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曆史是一個輪回
十月戰敗,看我李景隆逆風翻盤 作者:醉魚臥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景隆故作惋惜的搖了搖頭,輕聲道,“上次聽到戚繼光消息的時候,他就已經出海了,”
一個謊言得用無數的謊言去彌補,李景隆在圓謊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
【練兵實紀】這本書,他本可以自己冒名頂替收獲一大波名聲,但從小接受的教育並不支持他這麽做。
是他的就是他的,不是他的他最多隻能借鑒,絕不會去剽竊他人此生的成果。
幾人麵露不甘還想再說點什麽,李景隆沉聲道,“諸位別忘了,我們今日聚集在此的目的,倭寇一日不除,大明一日難安。”
“浙江、福建一帶的倭寇,他們的大本營都不在大明境內,這也是我們多次出兵無果的原因,”
將四人拉回正軌後,李景隆將輿圖展開,指著輿圖上的一個地點鄭重的說道,
“據可靠消息,浙江和這些倭寇每次劫掠完百姓之後,都會乘船離開,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是琉球國!”
齊泰皺著眉頭問道,“消息可靠嗎?琉球國是我們大明的不征之國,若是貿然發兵至此,恐怕會引起他們的猜疑。”
齊泰繼續說道,“若是琉球島誤以為大明要進攻他們,他們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投向倭國,那時我們再想進攻倭國,恐會腹背受敵。”
“嗬嗬,”
李景隆輕笑著說道,“齊閣老莫不是以為,倭寇藏身在琉球島,他們琉球國的國主不知道?”
“你的意思是…”
齊泰臉色瞬間變得難看了起來,夏元吉和楊士奇也沒好到哪裏去,眼中都充斥著怒意。
徐輝祖猛的一拍桌子,怒喝道,“那就打,”
“管他什麽倭國,琉球國,敢協助倭寇犯我東南沿海,我們就得讓他們嚐嚐大明的雷霆之怒!”
“李景隆,既然你早就知道琉球島和倭寇有關係,那肯定也想好了要怎麽打,你就直說吧。”
李景隆站起身,將輿圖掛在身後的木架上,朗聲說道,“我的想法是兵分兩路,一路從金陵出發前往福建泉州,趁勢掃蕩沿途的倭寇,將他們逼出大明境內,逼他們逃回琉球。”
“一路從金陵出發前往台州,掃蕩沿途倭寇,也將他們逼回琉球,等兩軍都到達指定地點後,再一同出海,劍指琉球!”
說到這裏,李景隆聲音帶著一絲寒意,“若是琉球不知好歹敢幫倭寇打咱們,那就將他們琉球國的有生力量全部消滅,打爛琉球都城,然後在他們都城的廢墟上建造大明的琉球都護府!”
眾人心中一驚,他們原以為李景隆會教訓琉球一番後就撤兵回來,誰曾想到李景隆竟想直接滅了琉球政權,建造都護府,這他麽是入侵啊…
齊泰聲音有些發顫,語氣沉重的說道,“這…前元好戰導致滅國的教訓…不可不重視啊…還請東京王再慎重一些…”
“再者說琉球國不過是一島國,我大明若是常年派兵駐守,恐會…得不償失…”
李景隆嘴角掛著笑意,淡淡的看向齊泰,“老齊,你是想說我們應該汲取前朝的曆史教訓,不要重蹈他們覆轍是吧?”
齊泰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老齊,你錯了。”
李景隆搖搖頭,然後神色一正,高聲道,“強如唐漢,富如南北兩宋,他們的國祚都未超過三百年,為何?”
“是他們看不見曆史,沒有汲取前朝的教訓?還是他們都是傻子?”
李景隆聲音逐漸拔高,“都不是!因為曆朝曆代從曆史中得到過的唯一教訓就是,他們從來沒有從曆史中得到過教訓。”
“元朝滅亡的表麵原因是因為征戰,導致國力衰退,民不聊生,其實不然,元朝征戰四方所得到不比付出的少,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財富分配出了問題。”
“打仗加重賦稅,征集民夫徭役,可以說打仗所有的支出都是讓老百姓來買單,”
“可他們打贏了戰爭,在分發戰利品的時候,這些就都和老百姓沒有關係了,”
“並且他們因為戰爭所加征的賦稅,也並沒有因為戰爭停止就降下來,甚至嚐到甜頭的他們,還在不斷的加重稅負。”
“久而久之底層的百姓就變得民不聊生,掌控朝廷的那些人也變得越來越富,越富他們就越不滿足!越不滿足,就越加重賦稅!””
