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乘風知道自己徹底輸了,他的“詠菊”文不對題,他的填詞水平無法與陳恪相比。
這時他的想法竟與曾毅、曹汲他們高度一致,陳恪說“詩詞小道爾”絕對正確,陳恪以後還是不要關注小道了吧。
柳乘風明白一件事,陳恪剛才所言的語氣中為何帶著一股可惜的味道。
陳恪給他一個機會可他沒要,於是《鵲橋仙》一出,《二郎神》立刻失去了光芒。
他這時的心裏隻剩下懊悔了,不去關注陳恪與智機和尚的辯論。
而智機和尚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老子化胡’可對?”
這是佛道兩教爭論了數百年的問題,現在拋給陳恪就是給他挖了一個陷阱。
陳恪如答正確,就是站在道教這邊,他有幾百年的辯論經驗來否決他。
而否定這個說法則是站在佛教這邊,張潤也有幾百年的辯論經驗來否定他。
智機和尚信心滿滿,而張潤的心裏也做好準備,陳恪太難纏,兩人準備聯手了。
可陳恪卻驚異地問道,“這個說法是誰提出的?”
這個態度讓智機和尚和張潤心裏暗喜,認定他在回避問題,裝出驚異的神色裝不知道。
但智機和尚和張潤絕不會給他逃避的機會,張潤鄭重說道:“西晉道士祭酒王浮編寫了一本《老子化胡經》。”
他明確了,可陳恪竟然還是不懂,疑問道:“這個王浮確實是道士嗎?”
“是。”張潤重重地回一聲,肯定的態度無比堅定。
他都這個態度了,陳恪竟然還有疑問:“他是道士為何吃裏扒外?”
這個問題一提出,不僅智機和尚和張潤發懵,台下的眾人也發懵,“王浮怎麽就吃裏扒外了?”
而陳恪掃一眼四周,見大家紛紛露出疑惑的表情,於是鄭重解釋:“這裏有兩個問題,一是王浮既是道士,為何會編寫《老子化胡經》,而不是《老子化佛經》?”
這個問題一提出,下麵頓時傳來轟地一聲,大家跟著發現問題了,身為道士的王浮竟說“老子化胡”,這是對祖師的不敬。
發現這個問題大家就知陳恪說得不錯,王浮確有吃裏扒外之嫌。
然後再聽陳恪朗聲說道:“第二個問題,就是西晉時是道教興盛還是佛教興盛?”
這個問題眾人不答,聽陳恪說道:“西晉時道教擁有道觀千餘處,道教徒從上至下可謂無數,而佛教的寺院隻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餘人。”
“這個數據就讓我奇怪一件事,道教如此興盛,王浮道士為何要編寫《老子化胡經》?”
說到這許多人已經反應過來了,而智機和尚與張潤的臉色卻變了。
但陳恪還要說:“這個答案可從後麵的數據中得出,南北朝時佛教超過道教,北齊、北周共有寺院三萬餘所,僧尼達到三百餘萬。”
“而南朝的梁武帝更是三次出家,讓朝臣先後花了四億錢捐給寺廟讓他還俗。”
“出現這種情況與王浮的《老子化胡經》有沒有必然聯係?”
陳恪再次提出一個疑問,可大家的心裏卻有數了,而發現不好的智機和尚正要說話,卻聽陳恪搶先說道:“王浮之所以編寫《老子化胡經》而不是《老子化佛經》,這裏藏著一個玄機。”
他說話吊人胃口,智機和尚也想知道藏了什麽玄機?
於是聽他繼續說道:“如出現佛道爭論,用《老子化胡經》而不是《老子化佛經》,這個理由就能推翻道教的堅持。”
“他們之所以現在不敢使用這個辦法,隻因各統一王朝都是我漢人王朝,他們還需要老子這杆大旗,如在胡人王朝就沒這個顧慮了。”
“而道教也沒推翻這個理論,因為佛教現在盛於道教,隻能用這個理論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所以我說王浮吃裏扒外就是道教的一個內奸。”
陳恪給王浮定性,還得到眾人的肯定,張潤這時不敢說話,生怕陳恪給他戴上一頂道教內奸的帽子。
而智機和尚卻高聲說道:“佛法無邊,豈會用這種方法來提高地位?陳助講休得胡說。”
智機和尚斥責陳恪,而陳恪問道:“和尚所言佛法無邊是指什麽?”
智機和尚立刻回道:“佛祖無所不能。”
這是他們從小就被灌輸的思想,這時答得毫不猶豫,卻見陳恪臉露詫異之色,還詫異地問道:“和尚既為佛祖的弟子,卻不知佛祖的經曆嗎?”
