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楠得意一笑,看著張朋業的目光充滿了不屑。
張朋業怒火攻心,雙眼氣的通紅,脖子處青筋暴起,“蔡楠!你欺我太甚!”
蔡楠有恃無恐的站在門口說道,“張朋業,你還不速速束手就擒!”
“你想得美!”張朋業怒吼道,“此等冤屈之罪,我張某決不認!”
話音落地,小腹丹田急速運轉,整個人氣息暴漲,蔡楠身後的禁衛軍將士站在原地著急的看著張朋業,是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
然而麵對真氣爆發的張朋業,蔡楠卻是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反倒是張朋業露出痛苦神色,真氣運行周身,不僅沒有讓真氣外顯,反倒使自己臉色漲紅,撲哧一聲,吐出一大口淤血。
小腹處的巨痛讓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額頭青筋暴起,沙啞的嗓子嘶聲說道,“這是怎麽回事?你幹了什麽?”
蔡楠得意的笑了笑,“張將軍可知道東海異香秋山香?”
空氣中香味彌漫,張朋業緩緩轉身,看向一旁案台上的博山香爐,“是它!”
沿揚州入東海三百裏,有孤島,名為聖蓬,島上有奇花,盛開之時,花瓣赤紅如血,香味十裏不散,獸類聞之,精神渙散,萎靡不振;揚州臨江城秋山村漁民捕魚之時意外登島,發現這種異香,便將其采摘帶回,等到花瓣幹枯後研磨成粉,做成熏香,以其村命名為秋山香,此香一經問世就受到江南士子的青睞!後來秋山香流入武林,武林中人意外發現,久聞此香可封閉五感,遲滯丹田,限製真氣運行;因此大名鼎鼎的秋山香便從士子典雅之物變為武者殺器。
“就這二兩秋山香可廢了本官不少銀錢,為了防止你聞出來是秋山香,本官還特意往裏麵加了桂木和檀香,張將軍,本官為了對付你可真是煞費苦心啊!”蔡楠一邊聞著屋子裏的熏香一邊得意說道。
張朋業憤怒起身,一把摔碎了身旁的博山香爐,“蔡楠,你這個小人!”
蔡楠可不管這些,沉聲吼道,“你們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將這逆賊速速拿下!”
門口的禁衛軍將士一個個麵麵相覷,很是為難。
張朋業也看出了這些手下的尷尬處境,起身道,“蔡楠,不用為難他們,我跟你走,但前提是我必須要見到陛下,不然讓我這麽不明不白的坐牢,我不甘心!”
“抗旨逆臣還想見陛下,張朋業,你也太不自量力了。”蔡楠甩袖冷哼道,“陛下最討厭不忠之人,你張朋業自稱對陛下忠心不二,怎麽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呢?放著好端端的榮華富貴不要非得去幫一個佞臣,等到了典獄監,好好反省反省你的錯誤,說不定陛下還會網開一麵饒你一命!”
張朋業破口大罵,“無恥鼠輩,我張彭業為國效力,為百姓北征,何須反省!此番進京我自知有罪,不求陛下寬恕,來此目的乃是為我禁衛軍眾將士謀求生路,你蔡楠當真小人,竟用陛下朱批陷害於我,構陷我謀害陛下,你才應該去典獄監反省,反省你身為大奉兵部尚書卻幹出栽贓陷害的小人之舉,反省你自己拿著朝廷俸祿卻做出此等下作之事!”
蔡楠不為所動,轉身就走,邊走邊說,“張朋業,同朝為官,本官最後勸你說一句,大奉千裏國土都在陛下腳下,大奉千萬子民見了陛下都要行跪拜之禮,在大奉,沒有什麽能大過陛下。”
張朋業聽著蔡楠的話,似懂非懂,雙拳緊握的他不甘心的走出蔡府,看著頭頂藍天,踩著青石地板,悵然若失。
。。。
殷都寧府。
寧楓知道寧延大勝凱旋一事後,高興不已,在寧府大擺宴席,說是為夫人賀壽,可大家都知道丞相府已經七八年未擺壽宴了,這個時候突然擺壽宴,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但也不是所有官員都敢來寧府參加這個壽宴的,這晚宴到場不過三人,國子監夫子孔章熙,寧延三嫂孔盈的父親,寧家的親戚;當朝戶部尚書虞白頡,寧延嶽丈,滿朝文武的眼中釘,因為寧延這個女婿也算是體驗了一把人見人嫌的滋味;這第三人便是羊辜佑,如今的他已經是大奉吏部侍郎,年紀輕輕就做到侍郎之位,足以見其能力卓越,若不是因為和寧家有瓜葛,早就是新一任的左都禦史了。
圍爐煮酒,果品佳肴,寧楓手握木勺,往爐上銅壺裏添酒,虞白頡拿著酒杯,幾次放於嘴邊又數次放下,神色擔憂,“寧丞相,雖說延兒打了勝仗,可這裏畢竟是國都,在此慶賀,若是被天子知曉,怕是不妥吧!”
