話問問?”
“辛苦你了!”柳曼希望田罕快點。
“啦啦啦!啦啦啦!……”田罕撥通了電話,“喂,旅部嗎?我是田罕,我找旅座。”
“好,您稍等!”電話裏傳來一聲音。
電話裏傳來一陣忙音。
“喂,田罕嗎?什麽事?”電話裏傳來一個聲音。
由於電話裏的聲音,與現實人說出的聲音有不同,柳曼還一時聽不出這就是樊登科。
但是田罕聽出來了。因此他對著話筒說:“報告旅座,柳曼中校要找您,現就在我這兒。”
“什麽?柳曼?她怎麽來了?”電話那頭的樊登科表示出一種驚訝的語氣來。
這種語氣讓柳曼心中“格登!”一下。
這種語氣也讓田罕一時無措。隔了一會兒他才說:“旅座,柳長官說就是想見見您!”
“好吧!你讓她……呃,不,你親自送她過來。”樊登科說。
“是!旅座。”田罕答。
放下電話,田罕對柳曼說:“柳長官,旅座讓我送您過去。”
柳曼笑著說:“你們旅座一點都沒變,還是那麽謹慎哈!”
田罕也笑著說:“對!我們旅座一生惟謹慎!”
大概有一段路,田罕讓柳曼坐車過去,並且支走了司機,親自開車送她們。
其實並不遠,幾分鍾的時間就到了旅部。
車子在旅部的台階下停住,樊登科立在台階上等候。
田罕對柳曼說:“柳長官,我就不下車了。祝您一切順利!”
“謝謝你哈,田團長。咱們後會有期。”柳曼下了車,對坐在車裏的田罕雙手一拱說。
“後會有期!柳長官!”田罕也拱手回禮道。
“柳中校,什麽風把您給吹來啦?”樊登科站在台階上微笑著說。
“怎麽?聽你的口氣,你是不歡迎我來囉?”柳曼椰揄地說。
邊說邊往台階上走。
“哪裏,哪裏,我請你都請不來呐!”看到柳曼走上台階,樊登科伸出手來握柳曼的手。
柳曼指著秀兒和鳳妹子對樊登科說:“樊旅長,這是我的倆姐妹,她叫秀兒,她叫鳳妹子。”
樊登科欣喜地伸出手去,握了握秀兒和鳳妹子的手。
“嗬!不錯。看來你的這倆姐妹,也都是練家子哇!”樊登科說。
“這個年月,哪個沒有些防身的本領?”柳曼說。
“那是!那是!”樊登科趕忙說,“請!請!幾位請!”
樊登科似乎怕怠慢了柳曼,忙不匝地將柳曼她們往大廳裏迎。
這是一幢頗具特色的徽派古建築。
正陽關作為一座千年古鎮,保留了明清空間布局的許多古街區。盡管歲月更替,兵禍連連,幾經摧殘,然而至今仍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巷。
這些古街巷一般為前店後院,店麵木板門,獨具淮上風情。格門、花窗、四合院,青磚、黛瓦、馬頭牆式的明清古居隨處可見。
而在正陽關的西北角,這座古建築似鶴立雞群,盡顯它獨特的魅力。
正陽關的西北角,在淠河入淮處的河邊上,至今屹立著這個四周用青長條石砌成的大橢圓古建築。
這座古建築,它高約2丈,麵積有400多平方米,這座古建築,就是曆史上曾聞名於淮河兩岸的正陽關迎水寺。
迎水寺又名三官廟,供奉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
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寺始建於清光緒20年,即1894年,係當時的正陽關稅務大關總辦英鍾山修建的。
這座建築建成後,又經多人出資整修、重修、擴建,逐步使之成為正陽關一大名寺。
據記載原來上寺敬香拜佛要踏上37級石階,由於被泥沙淤積,現在僅存10餘級台階了。
寺內前後有兩層院子,前麵大殿安放泥塑釋迦牟尼如來一尊,佛像兩旁有十八羅漢,羅漢後麵兩邊各有娃娃山一座,在佛象旁邊還有八大將軍塑像。
後麵大殿供奉三尊木胎鍍金的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塑像。
