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華燈初上的宮殿之中,一場別開生麵的談話正在進行。楊貴妃的掌聲如同一串串清脆的玉珠碰撞,她一邊拍掌一邊誇讚道:“狀元公詩詞歌賦,才高八鬥,為何吟那李白的詩句呢?何不乘酒意正濃,賦詩一首,創作屬於自己風格的詩風呢?”這聲音在宮殿中回蕩,似是在輕輕撩撥著眾人的心弦。


    唐玄宗李隆基,這位大唐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曆史的畫卷之中。他不僅有著帝王的威嚴,更是一位詩人、樂曲家。他一生的作的詩賦無數,卻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其中兩首寫端午,那字裏行間仿佛流淌著他對屈原愛國主義高尚情操的深深推崇。然而,此刻的他,雖身處高位,卻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他看來,就如同磁鐵間的吸引,講究著一種契合與共鳴。對於文人墨客來說,喝酒寫詩作對,那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一般。


    唐玄宗李隆基微微皺起眉頭,目光深邃如古井,他緩緩開口道:“愛卿,既然李白說三杯通大道,他的理想大道在哪裏?他追求的是個人精神上的大道,非天下人的大道吧?”這聲音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宮殿中彌漫開來。他的話語如同一把犀利的劍,直刺向李白的靈魂深處。“李白尋找不到他屬於自己的大道,他去舉杯邀明月,孤芳自賞,自得其樂!一種逃避現實主義,天地都愛酒,是喻一種境界,也要考慮現實主義!”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惋惜,仿佛是在看著一顆明珠被塵埃所掩蓋。“他一個人舉著杯邀明月,嫦娥仙子能飄下來陪他喝酒嗎,這是一種孤芳自賞的體現。”唐玄宗李隆基的話語如同一顆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麵,泛起了層層漣漪。


    從李白的政治野心角度來看,唐玄宗李隆基微微歎了口氣,那歎息聲仿佛是秋風掠過樹林的沙沙聲。“他沒有做過宰相的經曆,而他一心想著做宰相。從他獨立個性的角度看不能團結多數人,不合群就沒有人緣基礎,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又怎麽做官呢?”這就如同一個人想要登上高山之巔,卻沒有堅實的台階可攀。“大唐朝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大唐,是由天下萬千百姓組成的,如果朕強勢的封他李白為宰相,皇帝有這個權利,但是,皇帝也要講民主,不能以權代法。”唐玄宗李隆基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奈,仿佛是在麵對一個無法解開的難題。


    “他另外一個致命的缺點是個性天真灑脫、狂放傲岸,這與朝庭官場所需的拘謹權變、謙恭,特別在政治上他堅持自己主張與立場,形成了鮮明的與朝庭政策上的對抗,那是皇帝領導他,還是他領導皇帝呢?這種多麵性格,在官場中難以適應,做了宰相也是一個孤家寡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話語如同一把銳利的解剖刀,將李白的性格弱點一一剖析開來。他是一個幻想主義者,在大唐的國情與現實社會下,這種幻想就如同空中樓閣,是不切實際的。


    李白的詩常常像磁石一般吸引著江浩然,他們之間可謂是惺惺相惜的詩友。江浩然考完試後,懷著崇敬的心情約李白在酒樓小聚,那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麵。那時的他,隻知道李白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卻並不知道李白曾在天寶元年,應唐玄宗召他入京任職為翰林供奉。這個職位就如同一個精美的花瓶,雖看似光鮮亮麗,卻沒有實質的權力。其主要職責是陪唐玄宗李隆基參加宴會,寫詩助興。翰林供奉是唐朝建立不久後,皇家從社會的大花園中采摘的一批奇花異草,他們精通文學、辭章、經學、醫學、占卜、煉丹、僧道、書法、繪畫、棋類等技藝。他們居住在宮中,到唐玄宗李隆基時則常駐翰林院,隨時等待皇帝的召見,如同待命的士兵,屬於禦用的差遣侍從之臣。


    江浩然此時瞪大了眼睛,心中猶如掀起了驚濤駭浪。他怎麽也沒想到一個在他眼中隻會寫詩的人,竟然有著當宰相的政治野心。他更沒有想到,今晚,他隻是與唐玄宗李隆基初次見麵,無意吟了李白的一首詩,卻引起了唐玄宗李隆基借李白的詩句,展開對李白性格的分析、人格多麵化的評價。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這是對他的旁敲側擊,還是有意的教導呢?


