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耶和挪多佳一樣,在秘境中留下了自己的感悟的東西。
然後便離開和諧自在的秘境,再次踏足紅塵世界。
剛開始,摩羅耶走遍世界,和挪多佳一樣用自己的智慧為眾生解決痛苦和煩惱,但是摩羅耶卻是得到了與挪多佳不同的結果。
剛開始,人們十分歡迎摩羅耶這位智者的到來。
他所到之處,都能為人們解決困擾。
摩羅耶的名聲傳得也很快,無論什麽問題他都能解決。
這下就讓很多人起了歹心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不多時,摩羅耶便遭到了賊人的追殺,想要把他綁回去囚禁起來。
權貴們想讓摩羅耶給予他們潑天的富貴。
皇族們想讓摩羅耶教給他們延年益壽的方法。
擁有著無上智慧的摩羅耶古佛,又怎麽會不知道人心叵測。
夢中的做法隻能得到一個借鑒的作用。
就好比人生有無數個結局,你打通了你想要的結局,那也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現實是會變的,同樣的路不一定能走到同樣的目的地。
於是,在逃亡的路上,他調整了自己計劃。
摩羅耶離開了中原,在一個小國落腳。
這個小國國力弱小,土地貧瘠,糧食難產,國內資源不多,全國老百姓都沒能吃上一頓飽飯,麵黃肌瘦。
摩羅耶在這裏如魚得水。
他為老百姓們講述挪多佳的思想,和自己完美世界的構想。
在這麽極端的環境下,他傳播出的思想很快便聚攏起一批人。
摩羅耶幫助他們解決土地貧瘠,耕種難,糧食產量少的問題。
不管遇到什麽樣的災害,摩羅耶都能帶領百姓安全度過,他所在的地方年年糧食大豐收。
這下更多人來尋求他的幫助。
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摩羅耶的思想傳播。
逐漸的,跟隨他的人越來越多。
最後發展到整個小國都是他的信徒。
在康元560年,在摩羅耶六十五歲的某一天開壇講法的時,他創立了教派。
把這個組織定義為佛教。
這便是黃星中,最早佛教出現的時候。
摩羅耶根據自己多年整理的挪多佳事跡和自己的理念,編寫出《挪多佳持修觀心經》《行世無量功德經》《摩羅本願經》《無上圓覺經》四本經書。
經書的出現,更是將小國百姓的精神思想統一起來。
整個小國被稱為佛國,摩羅耶被尊為佛國主持。
每個地方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寺廟,為民眾解決問題的同時,還為大家散播摩羅耶的思想以及他的經文。
在這裏,人人每天都是歡喜自在。
如果不甚犯了事,那犯人也會羞愧的去寺廟自首,接受當地寺廟的審判。
周邊的國家百姓見到佛國宛如天堂一般,豈能有不心動的理由。
於是大批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百姓背井離鄉的遷移到佛國。
佛國百姓自然也歡迎至極,每天和這些逃難的百姓一起勞作,聽寺廟禪師講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再為生活而煩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他小國的國主自然不會任由佛國做大。
所以,他們組織起一支聯合軍隊,開始入侵佛國。
但是,在佛國過上了好日子的百姓,又怎麽會任由別人破壞。
百姓在寺廟的組織下,奮起反抗。
打得聯合軍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逃回本國。
沒有了外力的阻礙,佛國發展得越來越快。
漸漸的,周邊的小國都自發並入了佛國。
佛國的遺址,正好是黃星的阿三區。
摩羅耶很滿意他創造的國度,他認為這就是他想要的完美世界。
人們沒有了紛爭,一心向善,世界便不會再出現痛苦和煩惱。
隻要這麽發展下去,摩羅耶可以確定,這個世界一定會變成如他夢裏那般完美。
可惜天不遂人願。
在康元570年,摩羅耶七十五歲那年,他圓寂了。