大殿均雕梁畫柱,莊嚴肅穆。廟四周砌著半人高花牆,院內環境幽靜。
前殿門口迎麵一副楹聯,真實地記錄了迎水寺優美怡人的環境,對聯是“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後有漁歌”。
正因為有如此優美環境,每天遊客香客絡繹不絕。最熱鬧時當數迎水寺農曆三月初三的廟會,屆時周圍四鄉八集的人都來趕廟會,抱“娃娃”。
據說迎水寺不論上去多少香客,卻從不顯擁擠;還有一些船民為求得迎水寺三官老爺的保佑,凡船經過迎水寺都燒香燃、撒銅錢、放鞭炮。迎水寺就這樣繁榮昌盛了整整60年1。
由於戰亂,這座迎水寺也凋零衰敗得厲害。日軍占領正陽關,這裏的僧人都棄寺逃亡去了。
因為這座迎水寺所處的特殊位置,樊登科暫時把旅部安在此寺的前殿裏。
樊登科所引的大廳,實際上就是迎水寺的前大殿。
進了大殿,柳曼她們就看見迎麵的牆上塑著兩座高大的佛像:左邊為釋加牟尼像,右邊為如來大佛像。
佛像的兩邊,均塑立著十八羅漢雕像。
大殿很寬敞。盡管塑立了這麽多的佛像,但中間的空間仍很大。
樊登科在此設了一長方形沙盤,沙盤上盡插上表示各種武裝力量的小旗。
柳曼一眼就看到了在沙盤的一個地方,插著的正是新四軍獨立團的小紅旗。
也許是為了掩飾什麽,樊登科引著柳曼等穿過前大殿一直往裏走。
“柳小姐,請注意腳下。”樊登科在前麵走,仍不時回過頭來關照柳曼。
原來,從前大殿到後大殿有一段約三四米的走廊,由於光線不足,走廊上顯得幽暗。
走完走廊,就有一個寬敞的院子。院子裏青磚鋪地,還砌了好些個花池子,裏麵有青鬆,翠柏,還有一些花樹,如嗇薇,牡丹,芍藥等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年,迎水寺遭到了一場滅頂之災,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衝垮了所有大殿,僧人們流落他鄉,洪水又漂走了三尊三官像。水退後,整個寺廟被蕩為平地。今僅存一遺址。
她們從玄帝廟一出來,就見一隊桂軍向她們圍裹而來。
秀兒一看,就要動手,被柳曼攔住了。
一個桂軍軍官用低沉的聲音問道:“你們是什麽人?倒像是日軍的探子?”
柳曼回答:“笑話,哪有我們這樣的日軍探子?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是來這兒旅遊的。”
“旅遊?旅遊還對我們的重炮陣地感興趣?”軍官依舊用低沉的聲音問道。
“重炮陣地?”柳曼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笑道,“這位長官,望淮樓是正陽關的最高點,登望淮樓,正陽關一覽無遺,來旅遊的人都想上去看看,誰知貴軍卻拿來做軍事設施呢?!”
桂軍軍官可不想放過她們,他有點蠻橫地說:“少費話,跟我們走一趟吧!”
柳曼有點委屈的樣子。她說:“這位長官,我們是來旅遊的,難道這也犯法?”
桂軍軍官不聽她的話,向手下喝道:“帶走!”
秀兒和鳳妹子在心裏著急:糟啦!要是他們一搜身,搜出了她們攜帶的武器,任你怎麽申辯也無濟於事!到時想脫身就難了!
她倆都拿眼睛看著柳曼。她們都希望柳曼能同意反擊。因為現在反擊,憑著她們的身手,她們還有可能擺脫桂軍。
然而柳曼還是鎮定自若。她向她倆努了一下嘴,意思是說:沒關係,跟著就是了。
桂軍軍官把她們帶到了團部。
“報告團長,這幾個女人非常可疑!我把她們帶來了,請團長定奪。”桂軍軍官立正報告說。
桂軍團長正在看地圖,聽到報告聲,忙抬起頭來。
誰知他一抬頭,不禁吃驚地叫了起來:
“咦,您不是柳長官麽?怎麽,您怎麽到正陽關來了?”
