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盲目自大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在乾隆陛下治理國家時期,會習慣性的去向康熙陛下看齊,當然,他也算是勵精圖治,勤政治國,親征大小和卓,平定大小金川,掃平西域,抵禦外境勢力入侵,維護領土安全等,是個天生當皇帝的好苗子。”
大清弘曆:……
乾隆帝看到喬安如此誇他,眉間一挑,既是如此識相,那他就不計較這後世人失禮之處了。
天生當皇帝的好苗子?
沒錯,他就是這樣!
康熙帝看到這裏,則是欣慰一笑,這好大孫果然不愧是他們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有魄力有擔當,至少有他十分之一的風采!
老四生了個好兒子啊!
康熙帝深深歎了一口氣,若當真如此,他也該考慮一番了,太子,許是不堪當其位!
雖說九子奪嫡,競爭慘烈,可比起治理國家來說,仍是小烏見大烏,連兄弟競爭這一關他都過不去,又怎能擔得起護理一國之重任?
而雍正帝看到這裏,最初的那點介懷仍是卡在心裏不上不下,但再一見他的好大兒似乎做得也不錯,便也息了想要計較的心思。
罷了,他可以不計較聲名,一往無前,為民生而計,但卻無法將這種重任寄托在別人身上,哪怕這個人,是他的兒子。
這小子雖是推翻了他的政策,讓他心懷不滿,但見他執政之後並未懈怠,可見也必是個憂國護民的好皇帝!
隻要他能真心善待百姓,用心治理江山即可!
如此,倒也不算沒了他的一番苦心!
喬安的聲音接著傳來:“乾隆陛下治國有方,在他的執政之下,將整個大清朝的國力推到了最頂端,大清的疆域領土擴展到了最大,經濟值也達到最高峰。”
“但是,”
喬安略做停頓,留足懸念。
讓眾人心裏一個咯噔。
乾隆帝如今剛登基不久,驟然聽到自己未來竟會有如此成就,心中隻覺得一片自豪,自己一向以聖祖爺為榜樣,做人做事皆向聖祖爺看齊,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可高興沒一會兒,喬安這一聲但是,便直接讓他滿臉的笑容瞬間凝固。
喬姑娘,這是什麽意思?
誇他就誇他,為何要突然來個但是?
難道他做了什麽不可饒恕的事情嗎?
這怎麽可能?
他可是一代明君!
立誌要向聖祖爺看齊的明君!
如今這直播間中,聖祖爺和皇阿瑪都在看著,大清朝的文武朝臣也都在看著,萬朝的百姓也都在看著。
乾隆帝心裏一陣陣的不安,手指尖也在無意識地顫抖,心道喬姑娘,你可千萬要好好說啊!
“乾隆陛下在位時期二十多年,我國終將西藏新疆等地納入版圖之中,無數少數民族進放中原,進行了民族融合,從疆域領土麵積來說,乾隆朝確實達到了盛世。”
“乾隆陛下自滿於自己的功勳卓著,他所執政下的大清朝已經是天下第一國,周邊所有國家都隻是蠻夷小國。”
“他是天朝上邦,泱泱大國,如何能與那些蠻夷小國為伍?”
“甚至於當時的英吉利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奉上了他們國家最新研究的羅盤戰艦和武器裝備,乾隆陛下也都不感興趣。”
“他不知道什麽是英吉利國,也不知道英吉利國究竟有多大,他隻是覺得那種洋人國家,該是彈丸小國而已,根本不足掛齒。”
“對於英國所提出的港口通商政策,乾隆陛下也認為這是蠻夷小國在占自己大清朝的便宜,想要得到他們大清朝的保護,所以斷然拒絕。”
“他盲目地認為當時的清朝是世界第一,所有想來與大清交好貿易的國家都隻是想要尋求他的庇護,關鍵那些小國拿出來的洋玩意兒又都是他所不感興趣的。”
“於是他認為如果與那些蠻夷小國交往,實在是有失身份和地位,於是直接下令,關閉所有通商港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
東漢曹操:來了來了他來了,他帶著驕傲走來了。
大明朱棣:這清朝皇帝的海禁政策一出,想必便是由盛轉衰的開始!朕不由得想到了開元盛世!
