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興王朝的製度,五天一次早朝。
上朝是件挺辛苦的事,淩晨三時起床,梳洗完畢趕奔皇城,四時兩刻後就要等在朝班房裏。
等四時三刻梆子聲響起,群臣走出班房按品級排隊走向垂拱殿,站在大殿內的禦台下等待著。
五時前皇上走上禦台,劉太後會在簾後的鳳椅前站定。
抱著笏板的眾臣山呼“皇上、太後早晨好”,再齊齊鞠一躬,皇上、太後坐下,早朝開始。
禮部尚書何慶之出班奏道:“啟稟皇上、太後,律國使臣南相律宗明昨日抵達京城,鴻臚寺已將其安排在禮賓院住下,下步如何接待,請皇上、太後明示。”
何慶之話音落地,李禎回身拱手、恭敬地說道:“請母後示下。”
李禎這個態度讓正準備說話的範泰閉嘴,而劉太後沉吟一下說道:“兩國談判關我大興王朝的千秋大業,此事由譚相負責,禮部何尚書、兵部向尚書協助,在與律國使團的談判中爭取最大利益。”
劉太後的語氣輕鬆,大興王朝立國六十餘年,第一次在戰場上打贏了律國,欣慰的劉太後感覺對得起先帝了。
她重視這次談判,派右相譚遠忠、禮部尚書何慶之、兵部尚書向善誌組成談判隊伍,文的、武的一起上。
劉太後準備硬氣一把,而譚遠忠算是強硬派,向善誌有時也會展現強硬態度,而何慶之比較溫和,可以緩衝一下。
劉太後的安排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眾臣心裏明白,而範泰卻心裏一沉,他想負責此次和談,卻沒想劉太後竟指派譚遠忠負責,這是對他一向求和態度的不滿。
但他這時不能表達反對意見,隻能表示讚同。
此事議定,隨後禦史梁堅出班奏道:“臣聞昨晚國子監、太學院、鶴翔書院數百學子圍攻興國府衙,欲救出‘妖言惑眾、蠱惑人心’的陳恪,請皇上、太後下旨嚴查。”
梁堅使用了“圍攻”一詞,是想引起劉太後和李禎的憤怒,可他忽略了三件事,興國府知府包拯也在殿上,他是直接責任人。
而國子監、太學院的最高管理衙門是禮部,說數百學子圍攻府衙就是打何慶之的臉。
而十餘位學子的老爹也站在這座大殿裏。
梁堅的奏報一下子打了十餘個文武大臣的臉。
所以包拯有仗義,率先出班奏道:“啟稟皇上、太後,梁禦史昨晚可能未到現場,故奏報有誤。”
他先否定梁堅的奏報,然後揚聲說道:“事實是,臣根據禦史台的查辦文書,昨天下午兩時多,派巡捕將陳恪帶回府衙,並關進牢房。”
“四時左右,有幾名太學院的學子聞訊趕來探聽消息,此後國子監、太學院、鶴翔書院的十餘名學子陸續趕來,得知陳恪的罪名為‘妖言惑眾、蠱惑人心’而義憤填膺。”
“然後才有數百名學子先後趕來,聚在府衙門前請願,強烈要求就陳恪講學內容進行‘辯經’。”
“此乃學術上的正常要求,何來圍攻府衙一說?”
包拯說完,何慶之立刻出班說道:“臣附議。”
包拯說是學術上的正常要求,身為禮部尚書的何慶之立刻確認,學術討論絕對是教育興盛的體現。
聽兩人一唱一和否定學子們圍攻府衙的定性,而十餘位臣僚在輕輕點頭給予肯定,梁堅不知如何再說。
禦史中丞楊國斌出班說道:“包知府說得輕描淡寫,但如何解釋讓陳恪出府講學一事?”
他將目標轉到包拯身上,聽包拯淡然回道:“楊中丞、本府就任,立刻研讀禦史台發來的查辦文書,觀其內容,對‘妖言惑眾、蠱惑人心’的定性實在不解。”
“但本府尊重禦史台,立刻安排巡捕緝拿陳恪,並將之關入牢房準備今日審案,正在準備中,卻聽府門外傳來學子們的喊聲,將陳恪所講內容一一說出並要求‘辯經’”
“在此期間本府仔細傾聽,又仔細斟酌一番,讓陳恪出麵安撫眾學子激動的情緒最是恰當,事實證明本府的安排是對的。”
包拯說話絲絲入扣,還給自己的行為點個讚。
而楊國斌絕不接受包拯的說辭,沉聲回道:“包知府說話避重就輕,陳恪出麵不是安撫而是講學,將‘逝者如斯夫’講解為推陳出新、開拓進取。”
“還用廁紙這樣肮髒的東西做比方,可是諷刺朝堂上下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嗎?”
