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時年七歲。那年春天,跟著夥伴們在村裏、山裏、田野裏四處玩耍。跑進山裏,在樹底下、草叢裏尋撿榛子,然後在坡埂上各自挖個洞,把自己尋撿到的榛子放進小洞裏,再用樹葉敷住洞口,蓋上土。等過了一個星期之後再來把土扒開,把樹葉揭開,拿出裏麵的榛子。這時候,榛子都已經長出了的小嫩芽,短的如削好的鉛筆芯那麽長,長的打了彎鉤。度文表哥是夥伴們的帶領者,比我大三歲,是那年我最要好的朋友。度文表哥說把發了芽的榛子種到土裏可以長出榛子樹,當時隻是聽表哥說,並沒有真的去種。
2013年,時年十四歲。那個夏天,屋後的山林裏,榛子落了一地。我去撿了一把回來,初一生物裏麵有學到關於種子發芽成長的過程,又想起了七年前度利表哥說的那句話,把發了芽的榛子種到土裏可以長出榛子樹。
我把撿回來的榛子挑出色澤光潤、體態欣好的,用竹片在屋左小路的斷崖上挖了個不大不小的洞把榛子“珍藏”了進去。把手伸進洞裏的感覺很舒適,濕度溫度都適宜,依舊像七年前一樣,先用樹葉把洞口敷住,再拿土蓋,嚴嚴實實的,不讓它透一點兒氣。過了半個月,撥開土,掀開樹葉,裏麵的榛子都如我料想的一樣,都發了芽。看著那嫩嫩的芽,心裏非常的開心,沒發芽的榛子隻是榛子,一棵樹榛子樹結的果實,鼠貂等動物的良宵美味。而發了芽的榛子,確是一個小小的充滿活力的生命,帶給人一種感受生命魅力的快樂。
趁著剛下過小雨的濕風陰綿天,想著這應該是播種的最好時機,從樓梯間裏摸東翻西地找出一把短柄小挖鋤,把發芽的榛子用小布袋兜著,盼著找個肥沃的地兒下種。
找了半晌,才發覺房前屋後的土質都非常適合下種子。我家坐北朝南,左邊是一條泄水溝,溝邊是坡地,上麵有幾株茶葉樹,一棵板栗樹,一棵梧桐樹,一棵老楊樹。坡上還有一塊地,都是竹子,是一片小竹林。在老楊樹的那邊,矗立著三棵沙樹,尖頂。
房前屋後這麽大一塊地方,有那麽多種樹,還有小竹林,再種些榛子樹豈不更好,更“熱鬧”。我原本還打算種在我家正前方,夏天就可以在樹邊乘涼了,可是一想把樹種在屋正前方不好,直接擋住了太陽的光照,再說到了夏天也惹蚊子。於是就想,還是種的遠一點吧,省的到時候還討老媽一頓臭罵。
種在坡地上最好,不惹蚊子不討罵,等樹長大了依舊還能天天看到它,看著它成長,給它澆水施肥也方便。盤繞地上坡,一隻手拿著發芽的榛子和小鐵鋤,另一隻手攀著使勁。
找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便一鋤頭挖下去,差不多有七八公分那麽深,把土拉開,把發了芽的榛子放進去。一個榛子一個坑,一個小氹一個種。把土合上,第一個種好了,接著第二個。樹的根係是非常發達的,它要不斷汲取土地的營養,成長過程中還要抽枝展葉,所以每一棵樹之間的距離不能太近,讓它間隔兩米左右。
到今天,時隔六年,當日種下的發了芽的榛子,一個都沒有出土成樹。現在回想才知,當時是把榛子的芽都朝下埋進土裏去的,芽尖應該是要向上生長,靠芽尖的韌力鑽出地麵,最後直長成樹。
把芽當成了樹的根,以為它是不斷分支向地底深處蔓延。真是無知,忙活半天,發好的芽,全都死在土裏了。
種樹本不是難事,卻把種子的芽朝下播種,如今怎麽能看到當初心裏期望的榛子樹呢?做什麽事都是有學問有講究的,自以為是的瞎忙活,到頭來隻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知識,是種不出樹的,更不要說種一棵健康茁壯讓人敬重的樹。
有眼界、有知識、有見識、有內涵、有修養的父母,他們會用最正確的方式去培養教育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即使工作再忙,也不會忘記對孩子最懇切的教導。好媽媽,在懷胎的時候便十分注重胎教,夫妻之間高質量地真心相愛,孩子在默默之中是可以真乎感覺得到的。小孩子討人喜歡,特別是2-3歲的孩子,他們還不真正懂得世間的競存霸爭,正是他們三觀形成的非常時期。孩子所受到的外界影響幾乎完全來自於家裏人,家人之間的處世為人,這個時候能直接影響孩子為人思維的發展。
