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恪跟著王小二走進院內,隨後走上二樓,這時的他明白了,上房就是比普通房間高一層而已。


    於是繼續後悔,跟在王小二身後走進這間屋子,立定雙腳看看環境,室內二十餘平的麵積應該比普通客房大。


    這樣想他的心裏就平衡一些,再看看布局,一張床榻、一張書桌、兩張椅子,還有專門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台。


    又看看茶台下鋪設的涼墊,他的心裏就更平衡了,普通客房肯定沒有這些設施。


    然後看見王小二拉開一角的布簾,裏麵擺放一個木架,上麵放著洗漱的臉盆。


    王小二給他介紹了屋裏的設施,隨後說道:“請公子稍等,一會就將被褥和洗漱用品送來。”


    說完這話王小二往外走去,走到門前站住腳轉身問道:“公子可曾用過晚餐?如沒有可到前樓用餐,也可讓小的送過來。”


    王小二的服務態度真好,陳恪輕輕點點頭、淡淡地回道:“不用勞煩你了,一會我去前樓用餐。”


    他有些心不在焉,剛才看見了武財神,讓他突然想起一件事,這個世界與他的世界有何不同?


    那些天光忙著打仗了,也沒考慮這麽多,對定軍山這個名也沒發生聯想。


    大山都是由人命名的,重複的很多,就像老君山遍布全國,而雲台山也有十餘個之多,在另一個世界出現定軍山也不稀奇。


    但他忽略了黃河的存在,從河裏爬上岸也沒多想,直到看見武財神的畫像突然想起一件事。


    與山脈河流的命名不同,神像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象征,有武財神的畫像就肯定有道教,再往前延伸,就一定有道家。


    既然有道家就應該有儒家,想到這陳恪輕輕拍拍腦門,自己買了一件襴衫,卻忽略了這個問題。


    他好像忽略了很多事,坐在桌前仔細思考一番,聽到敲門聲也沒在意。


    等房門打開見王小二帶著一名夥計走進來,跪在茶台邊打開食盒,端出幾盤熱氣騰騰的菜肴。


    見此情景陳恪一怔,沒等詢問卻見王掌櫃帶著一個少年走進屋來。


    王掌櫃笑道:“承蒙公子指點,略備薄酒表示感謝。”


    隨後介紹身後的少年,“這是小兒王韶。”


    王韶向他行禮,而陳恪一怔,這個名字他熟悉,那個世界的王韶是北宋唯一一位開疆拓土的名將。


    “可他是江西人,不應在汴京...”想到這陳恪就知道自己錯了,在這遇到嶽飛都沒必要驚訝,此王韶未必是那個王韶,同名同姓的多了,想到這也不推辭,跪坐在茶台邊露出一副淡然之色。


    他是曆史生出身,知道如何裝高人,還知道墊子上擺放的這個東西是什麽,支踵這東西把後代人騙得那叫慘啊!


    他就是被騙者之一,看古裝劇非常佩服古人,“古代人真厲害,跪坐這麽長時間也不會腳麻。”


    上大學後方知一種跪坐的器具名為支踵,現在的他就坐在支踵上麵,兩條腿往後彎曲,屁股卻不會壓在腳踝上,隻要捋捋劍服的下擺將支踵罩在裏麵,後代人也會佩服他,“陳恪竟能跪坐這麽長時間!”


    這就是古人的跪坐,他和王掌櫃、王韶分賓主坐好,上身挺直,姿勢非常標準。


    待他三人坐好,王掌櫃給他斟上酒,而陳恪卻看向對麵的王韶,淡淡地問道:“你有什麽問題要問我?”


    他不客氣,麵對十餘歲的王韶單刀直人。


    聽他開門見山,王掌櫃的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


    而王韶卻坦然回道:“我讀《論語》,對其中一句話不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底何解?”


    王韶坦坦蕩蕩毫不畏縮,直視陳恪坦然說出,竟有考較之意。


    而陳恪也沒直接回他,淡淡地問道:“有何不解?”


    王韶朗聲回道:“夫子說過‘有教無類’,兩者之間豈不矛盾?”


