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霞隻手生擒焦仲禮,這讓紅軍和白軍士兵都瞠目結舌,稱之為女神下凡。


    稍後趕到戰場的柯川,對於倪玉霞的神舉,簡直有點不敢相信,但警衛班的戰士們描述的那個情景,又讓他不得不信:


    “倪連長一手握著大片刀,一手把焦仲禮按在鞍橋上,焦仲禮瞪著兩隻死魚眼,隻有喘氣的份,毫無掙紮的力!”


    此次戰鬥,參戰的隻有倪玉霞和一個班,但是手刃敵人一十六名,活捉焦仲禮以下一百o五人。


    當然,後來參戰的除了那一個班,還有被焦仲禮抓走的幾十個青壯鄉親。他們看見白軍跪地舉槍投降,都勇敢地跑上前去,繳下敵人的槍,並自動擔負看押俘虜的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十個青壯年鄉親,經此一戰竟有一多半參加了紅軍,並且成為倪玉霞的戰士。


    有人問這些參軍的鄉親:你們為什麽參加紅軍?又為什麽非要到倪玉霞手下當兵?


    他們卻異口同聲:“倪連長救了我們。倪連長是大俠!”


    而那個焦仲禮被押回根據地,經報請上級批準,飛虎山支隊將其公開處決。


    從此,倪玉霞名聲大震。根據地都知道倪玉霞夜闖敵軍司令部和生擒叛徒焦仲禮的事。


    柯司令將倪玉霞由副轉正,正式成為支隊警衛連連長。


    而李三在修械所裏也不示弱,他在金前雷的支持下仿製成功了一款步槍一一李-恩菲爾德步槍1。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特點在采用由邁克.懷特·李發明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和盒形可卸式彈匣,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安裝固定式盒型雙排容量10發彈匣裝彈(彈匣雖可拆卸,隻是為維護或損壞更換方便,在使用中彈匣不拆卸,子彈通過機匣頂部拋殼口(裝彈口)填裝),提高了持續火力,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槍機行程短、操作方便的優點。


    李-恩菲爾德步槍在中國俗名“英七七”步槍2,當時紅軍中已經擁有了這種步槍。


    紅軍戰士英七七用得多了,為什麽口碑反而差了呢,真實情況不是槍的問題,而是子彈的特殊性。


    因為中國自從清末到30年代,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用得最多的是德式步槍,無論是毛瑟98k、漢陽造以及原型88式委員會步槍,它們都是7.92毫米口徑。


    這種子彈各派勢力都有,而英七七的子彈與德式步槍不通用,而紅軍的彈藥靠繳獲,英七七步槍保有量少,子彈不好搞,所以影響了英七七高射速優點的發揮,


    李三就是用這種步槍進行仿製,想解決這種步槍量少和子彈缺乏的問題。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由於原材料的匱乏,以及缺少精密儀器,英製李·恩菲爾德步槍的仿製僅處於粗坯階段。


    最後李三隻完成了三支李.恩菲爾德步槍的仿製,以及大約幾百發子彈的仿製。這都是李三靠純手工打造出來的,堪稱絕製。


    這三支步槍後來由倪玉霞試射成功,被裝備在倪玉霞的警衛連裏。


    盡管如此,李三能仿製槍械,其名也遠揚。


    後來,李三和修械所的同誌們利用現有條件,致力於複製子彈的工作。


    原先槍械修理所,主要是修理損壞的槍械。後來隨著彈藥消耗量的激增,李三開始捉摸製造子彈。


    然而由於缺乏原材料和技術設備,製造子彈談何容易!