“直到下層百姓出現反抗,將當朝的政權推翻,而太祖就是那些吃不飽的百姓之一啊。”
“曆朝曆代所有的王朝滅亡也都是這個原因,坐享其成者越來越貪婪,勞作者越來越貧窮,直到活不下去,就會組建新的王朝將前朝推翻!”
李景隆目光深邃,低聲喃喃道,“但是有任何一朝從前朝的滅亡中汲取過教訓了嗎?”
“齊閣老,夏閣老,楊士奇,你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應該能從史書中看出這些問題吧?”
徐輝祖一言不發的看著李景隆,眼中泛出道道凶光…
齊泰,夏元吉,楊士奇聽完李景隆的這番話後,都相繼陷入了沉思,隨著案上的檀香在一點點燃燒,他們的表情也變得愈發凝重,
李景隆重重的拍了下巴掌,瞬間就驚醒了沉思的幾人,“諸位,人心這種東西是誰都無法掌控的,你可以不貪,但你不能保證你的兒子不貪,既使你兒子不貪,你孫子呢?重孫呢?”
“資源始終是有限的,先拿的人想多拿一點,後拿的人就必定會少拿一點,久而久之最後拿的人就什麽都沒了。”
李景隆目光在幾人身上掃過,“你們現在都身居高位,若是讓你們的子孫後代也如普通百姓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們願意嗎?”
這個問題直擊幾人內心,他們都站在大明的權利巔峰,讓他們的後代和普通百姓一樣,在和平年代下田幹農活,戰爭來臨時服徭役,他們根本就接受不了。
可若他們想保留這個優待,那他們的後代就會要的更多,他們的兒子會從三餐無憂發展到到錦衣玉食,再到他們孫子一輩時,家裏就會有金山銀山,
資源是固定的,所以家裏的這些金山銀山都是哪來的?
答案不言而喻…
一個謊言得用無數的謊言去彌補,李景隆在圓謊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
【練兵實紀】這本書,他本可以自己冒名頂替收獲一大波名聲,但從小接受的教育並不支持他這麽做。
是他的就是他的,不是他的他最多隻能借鑒,絕不會去剽竊他人此生的成果。
幾人麵露不甘還想再說點什麽,李景隆沉聲道,“諸位別忘了,我們今日聚集在此的目的,倭寇一日不除,大明一日難安。”
“浙江、福建一帶的倭寇,他們的大本營都不在大明境內,這也是我們多次出兵無果的原因,”
將四人拉回正軌後,李景隆將輿圖展開,指著輿圖上的一個地點鄭重的說道,
“據可靠消息,浙江和這些倭寇每次劫掠完百姓之後,都會乘船離開,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是琉球國!”
齊泰皺著眉頭問道,“消息可靠嗎?琉球國是我們大明的不征之國,若是貿然發兵至此,恐怕會引起他們的猜疑。”
齊泰繼續說道,“若是琉球島誤以為大明要進攻他們,他們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投向倭國,那時我們再想進攻倭國,恐會腹背受敵。”
“嗬嗬,”
李景隆輕笑著說道,“齊閣老莫不是以為,倭寇藏身在琉球島,他們琉球國的國主不知道?”
“你的意思是…”
齊泰臉色瞬間變得難看了起來,夏元吉和楊士奇也沒好到哪裏去,眼中都充斥著怒意。
徐輝祖猛的一拍桌子,怒喝道,“那就打,”
“管他什麽倭國,琉球國,敢協助倭寇犯我東南沿海,我們就得讓他們嚐嚐大明的雷霆之怒!”