柳曼仔細一瞧,也認出來了,這個桂軍團長竟是樊登科手下的田罕營長。
柳曼欣喜地說:“你是田營長!哎呀,現在當團長啦!”
“鄙人正是田罕。”田罕也高興地說。
他揮手讓那個桂軍軍官出去:“郝隊長,你們走吧!她們是熟人。”
原來懷疑她們的是田罕的特務隊,郝隊長就是特務隊的隊長。
“對不住了哈,近來日本鬼子的飛機頻頻來正陽關上空偵察,我們怕日寇的便衣人員混了進來。”田罕解釋。
“噢!也是!”柳曼說,“正陽關區域位置太特殊了,日本鬼子為了保證淮河的交通順暢,一定不會放過這個地方。你們提高警惕是對的!”
“就是!”田罕說,“誒,柳長官,你們到正陽關來,肯定也不是來玩的。你們有什麽事嗎?”
柳曼說:“田團長,聽到你們的部隊鎮守在壽西南和壽西北,我是來見見你們樊旅長,不知方便不方便?”
“方便!怎麽會不方便?”田罕很直爽地說,“隻不過我們旅座經常會去開會,我不知他現在在不在旅部。這樣,柳長官,我打個電話問問?”
“辛苦你了!”柳曼希望田罕快點。
“啦啦啦!啦啦啦!……”田罕撥通了電話,“喂,旅部嗎?我是田罕,我找旅座。”
“好,您稍等!”電話裏傳來一聲音。
電話裏傳來一陣忙音。
“喂,田罕嗎?什麽事?”電話裏傳來一個聲音。
由於電話裏的聲音,與現實人說出的聲音有不同,柳曼還一時聽不出這就是樊登科。
但是田罕聽出來了。因此他對著話筒說:“報告旅座,柳曼中校要找您,現就在我這兒。”
“什麽?柳曼?她怎麽來了?”電話那頭的樊登科表示出一種驚訝的語氣來。
這種語氣讓柳曼心中“格登!”一下。
這種語氣也讓田罕一時無措。隔了一會兒他才說:“旅座,柳長官說就是想見見您!”
“好吧!你讓她……呃,不,你親自送她過來。”樊登科說。
“是!旅座。”田罕答。
放下電話,田罕對柳曼說:“柳長官,旅座讓我送您過去。”
柳曼笑著說:“你們旅座一點都沒變,還是那麽謹慎哈!”
田罕也笑著說:“對!我們旅座一生惟謹慎!”
大概有一段路,田罕讓柳曼坐車過去,並且支走了司機,親自開車送她們。
其實並不遠,幾分鍾的時間就到了旅部。
車子在旅部的台階下停住,樊登科立在台階上等候。
田罕對柳曼說:“柳長官,我就不下車了。祝您一切順利!”
“謝謝你哈,田團長。咱們後會有期。”柳曼下了車,對坐在車裏的田罕雙手一拱說。
“後會有期!柳長官!”田罕也拱手回禮道。
“柳中校,什麽風把您給吹來啦?”樊登科站在台階上微笑著說。
“怎麽?聽你的口氣,你是不歡迎我來囉?”柳曼椰揄地說。
邊說邊往台階上走。
“哪裏,哪裏,我請你都請不來呐!”看到柳曼走上台階,樊登科伸出手來握柳曼的手。
柳曼指著秀兒和鳳妹子對樊登科說:“樊旅長,這是我的倆姐妹,她叫秀兒,她叫鳳妹子。”
樊登科欣喜地伸出手去,握了握秀兒和鳳妹子的手。
“嗬!不錯。看來你的這倆姐妹,也都是練家子哇!”樊登科說。
“這個年月,哪個沒有些防身的本領?”柳曼說。
“那是!那是!”樊登科趕忙說,“請!請!幾位請!”