    子彈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彈殼、彈頭、底火和發射藥。其中彈殼部分最難製造,隻有銅才能製造彈殼,生鐵、熟鐵都不行,很容易炸膛。


    此外,沒有專業的機械設備,手工作坊也很難製造出底火台。


    所以,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生產複裝子彈,把發射過的子彈殼兒重新清洗、切邊兒,再裝上自製的彈頭火藥和底火。


    不過即便這樣,也隻能翻造步槍子彈,翻造不了機槍子彈,所以紅軍時期,我們的戰士在戰場上沒有命令是不準隨便打機槍的。


    彈殼兒主要從戰場上撿回來,也發動老鄉去收集,撿回去集中上交修械所。


    但彈殼打過兩次就不能再複裝了,因為從戰場上撿回來的彈殼,大都因為火藥燃燒而膨脹變形甚至破裂。


    為了使這些子彈殼能滿足複裝的要求,李三和金前雷主要采用兩種辦法:


    第一是製造簡易手動衝床,將膨脹的彈殼衝壓收縮成合格彈殼。第二是召集銅匠、銀匠去焊接彈殼上的裂痕。


    由於銅、錫焊的不牢固,因此,隻有用白銀去焊接縫隙,這樣彈殼才能經受住火藥發射時的爆炸衝擊力。


    子彈頭也是有講究的,它由彈頭殼兒和彈頭芯兩部分組成。


    鐵不能做彈頭,因為太硬,發射時會損傷膛線。鉛、錫又太軟,發射出去後,在火藥、燃氣的高溫高壓下很容易變軟。


    銅的軟硬度正合適,被火藥燃氣推進槍管時,柔韌性使其在通脹後仍能與槍管膛線契合。彈道性能也能滿足要求。


    可最初用銅彈頭複裝的子彈仍不達標,打出了槍膛就橫著走,打不準也打不遠,還損傷膛線。


    這又是為什麽呢?


    李三又是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後才發現是彈頭手工加工的不圓潤,大小不一造成的。


    為此修械所開始製作標準的彈頭模型,再加上嚴格的檢查,合格率才大為提升。


    底火又稱“火帽”,就是子彈殼底部中心一個火柴頭大小製品,內裝激發藥(主要是雷汞)。


    由於沒有專業設備,無法製造雷汞,所以李三就把火柴頭粉和火柴藥紙上刮下來的紅磷混合起來,沾到底火處曬幹曬幹,就可以使用了。


    複裝子彈雖然是“二手貨”,但在那個彈藥匱乏的年代也是彌足珍貴的,而且還為部隊立下了大功,曾逼得圍剿根據地的國民黨軍出高價從老百姓手裏收購子彈殼,以斷絕紅軍複裝彈殼的來源。


    雖然複裝子彈精度差,射程又不遠,但複裝子彈飛行彈道不正,打到人身上會產生很大的創口,而且彈頭質量也不好,擊中以後容易破碎,中槍者一般很難醫治。


    因此白軍士兵很擔心會受這種子彈的創傷,作戰時縮頭縮腦。這也算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李三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複製子彈,大大緩解了彈藥不足的矛盾。


    後來,由於身體諸方麵的原因,金前雷向柯司令申請,免去自己修械所長的職務,由李三來擔任。


    柯川司令批準了金前雷同誌的請求,任命李三為修械所所長。


    很不幸的是,金前雷,作為紅軍時期第一批軍工骨幹,半年後因病去世,享年僅55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李-恩菲爾德(lee-enfield)的全稱是李-恩菲爾德短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步槍是由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生產的槍管和“李”式槍機機構結合而成的,英軍1895年裝備。口徑0.303英寸(7.7毫米),當時使用柯達無煙藥,腐蝕性較大,連續射擊二百槍左右就需要更換槍管。


    注2英製李·恩菲爾德步槍,因為口徑7.7毫米,在我國俗稱英七七步槍,該槍1895年量產,彈匣容量10發,槍口初速738米\/秒,訓練有素的老兵一分鍾可打出30發子彈,成為當時射速最快的栓動步槍。但是這麽好的武器,卻在紅軍中口碑一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三古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兵阿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兵阿三並收藏李三古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