    他看出了問題,思路有些混亂。


    陳恪淡淡地回道:“你這麽念誦一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王韶跟著念道:“‘民可使、由之...’”念到這猛然頓住,臉上露出恍然之色。


    他明白了,在“民可使”的後麵頓一下,意思截然不同。


    於是拱手一禮再次問道:“夫子為何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聽到這個問題陳恪微微一笑,淡淡地問道:“為何求解?”


    王韶回道:“夫子事母至孝,緣何說出此言?”


    陳恪鄭重說道:“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就要弄清何為小人?”


    “在夫子嘴裏,人分君子和小人兩種,概括地說,君子就是那種努力學習、積極修身的人,而與之對應的就是小人。”


    “他嘴裏的小人不是指壞人,而是指那些不學習不修身的人。”


    “理解了這層含義這句話就好理解了,夫子說,‘有些女人不學習不修身使其不懂道理啊!’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後麵的話就是注解的意思。”


    他又說出一個新解釋,可這個解釋卻很合理,王韶想了想再次拱手一禮。


    而王掌櫃笑道:“蒙公子給小兒解惑,敬你一盅。”


    兩人喝盅酒,王韶以白水相陪。


    待放下酒盅王韶再次問道:“還有一事不明...”


    王掌櫃急忙低喝一聲,“等公子吃兩口菜再請教。”


    而陳恪笑道:“令郎是個直爽的人,我喜歡,問吧。”


    王韶立刻問道:“夫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何解?”


    陳恪淡淡地回道:“就是字麵的解釋,有何問題?”


    王韶憤然說道:“置國法於何地?”


    陳恪淡淡地問道:“國由何組成?”


    “人。”王韶的回答不具體。


    於是陳恪告訴他,“國是由一個個小家組成的,這些小家的穩定才能保證國的穩定。”


    “如父告發子、子告發父,家庭成員不再互親互愛互尊互信,如何保證家的穩定?家不穩定如何保證國的穩定?”


    “而國法如依靠父子不隱才能實施,國又何必設置有司衙門去調查?”


    “所以保持家的穩定,就必須維護親人間的互親互愛互尊互信,而國法的實施也必須要維護這份穩定,否則必將道德敗壞、天下大亂。”


    他的解釋讓王掌櫃頻頻點頭,而王韶再次深施一禮,讚道:“難怪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聽到這話陳恪心裏一動,沉聲問道:“誰說的?”


    王韶訝異地回道:“公子不知是韓王李普所言嗎?”


    陳恪知道了,這是連封爵都不變啊。


    趙普,北宋的開國宰相,死後被封為韓王。


    可在這裏趙普竟變成了李普,卻讓陳恪覺得很舒服,好似一頭走失的牛回到牛群裏的感覺。


    於是淡淡地回道:“當然知道是李普所言,可他為何要說這話?”


    王韶不知,拱手請教。


    陳恪還是保持著高人的形象、淡淡地說道:“天下初定,急需各類有學識的人進入朝廷輔政,也需要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學習中來,建立一個濃厚的文化氛圍。”


    “而在文化入門方麵,沒有比《論語》更合適的了,李普說這話就是為達到這個目的。”


    “小郎、你在學習中一定要結合某些話、某些事的背景來考慮問題,而不是聽之信之。”


    他解釋了,可王韶有疑問,“難道半部《論語》不能治天下嗎?”


    陳恪仍然淡淡地回道:“不能。治理天下需要多種學說並舉,《論語》適合教育,但在治國方麵卻需要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麵的結合才行。


    “在教育上需要有學習四書五經的人,而在其他方麵也要有學習政治、經濟、軍事方麵的人才才能將國家治理好。”


    他沒有說走嘴,政治、經濟這樣的詞語早在《尚書》中就記述了。


    他知道有論語,就知道有《尚書》,說話沒有顧慮。


    而王韶一直靜靜地聽他說話,待他話音落地,急忙問道:“先生可懂軍事?”


    他稱陳恪為“先生”就是被說服了,這時的先生一詞可不是以後打招呼的稱呼,隻有解惑的老師才被稱為先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晴陽照行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落雖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落雖頻並收藏晴陽照行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