樊登科似乎怕怠慢了柳曼,忙不匝地將柳曼她們往大廳裏迎。
這是一幢頗具特色的徽派古建築。
正陽關作為一座千年古鎮,保留了明清空間布局的許多古街區。盡管歲月更替,兵禍連連,幾經摧殘,然而至今仍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巷。
這些古街巷一般為前店後院,店麵木板門,獨具淮上風情。格門、花窗、四合院,青磚、黛瓦、馬頭牆式的明清古居隨處可見。
而在正陽關的西北角,這座古建築似鶴立雞群,盡顯它獨特的魅力。
正陽關的西北角,在淠河入淮處的河邊上,至今屹立著這個四周用青長條石砌成的大橢圓古建築。
這座古建築,它高約2丈,麵積有400多平方米,這座古建築,就是曆史上曾聞名於淮河兩岸的正陽關迎水寺。
迎水寺又名三官廟,供奉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
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寺始建於清光緒20年,即1894年,係當時的正陽關稅務大關總辦英鍾山修建的。
這座建築建成後,又經多人出資整修、重修、擴建,逐步使之成為正陽關一大名寺。
據記載原來上寺敬香拜佛要踏上37級石階,由於被泥沙淤積,現在僅存10餘級台階了。
寺內前後有兩層院子,前麵大殿安放泥塑釋迦牟尼如來一尊,佛像兩旁有十八羅漢,羅漢後麵兩邊各有娃娃山一座,在佛象旁邊還有八大將軍塑像。
後麵大殿供奉三尊木胎鍍金的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塑像。
大殿均雕梁畫柱,莊嚴肅穆。廟四周砌著半人高花牆,院內環境幽靜。
前殿門口迎麵一副楹聯,真實地記錄了迎水寺優美怡人的環境,對聯是“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後有漁歌”。
正因為有如此優美環境,每天遊客香客絡繹不絕。最熱鬧時當數迎水寺農曆三月初三的廟會,屆時周圍四鄉八集的人都來趕廟會,抱“娃娃”。
據說迎水寺不論上去多少香客,卻從不顯擁擠;還有一些船民為求得迎水寺三官老爺的保佑,凡船經過迎水寺都燒香燃、撒銅錢、放鞭炮。迎水寺就這樣繁榮昌盛了整整60年1。
由於戰亂,這座迎水寺也凋零衰敗得厲害。日軍占領正陽關,這裏的僧人都棄寺逃亡去了。
因為這座迎水寺所處的特殊位置,樊登科暫時把旅部安在此寺的前殿裏。
樊登科所引的大廳,實際上就是迎水寺的前大殿。
進了大殿,柳曼她們就看見迎麵的牆上塑著兩座高大的佛像:左邊為釋加牟尼像,右邊為如來大佛像。
佛像的兩邊,均塑立著十八羅漢雕像。
大殿很寬敞。盡管塑立了這麽多的佛像,但中間的空間仍很大。
樊登科在此設了一長方形沙盤,沙盤上盡插上表示各種武裝力量的小旗。
柳曼一眼就看到了在沙盤的一個地方,插著的正是新四軍獨立團的小紅旗。
也許是為了掩飾什麽,樊登科引著柳曼等穿過前大殿一直往裏走。
“柳小姐,請注意腳下。”樊登科在前麵走,仍不時回過頭來關照柳曼。
原來,從前大殿到後大殿有一段約三四米的走廊,由於光線不足,走廊上顯得幽暗。
走完走廊,就有一個寬敞的院子。院子裏青磚鋪地,還砌了好些個花池子,裏麵有青鬆,翠柏,還有一些花樹,如嗇薇,牡丹,芍藥等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年,迎水寺遭到了一場滅頂之災,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衝垮了所有大殿,僧人們流落他鄉,洪水又漂走了三尊三官像。水退後,整個寺廟被蕩為平地。今僅存一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