毫無征兆的圓寂,讓佛國措手不及。
人們悲傷的同時,選中了摩羅耶的徒弟古宿當選主持。
前兩年還沒啥,但是古宿沒有摩羅耶的大智慧,沒有辦法帶領百姓躲過災難。
逐漸的,佛國各地開始有些異樣的聲音。
本就不服氣古宿上位的人,開始聚攏自己勢力,宣傳自己才是摩羅耶最忠實的信徒,古宿因為不夠虔誠,所以上蒼降下災禍導致大家受難。
這個說法很有市場。
人心不穩,讓古宿也很著急。
他拚命開壇講經,想要穩定人心,但是效果卻是不理想。
摩羅耶其他的徒弟見狀,也是趁機開壇講經,拉攏信徒為自己所用。
結果顯而易見,分歧出現,分裂就來了。
古宿畢竟不是摩羅耶欽點的繼承人,所以他的威信本就不高。
再說他也沒有摩羅耶的大智慧,沒有辦法為大家解決問題。
這就更能讓人對他離心離德。
最終,古宿上位才兩年便被趕下了台。
沒有了古宿,其他人更加不能服眾。
戰爭隻是讓別人承認自己的最直接辦法。
康元574年,佛國戰爭爆發。
所有人都忘記了摩羅耶的理想,或者是已經沒有人在乎那個完美的世界。
手中的佛經,也成為了他們統治民眾的工具。
佛經中的內容,也被改成有利於自己的方向。
短短數年,摩羅耶建立的佛國崩塌。
人們再次回歸戰爭、災難、饑餓離別的現實。
佛國的寺廟變成了政治場所,在挪多佳佛像的注視下,他們不再談論經文,而是討論明天應該征服哪一個地方。
還有些人,他們想要複製摩羅耶建國的道路,但是卻不尊挪多佳與摩羅耶為佛。
他們自己建立教派,自己創立教義,自己拉攏信徒。
這些教派有些是老百姓希望過什麽樣的生活,他們就建立什麽樣的教派。
什麽奇奇怪怪的教派在佛國出現了,而且還都挺有市場。
從此,佛國成為了野心家謀取利益的戰場,不複摩羅耶當年的和諧場景。
聽到這,蘇嘉仁也有些唏噓。
理想中的國家,總是那麽誘人,但是想要達到確實是困難重重,讓人不得不敬服摩羅耶這位偉大的聖人。
“不對啊,為什麽佛教中的挪多佳才寫那麽一點,摩羅耶卻寫那麽多。”蘇嘉仁問道。
“阿彌陀佛,可能是挪多佳比較久遠,留下的記載少了。也有可能是寫摩羅耶的時候作者寫嗨了!這老衲也不知道!”慧海自己也說不準。
然後便離開和諧自在的秘境,再次踏足紅塵世界。
剛開始,摩羅耶走遍世界,和挪多佳一樣用自己的智慧為眾生解決痛苦和煩惱,但是摩羅耶卻是得到了與挪多佳不同的結果。
剛開始,人們十分歡迎摩羅耶這位智者的到來。
他所到之處,都能為人們解決困擾。
摩羅耶的名聲傳得也很快,無論什麽問題他都能解決。
這下就讓很多人起了歹心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不多時,摩羅耶便遭到了賊人的追殺,想要把他綁回去囚禁起來。
權貴們想讓摩羅耶給予他們潑天的富貴。
皇族們想讓摩羅耶教給他們延年益壽的方法。
擁有著無上智慧的摩羅耶古佛,又怎麽會不知道人心叵測。
夢中的做法隻能得到一個借鑒的作用。
就好比人生有無數個結局,你打通了你想要的結局,那也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現實是會變的,同樣的路不一定能走到同樣的目的地。
於是,在逃亡的路上,他調整了自己計劃。
摩羅耶離開了中原,在一個小國落腳。
這個小國國力弱小,土地貧瘠,糧食難產,國內資源不多,全國老百姓都沒能吃上一頓飽飯,麵黃肌瘦。
摩羅耶在這裏如魚得水。
他為老百姓們講述挪多佳的思想,和自己完美世界的構想。
在這麽極端的環境下,他傳播出的思想很快便聚攏起一批人。
摩羅耶幫助他們解決土地貧瘠,耕種難,糧食產量少的問題。
不管遇到什麽樣的災害,摩羅耶都能帶領百姓安全度過,他所在的地方年年糧食大豐收。
這下更多人來尋求他的幫助。
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摩羅耶的思想傳播。
逐漸的,跟隨他的人越來越多。
最後發展到整個小國都是他的信徒。
在康元560年,在摩羅耶六十五歲的某一天開壇講法的時,他創立了教派。
把這個組織定義為佛教。
這便是黃星中,最早佛教出現的時候。