羊辜佑笑著說道,“虞尚書,陛下應該早就知道了,寧相為夫人慶賀生辰與府中設宴,說出去也沒什麽偏頗之處。”
“當今國都死氣沉沉,禁衛軍北上之後,朝中不少官員患得患失,百姓議論紛紛,一邊是延兒打了勝仗洗刷大奉十年屈辱,讓百姓揚眉吐氣;一邊又是朝廷控製民心,散布言論說延兒是個狼子野心的謀逆之徒,百姓不明真相徒增怨憤;此戰過後,殷都城中關於延兒不好的言論是淡下一些,可百姓仍是心中忐忑,他們究竟是將延兒視作國之壁壘還是國之蛀蟲,無人敢下斷言!”寧楓持勺添酒,徐徐說道。
雖說寧楓已受到軟禁難以入朝參政,但對於大奉朝堂卻是了如指掌,長久生活於坊間,也讓他更加理解百姓處境,體會到百姓難處,對百姓言論和思想受到朝廷控製也是深有所感。
孔章熙捋著胡須點了點頭,“寧丞相所言非虛,百姓彷徨,朝廷不安,再加上中原連年幹旱,受災百姓日盛一日,朝廷已焦頭爛額;寧州牧北征大捷,寧相家中做宴,此事鬧到太和殿,少不了有些官員在陛下麵前嚼舌根。”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寧相宴席之意也不在壽字上對吧?”羊辜佑淡然一笑,“定州軍聯合項州軍,北地軍,禁衛軍取得北征大捷,按理朝廷本該慶賀,但北征之戰乃寧州牧自作主張,並未得到朝廷授意,陛下對此不滿也是情理之中,說道今日殷都紛亂情景,下官也略知一二,簡單來說就是忌憚二字。”
“延兒功高震主,甚至連陛下親衛禁衛軍都能勸動一同北征,難怪天子忌憚!別忘了我們的陛下是怎麽上位的!”虞白頡皺眉說道。
羊辜佑趕緊打住虞白頡的話,“虞尚書慎言!”
寧楓起身擺袖,舉杯飲酒,剛煮好的酒帶著點梅花香,一口下肚,香氣沁人,“我寧楓如今雖位居丞相卻並無權力,倒是一身清閑,擺酒設宴也是隨心而行。”
“我看非也!”羊辜佑看了眼寧楓,放下酒杯,“寧相這場宴席是擺給陛下看的,寧州牧北征大勝,寧家聲威正勝,但朝廷於寧州牧矛盾重重,可以說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個時候陛下若是想穩住朝野,安定邊關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寧相進宮,以丞相之高位製衡寧州牧,同時重振朝綱,以定大局!設宴就是為了讓陛下知道這個殷都還有一個寧丞相。”
“哈哈哈。”寧楓聽後大笑道,“怪不得都說現在你羊大人頗有關老相的風姿,果然聰慧。”
虞白頡苦笑搖頭,“陛下對寧家本就疑心重重,寧丞相此舉老夫擔心會適得其反,讓天子更加忌憚,會覺得寧丞相在用定州軍威脅陛下,討要丞相之權,搞不好會適得其反,引起陛下怨恨啊。”
孔章熙同樣認可虞白頡的話,“虞尚書說的在理,當今天子剛愎多疑,還是小心為上。”
寧楓起身,語氣中帶著些許不甘,“大奉危機四伏,如若我寧楓還選擇做一個安樂公,那就太對不起我身上這身繡花赤紅袍了;更對不起關丞相臨終囑托,朝廷需要整頓,不能再讓大奉這麽亂下去了。”
此話一出,場上三人紛紛沉默不語,虞白頡是無奈的沉默,他和寧楓是同樣的人,但終是因為寧姓而不得重用,說白了他之所以能出現在殷都其實就是朝廷為牽製寧延之用,同時防止青州脫離控製於寧家站在一起;羊辜佑的沉悶是尊敬的沉默,對寧楓發自內心的敬意,寧家五子才俊,當真不是說說而已;孔章熙的沉悶更像是一種看破世俗的沉悶,明知此事不可行而偏要行之,最後的結果往往都不會太好。
