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裝修新房子!考前開導!
管你是人是仙穿越了都給我種田! 作者:be打咩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天未亮,李瑜就早早來到李四郎家中,昨晚他興奮得一夜未睡,聽到村裏的雞叫了就立刻起床。
從這裏到縣裏要花費三到四個時辰,村子裏的驢車都是天色沒亮時就出發,要去縣裏的人都是摸黑走到村頭等候。
這次李阿爹與李阿娘也跟著一起去,一是要幫紀清越砌牆買東西,二是李阿爹許久未見三郎,打算順路去看看。畢竟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三郎就要參加縣試了,大家說不緊張都是假的。
他們打算在紀清越家裏住一兩晚,看望完李三郎後,不用急急忙忙趕回家,有大把時間幫紀清越整理房子。
對於紀清越說要改變一點房子的構造,李阿爹也有應對的計劃,他知道去哪裏找可靠的泥瓦匠。
李瑜跟著李四郎他們一起出門,坐上驢車時還有一種不真切的感覺,忐忑不安之間,他悄悄看向李二郎胸前的竹筒。
出門時沒看到紀清越,他心裏還有些迷茫,隨後遭李四郎敲了一下腦袋,“在外邊不可輕易提起紀阿兄,也莫要想東想西。”
李瑜抱著腦袋,明明他的年紀比四郎大,四郎長得比他壯就算了,可還不顧長幼之序和同窗之誼敲他腦袋!這不能忍了!
於是李瑜難得與李四郎吵了起來。
他是真的很開心。
天氣涼爽,驢車晃啊晃,小跑著往前走。
板車上同去縣裏的村民聊得歡快,問起李阿娘去縣裏做什麽,李阿娘也很是高興地回:“去看三郎,他許久未得回家,一年未見到郎君了,如今得空了,想給他送些東西過去。”
其他人悄悄地看一眼與四郎一起坐在車頭的李瑜,輕輕地問:“那你們如何帶著他?”
李阿娘挑了一下眉,聲音也未壓下:“這你得問四郎!”
李四郎聽到後:“阿娘,問我什麽?”
“幾個嬸娘問,你如何與瑜郎一同出來了?”
“哦,這個啊!”李四郎恍然,大聲答道:“今日家裏不安排農活,所以便央著他陪我去縣裏玩,我們好久好久沒有去縣裏玩了。”
李阿娘點了點小兒子的腦袋:“是去看你三兄的,別總惦記著玩!”
幾個人笑著打哈哈:“自從上了村學,你與瑜郎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呢!”
李四郎一臉驕傲,就差叉腰了:“那可不是!我們倆一同經曆過匪患,算得上生死之交了!!”
“哈哈哈……”
紀清越不用早起趕路,而且有人背著,他隻需要按照自己的作息,起床洗漱後喂雞喂鴨喂魚喂羊,澆菜和準備割麥。
因為他特意製造的時間差,小麥成熟的時候,前一批收割稻穀已經晾幹儲存好了,不會出現小麥收割下來後沒有地方晾曬的場麵。
昨晚已經出去見過李瑜,今天紀清越是沒辦法再出去了,不過他已經和李阿娘說商量好要添置的東西,錢也在李二郎手裏,李阿娘自然不在意他出不出來。
正午前,驢車終於趕到縣裏,付了錢下車,他們趕緊上山找李三郎。
李阿娘有大半年沒有見過李三郎,而李阿爹幾乎一年沒見到三兒子了。
幾人看到李三郎時,被他消瘦的樣子嚇到了,李阿娘忍不住心疼,二郎之前忙了三個月的春耕累到虛脫也未曾瘦得這麽厲害,怎麽三郎瘦得臉都尖了呢?