2013年,時年十四歲。那個夏天,屋後的山林裏,榛子落了一地。我去撿了一把回來,初一生物裏麵有學到關於種子發芽成長的過程,又想起了七年前度利表哥說的那句話,把發了芽的榛子種到土裏可以長出榛子樹。
我把撿回來的榛子挑出色澤光潤、體態欣好的,用竹片在屋左小路的斷崖上挖了個不大不小的洞把榛子“珍藏”了進去。把手伸進洞裏的感覺很舒適,濕度溫度都適宜,依舊像七年前一樣,先用樹葉把洞口敷住,再拿土蓋,嚴嚴實實的,不讓它透一點兒氣。過了半個月,撥開土,掀開樹葉,裏麵的榛子都如我料想的一樣,都發了芽。看著那嫩嫩的芽,心裏非常的開心,沒發芽的榛子隻是榛子,一棵樹榛子樹結的果實,鼠貂等動物的良宵美味。而發了芽的榛子,確是一個小小的充滿活力的生命,帶給人一種感受生命魅力的快樂。
趁著剛下過小雨的濕風陰綿天,想著這應該是播種的最好時機,從樓梯間裏摸東翻西地找出一把短柄小挖鋤,把發芽的榛子用小布袋兜著,盼著找個肥沃的地兒下種。
找了半晌,才發覺房前屋後的土質都非常適合下種子。我家坐北朝南,左邊是一條泄水溝,溝邊是坡地,上麵有幾株茶葉樹,一棵板栗樹,一棵梧桐樹,一棵老楊樹。坡上還有一塊地,都是竹子,是一片小竹林。在老楊樹的那邊,矗立著三棵沙樹,尖頂。
房前屋後這麽大一塊地方,有那麽多種樹,還有小竹林,再種些榛子樹豈不更好,更“熱鬧”。我原本還打算種在我家正前方,夏天就可以在樹邊乘涼了,可是一想把樹種在屋正前方不好,直接擋住了太陽的光照,再說到了夏天也惹蚊子。於是就想,還是種的遠一點吧,省的到時候還討老媽一頓臭罵。
種在坡地上最好,不惹蚊子不討罵,等樹長大了依舊還能天天看到它,看著它成長,給它澆水施肥也方便。盤繞地上坡,一隻手拿著發芽的榛子和小鐵鋤,另一隻手攀著使勁。
找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便一鋤頭挖下去,差不多有七八公分那麽深,把土拉開,把發了芽的榛子放進去。一個榛子一個坑,一個小氹一個種。把土合上,第一個種好了,接著第二個。樹的根係是非常發達的,它要不斷汲取土地的營養,成長過程中還要抽枝展葉,所以每一棵樹之間的距離不能太近,讓它間隔兩米左右。
到今天,時隔六年,當日種下的發了芽的榛子,一個都沒有出土成樹。現在回想才知,當時是把榛子的芽都朝下埋進土裏去的,芽尖應該是要向上生長,靠芽尖的韌力鑽出地麵,最後直長成樹。
把芽當成了樹的根,以為它是不斷分支向地底深處蔓延。真是無知,忙活半天,發好的芽,全都死在土裏了。
種樹本不是難事,卻把種子的芽朝下播種,如今怎麽能看到當初心裏期望的榛子樹呢?做什麽事都是有學問有講究的,自以為是的瞎忙活,到頭來隻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知識,是種不出樹的,更不要說種一棵健康茁壯讓人敬重的樹。
有眼界、有知識、有見識、有內涵、有修養的父母,他們會用最正確的方式去培養教育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即使工作再忙,也不會忘記對孩子最懇切的教導。好媽媽,在懷胎的時候便十分注重胎教,夫妻之間高質量地真心相愛,孩子在默默之中是可以真乎感覺得到的。小孩子討人喜歡,特別是2-3歲的孩子,他們還不真正懂得世間的競存霸爭,正是他們三觀形成的非常時期。孩子所受到的外界影響幾乎完全來自於家裏人,家人之間的處世為人,這個時候能直接影響孩子為人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