紅爐煮酒,月下暢飲,直到天明。
。。。
皇宮西苑。
高昌是一個頭兩個大,張朋業秘密抓捕還沒過兩天,這寧楓又在府邸大擺壽宴,明眼人誰看不出來這寧楓是在打著給夫人賀壽的名義替寧延慶功。
這幾天都沒有睡好覺的高昌隻覺頭痛無比,就好像有萬千螞蟻在腦子裏爬,身旁的老太監朱公公趕緊端來熱茶放在高昌麵前的案幾上,同時走到高昌身後替他揉肩,“陛下,您坐在這都三個時辰了,該休息會了。”
高昌歎氣道,“麻煩事這麽多,哪裏有心思休息。”
高昌端起桌上熱茶喝了一口,感覺舒服很多,“最近國師在忙什麽,自從寧延北征得勝後就沒有見過他。”
“國師這些時日一直在府上占卜籌卦,哪裏也沒去。”朱公公聲音嘶啞的說道。
高昌深呼吸一口氣,臉色說不上好看也說不上難看,“又玩弄起他的老本行了。”
說話之時,門外傳來小太監的聲音,“啟稟陛下,範北思範大人求見。”
“知道了,讓他進來!”高昌起身最好,身後的朱公公會起身離去,退到一旁。
範北思走進來,拱手行禮,“臣範北思參見陛下。”
“行了,有什麽事坐下說吧,朕這裏還一堆事呢!”高昌擺手說道。
範北思起身拿出一封奏折,放在高昌麵前,“這是臣下所寫的《定國疏》,共九篇十七論,國家憂患,陛下日夜憂慮,臣下擔心陛下身體,想著替陛下分憂,便寫了這篇《定國疏》,才疏學淺,還望陛下賜教。”
高昌微微一笑,拿起桌上的《定國疏》打開看了看,邊看邊說道,“安撫西北,爭取靖州,以江南之糧財救濟中原災民。。。”
《定國疏》的國策總體來說還是很合時宜的,像安撫西北,爭取靖州,現在明麵上聽從兵部直接調動的軍隊隻有北地軍和禁衛軍,禁衛軍出了張朋業這樁事後一時半會是指望不上了,能在軍隊上製衡寧延就隻有齊溪了;高昌一開始對《定國疏》的內容還很滿意,可是看著看著臉色就不對了,“以丞相之權製約五府?重新選拔六部官員?”
下麵的範北思拱手解釋道,“陛下,寧楓丞相是當時不可多得的良才,如今五府六部官員大多以年輕的國子監學子為主,他們讀書寫奏章可以,可在對政務的處理上很多地方都是有失偏頗,尤其是在對汕州,滇州這些邊境州事的處理上太過理想化,還有中原災情,這些書生不懂農桑,不懂民事,靠著一張紙一支筆就決斷了兩州農事,將戶部撥款用於修建書舍,儒堂!導致旱情之時上萬畝耕地無水可灌,百姓隻能看著麥苗在地中枯死;六部之間幾乎毫無往來,各幹各的,下發的政令前後矛盾,東家往北,西家往南,上層任務下邊官員執行不了,地方政治混亂,現在寧家聲威正勝,如若能以此為契機將寧楓丞相召回朝廷,重管六部。。。”
“夠了!”不等範北思說完高昌直接憤怒起身,指著範北思說道,“範北思,休要在此胡言亂語,你這是在說六部混亂,還是在說朕治國無方啊!”
“陛下明鑒,臣不敢!”範北思趕緊低頭拱手。
“這《定國疏》朕先留著了,你下去吧。”高昌忍著怒意低聲說道。
現在的高昌一聽到關於寧家的消息就心煩,甚至都在想偌大的大奉難道除了寧家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嗎?