楊國斌所言極重,不僅將滿朝文武囊括進來,還影射了李禎和劉太後,卻見大家沒什麽反應,也未聽見劉太後或李禎出聲。
楊國斌詫異地看向禦台,卻聽包拯沉聲說道:“本府讓師爺記下學子們所說的課題,並進行了研究,發現陳恪所講內容緊扣一個主題,拓寬學子們的思路。”
“如他第一堂課所講的曹劌論戰,曆來作為軍事題材,但他要學子們不要看文章表麵,而要去探究曹劌論戰後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很不好。”
“再說那晚在府衙前的講課,“逝者如斯夫”,大家都知道夫子說的是時間,而他將之引申到學識的不斷更新、思維的不斷拓展和積極的探索上。”
“楊中丞、如沒有這種更新、拓展和探索,中丞能穿上棉衣、蓋上棉被嗎?能吃上鐵鍋炒出來的菜嗎?”
“再說廁紙,據本府所查,確是我大興王朝近些年所產之物。”
“本府安排差人連夜出去核查,在楊中丞眼裏肮髒的廁紙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而律國、大理等國之人更是聞所未聞。”
“本府請問一句,不知中丞如廁是使用廁紙還是其他物品?”
這話一出,楊國斌的這張瘦長臉頓時漲紅起來,而群臣卻個個捂嘴。
他們不敢在朝堂上發笑,捂著嘴一副很辛苦的神態。
可包拯還要繼續說話,“陳恪認為紙張是最偉大的發明,本府也是這麽認為。而我大興王朝發明了廁紙,不僅體現了高度的繁榮,更體現了高度的文明,有何肮髒之處?”
等包拯話音落地,何慶之立刻說道:“啟稟皇上、太後,據鴻臚寺接待官員傳來消息,律國使團剛一入住就立刻要求提供廁紙。”
“據說律國廁紙價格是我大興王朝的兩倍有餘,隻有皇室和勳貴能用得起,一般官員是用不起的。”
何慶之和包拯站在一條戰線上,願意討論廁紙問題,隻要遠離學子們圍堵興國府衙的事就行。
可其他官員卻不想談廁紙,提起這個話題感覺怪怪的。
而包拯看看左右官員臉上怪異的表情,突然升起一個想法,“這小子故意的。”
陳恪在講學時提到了廁紙,引起眾人發笑,後又接受他的解釋,包括包拯本人。
他也沒往深處想,按照陳恪的說法駁斥楊國斌,等楊國斌無語、左右臣僚臉現怪異之色,他就突然有了這個想法。
陳恪昨晚故意說到廁紙,目的就是讓楊國斌等人說出來,然後大家都挺尷尬。
這時的群臣沒法不尷尬,堂堂早朝會上,上麵坐著皇上、太後,下麵站著一品至五品高官,大興王朝的最高掌權集團竟在這座大殿裏討論廁紙問題?
想到這包拯閉嘴,移步站到隊列裏,決定回去之後一定要懲罰陳恪一番。
而楊國斌也反應過來,回到隊列裏緊閉雙唇,好像剛才說廁紙的那位不是他。
這時大家都挺尷尬,一時間大殿裏鴉雀無聲。
見到這一幕,坐在龍椅上的李禎極想大笑一聲,一群高智商的老油條竟被一個十九歲的青年耍了。
而坐在簾後的劉太後也感覺尷尬,可見群臣都不說話她就不能不說話了。
於是沉聲問道:“關於楊卿與包卿討論之事,皇上可有什麽看法?”