“李景隆,既然你早就知道琉球島和倭寇有關係,那肯定也想好了要怎麽打,你就直說吧。”
李景隆站起身,將輿圖掛在身後的木架上,朗聲說道,“我的想法是兵分兩路,一路從金陵出發前往福建泉州,趁勢掃蕩沿途的倭寇,將他們逼出大明境內,逼他們逃回琉球。”
“一路從金陵出發前往台州,掃蕩沿途倭寇,也將他們逼回琉球,等兩軍都到達指定地點後,再一同出海,劍指琉球!”
說到這裏,李景隆聲音帶著一絲寒意,“若是琉球不知好歹敢幫倭寇打咱們,那就將他們琉球國的有生力量全部消滅,打爛琉球都城,然後在他們都城的廢墟上建造大明的琉球都護府!”
眾人心中一驚,他們原以為李景隆會教訓琉球一番後就撤兵回來,誰曾想到李景隆竟想直接滅了琉球政權,建造都護府,這他麽是入侵啊…
齊泰聲音有些發顫,語氣沉重的說道,“這…前元好戰導致滅國的教訓…不可不重視啊…還請東京王再慎重一些…”
“再者說琉球國不過是一島國,我大明若是常年派兵駐守,恐會…得不償失…”
李景隆嘴角掛著笑意,淡淡的看向齊泰,“老齊,你是想說我們應該汲取前朝的曆史教訓,不要重蹈他們覆轍是吧?”
齊泰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老齊,你錯了。”
李景隆搖搖頭,然後神色一正,高聲道,“強如唐漢,富如南北兩宋,他們的國祚都未超過三百年,為何?”
“是他們看不見曆史,沒有汲取前朝的教訓?還是他們都是傻子?”
李景隆聲音逐漸拔高,“都不是!因為曆朝曆代從曆史中得到過的唯一教訓就是,他們從來沒有從曆史中得到過教訓。”
“元朝滅亡的表麵原因是因為征戰,導致國力衰退,民不聊生,其實不然,元朝征戰四方所得到不比付出的少,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財富分配出了問題。”
“打仗加重賦稅,征集民夫徭役,可以說打仗所有的支出都是讓老百姓來買單,”
“可他們打贏了戰爭,在分發戰利品的時候,這些就都和老百姓沒有關係了,”
“並且他們因為戰爭所加征的賦稅,也並沒有因為戰爭停止就降下來,甚至嚐到甜頭的他們,還在不斷的加重稅負。”
“久而久之底層的百姓就變得民不聊生,掌控朝廷的那些人也變得越來越富,越富他們就越不滿足!越不滿足,就越加重賦稅!””
“直到下層百姓出現反抗,將當朝的政權推翻,而太祖就是那些吃不飽的百姓之一啊。”
“曆朝曆代所有的王朝滅亡也都是這個原因,坐享其成者越來越貪婪,勞作者越來越貧窮,直到活不下去,就會組建新的王朝將前朝推翻!”
李景隆目光深邃,低聲喃喃道,“但是有任何一朝從前朝的滅亡中汲取過教訓了嗎?”
“齊閣老,夏閣老,楊士奇,你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應該能從史書中看出這些問題吧?”
徐輝祖一言不發的看著李景隆,眼中泛出道道凶光…
齊泰,夏元吉,楊士奇聽完李景隆的這番話後,都相繼陷入了沉思,隨著案上的檀香在一點點燃燒,他們的表情也變得愈發凝重,
李景隆重重的拍了下巴掌,瞬間就驚醒了沉思的幾人,“諸位,人心這種東西是誰都無法掌控的,你可以不貪,但你不能保證你的兒子不貪,既使你兒子不貪,你孫子呢?重孫呢?”
“資源始終是有限的,先拿的人想多拿一點,後拿的人就必定會少拿一點,久而久之最後拿的人就什麽都沒了。”
李景隆目光在幾人身上掃過,“你們現在都身居高位,若是讓你們的子孫後代也如普通百姓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們願意嗎?”
這個問題直擊幾人內心,他們都站在大明的權利巔峰,讓他們的後代和普通百姓一樣,在和平年代下田幹農活,戰爭來臨時服徭役,他們根本就接受不了。
可若他們想保留這個優待,那他們的後代就會要的更多,他們的兒子會從三餐無憂發展到到錦衣玉食,再到他們孫子一輩時,家裏就會有金山銀山,
資源是固定的,所以家裏的這些金山銀山都是哪來的?
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