這話一出智機和尚頓感不妙,這時他已知道陳恪的打法,回答一個問題挖地三尺找證據。
陳恪現在就要對佛祖進行挖地三尺,“佛祖名為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天竺地區迦吡羅衛國的太子,屬於刹帝利種姓......”
他講的這些內容眾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連智機和尚也未曾聽過,大家靜靜地聽他說道:“釋迦牟尼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其地位可與老子、孔子比肩,所以佛法無邊指的是他的思想會不斷延續下去。”
“但若說無所不能則是佛教這個宗教團體的需要了,事實是釋迦牟尼連自己的祖國都保護不了,他在世時他的祖國被滅了,他的族人被殺光了。”
“而在他去世後,佛教也隻是在孔雀王朝興盛一時,現在的大多天竺人都信奉婆羅門教。”
陳恪所言給了智機和尚當頭一棍,身體不穩晃動一下,怒喝一聲“你胡說”。
而張潤則說道:“你沒去過天竺,如何得知這些事?一定是編的。”
陳恪淡淡地回道:“我沒去過天竺,但別人去過,也有天竺人、阿拉伯人來我朝,不會去虛心請教嗎?”
這個回答無懈可擊,智機和尚與張潤無言以對,而司馬光卻問道:“陳助講、除了虛心請教以外,可有其他方法?”
陳恪轉向司馬光朗聲問道:“請足下明示。”
“《山海經》。”司馬光回的痛快。
聽他提到這本書,他鄭重回道:“《山海經》給我許多啟發,這部書可能是記述上古時期地理風俗的綜合書籍,卻不是讓人前知八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書,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說起這部書司馬光就有問題提出了,“陳助講一再肯定這部書籍,難道也肯定人身蛇尾的伏羲和女媧嗎?”
聽他問出這個問題,陳恪詫異地看著他。
而司馬光見他這副神情,這顆心立刻提了起來。
當陳恪出現這副表情時,就是說他司馬光孤陋寡聞了。
司馬光見過這副表情,前麵是對智機和尚的,這時對他也露出詫異之色,讓他頓感不妙。
他要做好思想準備,卻聽陳恪輕歎一聲,然後緩緩回道:“聽說足下博學多才...”
說到這他頓住,想了想繼續說道:“足下可知圖騰一說?”
陳恪詢問,而被他剛才所言激起一股怒氣的司馬光立刻回道:“這是巫術之語。”
司馬光很生氣,陳恪剛才所言明顯說他名不符實,一言既出立見陳恪的臉上再次露出詫異之色。
就在司馬光一怔間,聽陳恪鄭重說道:“龍就是我們大漢民族的圖騰。”
這個解釋讓司馬光立知自己陷入被動狀態,可陳恪不給他解釋的機會,朗聲說道:“圖騰是一個民族確立的保護自己的神獸,與巫術無關。”
“而伏羲與女媧的畫像呈現人首蛇身的模樣,一是證明他倆是我們人類的始祖,而蛇尾交纏在一起,則是我們這個民族多子多孫萬代傳續的美好祝福。”
“這是象征圖,就像圖騰一樣,足下沒想到嗎?”
他說話不再客氣,直指司馬光的無知。
而司馬光也是一個擰脾氣,立刻回道:“一派胡言,蛇身何等醜陋,如何成為人類的先祖。”
當他說完這話卻見陳恪的臉上露出笑容,立刻懷疑自己可能掉進陳恪的陷阱之中了。
正在急思對策時,卻聽陳恪朗聲說道:“在下剛才說是象征圖,那麽象征什麽?我們閱讀《山海經》就會發現,書裏記述了許多神獸,而最強大的兩個神獸就是應龍和巴蛇。”
“這兩個神獸的身體都是蛇身,所以給伏羲和女媧賦予蛇身的形象,預示著我們這個民族也會擁有強大的力量。”
“而在現實中,蛇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在許多生物滅絕之後它能延續至今,足以證明它的強大生命力。”
“足下可知蛇在四至六月產卵,每月至少產一窩卵,每窩的蛇蛋達到二十至一百枚,如此強大的生殖能力,是其他生物沒有可比性的。”
“明白這些知識,我們就應明白先人為何將伏羲和女媧畫成人首蛇身了,也就知道這是先人對後代的美好祝福。”
他的這番理論將眾人聽得暈暈乎乎,李禎和劉太後也處於懵懂的狀態中。
而司馬光卻大聲說道:“你說的這些毫無根據。”
陳恪淡淡地回道:“想要駁倒我教你一個辦法,廣東路多蛇,足下可以背上背囊前往廣州路,每日爬山去觀察各種蛇類,找到依據回來再反駁我。”
“而你不想這麽做,卻在這裏毫無根據的嚷著‘毫無根據’,不僅是對學術的不尊重,還像潑婦罵街。”
他的這席話是真不客氣,他對司馬光缺乏那麽一點好感。
這時他的想法竟與曾毅、曹汲他們高度一致,陳恪說“詩詞小道爾”絕對正確,陳恪以後還是不要關注小道了吧。
柳乘風明白一件事,陳恪剛才所言的語氣中為何帶著一股可惜的味道。
陳恪給他一個機會可他沒要,於是《鵲橋仙》一出,《二郎神》立刻失去了光芒。
他這時的心裏隻剩下懊悔了,不去關注陳恪與智機和尚的辯論。
而智機和尚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老子化胡’可對?”