她不能詢問群臣就隻能問李禎了,而李禎也明白,他可以不要權力,但不能沒有態度,於是恭敬地說道:“母後、兒臣認為包卿說的有理,紙張確實是最偉大的發明。”
李禎否定楊國斌,但說得非常委婉。
而劉太後立刻說道:“皇上說得對,紙張能夠更好的傳播學識,讓更多的學子看到書籍,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確實功高蓋世。”
他娘倆一問一答,將廁紙的事成功掩蓋過去,但陳恪的事卻不能因此過去,是否“妖言惑眾、蠱惑人心”必須有個說法。
上朝是件挺辛苦的事,淩晨三時起床,梳洗完畢趕奔皇城,四時兩刻後就要等在朝班房裏。
等四時三刻梆子聲響起,群臣走出班房按品級排隊走向垂拱殿,站在大殿內的禦台下等待著。
五時前皇上走上禦台,劉太後會在簾後的鳳椅前站定。
抱著笏板的眾臣山呼“皇上、太後早晨好”,再齊齊鞠一躬,皇上、太後坐下,早朝開始。
禮部尚書何慶之出班奏道:“啟稟皇上、太後,律國使臣南相律宗明昨日抵達京城,鴻臚寺已將其安排在禮賓院住下,下步如何接待,請皇上、太後明示。”
何慶之話音落地,李禎回身拱手、恭敬地說道:“請母後示下。”
李禎這個態度讓正準備說話的範泰閉嘴,而劉太後沉吟一下說道:“兩國談判關我大興王朝的千秋大業,此事由譚相負責,禮部何尚書、兵部向尚書協助,在與律國使團的談判中爭取最大利益。”
劉太後的語氣輕鬆,大興王朝立國六十餘年,第一次在戰場上打贏了律國,欣慰的劉太後感覺對得起先帝了。
她重視這次談判,派右相譚遠忠、禮部尚書何慶之、兵部尚書向善誌組成談判隊伍,文的、武的一起上。
劉太後準備硬氣一把,而譚遠忠算是強硬派,向善誌有時也會展現強硬態度,而何慶之比較溫和,可以緩衝一下。
劉太後的安排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眾臣心裏明白,而範泰卻心裏一沉,他想負責此次和談,卻沒想劉太後竟指派譚遠忠負責,這是對他一向求和態度的不滿。
但他這時不能表達反對意見,隻能表示讚同。
此事議定,隨後禦史梁堅出班奏道:“臣聞昨晚國子監、太學院、鶴翔書院數百學子圍攻興國府衙,欲救出‘妖言惑眾、蠱惑人心’的陳恪,請皇上、太後下旨嚴查。”
梁堅使用了“圍攻”一詞,是想引起劉太後和李禎的憤怒,可他忽略了三件事,興國府知府包拯也在殿上,他是直接責任人。
而國子監、太學院的最高管理衙門是禮部,說數百學子圍攻府衙就是打何慶之的臉。
而十餘位學子的老爹也站在這座大殿裏。
梁堅的奏報一下子打了十餘個文武大臣的臉。
所以包拯有仗義,率先出班奏道:“啟稟皇上、太後,梁禦史昨晚可能未到現場,故奏報有誤。”
他先否定梁堅的奏報,然後揚聲說道:“事實是,臣根據禦史台的查辦文書,昨天下午兩時多,派巡捕將陳恪帶回府衙,並關進牢房。”
“四時左右,有幾名太學院的學子聞訊趕來探聽消息,此後國子監、太學院、鶴翔書院的十餘名學子陸續趕來,得知陳恪的罪名為‘妖言惑眾、蠱惑人心’而義憤填膺。”
“然後才有數百名學子先後趕來,聚在府衙門前請願,強烈要求就陳恪講學內容進行‘辯經’。”
“此乃學術上的正常要求,何來圍攻府衙一說?”
包拯說完,何慶之立刻出班說道:“臣附議。”
包拯說是學術上的正常要求,身為禮部尚書的何慶之立刻確認,學術討論絕對是教育興盛的體現。
聽兩人一唱一和否定學子們圍攻府衙的定性,而十餘位臣僚在輕輕點頭給予肯定,梁堅不知如何再說。
禦史中丞楊國斌出班說道:“包知府說得輕描淡寫,但如何解釋讓陳恪出府講學一事?”
他將目標轉到包拯身上,聽包拯淡然回道:“楊中丞、本府就任,立刻研讀禦史台發來的查辦文書,觀其內容,對‘妖言惑眾、蠱惑人心’的定性實在不解。”
“但本府尊重禦史台,立刻安排巡捕緝拿陳恪,並將之關入牢房準備今日審案,正在準備中,卻聽府門外傳來學子們的喊聲,將陳恪所講內容一一說出並要求‘辯經’”
“在此期間本府仔細傾聽,又仔細斟酌一番,讓陳恪出麵安撫眾學子激動的情緒最是恰當,事實證明本府的安排是對的。”
包拯說話絲絲入扣,還給自己的行為點個讚。
而楊國斌絕不接受包拯的說辭,沉聲回道:“包知府說話避重就輕,陳恪出麵不是安撫而是講學,將‘逝者如斯夫’講解為推陳出新、開拓進取。”
“還用廁紙這樣肮髒的東西做比方,可是諷刺朝堂上下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嗎?”