“三郎,你生病了?”幾人都緊張地在站在書院門前圍著李三郎。
李三郎看到這麽多家人來看他,先是眼睛一亮,然後聽到阿娘這麽問他,眼裏又黯淡下來,扯著臉苦笑:“阿娘,我不曾生病,隻是忙著看書,忘了吃飯而已。”
李阿娘心疼又心急,跺跺腳:“如何能不吃飯?再怎麽用功也不能不吃飯啊……”
李阿爹和李二郎都看出來了,不是他不想吃飯,怕是吃不下飯。
李阿爹溫聲勸著三郎:“今日我們不急著回去,你可能與山長請半日假?明早我們再一同送你回書院。”
李三郎雖然不解,但還是按著阿爹的話去找山長和夫子請假。
下山時,隊伍裏又多了一人,三兄弟與李瑜走在後麵,李三郎這才知道,紀清越已經辦好戶籍並在縣裏買房了。
來到縣裏,李阿爹和李阿娘分頭各自去找人或買東西。
李阿爹找泥瓦匠買一批青磚,下午拉到巷子裏,加錢趕一趕,在兩天內把木牆換成磚牆,還要在院子裏砌一口新灶台。
而李阿娘跑去布坊買布,回去給紀清越和幾個小的做新被褥,還有一些細碎的生活用品,鍋碗瓢盆也得備一份。
李二郎則領著幾個弟弟,到另一條胡同找李大全,這次不是去拿分成,而是買一批家具。
李大全看到李二郎帶著一串人來到店裏,特別是許久不見的李三郎,驚訝的同時客氣地問道:“二郎怎的與三郎來了?”
李二郎開門見山習慣了:“我想買一張架子床,無需太好,若是有舊的、現成的也行。”
店裏的庫房當然有貨,都是拆開的,要用的時候上門安裝就行,到時候給木件的連接部位釘裝榫卯零件就能搭起來。“有啊,二郎想要多大的?”
“我的好友,就是上次全叔見到的那位,如今在附近的巷子裏買了一間鋪子房,他托我購置一張床。因不打算做生意,故而將鋪子間改成一個房間,裏邊放置一張床。”李二郎仔細解釋:“鋪子間與全叔這一間未貫通牆麵時一樣,你看能放入多大的床?”
李大全琢磨著尺寸,很快就幫他訂下一張不算太大的床。
李二郎習慣睡在炕上,一張炕能同時睡上五六個人都沒問題,而且家宅地的占地麵積也很大,還有每天一出院門麵對的就是一望無際的田。
習慣了寬闊的李二郎突然來到紀清越狹窄的宅子,感到拘謹的同時,甚至生出一種錯覺,紀清越的房間還沒有他的炕大。
最後在李大全的保證下,他們訂了一張普通木料做的架子床,付了定金又把地址寫給李大全後,才帶著一溜人回紀清越的宅子。
麵對紀清越的新家,大家的第一感覺出奇一致:小,真的小。
李四郎與李瑜剛進門就把整個房子的格局弄明白了。
大家都在心裏安慰自己:這是在縣裏,寸土寸金。
認了地方後,他們還有許多活要忙。
李二郎讓紀清越拿一隻桶出來,給兩個小孩去打水,順便認識認識周圍的環境。
而他要把灶房裏的灶台拆下來,灶台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過了,台麵與主體都已經開裂甚至崩塌,紀清越說了,要把這裏改成什麽“浴室”和“廁所”,所以這個灶台是一定要拆的。
紀清越把錘子、鏟子和鍬子遞出來,兩兄弟一人掄錘一人運土,很快就把灶台拆下來了,還能用的泥磚堆在院子的一角,看看泥瓦匠砌新灶台時能不能用得上。
李四郎和李瑜兩人合力提著水桶回來,把裏麵的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
而李阿爹已經找來泥瓦匠,幾人合計著拆掉外麵的木牆。
鄰居們看到這裏這麽大動靜,都過來打聽,李阿爹和李阿娘早就習慣應對這種情況,改造房子也不是什麽大事,無非是他們不想開鋪子,砌一麵青磚牆開一個大門就行。
畫已經掛在打掃幹淨的房間裏,李二郎關上房門,攔截院子外的動靜,與其他人一起忙活。
