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得罪太多
我在萬朝帶貨震驚始皇 作者:一念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尤其是雍正陛下,您老人家也不要政務繁忙,但也不要太勤政了,必要的休息還是要有的,一個好的身體,才是完成大業的基礎!”
大清胤禛:……
總覺得喬姑娘意有所指!
東漢曹操:孤聽了這麽多,也不得不承認,這位清朝皇帝確實心性堅毅,手段狠厲,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
司馬光:哼,若當真按這清朝皇帝所推行的政策來做,我等士人哪裏還有活路?
王安石:這改革居然是清朝皇帝親自推動的,怪不得能以一已之力螳臂當車!吾甚為佩服!
歐陽修:王相公還是莫要佩服,我大宋朝可經不起這等折騰!
徐階:官紳一體納糧,荒謬至極!這攤丁入畝更是無恥,我等考取功名,入朝為官,不事生產,卻還要交糧納稅,何其可笑?
高拱:誰說不是呢?若我大明也按此法,隻怕會得罪天下讀書人,這清朝皇帝是滿清中人,可以不在乎讀書人的臉麵,可我大明開科取士,不能不在乎!
溫體仁:這大清朝的皇帝是真狠啊!這是要拿刀從我等士人身上,生生挖下一塊肉來反哺朝庭百姓,可笑,可笑至極!
……
喬安看到直播間中各位大佬們的評論,心裏也有些默然,她思索片刻,隨即說道:
“天下士人不會同意這一條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名下所擁有的田產,數不勝數。”
“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習慣了的,不僅有天子賜田,還有手下孝敬,再不濟趁著荒年從百姓手中再收割一波,如此下來,隻怕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名下究竟有多少田產。”
“若是朝廷當真采用雍正陛下這一條政策,田產越多,所需要繳納的賦稅便越多,自然也就不會同意。”
“可憐老百姓,手中無田,卻還要被迫繳納各種稅賦,被朝廷及各級官吏地主剝削了一層又一層,眼見著就要活不下去,但天下士人卻全都視若無睹。”
“走到最後,老百姓沒了活路,便隻剩下造反起義,於是一個王朝滅亡了,又一個王朝起複了,周而複始,再度循環。”
“每一個剛進入官場的人,起初的夢想都是上報國家,為民請命,過兩年再看,他們撈得滿身油水,吃的是珍饈美味,老百姓卻還是一如既往的在貧困之中掙紮。”
“真正為民請命的有幾個?不忘初心的又有幾個?”
萬朝中的所有人:……
喬姑娘這話說的也太狠了。
但是,他們又不聖人,憑什麽沒事要給一幫泥腿子請命?
他們腦子又沒病!
“當我提到雍正陛下所推行的這些政策之時,你們設身處地想到了自己的未來,想到了自己有可能要為此付出的代價,所以才會反應如此之大。”
“可想而知,雍正陛下在推行這些政策之時,又究竟會得罪多少人?天下讀書人沒有不罵他的,為此還給他編傳了許多黑帽子,抹黑他的名聲。”
“筆就掌握在讀書人手中,誰敢公然與讀書人作對,便得做好名聲被黑的準備,所以雍正陛下,雖然在我們後世人的細查考究中,認為他是整個清朝史上最勤政,最為百姓做實事的皇帝。”
“但在各種野史記載中,在反對和批判他的讀書人筆下,他是荒淫無道的暴君,他是弑兄屠弟的劊子手,他是得位不正的皇帝。”
大清胤禛:……
雍正帝聽到這裏,整個拳頭都硬了,國家凋敝,民生艱難,若不改革,大清未來何在?
他傾盡全力治理江山,可誰成想到竟被一群文人如此抹黑!
簡直是豈有此理!
“而在我們後世考究中,雍正陛下的這些政策對於國家和百姓,都是有利的,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就當時來說,已經成功穩住了大清的江山,接住了康熙陛下晚年所遺留下來的爛癱子。”
“要知道當初康熙陛下留下的國庫存銀隻有八百萬兩,而雍正陛下在位十三年,留給乾隆陛下的國庫存銀便有六千多萬兩,僅僅數年之功,便翻了數倍,可見雍正陛下的能力究竟有多強悍!”