楊國斌所言極重,不僅將滿朝文武囊括進來,還影射了李禎和劉太後,卻見大家沒什麽反應,也未聽見劉太後或李禎出聲。
楊國斌詫異地看向禦台,卻聽包拯沉聲說道:“本府讓師爺記下學子們所說的課題,並進行了研究,發現陳恪所講內容緊扣一個主題,拓寬學子們的思路。”
“如他第一堂課所講的曹劌論戰,曆來作為軍事題材,但他要學子們不要看文章表麵,而要去探究曹劌論戰後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很不好。”
“再說那晚在府衙前的講課,“逝者如斯夫”,大家都知道夫子說的是時間,而他將之引申到學識的不斷更新、思維的不斷拓展和積極的探索上。”
“楊中丞、如沒有這種更新、拓展和探索,中丞能穿上棉衣、蓋上棉被嗎?能吃上鐵鍋炒出來的菜嗎?”
“再說廁紙,據本府所查,確是我大興王朝近些年所產之物。”
“本府安排差人連夜出去核查,在楊中丞眼裏肮髒的廁紙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而律國、大理等國之人更是聞所未聞。”
“本府請問一句,不知中丞如廁是使用廁紙還是其他物品?”
這話一出,楊國斌的這張瘦長臉頓時漲紅起來,而群臣卻個個捂嘴。
他們不敢在朝堂上發笑,捂著嘴一副很辛苦的神態。
可包拯還要繼續說話,“陳恪認為紙張是最偉大的發明,本府也是這麽認為。而我大興王朝發明了廁紙,不僅體現了高度的繁榮,更體現了高度的文明,有何肮髒之處?”
等包拯話音落地,何慶之立刻說道:“啟稟皇上、太後,據鴻臚寺接待官員傳來消息,律國使團剛一入住就立刻要求提供廁紙。”
“據說律國廁紙價格是我大興王朝的兩倍有餘,隻有皇室和勳貴能用得起,一般官員是用不起的。”
何慶之和包拯站在一條戰線上,願意討論廁紙問題,隻要遠離學子們圍堵興國府衙的事就行。
可其他官員卻不想談廁紙,提起這個話題感覺怪怪的。
而包拯看看左右官員臉上怪異的表情,突然升起一個想法,“這小子故意的。”
陳恪在講學時提到了廁紙,引起眾人發笑,後又接受他的解釋,包括包拯本人。
他也沒往深處想,按照陳恪的說法駁斥楊國斌,等楊國斌無語、左右臣僚臉現怪異之色,他就突然有了這個想法。
陳恪昨晚故意說到廁紙,目的就是讓楊國斌等人說出來,然後大家都挺尷尬。
這時的群臣沒法不尷尬,堂堂早朝會上,上麵坐著皇上、太後,下麵站著一品至五品高官,大興王朝的最高掌權集團竟在這座大殿裏討論廁紙問題?
想到這包拯閉嘴,移步站到隊列裏,決定回去之後一定要懲罰陳恪一番。
而楊國斌也反應過來,回到隊列裏緊閉雙唇,好像剛才說廁紙的那位不是他。
這時大家都挺尷尬,一時間大殿裏鴉雀無聲。
見到這一幕,坐在龍椅上的李禎極想大笑一聲,一群高智商的老油條竟被一個十九歲的青年耍了。
而坐在簾後的劉太後也感覺尷尬,可見群臣都不說話她就不能不說話了。
於是沉聲問道:“關於楊卿與包卿討論之事,皇上可有什麽看法?”
她不能詢問群臣就隻能問李禎了,而李禎也明白,他可以不要權力,但不能沒有態度,於是恭敬地說道:“母後、兒臣認為包卿說的有理,紙張確實是最偉大的發明。”
李禎否定楊國斌,但說得非常委婉。
而劉太後立刻說道:“皇上說得對,紙張能夠更好的傳播學識,讓更多的學子看到書籍,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確實功高蓋世。”
他娘倆一問一答,將廁紙的事成功掩蓋過去,但陳恪的事卻不能因此過去,是否“妖言惑眾、蠱惑人心”必須有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