一個寧延就夠了,怎麽連寧楓也不讓他省心!
張朋業怒火攻心,雙眼氣的通紅,脖子處青筋暴起,“蔡楠!你欺我太甚!”
蔡楠有恃無恐的站在門口說道,“張朋業,你還不速速束手就擒!”
“你想得美!”張朋業怒吼道,“此等冤屈之罪,我張某決不認!”
話音落地,小腹丹田急速運轉,整個人氣息暴漲,蔡楠身後的禁衛軍將士站在原地著急的看著張朋業,是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
然而麵對真氣爆發的張朋業,蔡楠卻是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反倒是張朋業露出痛苦神色,真氣運行周身,不僅沒有讓真氣外顯,反倒使自己臉色漲紅,撲哧一聲,吐出一大口淤血。
小腹處的巨痛讓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額頭青筋暴起,沙啞的嗓子嘶聲說道,“這是怎麽回事?你幹了什麽?”
蔡楠得意的笑了笑,“張將軍可知道東海異香秋山香?”
空氣中香味彌漫,張朋業緩緩轉身,看向一旁案台上的博山香爐,“是它!”
沿揚州入東海三百裏,有孤島,名為聖蓬,島上有奇花,盛開之時,花瓣赤紅如血,香味十裏不散,獸類聞之,精神渙散,萎靡不振;揚州臨江城秋山村漁民捕魚之時意外登島,發現這種異香,便將其采摘帶回,等到花瓣幹枯後研磨成粉,做成熏香,以其村命名為秋山香,此香一經問世就受到江南士子的青睞!後來秋山香流入武林,武林中人意外發現,久聞此香可封閉五感,遲滯丹田,限製真氣運行;因此大名鼎鼎的秋山香便從士子典雅之物變為武者殺器。
“就這二兩秋山香可廢了本官不少銀錢,為了防止你聞出來是秋山香,本官還特意往裏麵加了桂木和檀香,張將軍,本官為了對付你可真是煞費苦心啊!”蔡楠一邊聞著屋子裏的熏香一邊得意說道。
張朋業憤怒起身,一把摔碎了身旁的博山香爐,“蔡楠,你這個小人!”
蔡楠可不管這些,沉聲吼道,“你們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將這逆賊速速拿下!”
門口的禁衛軍將士一個個麵麵相覷,很是為難。
張朋業也看出了這些手下的尷尬處境,起身道,“蔡楠,不用為難他們,我跟你走,但前提是我必須要見到陛下,不然讓我這麽不明不白的坐牢,我不甘心!”
“抗旨逆臣還想見陛下,張朋業,你也太不自量力了。”蔡楠甩袖冷哼道,“陛下最討厭不忠之人,你張朋業自稱對陛下忠心不二,怎麽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呢?放著好端端的榮華富貴不要非得去幫一個佞臣,等到了典獄監,好好反省反省你的錯誤,說不定陛下還會網開一麵饒你一命!”
張朋業破口大罵,“無恥鼠輩,我張彭業為國效力,為百姓北征,何須反省!此番進京我自知有罪,不求陛下寬恕,來此目的乃是為我禁衛軍眾將士謀求生路,你蔡楠當真小人,竟用陛下朱批陷害於我,構陷我謀害陛下,你才應該去典獄監反省,反省你身為大奉兵部尚書卻幹出栽贓陷害的小人之舉,反省你自己拿著朝廷俸祿卻做出此等下作之事!”
蔡楠不為所動,轉身就走,邊走邊說,“張朋業,同朝為官,本官最後勸你說一句,大奉千裏國土都在陛下腳下,大奉千萬子民見了陛下都要行跪拜之禮,在大奉,沒有什麽能大過陛下。”
張朋業聽著蔡楠的話,似懂非懂,雙拳緊握的他不甘心的走出蔡府,看著頭頂藍天,踩著青石地板,悵然若失。
。。。
殷都寧府。
寧楓知道寧延大勝凱旋一事後,高興不已,在寧府大擺宴席,說是為夫人賀壽,可大家都知道丞相府已經七八年未擺壽宴了,這個時候突然擺壽宴,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但也不是所有官員都敢來寧府參加這個壽宴的,這晚宴到場不過三人,國子監夫子孔章熙,寧延三嫂孔盈的父親,寧家的親戚;當朝戶部尚書虞白頡,寧延嶽丈,滿朝文武的眼中釘,因為寧延這個女婿也算是體驗了一把人見人嫌的滋味;這第三人便是羊辜佑,如今的他已經是大奉吏部侍郎,年紀輕輕就做到侍郎之位,足以見其能力卓越,若不是因為和寧家有瓜葛,早就是新一任的左都禦史了。
圍爐煮酒,果品佳肴,寧楓手握木勺,往爐上銅壺裏添酒,虞白頡拿著酒杯,幾次放於嘴邊又數次放下,神色擔憂,“寧丞相,雖說延兒打了勝仗,可這裏畢竟是國都,在此慶賀,若是被天子知曉,怕是不妥吧!”
