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獨立團的迅猛發展,不獨唐明友和陳布林覺得可怕,連桂軍138師也覺得可怕。
桂軍138師屬於李品仙的第31軍,日軍西攻武漢後,138師奉命鎮守從穎上至壽西南一帶,鎖住日軍向西進入大別山的咽喉。師部駐在穎上。
事有湊巧,駐紮在正陽關的是第138師357旅,旅長正是樊登科。
而駐紮在壽西南的是該旅的809團,團長叫華西昆。
因為頭次日軍圍剿壽東南新四軍獨立團時,柯川團長曾有意將後勤機關及衛生隊撤往壽西南。可是當後勤處長到桂部809團接洽時,卻遭到華西昆的拒絕。
由於戰情緊急,最後後勤機關和衛生隊不得不撤往饅頭山。
當時新四軍獨立團並不了解桂軍。日軍對獨立團的圍剿被粉碎後,柯川團長才派柳曼的特戰隊對壽東南地區的周邊環境進行進一步的摸底。
柳曼不是在特務營嗎?怎麽到了特戰隊?
原來保二團正式完成改編後,柯川將特務營改為獨立營,仍為兩個連,由曹日金任營長,袁金興調任該營任教導員。獨立營沒有設副職。
而一、二連仍由靳東明和晁平擔任連長。考慮到獨立營今後還要發展,所以柯川指示曹日金,要把幹部儲存起來,以備日後之需。
曹日金懂得柯川團長的意思,獨立營不僅要配齊第三連,今後可能還要擴充,這些幹部都是寶哇!
而將柳曼調出來,就是想組建一支執行特殊任務的特戰隊。
特戰隊很精幹,連柳曼在內,隻有三十一人。這三十一人除柳曼外,都是從全團遴選出來的,他們在某個方麵均都具有一定的特長。
柯岩對組建特戰隊也很關心。他向柯川團長請求過,讓他也到特戰隊去。可是柯川團長沒有批準。
柯岩關心特戰隊,主要是關心柳曼。他不是懷疑柳曼的能力,盡管組建特戰隊在柳曼來說尚屬首次,但柳曼在學校學的就是特戰一套。
柯岩在穿越前,對特戰隊這種組織頗感興趣,曾經比較細致地研究過特戰的這種作戰形式。
特戰,顧名思義是由特種部隊來完成的,都是從一般士兵裏挑選有特長的人員進行更嚴格的特種訓練,能在各種地形各種形式下以更精嚴的配合方式完成任務的。
特種部隊人員之間的糅合才是完成特種作戰的關鍵,所以特種人員的組配非常關鍵。
特戰隊通常有隊長、副隊長、偵查員、火力手、突擊手、狙擊手組成。
隊長是團隊關鍵,軍事指揮技能過硬,臨危不亂,決策果斷,在團隊作戰中是領導地位。
柳曼的這支特戰隊,柳曼最初想將它分為三個小隊,每個小隊十人。後來柯岩建議,特戰隊應分為5個小隊,每個小隊6人。
柯岩對柳曼說,特種部隊6人小隊的配置,可以根據任務的性質和具體需求而定,但通常情況下,它包括以下幾個核心成員:
首先,小隊長一般負責領導和指揮整個小隊。他們通常是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特種兵,能夠有效地指揮和組織小隊完成各種戰術任務。
其次,步槍手和輕機槍手是重要的火力支援成員。他們可以通過射擊壓製和打擊敵人,為小隊提供火力保障。
第三,爆破手負責處理和排除地雷、炸彈等爆炸物,確保小隊在行動中的安全。
第四,醫療兵是小隊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他們可以提供緊急救護和診療,在緊張的戰鬥環境中保護和維護其他小隊成員的生命安全。
第五,偵察員可以通過收集情報、偵查和打擊敵方偵察人員,為整個小隊提供情報支援和提前預警,增加小隊在行動中的成功率。
最後,技術員負責維護和操作各種先進的武器、通訊和偵察設備等,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使整個小隊能夠在複雜環境下高效地完成任務。
柯岩對柳曼說,一支高效的特種部隊,小隊不僅需要各個成員熟練掌握自己的職能,並且應該保持高度的配合與協作。隻有合理配置各類型的成員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種特別任務,保證戰鬥的勝利。
柯岩的這一席話,對柳曼來說又是一個特大驚喜。
按說柯岩隻是一個大學生,畢業後也僅是一名搞文物的考古隊隊長。即使後來他不搞文物,而投身於軍事鬥爭,但於特戰方麵也鮮有接觸。
可是你看他說起特戰來頭頭是道,就像他真是特戰專家似的。
柳曼依照柯岩的設想來組建特戰隊。她物色了秀兒、鳳妹子和章文生、青瓜以及冬棗來做小隊長,又從全團選拔神槍手若幹。還有偵查、爆破等方麵的佼佼者。
但是有一項卻很費躊躇,那就是衛生員。確實,全團除了衛生隊有懂醫療知識和技術的外,竟找不到一個懂醫的人。
於是柯岩就對柳曼說:“曼,把架子搭起來後,特戰隊隻有在戰鬥中去磨煉。譬如說每個小隊的隊員,要求他們盡快熟悉他們所擔任的角色。”
柳曼說:“岩,你說得很對!我們沒有時間去進行專門的特種訓練,隻能在戰鬥中去體驗,去學習,去完善!”