這是佛道兩教爭論了數百年的問題,現在拋給陳恪就是給他挖了一個陷阱。
陳恪如答正確,就是站在道教這邊,他有幾百年的辯論經驗來否決他。
而否定這個說法則是站在佛教這邊,張潤也有幾百年的辯論經驗來否定他。
智機和尚信心滿滿,而張潤的心裏也做好準備,陳恪太難纏,兩人準備聯手了。
可陳恪卻驚異地問道,“這個說法是誰提出的?”
這個態度讓智機和尚和張潤心裏暗喜,認定他在回避問題,裝出驚異的神色裝不知道。
但智機和尚和張潤絕不會給他逃避的機會,張潤鄭重說道:“西晉道士祭酒王浮編寫了一本《老子化胡經》。”
他明確了,可陳恪竟然還是不懂,疑問道:“這個王浮確實是道士嗎?”
“是。”張潤重重地回一聲,肯定的態度無比堅定。
他都這個態度了,陳恪竟然還有疑問:“他是道士為何吃裏扒外?”
這個問題一提出,不僅智機和尚和張潤發懵,台下的眾人也發懵,“王浮怎麽就吃裏扒外了?”
而陳恪掃一眼四周,見大家紛紛露出疑惑的表情,於是鄭重解釋:“這裏有兩個問題,一是王浮既是道士,為何會編寫《老子化胡經》,而不是《老子化佛經》?”
這個問題一提出,下麵頓時傳來轟地一聲,大家跟著發現問題了,身為道士的王浮竟說“老子化胡”,這是對祖師的不敬。
發現這個問題大家就知陳恪說得不錯,王浮確有吃裏扒外之嫌。
然後再聽陳恪朗聲說道:“第二個問題,就是西晉時是道教興盛還是佛教興盛?”
這個問題眾人不答,聽陳恪說道:“西晉時道教擁有道觀千餘處,道教徒從上至下可謂無數,而佛教的寺院隻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餘人。”
“這個數據就讓我奇怪一件事,道教如此興盛,王浮道士為何要編寫《老子化胡經》?”
說到這許多人已經反應過來了,而智機和尚與張潤的臉色卻變了。
但陳恪還要說:“這個答案可從後麵的數據中得出,南北朝時佛教超過道教,北齊、北周共有寺院三萬餘所,僧尼達到三百餘萬。”
“而南朝的梁武帝更是三次出家,讓朝臣先後花了四億錢捐給寺廟讓他還俗。”
“出現這種情況與王浮的《老子化胡經》有沒有必然聯係?”
陳恪再次提出一個疑問,可大家的心裏卻有數了,而發現不好的智機和尚正要說話,卻聽陳恪搶先說道:“王浮之所以編寫《老子化胡經》而不是《老子化佛經》,這裏藏著一個玄機。”
他說話吊人胃口,智機和尚也想知道藏了什麽玄機?
於是聽他繼續說道:“如出現佛道爭論,用《老子化胡經》而不是《老子化佛經》,這個理由就能推翻道教的堅持。”
“他們之所以現在不敢使用這個辦法,隻因各統一王朝都是我漢人王朝,他們還需要老子這杆大旗,如在胡人王朝就沒這個顧慮了。”
“而道教也沒推翻這個理論,因為佛教現在盛於道教,隻能用這個理論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所以我說王浮吃裏扒外就是道教的一個內奸。”
陳恪給王浮定性,還得到眾人的肯定,張潤這時不敢說話,生怕陳恪給他戴上一頂道教內奸的帽子。
而智機和尚卻高聲說道:“佛法無邊,豈會用這種方法來提高地位?陳助講休得胡說。”
智機和尚斥責陳恪,而陳恪問道:“和尚所言佛法無邊是指什麽?”
智機和尚立刻回道:“佛祖無所不能。”
這是他們從小就被灌輸的思想,這時答得毫不猶豫,卻見陳恪臉露詫異之色,還詫異地問道:“和尚既為佛祖的弟子,卻不知佛祖的經曆嗎?”
這話一出智機和尚頓感不妙,這時他已知道陳恪的打法,回答一個問題挖地三尺找證據。
陳恪現在就要對佛祖進行挖地三尺,“佛祖名為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天竺地區迦吡羅衛國的太子,屬於刹帝利種姓......”