大唐李隆基:???
大宋趙禎:這大清皇帝看來是飄了啊!
大清弘曆:……
……
“乾隆陛下的這一政策,直接導致我國喪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的機會,全世界都在發展,卻唯有大清,固步自封。”
“而他所看不上的英吉利國,在當時正處於工業革命上升期,經濟製度實行了改革,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而大清國卻進入了無法再一次進步的瓶頸時期。”
“甚至於當時乾隆陛下為了彰顯國力,特別舉行了閱兵儀式,想要向英國展示一番他大清朝的威力。”
“清軍鬆弛的裝備,落後的武力,使得英國使者非但沒有被嚇到,反倒下了斷定,這大清社會的繁榮結束了,在這裏,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
“這一波操作讓英國使者目瞪口呆,乾隆陛下洋洋得意,可卻沒想到,人家透過表象看本質,已經將整個大清看作了囊中之物,認為這裏,隨時可欺!”
大清弘曆:……
萬朝中的所有人:……
東漢曹操:這算不算是裝逼失敗?
朱棣哈哈大笑:朕看不僅僅是裝逼失敗,還把自己的老底也給人看光了!
大唐李二:朕已無法想像當時的場景,麵對清朝皇帝的盲目自信,那洋人該是怎樣無語的表情?
大漢劉徹:隻是觀看了一場軍演,便斷定這大清王朝隨時可欺,這等兵力,該是何等的孱弱?
大宋趙禎:細思極恐,朕已決心要整頓軍備,我大宋絕不能落到如此被人隨時可欺的地步!
狄青:官家聖明!
大明朱棣:倒也不用,你們大宋反正也是花錢買和平!
大宋趙禎:……
……
看著直播間中眾人的調侃,乾隆帝此時臉上已是紅了白白了青,如同調色盤一般變幻不定。
他憤怒的眼神中閃現過一抹屈辱,這洋人當真該死,居然敢如此輕視他大清軍威!
蠻夷小國,何其可恨!
大清弘曆:……
乾隆帝看到喬安如此誇他,眉間一挑,既是如此識相,那他就不計較這後世人失禮之處了。
天生當皇帝的好苗子?
沒錯,他就是這樣!
康熙帝看到這裏,則是欣慰一笑,這好大孫果然不愧是他們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有魄力有擔當,至少有他十分之一的風采!
老四生了個好兒子啊!
康熙帝深深歎了一口氣,若當真如此,他也該考慮一番了,太子,許是不堪當其位!
雖說九子奪嫡,競爭慘烈,可比起治理國家來說,仍是小烏見大烏,連兄弟競爭這一關他都過不去,又怎能擔得起護理一國之重任?
而雍正帝看到這裏,最初的那點介懷仍是卡在心裏不上不下,但再一見他的好大兒似乎做得也不錯,便也息了想要計較的心思。
罷了,他可以不計較聲名,一往無前,為民生而計,但卻無法將這種重任寄托在別人身上,哪怕這個人,是他的兒子。
這小子雖是推翻了他的政策,讓他心懷不滿,但見他執政之後並未懈怠,可見也必是個憂國護民的好皇帝!
隻要他能真心善待百姓,用心治理江山即可!
如此,倒也不算沒了他的一番苦心!
喬安的聲音接著傳來:“乾隆陛下治國有方,在他的執政之下,將整個大清朝的國力推到了最頂端,大清的疆域領土擴展到了最大,經濟值也達到最高峰。”
“但是,”
喬安略做停頓,留足懸念。
讓眾人心裏一個咯噔。
乾隆帝如今剛登基不久,驟然聽到自己未來竟會有如此成就,心中隻覺得一片自豪,自己一向以聖祖爺為榜樣,做人做事皆向聖祖爺看齊,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可高興沒一會兒,喬安這一聲但是,便直接讓他滿臉的笑容瞬間凝固。
喬姑娘,這是什麽意思?