特戰隊成立之後,所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完成對獨立團周邊之敵軍,友軍以及其他武裝的調查。柯川團長說這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結果,柳曼帶著特戰隊立即開始了摸底調查。
首先是敵軍方麵。
敵軍方麵情況比較明顯,因為我軍重點麵對的就是日軍,所以對他們應該是了解的。
日軍從壽縣城撤出之後,他們主要盤踞的地方便是淮河兩岸。所以壽東南北邊及東北方是日軍控製的地區。
日軍在這一地區的兵力是一個旅團(日軍的佐佐木旅團控製淮河兩岸,目的是保證這條水路交通大動脈的暢通),它控製的是東至蚌埠,西至穎上的水路。
但是日軍在這一地區的控製並不牢固,比如說壽縣城,還有正陽關,穎上這些戰略要點均在中國軍隊的手裏。所以說,日軍在這段水路上,自然感覺也不安全。
由於黃河決堤,他們對這些戰略要點暫時無法顧及。
友軍方麵。
首先是壽西南和壽西北,這裏是桂軍駐紮的地方,有桂軍357旅兩個團(壽西南一個團,壽西北一個團,旅部紮在正陽關)。
柳曼發現桂軍357旅就是在津浦線上共同作戰的桂軍部隊,旅長竟是原桂軍809團團長樊登科。
於是這一天,她帶著秀兒和鳳妹子去了一趟正陽關。
正陽關柳曼來過幾次,但都是為辦事,所以行色匆匆,並沒有很好地領略一番這座千年古鎮的風采。
秀兒與鳳兒從來沒來過正陽關,所以她們見到正陽關像一座古堡,都很驚訝。尤其是它也像壽縣城一樣,有四座城門(實際是五座城門),就更感驚歎。
此次來正陽關,柳曼的目的是見樊登科。因樊登科是廣西人,所以對於正陽關並不十分熟悉。而自已是安徽人,多少應該知道正陽關的曆史。
來之前,她和柯岩對正陽關的曆史作了些深入的了解。
盡管因為戰爭,處在軍旅征戰之中,無法查找資料。但柯岩還是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通正陽關的曆史。這讓柳曼對他又是刮目相看。
所以,柳曼到了正陽關,並不急於去見樊登科,而是帶著秀兒和鳳兒在鎮裏閑逛。
她們是從南門進。
老遠,她們就看到,南門外“淮南古鎮”四個大字。
“淮南古鎮”意指正陽關是西漢初年淮南國的古鎮,言其曆史之悠久。
據《史記?黥布列傳》載,漢高祖三年,九江王黥布歸漢,“四年七月(即公元前203年7月),立布為淮南王”,壽春為淮南王國地域,正陽關當然也歸淮南國管轄,故有“淮南古鎮”之稱。
此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曾國藩好友、時任代理安徽巡撫的江西永修人吳坤修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書。
進了南門,她們又看到了內額題字:解阜。
“解阜”出於舜帝《南風歌》。據《史記》樂書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南風歌雲:“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解阜”之意:為官者要為百姓排憂解難,減輕百姓負擔,增加百姓收入,豐富百姓財富,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關於這座正陽關,柯岩還講了的來曆。
據柯岩介紹,這個南門裏就有關於正陽關來曆的介紹。
現保存在正陽關南門內的《建修正陽城垣碑記》載,“鹹豐間,發逆踞金陵,長驅北竄,所過荼毒,繼以苗逆稱亂,正陽土圩不守,而州城六陷,其後大亂初平、山陰施君照來牧壽,從紳民之議,得請於大府,於是乃築正陽城,”
此項工程“經始於同治五年九月,以十年二月訖工,其經費取之紳商之捐助及羨餘,費緡錢四萬七千有奇”。
“為城周七百丈四尺(今約2.3公裏),高一丈五尺(合4.5米),環以濠、為門五、為城樓四”。
果然,她們三人看到了那個碑記。
桂軍138師屬於李品仙的第31軍,日軍西攻武漢後,138師奉命鎮守從穎上至壽西南一帶,鎖住日軍向西進入大別山的咽喉。師部駐在穎上。
事有湊巧,駐紮在正陽關的是第138師357旅,旅長正是樊登科。
而駐紮在壽西南的是該旅的809團,團長叫華西昆。
因為頭次日軍圍剿壽東南新四軍獨立團時,柯川團長曾有意將後勤機關及衛生隊撤往壽西南。可是當後勤處長到桂部809團接洽時,卻遭到華西昆的拒絕。
由於戰情緊急,最後後勤機關和衛生隊不得不撤往饅頭山。
當時新四軍獨立團並不了解桂軍。日軍對獨立團的圍剿被粉碎後,柯川團長才派柳曼的特戰隊對壽東南地區的周邊環境進行進一步的摸底。
柳曼不是在特務營嗎?怎麽到了特戰隊?