紀清越不但要封上臨街的那麵牆,還要在中庭和鋪子間的牆壁開一扇窗,然後在鋪子間裏再砌一麵牆,留下與大門同寬的走廊,直通中庭,新砌的這麵牆也要開一扇門,到時候李大全將新門窗運來後裝上,房子裏就是兩房一庭一衛的新格局。
付了訂金,泥瓦匠帶著兩個徒弟火力全開,在李阿爹的監工下,很快就將木牆拆下來,按照李阿爹的意思,搭砌新牆。
隻有一麵牆,五六米寬,三四米高,留下大門的位置,師徒兩人完全忙得過來,剩下的一個徒弟就去院子砌灶台。
隻需一個下午,新的外牆就砌好了,舊的大門被保留下來,門框嵌在新牆裏,繼續發揮它的作用,而鋪子間的那道新牆要等明日。
還有砸牆做新的窗戶,也要等明天,等外牆晾幹一些,能夠結結實實地撐起房簷後,他們才能放心地鑿牆。
新的灶台已經砌好了,一個雙眼灶,一個眼燒水一個眼燒飯,在李二郎的監督下,泥瓦匠徒弟把磚縫抹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
天已經暗下來,新灶台現在還不能用,李阿爹趕緊到旁邊的鋪子裏買幾張胡餅,鄰居們看到他們才忙完,送來一碗冷肉讓他們夾著餅吃,李阿爹謝過鄰居,關上大門,回到後麵的房間準備吃飯。
不明就裏的鄰居以為他們隻能吃餅子,殊不知,吃的東西壓根不用他們擔心,紀清越早就準備好了。
在他們忙著幹活的時候,紀清越就已經在準備晚飯了。
他深知大家的食量,悶了整整一鍋米飯,水稻剛碾出來的大米悶的飯!李阿娘他們很少能吃到大米,一直以來都是吃的小米混著小麥豆子煮的稀飯或粥,乍一眼看到白花花的大米,驚訝得說不出話。
紀清越最拿得出手的菜就是水煮魚,他提著菜刀從小溪裏撈上來一條大草魚,魚骨熬湯,魚頭煮花椒,魚身和魚尾片成片後悶酸菜,然後又冒著陶罐裂開的風險炒了個紅燒茄子,還有一道新鮮采摘的炒青菜。
沒想到他們把一整罐米飯吃了個精光,連罐底悶壞的鍋巴都泡著酸菜湯吃下去了。
本來還想著鍋巴給雞鴨補一補的。
這一頓飯大家吃得神清氣爽,就連李三郎都一改頹勢,連吃三碗飯,紀阿兄煮的菜真的太下飯了,幾人吃完飯都撐得站不起身。
李二郎摸了摸漲起來的肚子:“越郎,這稻米可能在旱地種?”
紀清越在橋上陪他們吃的飯,他想了想:“可以是可以,我倒是知道有一種稻穀比較耐旱,可具體的我還沒弄懂,等以後弄清楚再給你一批種子,你也自己種一種!”
李二郎答應了,大米飯真的太好吃了,如果他也能自己種出來,就可以經常吃到大米飯了。
李四郎傻傻地點點頭,隻要二兄種了,他也能吃到了。
今天他們買了許多生活用具,一部分要帶回去的就交給紀清越放進畫裏,其他東西就放在房間裏。
大家勞累了一天,都灰頭土臉的,紀清越給他們燒了許多水,讓他們稍稍擦洗一下,放鬆放鬆。
兩個小的可以在院子裏洗,李阿娘是女眷,她要在房間裏換洗,於是李二郎抱著畫領著其他人出來,到前麵的鋪子間待著。
鋪子間還沒有開窗,隻有一扇通向院子的門,月光從這道進出口灑進來。
兩個小孩在角落蹲著,嘀嘀咕咕。
李二郎捏了捏三郎的手腕,感受到他纖瘦得摸起來都是骨頭,隨即歎了一口氣:“三郎,你是在為縣試緊張嗎?竟然緊張到吃不下飯。”
黑暗中李三郎低著頭,與二兄肩並肩,李阿爹也站在他身邊,輕輕地撫上他的肩頭:“三郎,莫要著急,夫子們不是都讚許你做題出色嗎?”
“可是……阿爹……我就是緊張,緊張到睡不著覺,甚至吃不了東西……”李三郎一想到今晚他吃了三碗飯,就有些羞臊。“我就是擔心考不上……”
紀清越的聲音從畫裏傳出來:“既然夫子都說三郎做題好,就說明你的基礎很好,關鍵就是怎麽在考試前調節心態。”
李二郎聽了追問道:“越郎有什麽辦法?”