誇他就誇他,為何要突然來個但是?
難道他做了什麽不可饒恕的事情嗎?
這怎麽可能?
他可是一代明君!
立誌要向聖祖爺看齊的明君!
如今這直播間中,聖祖爺和皇阿瑪都在看著,大清朝的文武朝臣也都在看著,萬朝的百姓也都在看著。
乾隆帝心裏一陣陣的不安,手指尖也在無意識地顫抖,心道喬姑娘,你可千萬要好好說啊!
“乾隆陛下在位時期二十多年,我國終將西藏新疆等地納入版圖之中,無數少數民族進放中原,進行了民族融合,從疆域領土麵積來說,乾隆朝確實達到了盛世。”
“乾隆陛下自滿於自己的功勳卓著,他所執政下的大清朝已經是天下第一國,周邊所有國家都隻是蠻夷小國。”
“他是天朝上邦,泱泱大國,如何能與那些蠻夷小國為伍?”
“甚至於當時的英吉利國派使者前來朝見,奉上了他們國家最新研究的羅盤戰艦和武器裝備,乾隆陛下也都不感興趣。”
“他不知道什麽是英吉利國,也不知道英吉利國究竟有多大,他隻是覺得那種洋人國家,該是彈丸小國而已,根本不足掛齒。”
“對於英國所提出的港口通商政策,乾隆陛下也認為這是蠻夷小國在占自己大清朝的便宜,想要得到他們大清朝的保護,所以斷然拒絕。”
“他盲目地認為當時的清朝是世界第一,所有想來與大清交好貿易的國家都隻是想要尋求他的庇護,關鍵那些小國拿出來的洋玩意兒又都是他所不感興趣的。”
“於是他認為如果與那些蠻夷小國交往,實在是有失身份和地位,於是直接下令,關閉所有通商港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
東漢曹操:來了來了他來了,他帶著驕傲走來了。
大明朱棣:這清朝皇帝的海禁政策一出,想必便是由盛轉衰的開始!朕不由得想到了開元盛世!
大唐李隆基:???
大宋趙禎:這大清皇帝看來是飄了啊!
大清弘曆:……
……
“乾隆陛下的這一政策,直接導致我國喪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的機會,全世界都在發展,卻唯有大清,固步自封。”
“而他所看不上的英吉利國,在當時正處於工業革命上升期,經濟製度實行了改革,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而大清國卻進入了無法再一次進步的瓶頸時期。”
“甚至於當時乾隆陛下為了彰顯國力,特別舉行了閱兵儀式,想要向英國展示一番他大清朝的威力。”
“清軍鬆弛的裝備,落後的武力,使得英國使者非但沒有被嚇到,反倒下了斷定,這大清社會的繁榮結束了,在這裏,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
“這一波操作讓英國使者目瞪口呆,乾隆陛下洋洋得意,可卻沒想到,人家透過表象看本質,已經將整個大清看作了囊中之物,認為這裏,隨時可欺!”
大清弘曆:……
萬朝中的所有人:……
東漢曹操:這算不算是裝逼失敗?
朱棣哈哈大笑:朕看不僅僅是裝逼失敗,還把自己的老底也給人看光了!
大唐李二:朕已無法想像當時的場景,麵對清朝皇帝的盲目自信,那洋人該是怎樣無語的表情?
大漢劉徹:隻是觀看了一場軍演,便斷定這大清王朝隨時可欺,這等兵力,該是何等的孱弱?
大宋趙禎:細思極恐,朕已決心要整頓軍備,我大宋絕不能落到如此被人隨時可欺的地步!
狄青:官家聖明!
大明朱棣:倒也不用,你們大宋反正也是花錢買和平!
大宋趙禎:……
……
看著直播間中眾人的調侃,乾隆帝此時臉上已是紅了白白了青,如同調色盤一般變幻不定。
他憤怒的眼神中閃現過一抹屈辱,這洋人當真該死,居然敢如此輕視他大清軍威!
蠻夷小國,何其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