羊辜佑笑著說道,“虞尚書,陛下應該早就知道了,寧相為夫人慶賀生辰與府中設宴,說出去也沒什麽偏頗之處。”
“當今國都死氣沉沉,禁衛軍北上之後,朝中不少官員患得患失,百姓議論紛紛,一邊是延兒打了勝仗洗刷大奉十年屈辱,讓百姓揚眉吐氣;一邊又是朝廷控製民心,散布言論說延兒是個狼子野心的謀逆之徒,百姓不明真相徒增怨憤;此戰過後,殷都城中關於延兒不好的言論是淡下一些,可百姓仍是心中忐忑,他們究竟是將延兒視作國之壁壘還是國之蛀蟲,無人敢下斷言!”寧楓持勺添酒,徐徐說道。
雖說寧楓已受到軟禁難以入朝參政,但對於大奉朝堂卻是了如指掌,長久生活於坊間,也讓他更加理解百姓處境,體會到百姓難處,對百姓言論和思想受到朝廷控製也是深有所感。
孔章熙捋著胡須點了點頭,“寧丞相所言非虛,百姓彷徨,朝廷不安,再加上中原連年幹旱,受災百姓日盛一日,朝廷已焦頭爛額;寧州牧北征大捷,寧相家中做宴,此事鬧到太和殿,少不了有些官員在陛下麵前嚼舌根。”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寧相宴席之意也不在壽字上對吧?”羊辜佑淡然一笑,“定州軍聯合項州軍,北地軍,禁衛軍取得北征大捷,按理朝廷本該慶賀,但北征之戰乃寧州牧自作主張,並未得到朝廷授意,陛下對此不滿也是情理之中,說道今日殷都紛亂情景,下官也略知一二,簡單來說就是忌憚二字。”
“延兒功高震主,甚至連陛下親衛禁衛軍都能勸動一同北征,難怪天子忌憚!別忘了我們的陛下是怎麽上位的!”虞白頡皺眉說道。
羊辜佑趕緊打住虞白頡的話,“虞尚書慎言!”
寧楓起身擺袖,舉杯飲酒,剛煮好的酒帶著點梅花香,一口下肚,香氣沁人,“我寧楓如今雖位居丞相卻並無權力,倒是一身清閑,擺酒設宴也是隨心而行。”
“我看非也!”羊辜佑看了眼寧楓,放下酒杯,“寧相這場宴席是擺給陛下看的,寧州牧北征大勝,寧家聲威正勝,但朝廷於寧州牧矛盾重重,可以說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個時候陛下若是想穩住朝野,安定邊關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寧相進宮,以丞相之高位製衡寧州牧,同時重振朝綱,以定大局!設宴就是為了讓陛下知道這個殷都還有一個寧丞相。”
“哈哈哈。”寧楓聽後大笑道,“怪不得都說現在你羊大人頗有關老相的風姿,果然聰慧。”
虞白頡苦笑搖頭,“陛下對寧家本就疑心重重,寧丞相此舉老夫擔心會適得其反,讓天子更加忌憚,會覺得寧丞相在用定州軍威脅陛下,討要丞相之權,搞不好會適得其反,引起陛下怨恨啊。”
孔章熙同樣認可虞白頡的話,“虞尚書說的在理,當今天子剛愎多疑,還是小心為上。”
寧楓起身,語氣中帶著些許不甘,“大奉危機四伏,如若我寧楓還選擇做一個安樂公,那就太對不起我身上這身繡花赤紅袍了;更對不起關丞相臨終囑托,朝廷需要整頓,不能再讓大奉這麽亂下去了。”
此話一出,場上三人紛紛沉默不語,虞白頡是無奈的沉默,他和寧楓是同樣的人,但終是因為寧姓而不得重用,說白了他之所以能出現在殷都其實就是朝廷為牽製寧延之用,同時防止青州脫離控製於寧家站在一起;羊辜佑的沉悶是尊敬的沉默,對寧楓發自內心的敬意,寧家五子才俊,當真不是說說而已;孔章熙的沉悶更像是一種看破世俗的沉悶,明知此事不可行而偏要行之,最後的結果往往都不會太好。