作為過來人,紀清越對李三郎的這種緊張的情緒有所體會,考前緊張是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緊張程度因人而異,也曾出現過學霸學神緊張到嘔吐拉肚子未能順利考試的情況。
“我的建議就是,從現在開始,太陽一旦落下,就不要再碰書本了,因為該記的都應該記住了,越看隻會讓你越不自信。以前你在家時都會早起做操,呃……就是打拳,如今也要鍛煉起來,多注意身體,多運動。還有,要是有什麽心事不好意思同長輩說,就與你二兄說,他一直很擔心你。最後,每天醒來和睡下,都跟自己說一句‘我是最棒的’之類的話,多暗示自己。”紀清越把能想到的都告訴李三郎,他非常希望這個小少年能順利通過考試,畢竟他不是沒有實力,要是真的被心態影響,就太可惜了。
如果李三郎能聽進去,調整好心態就好了。
李三郎輕輕地說了一句:“多謝紀阿兄。”
從這裏到縣裏要花費三到四個時辰,村子裏的驢車都是天色沒亮時就出發,要去縣裏的人都是摸黑走到村頭等候。
這次李阿爹與李阿娘也跟著一起去,一是要幫紀清越砌牆買東西,二是李阿爹許久未見三郎,打算順路去看看。畢竟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三郎就要參加縣試了,大家說不緊張都是假的。
他們打算在紀清越家裏住一兩晚,看望完李三郎後,不用急急忙忙趕回家,有大把時間幫紀清越整理房子。
對於紀清越說要改變一點房子的構造,李阿爹也有應對的計劃,他知道去哪裏找可靠的泥瓦匠。
李瑜跟著李四郎他們一起出門,坐上驢車時還有一種不真切的感覺,忐忑不安之間,他悄悄看向李二郎胸前的竹筒。
出門時沒看到紀清越,他心裏還有些迷茫,隨後遭李四郎敲了一下腦袋,“在外邊不可輕易提起紀阿兄,也莫要想東想西。”
李瑜抱著腦袋,明明他的年紀比四郎大,四郎長得比他壯就算了,可還不顧長幼之序和同窗之誼敲他腦袋!這不能忍了!
於是李瑜難得與李四郎吵了起來。
他是真的很開心。
天氣涼爽,驢車晃啊晃,小跑著往前走。
板車上同去縣裏的村民聊得歡快,問起李阿娘去縣裏做什麽,李阿娘也很是高興地回:“去看三郎,他許久未得回家,一年未見到郎君了,如今得空了,想給他送些東西過去。”
其他人悄悄地看一眼與四郎一起坐在車頭的李瑜,輕輕地問:“那你們如何帶著他?”
李阿娘挑了一下眉,聲音也未壓下:“這你得問四郎!”
李四郎聽到後:“阿娘,問我什麽?”
“幾個嬸娘問,你如何與瑜郎一同出來了?”
“哦,這個啊!”李四郎恍然,大聲答道:“今日家裏不安排農活,所以便央著他陪我去縣裏玩,我們好久好久沒有去縣裏玩了。”
李阿娘點了點小兒子的腦袋:“是去看你三兄的,別總惦記著玩!”
幾個人笑著打哈哈:“自從上了村學,你與瑜郎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呢!”
李四郎一臉驕傲,就差叉腰了:“那可不是!我們倆一同經曆過匪患,算得上生死之交了!!”
“哈哈哈……”
紀清越不用早起趕路,而且有人背著,他隻需要按照自己的作息,起床洗漱後喂雞喂鴨喂魚喂羊,澆菜和準備割麥。
因為他特意製造的時間差,小麥成熟的時候,前一批收割稻穀已經晾幹儲存好了,不會出現小麥收割下來後沒有地方晾曬的場麵。
昨晚已經出去見過李瑜,今天紀清越是沒辦法再出去了,不過他已經和李阿娘說商量好要添置的東西,錢也在李二郎手裏,李阿娘自然不在意他出不出來。
正午前,驢車終於趕到縣裏,付了錢下車,他們趕緊上山找李三郎。
李阿娘有大半年沒有見過李三郎,而李阿爹幾乎一年沒見到三兒子了。
幾人看到李三郎時,被他消瘦的樣子嚇到了,李阿娘忍不住心疼,二郎之前忙了三個月的春耕累到虛脫也未曾瘦得這麽厲害,怎麽三郎瘦得臉都尖了呢?
“三郎,你生病了?”幾人都緊張地在站在書院門前圍著李三郎。
李三郎看到這麽多家人來看他,先是眼睛一亮,然後聽到阿娘這麽問他,眼裏又黯淡下來,扯著臉苦笑:“阿娘,我不曾生病,隻是忙著看書,忘了吃飯而已。”
李阿娘心疼又心急,跺跺腳:“如何能不吃飯?再怎麽用功也不能不吃飯啊……”
李阿爹和李二郎都看出來了,不是他不想吃飯,怕是吃不下飯。
李阿爹溫聲勸著三郎:“今日我們不急著回去,你可能與山長請半日假?明早我們再一同送你回書院。”
李三郎雖然不解,但還是按著阿爹的話去找山長和夫子請假。
下山時,隊伍裏又多了一人,三兄弟與李瑜走在後麵,李三郎這才知道,紀清越已經辦好戶籍並在縣裏買房了。
來到縣裏,李阿爹和李阿娘分頭各自去找人或買東西。
李阿爹找泥瓦匠買一批青磚,下午拉到巷子裏,加錢趕一趕,在兩天內把木牆換成磚牆,還要在院子裏砌一口新灶台。
而李阿娘跑去布坊買布,回去給紀清越和幾個小的做新被褥,還有一些細碎的生活用品,鍋碗瓢盆也得備一份。
李二郎則領著幾個弟弟,到另一條胡同找李大全,這次不是去拿分成,而是買一批家具。
李大全看到李二郎帶著一串人來到店裏,特別是許久不見的李三郎,驚訝的同時客氣地問道:“二郎怎的與三郎來了?”