“他成功將康熙陛下留下的三宅小院給擴大成了一棟豪華莊園,他留給他兒子的,是一個太平和樂的盛世前景,和一群忠心輔佐的吏治能臣。”
康熙帝坐在乾清宮之中,皺著眉頭沉思。
這老四做得還是不錯的。
隻是這手段過於急躁了些,一下子得罪了這麽多人,可怎麽好?
正如喬姑娘所說,一下子把所有讀書人給得罪了,這千古名聲也一朝盡毀,要知道那群人可虛偽的很,隻會背地裏暗算抹黑,這老四把他們得罪的如此之狠,可想而知他當初改革的決心!
康熙帝正想在直播間中安慰兒子兩句,卻見喬安直接又說道:“隻可惜,雍正陛下推行的許多國策,卻在自家兒子上位之後直接給推翻了。”
大清胤禛:???
喬姑娘在說什麽?
弘曆可是他的親兒子,是他親自冊立的儲君,怎麽可能會推翻他這個皇父所飲定的政策?
乾隆帝看到這裏,不由得縮了縮脖子。
這事能怪他嗎?
皇阿瑪鐵血治國,搞得朝野上下一片緊張,若他再不鬆一鬆,整個朝庭就垮了。
皇阿瑪在位十幾年,嘔心瀝血,卻沒得到一句好話,他到底圖什麽?自己可不想活成他那個樣子。
哪像聖祖爺,一生勵精圖治,有千古一帝之風采,這樣的皇帝,才是他所向往的。
他沒有錯,錯的是皇阿瑪!
治國雖要盡心,但過剛易折,容易失了分寸!
乾隆帝正想要在直播間中為自己解釋兩句。
隻見喬安的聲音幽幽傳來:“雍正陛下不必驚訝,畢竟每個皇帝有每個皇帝的治理方式,像您的好大兒乾隆陛下,一心最佩服的便是清聖祖康熙陛下,所以自然就看不上您的治國理念了。”
大清胤禛:……
大清弘曆:……
挑唆,這絕對是挑唆!
這個後世人好生可惡,居然挑唆他與皇阿瑪的關係!
大清胤禛:……
總覺得喬姑娘意有所指!
東漢曹操:孤聽了這麽多,也不得不承認,這位清朝皇帝確實心性堅毅,手段狠厲,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
司馬光:哼,若當真按這清朝皇帝所推行的政策來做,我等士人哪裏還有活路?
王安石:這改革居然是清朝皇帝親自推動的,怪不得能以一已之力螳臂當車!吾甚為佩服!
歐陽修:王相公還是莫要佩服,我大宋朝可經不起這等折騰!
徐階:官紳一體納糧,荒謬至極!這攤丁入畝更是無恥,我等考取功名,入朝為官,不事生產,卻還要交糧納稅,何其可笑?
高拱:誰說不是呢?若我大明也按此法,隻怕會得罪天下讀書人,這清朝皇帝是滿清中人,可以不在乎讀書人的臉麵,可我大明開科取士,不能不在乎!
溫體仁:這大清朝的皇帝是真狠啊!這是要拿刀從我等士人身上,生生挖下一塊肉來反哺朝庭百姓,可笑,可笑至極!
……
喬安看到直播間中各位大佬們的評論,心裏也有些默然,她思索片刻,隨即說道:
“天下士人不會同意這一條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名下所擁有的田產,數不勝數。”
“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習慣了的,不僅有天子賜田,還有手下孝敬,再不濟趁著荒年從百姓手中再收割一波,如此下來,隻怕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名下究竟有多少田產。”
“若是朝廷當真采用雍正陛下這一條政策,田產越多,所需要繳納的賦稅便越多,自然也就不會同意。”
“可憐老百姓,手中無田,卻還要被迫繳納各種稅賦,被朝廷及各級官吏地主剝削了一層又一層,眼見著就要活不下去,但天下士人卻全都視若無睹。”
“走到最後,老百姓沒了活路,便隻剩下造反起義,於是一個王朝滅亡了,又一個王朝起複了,周而複始,再度循環。”
“每一個剛進入官場的人,起初的夢想都是上報國家,為民請命,過兩年再看,他們撈得滿身油水,吃的是珍饈美味,老百姓卻還是一如既往的在貧困之中掙紮。”
“真正為民請命的有幾個?不忘初心的又有幾個?”