他講的這些內容眾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連智機和尚也未曾聽過,大家靜靜地聽他說道:“釋迦牟尼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其地位可與老子、孔子比肩,所以佛法無邊指的是他的思想會不斷延續下去。”
“但若說無所不能則是佛教這個宗教團體的需要了,事實是釋迦牟尼連自己的祖國都保護不了,他在世時他的祖國被滅了,他的族人被殺光了。”
“而在他去世後,佛教也隻是在孔雀王朝興盛一時,現在的大多天竺人都信奉婆羅門教。”
陳恪所言給了智機和尚當頭一棍,身體不穩晃動一下,怒喝一聲“你胡說”。
而張潤則說道:“你沒去過天竺,如何得知這些事?一定是編的。”
陳恪淡淡地回道:“我沒去過天竺,但別人去過,也有天竺人、阿拉伯人來我朝,不會去虛心請教嗎?”
這個回答無懈可擊,智機和尚與張潤無言以對,而司馬光卻問道:“陳助講、除了虛心請教以外,可有其他方法?”
陳恪轉向司馬光朗聲問道:“請足下明示。”
“《山海經》。”司馬光回的痛快。
聽他提到這本書,他鄭重回道:“《山海經》給我許多啟發,這部書可能是記述上古時期地理風俗的綜合書籍,卻不是讓人前知八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書,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說起這部書司馬光就有問題提出了,“陳助講一再肯定這部書籍,難道也肯定人身蛇尾的伏羲和女媧嗎?”
聽他問出這個問題,陳恪詫異地看著他。
而司馬光見他這副神情,這顆心立刻提了起來。
當陳恪出現這副表情時,就是說他司馬光孤陋寡聞了。
司馬光見過這副表情,前麵是對智機和尚的,這時對他也露出詫異之色,讓他頓感不妙。
他要做好思想準備,卻聽陳恪輕歎一聲,然後緩緩回道:“聽說足下博學多才...”
說到這他頓住,想了想繼續說道:“足下可知圖騰一說?”
陳恪詢問,而被他剛才所言激起一股怒氣的司馬光立刻回道:“這是巫術之語。”
司馬光很生氣,陳恪剛才所言明顯說他名不符實,一言既出立見陳恪的臉上再次露出詫異之色。
就在司馬光一怔間,聽陳恪鄭重說道:“龍就是我們大漢民族的圖騰。”
這個解釋讓司馬光立知自己陷入被動狀態,可陳恪不給他解釋的機會,朗聲說道:“圖騰是一個民族確立的保護自己的神獸,與巫術無關。”
“而伏羲與女媧的畫像呈現人首蛇身的模樣,一是證明他倆是我們人類的始祖,而蛇尾交纏在一起,則是我們這個民族多子多孫萬代傳續的美好祝福。”
“這是象征圖,就像圖騰一樣,足下沒想到嗎?”
他說話不再客氣,直指司馬光的無知。
而司馬光也是一個擰脾氣,立刻回道:“一派胡言,蛇身何等醜陋,如何成為人類的先祖。”
當他說完這話卻見陳恪的臉上露出笑容,立刻懷疑自己可能掉進陳恪的陷阱之中了。
正在急思對策時,卻聽陳恪朗聲說道:“在下剛才說是象征圖,那麽象征什麽?我們閱讀《山海經》就會發現,書裏記述了許多神獸,而最強大的兩個神獸就是應龍和巴蛇。”
“這兩個神獸的身體都是蛇身,所以給伏羲和女媧賦予蛇身的形象,預示著我們這個民族也會擁有強大的力量。”
“而在現實中,蛇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在許多生物滅絕之後它能延續至今,足以證明它的強大生命力。”
“足下可知蛇在四至六月產卵,每月至少產一窩卵,每窩的蛇蛋達到二十至一百枚,如此強大的生殖能力,是其他生物沒有可比性的。”
“明白這些知識,我們就應明白先人為何將伏羲和女媧畫成人首蛇身了,也就知道這是先人對後代的美好祝福。”
他的這番理論將眾人聽得暈暈乎乎,李禎和劉太後也處於懵懂的狀態中。
而司馬光卻大聲說道:“你說的這些毫無根據。”
陳恪淡淡地回道:“想要駁倒我教你一個辦法,廣東路多蛇,足下可以背上背囊前往廣州路,每日爬山去觀察各種蛇類,找到依據回來再反駁我。”
“而你不想這麽做,卻在這裏毫無根據的嚷著‘毫無根據’,不僅是對學術的不尊重,還像潑婦罵街。”
他的這席話是真不客氣,他對司馬光缺乏那麽一點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