李二郎開門見山習慣了:“我想買一張架子床,無需太好,若是有舊的、現成的也行。”
店裏的庫房當然有貨,都是拆開的,要用的時候上門安裝就行,到時候給木件的連接部位釘裝榫卯零件就能搭起來。“有啊,二郎想要多大的?”
“我的好友,就是上次全叔見到的那位,如今在附近的巷子裏買了一間鋪子房,他托我購置一張床。因不打算做生意,故而將鋪子間改成一個房間,裏邊放置一張床。”李二郎仔細解釋:“鋪子間與全叔這一間未貫通牆麵時一樣,你看能放入多大的床?”
李大全琢磨著尺寸,很快就幫他訂下一張不算太大的床。
李二郎習慣睡在炕上,一張炕能同時睡上五六個人都沒問題,而且家宅地的占地麵積也很大,還有每天一出院門麵對的就是一望無際的田。
習慣了寬闊的李二郎突然來到紀清越狹窄的宅子,感到拘謹的同時,甚至生出一種錯覺,紀清越的房間還沒有他的炕大。
最後在李大全的保證下,他們訂了一張普通木料做的架子床,付了定金又把地址寫給李大全後,才帶著一溜人回紀清越的宅子。
麵對紀清越的新家,大家的第一感覺出奇一致:小,真的小。
李四郎與李瑜剛進門就把整個房子的格局弄明白了。
大家都在心裏安慰自己:這是在縣裏,寸土寸金。
認了地方後,他們還有許多活要忙。
李二郎讓紀清越拿一隻桶出來,給兩個小孩去打水,順便認識認識周圍的環境。
而他要把灶房裏的灶台拆下來,灶台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過了,台麵與主體都已經開裂甚至崩塌,紀清越說了,要把這裏改成什麽“浴室”和“廁所”,所以這個灶台是一定要拆的。
紀清越把錘子、鏟子和鍬子遞出來,兩兄弟一人掄錘一人運土,很快就把灶台拆下來了,還能用的泥磚堆在院子的一角,看看泥瓦匠砌新灶台時能不能用得上。
李四郎和李瑜兩人合力提著水桶回來,把裏麵的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
而李阿爹已經找來泥瓦匠,幾人合計著拆掉外麵的木牆。
鄰居們看到這裏這麽大動靜,都過來打聽,李阿爹和李阿娘早就習慣應對這種情況,改造房子也不是什麽大事,無非是他們不想開鋪子,砌一麵青磚牆開一個大門就行。
畫已經掛在打掃幹淨的房間裏,李二郎關上房門,攔截院子外的動靜,與其他人一起忙活。
紀清越不但要封上臨街的那麵牆,還要在中庭和鋪子間的牆壁開一扇窗,然後在鋪子間裏再砌一麵牆,留下與大門同寬的走廊,直通中庭,新砌的這麵牆也要開一扇門,到時候李大全將新門窗運來後裝上,房子裏就是兩房一庭一衛的新格局。
付了訂金,泥瓦匠帶著兩個徒弟火力全開,在李阿爹的監工下,很快就將木牆拆下來,按照李阿爹的意思,搭砌新牆。
隻有一麵牆,五六米寬,三四米高,留下大門的位置,師徒兩人完全忙得過來,剩下的一個徒弟就去院子砌灶台。
隻需一個下午,新的外牆就砌好了,舊的大門被保留下來,門框嵌在新牆裏,繼續發揮它的作用,而鋪子間的那道新牆要等明日。
還有砸牆做新的窗戶,也要等明天,等外牆晾幹一些,能夠結結實實地撐起房簷後,他們才能放心地鑿牆。
新的灶台已經砌好了,一個雙眼灶,一個眼燒水一個眼燒飯,在李二郎的監督下,泥瓦匠徒弟把磚縫抹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
天已經暗下來,新灶台現在還不能用,李阿爹趕緊到旁邊的鋪子裏買幾張胡餅,鄰居們看到他們才忙完,送來一碗冷肉讓他們夾著餅吃,李阿爹謝過鄰居,關上大門,回到後麵的房間準備吃飯。