萬朝中的所有人:……
喬姑娘這話說的也太狠了。
但是,他們又不聖人,憑什麽沒事要給一幫泥腿子請命?
他們腦子又沒病!
“當我提到雍正陛下所推行的這些政策之時,你們設身處地想到了自己的未來,想到了自己有可能要為此付出的代價,所以才會反應如此之大。”
“可想而知,雍正陛下在推行這些政策之時,又究竟會得罪多少人?天下讀書人沒有不罵他的,為此還給他編傳了許多黑帽子,抹黑他的名聲。”
“筆就掌握在讀書人手中,誰敢公然與讀書人作對,便得做好名聲被黑的準備,所以雍正陛下,雖然在我們後世人的細查考究中,認為他是整個清朝史上最勤政,最為百姓做實事的皇帝。”
“但在各種野史記載中,在反對和批判他的讀書人筆下,他是荒淫無道的暴君,他是弑兄屠弟的劊子手,他是得位不正的皇帝。”
大清胤禛:……
雍正帝聽到這裏,整個拳頭都硬了,國家凋敝,民生艱難,若不改革,大清未來何在?
他傾盡全力治理江山,可誰成想到竟被一群文人如此抹黑!
簡直是豈有此理!
“而在我們後世考究中,雍正陛下的這些政策對於國家和百姓,都是有利的,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就當時來說,已經成功穩住了大清的江山,接住了康熙陛下晚年所遺留下來的爛癱子。”
“要知道當初康熙陛下留下的國庫存銀隻有八百萬兩,而雍正陛下在位十三年,留給乾隆陛下的國庫存銀便有六千多萬兩,僅僅數年之功,便翻了數倍,可見雍正陛下的能力究竟有多強悍!”
“他成功將康熙陛下留下的三宅小院給擴大成了一棟豪華莊園,他留給他兒子的,是一個太平和樂的盛世前景,和一群忠心輔佐的吏治能臣。”
康熙帝坐在乾清宮之中,皺著眉頭沉思。
這老四做得還是不錯的。
隻是這手段過於急躁了些,一下子得罪了這麽多人,可怎麽好?
正如喬姑娘所說,一下子把所有讀書人給得罪了,這千古名聲也一朝盡毀,要知道那群人可虛偽的很,隻會背地裏暗算抹黑,這老四把他們得罪的如此之狠,可想而知他當初改革的決心!
康熙帝正想在直播間中安慰兒子兩句,卻見喬安直接又說道:“隻可惜,雍正陛下推行的許多國策,卻在自家兒子上位之後直接給推翻了。”
大清胤禛:???
喬姑娘在說什麽?
弘曆可是他的親兒子,是他親自冊立的儲君,怎麽可能會推翻他這個皇父所飲定的政策?
乾隆帝看到這裏,不由得縮了縮脖子。
這事能怪他嗎?
皇阿瑪鐵血治國,搞得朝野上下一片緊張,若他再不鬆一鬆,整個朝庭就垮了。
皇阿瑪在位十幾年,嘔心瀝血,卻沒得到一句好話,他到底圖什麽?自己可不想活成他那個樣子。
哪像聖祖爺,一生勵精圖治,有千古一帝之風采,這樣的皇帝,才是他所向往的。
他沒有錯,錯的是皇阿瑪!
治國雖要盡心,但過剛易折,容易失了分寸!
乾隆帝正想要在直播間中為自己解釋兩句。
隻見喬安的聲音幽幽傳來:“雍正陛下不必驚訝,畢竟每個皇帝有每個皇帝的治理方式,像您的好大兒乾隆陛下,一心最佩服的便是清聖祖康熙陛下,所以自然就看不上您的治國理念了。”
大清胤禛:……
大清弘曆:……
挑唆,這絕對是挑唆!
這個後世人好生可惡,居然挑唆他與皇阿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