原來保二團正式完成改編後,柯川將特務營改為獨立營,仍為兩個連,由曹日金任營長,袁金興調任該營任教導員。獨立營沒有設副職。
而一、二連仍由靳東明和晁平擔任連長。考慮到獨立營今後還要發展,所以柯川指示曹日金,要把幹部儲存起來,以備日後之需。
曹日金懂得柯川團長的意思,獨立營不僅要配齊第三連,今後可能還要擴充,這些幹部都是寶哇!
而將柳曼調出來,就是想組建一支執行特殊任務的特戰隊。
特戰隊很精幹,連柳曼在內,隻有三十一人。這三十一人除柳曼外,都是從全團遴選出來的,他們在某個方麵均都具有一定的特長。
柯岩對組建特戰隊也很關心。他向柯川團長請求過,讓他也到特戰隊去。可是柯川團長沒有批準。
柯岩關心特戰隊,主要是關心柳曼。他不是懷疑柳曼的能力,盡管組建特戰隊在柳曼來說尚屬首次,但柳曼在學校學的就是特戰一套。
柯岩在穿越前,對特戰隊這種組織頗感興趣,曾經比較細致地研究過特戰的這種作戰形式。
特戰,顧名思義是由特種部隊來完成的,都是從一般士兵裏挑選有特長的人員進行更嚴格的特種訓練,能在各種地形各種形式下以更精嚴的配合方式完成任務的。
特種部隊人員之間的糅合才是完成特種作戰的關鍵,所以特種人員的組配非常關鍵。
特戰隊通常有隊長、副隊長、偵查員、火力手、突擊手、狙擊手組成。
隊長是團隊關鍵,軍事指揮技能過硬,臨危不亂,決策果斷,在團隊作戰中是領導地位。
柳曼的這支特戰隊,柳曼最初想將它分為三個小隊,每個小隊十人。後來柯岩建議,特戰隊應分為5個小隊,每個小隊6人。
柯岩對柳曼說,特種部隊6人小隊的配置,可以根據任務的性質和具體需求而定,但通常情況下,它包括以下幾個核心成員:
首先,小隊長一般負責領導和指揮整個小隊。他們通常是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特種兵,能夠有效地指揮和組織小隊完成各種戰術任務。
其次,步槍手和輕機槍手是重要的火力支援成員。他們可以通過射擊壓製和打擊敵人,為小隊提供火力保障。
第三,爆破手負責處理和排除地雷、炸彈等爆炸物,確保小隊在行動中的安全。
第四,醫療兵是小隊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他們可以提供緊急救護和診療,在緊張的戰鬥環境中保護和維護其他小隊成員的生命安全。
第五,偵察員可以通過收集情報、偵查和打擊敵方偵察人員,為整個小隊提供情報支援和提前預警,增加小隊在行動中的成功率。
最後,技術員負責維護和操作各種先進的武器、通訊和偵察設備等,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使整個小隊能夠在複雜環境下高效地完成任務。
柯岩對柳曼說,一支高效的特種部隊,小隊不僅需要各個成員熟練掌握自己的職能,並且應該保持高度的配合與協作。隻有合理配置各類型的成員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種特別任務,保證戰鬥的勝利。
柯岩的這一席話,對柳曼來說又是一個特大驚喜。
按說柯岩隻是一個大學生,畢業後也僅是一名搞文物的考古隊隊長。即使後來他不搞文物,而投身於軍事鬥爭,但於特戰方麵也鮮有接觸。
可是你看他說起特戰來頭頭是道,就像他真是特戰專家似的。
柳曼依照柯岩的設想來組建特戰隊。她物色了秀兒、鳳妹子和章文生、青瓜以及冬棗來做小隊長,又從全團選拔神槍手若幹。還有偵查、爆破等方麵的佼佼者。
但是有一項卻很費躊躇,那就是衛生員。確實,全團除了衛生隊有懂醫療知識和技術的外,竟找不到一個懂醫的人。
於是柯岩就對柳曼說:“曼,把架子搭起來後,特戰隊隻有在戰鬥中去磨煉。譬如說每個小隊的隊員,要求他們盡快熟悉他們所擔任的角色。”
柳曼說:“岩,你說得很對!我們沒有時間去進行專門的特種訓練,隻能在戰鬥中去體驗,去學習,去完善!”
