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碑失蹤事件在人們生活中風傳了一段時間後,便銷聲匿跡了。


    無字碑到底去了哪裏?不得而知。


    一個月後,蔡廷祥帶著助手何兆洋回到了bj。不久,報紙上登出了對無字碑發現與失蹤的報道。也登出了有關部門對壽縣無名小丘命名為李三古堆的決定。


    這個決定一宣布,時任ah省政府主席陳調元,淮南行署專員金子丘立即視察了壽縣李三古堆,並責成壽縣縣長古沛然,新家集鎮鎮長唐明友加強對李三古堆的保護工作,防止盜墓賊的破壞。


    古沛然對省府主席和行署專員的指示自然是言聽計從,表示一定保護好李三古堆。


    “古縣長,我們折騰了這麽久,費盡心機,卻得到這樣的一個結果,真是得不償失!”在古沛然的家裏,陳布林這樣抱怨著。


    新家集鎮鎮長唐明友也說:“是啊,我們把髒水潑向考古隊,不就是要把考古隊趕走嗎?現在倒好,考古隊是趕走了,李三古堆卻要保護起來了。”


    “蔡廷祥這家夥真厲害,他沒得到無字碑,卻用這麽個手段來束縛我們。”陳布林說,“我聽說考古隊到了南京屌事沒有,隻是考古隊長坐了一年半的監房。”


    古沛然笑了笑,說:“我說你們啦,腦子太不開竅了。原來我們隻想要塊無字碑,現在把整個李三古堆都送給了我們,你們居然還不高興?!”


    “送給了我們?”陳布林和唐明友一愣,解不透其中的意思,隻得疑惑地看定古沛然。


    古沛然見他們的樣子,笑得更歡了:“哈哈哈,連這個都悟不透,蠢貨!”


    “哦,您是說我們可以對李三古堆這個……”陳布林和唐明友似乎明白了。


    “咦,你們理解錯了。”古沛然趕緊糾正說。


    “李三古堆絕對是不能動的!它現在是國寶,是受法律保護的。難道你們想犯法嗎?”古沛然說。


    “唉吔!……”陳布林和唐明友像兩個泄了氣的皮球。


    “我說你們笨還真笨!”古沛然輕蔑地說。


    “怎麽講?”陳唐二人等著縣長指點迷津。


    “我們壽縣曆來盜墓成風,雖然所盜之墓都是些普通的墓,但古物也不少。還有文物販子和倒賣文物的黑市場,他們可是財源滾滾啦!”古沛然說。


    “對對……對對對……”陳、唐二人茅塞頓開,“打擊文物販子,收繳一切文物。唔,這可是無本生利的事麽!”


    “這東西本來就是無本生利的事麽!”古沛然笑著說。


    “誒,縣長,還有一個無本生利的地方。”唐明友說。


    “什麽地方?”古沛然感興趣地問。


    “老百姓手裏。”唐明友說。


    “老百姓手裏?”陳布林問,“難道發現老百姓盜了墓?”


    唐明友解釋說:“不是!在我們那兒,農民們在種莊稼時,往往會撿到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據說這就是古文物。文物販子多是從他們手中獲得。”


    “有具體線索嗎?”古沛然問。


    “有!前些時我聽說有一個叫扶橋村的村民在挖壙泥時,挖到了一個大家夥。因為在爛淤泥裏,結果十幾個人都抬不起,目前還在泥壙裏杵著呢。”唐明友說。


    “哪是個什麽大家夥呢?”古沛然又問。


    “據坊間傳,似是大鼎之類。”唐明友答。


    “說到大家夥,縣長,那塊無字碑該怎麽處理?現在無字碑經過蔡廷祥一宣傳,已成無價之寶了。”陳布林說。


    古沛然說:“無字碑還不能動,至少現在不能動。它雖然能賣個好價錢,可它也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如果急於處理,一旦事情敗露,我們都沒有好下場!”


    “這倒是!這倒是!”陳、唐二人連連點頭。


    “那就讓它在地底下繼續沉睡下去,我們還是先做其他的事情吧!”陳布林說。


    很快,壽縣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叫做“壽縣文物保護委員會”,簡稱“文保會”。由古沛然親任會長。


    同時,成立縣“文物緝私總隊”,由陳布林任緝私隊總隊長。各鄉鎮成立“文物緝私隊”。


    古沛然指示陳布林和唐明友,把那個大家夥撈上來,看看到底是個什麽怪物。


    縣長作了指示,陳布林和唐明友親臨現場。


    結果撈上來一看,還真是一個大鼎。經專家鑒定,叫鑄客大鼎。鼎上有十二個字1,至今還沒人能辨認出來。


    鑄客大鼎三足,通高113厘米,口徑93厘米,重約400公斤,圓口平唇、圓底、修耳、蹄足、耳飾斜方格雲紋,腹飾蟠虺紋,犀首紋膝。


    這是個楚大鼎,比起中國第一大鼎司母戊方鼎2並不遜色多少。


    陳布林將大鼎用馬車運到縣城,古沛林看了後,就暗地裏指示陳布林將大鼎賣掉。


    陳布林派心腹孫子清暗中物色文物販子。文物販子都以此鼎體積過大,重量過重而不敢伸手。


    陳布林把這種情況報告給古沛然,古沛然無法,就命人將大鼎抬至縣府大門口,任憑風吹日曬雨淋,再也不去管它了。


    壽縣發現楚大鼎的事也傳到了蔡廷祥的耳朵裏,蔡廷祥即派助手何兆洋來壽縣觀鼎。


    何兆洋抵達壽縣後,即發現該鼎棄至門外,遂向蔡廷祥報告此事。蔡即指示何兆洋親自押鼎至安慶,將楚大鼎藏於省博物館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在這件大鼎的頂口處刻有12字銘文,分別是“鑄客為集脀、造脀、鳴腋脀為之”,對於古代文字的研究從來就未停止,以迄今為止的研究成果來看,卻依然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其中的鑄客是指工匠,作為手藝人在當時地位還是非常高的,被當作賓客看待。可鑄客後麵的這些字又是什麽意思呢?80多年的時間裏一直困擾著專家,對此,恐怕隻能寄希望於以後的考古探索了。


    注2司母戊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商代青銅器!!商後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hen省ay市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


    商後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角、上下緣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商後母戊鼎”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範澆鑄而成。商後母戊鼎,形製巨大,雄偉莊嚴,工藝精巧;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體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


    商後母戊鼎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商後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三古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兵阿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兵阿三並收藏李三古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