紅爐煮酒,月下暢飲,直到天明。
。。。
皇宮西苑。
高昌是一個頭兩個大,張朋業秘密抓捕還沒過兩天,這寧楓又在府邸大擺壽宴,明眼人誰看不出來這寧楓是在打著給夫人賀壽的名義替寧延慶功。
這幾天都沒有睡好覺的高昌隻覺頭痛無比,就好像有萬千螞蟻在腦子裏爬,身旁的老太監朱公公趕緊端來熱茶放在高昌麵前的案幾上,同時走到高昌身後替他揉肩,“陛下,您坐在這都三個時辰了,該休息會了。”
高昌歎氣道,“麻煩事這麽多,哪裏有心思休息。”
高昌端起桌上熱茶喝了一口,感覺舒服很多,“最近國師在忙什麽,自從寧延北征得勝後就沒有見過他。”
“國師這些時日一直在府上占卜籌卦,哪裏也沒去。”朱公公聲音嘶啞的說道。
高昌深呼吸一口氣,臉色說不上好看也說不上難看,“又玩弄起他的老本行了。”
說話之時,門外傳來小太監的聲音,“啟稟陛下,範北思範大人求見。”
“知道了,讓他進來!”高昌起身最好,身後的朱公公會起身離去,退到一旁。
範北思走進來,拱手行禮,“臣範北思參見陛下。”
“行了,有什麽事坐下說吧,朕這裏還一堆事呢!”高昌擺手說道。
範北思起身拿出一封奏折,放在高昌麵前,“這是臣下所寫的《定國疏》,共九篇十七論,國家憂患,陛下日夜憂慮,臣下擔心陛下身體,想著替陛下分憂,便寫了這篇《定國疏》,才疏學淺,還望陛下賜教。”
高昌微微一笑,拿起桌上的《定國疏》打開看了看,邊看邊說道,“安撫西北,爭取靖州,以江南之糧財救濟中原災民。。。”
《定國疏》的國策總體來說還是很合時宜的,像安撫西北,爭取靖州,現在明麵上聽從兵部直接調動的軍隊隻有北地軍和禁衛軍,禁衛軍出了張朋業這樁事後一時半會是指望不上了,能在軍隊上製衡寧延就隻有齊溪了;高昌一開始對《定國疏》的內容還很滿意,可是看著看著臉色就不對了,“以丞相之權製約五府?重新選拔六部官員?”
下麵的範北思拱手解釋道,“陛下,寧楓丞相是當時不可多得的良才,如今五府六部官員大多以年輕的國子監學子為主,他們讀書寫奏章可以,可在對政務的處理上很多地方都是有失偏頗,尤其是在對汕州,滇州這些邊境州事的處理上太過理想化,還有中原災情,這些書生不懂農桑,不懂民事,靠著一張紙一支筆就決斷了兩州農事,將戶部撥款用於修建書舍,儒堂!導致旱情之時上萬畝耕地無水可灌,百姓隻能看著麥苗在地中枯死;六部之間幾乎毫無往來,各幹各的,下發的政令前後矛盾,東家往北,西家往南,上層任務下邊官員執行不了,地方政治混亂,現在寧家聲威正勝,如若能以此為契機將寧楓丞相召回朝廷,重管六部。。。”
“夠了!”不等範北思說完高昌直接憤怒起身,指著範北思說道,“範北思,休要在此胡言亂語,你這是在說六部混亂,還是在說朕治國無方啊!”
“陛下明鑒,臣不敢!”範北思趕緊低頭拱手。
“這《定國疏》朕先留著了,你下去吧。”高昌忍著怒意低聲說道。
現在的高昌一聽到關於寧家的消息就心煩,甚至都在想偌大的大奉難道除了寧家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嗎?
一個寧延就夠了,怎麽連寧楓也不讓他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