特戰隊成立之後,所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完成對獨立團周邊之敵軍,友軍以及其他武裝的調查。柯川團長說這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結果,柳曼帶著特戰隊立即開始了摸底調查。
首先是敵軍方麵。
敵軍方麵情況比較明顯,因為我軍重點麵對的就是日軍,所以對他們應該是了解的。
日軍從壽縣城撤出之後,他們主要盤踞的地方便是淮河兩岸。所以壽東南北邊及東北方是日軍控製的地區。
日軍在這一地區的兵力是一個旅團(日軍的佐佐木旅團控製淮河兩岸,目的是保證這條水路交通大動脈的暢通),它控製的是東至蚌埠,西至穎上的水路。
但是日軍在這一地區的控製並不牢固,比如說壽縣城,還有正陽關,穎上這些戰略要點均在中國軍隊的手裏。所以說,日軍在這段水路上,自然感覺也不安全。
由於黃河決堤,他們對這些戰略要點暫時無法顧及。
友軍方麵。
首先是壽西南和壽西北,這裏是桂軍駐紮的地方,有桂軍357旅兩個團(壽西南一個團,壽西北一個團,旅部紮在正陽關)。
柳曼發現桂軍357旅就是在津浦線上共同作戰的桂軍部隊,旅長竟是原桂軍809團團長樊登科。
於是這一天,她帶著秀兒和鳳妹子去了一趟正陽關。
正陽關柳曼來過幾次,但都是為辦事,所以行色匆匆,並沒有很好地領略一番這座千年古鎮的風采。
秀兒與鳳兒從來沒來過正陽關,所以她們見到正陽關像一座古堡,都很驚訝。尤其是它也像壽縣城一樣,有四座城門(實際是五座城門),就更感驚歎。
此次來正陽關,柳曼的目的是見樊登科。因樊登科是廣西人,所以對於正陽關並不十分熟悉。而自已是安徽人,多少應該知道正陽關的曆史。
來之前,她和柯岩對正陽關的曆史作了些深入的了解。
盡管因為戰爭,處在軍旅征戰之中,無法查找資料。但柯岩還是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通正陽關的曆史。這讓柳曼對他又是刮目相看。
所以,柳曼到了正陽關,並不急於去見樊登科,而是帶著秀兒和鳳兒在鎮裏閑逛。
她們是從南門進。
老遠,她們就看到,南門外“淮南古鎮”四個大字。
“淮南古鎮”意指正陽關是西漢初年淮南國的古鎮,言其曆史之悠久。
據《史記?黥布列傳》載,漢高祖三年,九江王黥布歸漢,“四年七月(即公元前203年7月),立布為淮南王”,壽春為淮南王國地域,正陽關當然也歸淮南國管轄,故有“淮南古鎮”之稱。
此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曾國藩好友、時任代理安徽巡撫的江西永修人吳坤修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書。
進了南門,她們又看到了內額題字:解阜。
“解阜”出於舜帝《南風歌》。據《史記》樂書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南風歌雲:“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解阜”之意:為官者要為百姓排憂解難,減輕百姓負擔,增加百姓收入,豐富百姓財富,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關於這座正陽關,柯岩還講了的來曆。
據柯岩介紹,這個南門裏就有關於正陽關來曆的介紹。
現保存在正陽關南門內的《建修正陽城垣碑記》載,“鹹豐間,發逆踞金陵,長驅北竄,所過荼毒,繼以苗逆稱亂,正陽土圩不守,而州城六陷,其後大亂初平、山陰施君照來牧壽,從紳民之議,得請於大府,於是乃築正陽城,”
此項工程“經始於同治五年九月,以十年二月訖工,其經費取之紳商之捐助及羨餘,費緡錢四萬七千有奇”。
“為城周七百丈四尺(今約2.3公裏),高一丈五尺(合4.5米),環以濠、為門五、為城樓四”。
果然,她們三人看到了那個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