不明就裏的鄰居以為他們隻能吃餅子,殊不知,吃的東西壓根不用他們擔心,紀清越早就準備好了。
在他們忙著幹活的時候,紀清越就已經在準備晚飯了。
他深知大家的食量,悶了整整一鍋米飯,水稻剛碾出來的大米悶的飯!李阿娘他們很少能吃到大米,一直以來都是吃的小米混著小麥豆子煮的稀飯或粥,乍一眼看到白花花的大米,驚訝得說不出話。
紀清越最拿得出手的菜就是水煮魚,他提著菜刀從小溪裏撈上來一條大草魚,魚骨熬湯,魚頭煮花椒,魚身和魚尾片成片後悶酸菜,然後又冒著陶罐裂開的風險炒了個紅燒茄子,還有一道新鮮采摘的炒青菜。
沒想到他們把一整罐米飯吃了個精光,連罐底悶壞的鍋巴都泡著酸菜湯吃下去了。
本來還想著鍋巴給雞鴨補一補的。
這一頓飯大家吃得神清氣爽,就連李三郎都一改頹勢,連吃三碗飯,紀阿兄煮的菜真的太下飯了,幾人吃完飯都撐得站不起身。
李二郎摸了摸漲起來的肚子:“越郎,這稻米可能在旱地種?”
紀清越在橋上陪他們吃的飯,他想了想:“可以是可以,我倒是知道有一種稻穀比較耐旱,可具體的我還沒弄懂,等以後弄清楚再給你一批種子,你也自己種一種!”
李二郎答應了,大米飯真的太好吃了,如果他也能自己種出來,就可以經常吃到大米飯了。
李四郎傻傻地點點頭,隻要二兄種了,他也能吃到了。
今天他們買了許多生活用具,一部分要帶回去的就交給紀清越放進畫裏,其他東西就放在房間裏。
大家勞累了一天,都灰頭土臉的,紀清越給他們燒了許多水,讓他們稍稍擦洗一下,放鬆放鬆。
兩個小的可以在院子裏洗,李阿娘是女眷,她要在房間裏換洗,於是李二郎抱著畫領著其他人出來,到前麵的鋪子間待著。
鋪子間還沒有開窗,隻有一扇通向院子的門,月光從這道進出口灑進來。
兩個小孩在角落蹲著,嘀嘀咕咕。
李二郎捏了捏三郎的手腕,感受到他纖瘦得摸起來都是骨頭,隨即歎了一口氣:“三郎,你是在為縣試緊張嗎?竟然緊張到吃不下飯。”
黑暗中李三郎低著頭,與二兄肩並肩,李阿爹也站在他身邊,輕輕地撫上他的肩頭:“三郎,莫要著急,夫子們不是都讚許你做題出色嗎?”
“可是……阿爹……我就是緊張,緊張到睡不著覺,甚至吃不了東西……”李三郎一想到今晚他吃了三碗飯,就有些羞臊。“我就是擔心考不上……”
紀清越的聲音從畫裏傳出來:“既然夫子都說三郎做題好,就說明你的基礎很好,關鍵就是怎麽在考試前調節心態。”
李二郎聽了追問道:“越郎有什麽辦法?”
作為過來人,紀清越對李三郎的這種緊張的情緒有所體會,考前緊張是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緊張程度因人而異,也曾出現過學霸學神緊張到嘔吐拉肚子未能順利考試的情況。
“我的建議就是,從現在開始,太陽一旦落下,就不要再碰書本了,因為該記的都應該記住了,越看隻會讓你越不自信。以前你在家時都會早起做操,呃……就是打拳,如今也要鍛煉起來,多注意身體,多運動。還有,要是有什麽心事不好意思同長輩說,就與你二兄說,他一直很擔心你。最後,每天醒來和睡下,都跟自己說一句‘我是最棒的’之類的話,多暗示自己。”紀清越把能想到的都告訴李三郎,他非常希望這個小少年能順利通過考試,畢竟他不是沒有實力,要是真的被心態影響,就太可惜了。
如果李三郎能聽進去,調整好心態就好了。
李三郎輕輕地說了一句:“多謝紀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