摩羅耶根據自己多年整理的挪多佳事跡和自己的理念,編寫出《挪多佳持修觀心經》《行世無量功德經》《摩羅本願經》《無上圓覺經》四本經書。
經書的出現,更是將小國百姓的精神思想統一起來。
整個小國被稱為佛國,摩羅耶被尊為佛國主持。
每個地方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寺廟,為民眾解決問題的同時,還為大家散播摩羅耶的思想以及他的經文。
在這裏,人人每天都是歡喜自在。
如果不甚犯了事,那犯人也會羞愧的去寺廟自首,接受當地寺廟的審判。
周邊的國家百姓見到佛國宛如天堂一般,豈能有不心動的理由。
於是大批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百姓背井離鄉的遷移到佛國。
佛國百姓自然也歡迎至極,每天和這些逃難的百姓一起勞作,聽寺廟禪師講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再為生活而煩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他小國的國主自然不會任由佛國做大。
所以,他們組織起一支聯合軍隊,開始入侵佛國。
但是,在佛國過上了好日子的百姓,又怎麽會任由別人破壞。
百姓在寺廟的組織下,奮起反抗。
打得聯合軍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逃回本國。
沒有了外力的阻礙,佛國發展得越來越快。
漸漸的,周邊的小國都自發並入了佛國。
佛國的遺址,正好是黃星的阿三區。
摩羅耶很滿意他創造的國度,他認為這就是他想要的完美世界。
人們沒有了紛爭,一心向善,世界便不會再出現痛苦和煩惱。
隻要這麽發展下去,摩羅耶可以確定,這個世界一定會變成如他夢裏那般完美。
可惜天不遂人願。
在康元570年,摩羅耶七十五歲那年,他圓寂了。
毫無征兆的圓寂,讓佛國措手不及。
人們悲傷的同時,選中了摩羅耶的徒弟古宿當選主持。
前兩年還沒啥,但是古宿沒有摩羅耶的大智慧,沒有辦法帶領百姓躲過災難。
逐漸的,佛國各地開始有些異樣的聲音。
本就不服氣古宿上位的人,開始聚攏自己勢力,宣傳自己才是摩羅耶最忠實的信徒,古宿因為不夠虔誠,所以上蒼降下災禍導致大家受難。
這個說法很有市場。
人心不穩,讓古宿也很著急。
他拚命開壇講經,想要穩定人心,但是效果卻是不理想。
摩羅耶其他的徒弟見狀,也是趁機開壇講經,拉攏信徒為自己所用。
結果顯而易見,分歧出現,分裂就來了。
古宿畢竟不是摩羅耶欽點的繼承人,所以他的威信本就不高。
再說他也沒有摩羅耶的大智慧,沒有辦法為大家解決問題。
這就更能讓人對他離心離德。
最終,古宿上位才兩年便被趕下了台。
沒有了古宿,其他人更加不能服眾。
戰爭隻是讓別人承認自己的最直接辦法。
康元574年,佛國戰爭爆發。
所有人都忘記了摩羅耶的理想,或者是已經沒有人在乎那個完美的世界。
手中的佛經,也成為了他們統治民眾的工具。
佛經中的內容,也被改成有利於自己的方向。
短短數年,摩羅耶建立的佛國崩塌。
人們再次回歸戰爭、災難、饑餓離別的現實。
佛國的寺廟變成了政治場所,在挪多佳佛像的注視下,他們不再談論經文,而是討論明天應該征服哪一個地方。
還有些人,他們想要複製摩羅耶建國的道路,但是卻不尊挪多佳與摩羅耶為佛。
他們自己建立教派,自己創立教義,自己拉攏信徒。
這些教派有些是老百姓希望過什麽樣的生活,他們就建立什麽樣的教派。
什麽奇奇怪怪的教派在佛國出現了,而且還都挺有市場。
從此,佛國成為了野心家謀取利益的戰場,不複摩羅耶當年的和諧場景。
聽到這,蘇嘉仁也有些唏噓。
理想中的國家,總是那麽誘人,但是想要達到確實是困難重重,讓人不得不敬服摩羅耶這位偉大的聖人。
“不對啊,為什麽佛教中的挪多佳才寫那麽一點,摩羅耶卻寫那麽多。”蘇嘉仁問道。
“阿彌陀佛,可能是挪多佳比較久遠,留下的記載少了。也有可能是寫摩羅耶的時候作者寫嗨了!這老衲也不知道!”慧海自己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