    江浩然微微皺起眉頭,小心翼翼地問道:“聖上,我和李白僅見過一麵,我崇拜他的詩句,但對他為人性格不了解,也不知道他在聖上身邊做官,這麽好的差事,他為什麽又辭官而去呢?”唐玄宗李隆基聽江浩然這麽一問,微微搖了搖頭,那神情仿佛是一位長者在看著一個懵懂的孩子。他緩緩說道:“李白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開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掛印而去。朕念他有才,曾多次書信給他,請他回來繼續做官,而他回信給朕,仍堅持他的政治立場,仍堅持宰相之位非他莫屬。”這話語中充滿了無奈與惋惜,仿佛是看著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天際,卻無法挽留。


    唐玄宗李隆基與江浩然的對話,恰似潺潺溪流在宮殿之中悠然流淌,帶著智慧的低語和思想的碰撞。而高力士,他就像一隻嗅覺敏銳、狡黠的狐狸,靜靜地蹲伏在一旁,將他們的每一句話都牢牢地記在心底。


    當高力士聽到皇帝對李白進行批判時,他的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喜悅之情。那感覺就像是長久以來壓在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在高力士的眼中,李白仿佛就是一頭在官場中肆意橫衝直撞的蠻牛,對官場的規則和門道一無所知,隻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滿腦子的幻想在其中亂闖。


    唐玄宗李隆基那犀利的批判,宛如一把無情的掃帚,狠狠地將李白從官場這個華麗的舞台上清掃了出去。官場的宦海啊,那是何等的波譎雲詭,如同一片廣袤無垠、波濤洶湧的大海。而李白呢,在高力士看來,他就像是一個不諳水性的水手,莽撞地闖入了這片危險的海域,在洶湧的波濤中迷失了方向,被官場的暗流無情地吞噬。


    唐玄宗李隆基皇帝對李白眷顧有加,那番顧眷之情,恰似暖陽獨照寒梅,與對待其他學士全然不同。這情形呀,可讓內宮總管大太監高力士心中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皇上讓他給李白脫靴這件事,在他看來,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就如同一塊巨石壓在心頭,沉甸甸的,怎麽也釋懷不了。


    某一日,楊貴妃又在那裏反複吟誦李白的《清平調》。高力士眼珠一轉,心中有了計較,便故作戲謔之態說道:“娘娘啊,就為這幾首歪詞,您應該對李白那小子恨之入骨才是呀,怎麽還念念不忘呢?”貴妃娘娘聽了這話,猶如聽到了晴空霹靂,滿臉驚異不解,趕忙問道:“你這話可就奇了,你怎麽能說李翰林的詩是在侮辱我呢?”高力士見貴妃娘娘上鉤了,便添油加醋地說:“娘娘您想啊,李白那小子在詩裏竟然用趙飛燕來指代您呢。您瞧那趙飛燕,後來失寵又另尋新歡,這李白如此比擬,不就等同於作賤您嗎?”貴妃娘娘聽聞此言,細細思量,覺得高力士說得很有道理,就像被迷霧遮住了雙眼,一時失去了判斷。於是,她心中對李白就有了怨氣,開始遷怒於他。唐玄宗李隆基後來又想要拜李白為官的打算,可就像一隻想要高飛的鳥兒被屢屢剪斷翅膀一樣,每次都在宮裏遭到了貴妃娘娘和高力士的重重阻礙,最終隻能作罷。


    高力士的高興,或許是因為他覺得李白這樣的不羈之才離開了宮廷,就少了一個可能威脅到宮廷安穩的變數;又或許是他從皇帝對李白的批判中看到了皇帝對官場規則的維護,讓他更加明確了宮廷的生存之道。那滾滾的宦海波濤,淹沒了李白的官場之路,也在高力士的心中掀起了層層複雜的思緒。


    李白與狀元無緣的原因:


    在大唐曆史的長河中,李白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他的才情,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奔騰不息,震撼著世人的心靈。然而,這位被譽為屈原之後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卻為何始終與狀元之位無緣呢?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他的出身背景。在古代中國,科舉考試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是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但這座山峰有著嚴格的攀登規則,對參與者的身份有著苛刻的要求。根據《唐六典》的規定,唯有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或地主家庭出身的子弟,才有資格踏上這科舉的征程。而李白的父親是一名商人,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中,商人的地位較為低下。他們仿佛是行走在社會邊緣的孤獨行者,被科舉的大門緊緊地拒之門外。李白,就如同一隻渴望翱翔天際的雄鷹,卻被出身的枷鎖束縛住了翅膀。他的才華如同一座寶藏,卻因這出身的限製,無法在科舉的舞台上綻放光芒。


    出身商人家庭的李白,就像是生長在沙漠中的一朵嬌豔花朵,雖美麗動人,卻在這科舉的荒漠中難以找到立足之地。在那個時代,商人的身份仿佛是一片烏雲,籠罩著李白的前程。他的努力和才華,在這身份的陰影下,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盡管他的詩篇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文學的天空,但在科舉的考場上,他卻隻能無奈地徘徊在門外。


    此外,李白的個人選擇和生活態度,也如同另一隻無形的手,影響著他的仕途。他猶如一匹不羈的野馬,自由奔放,追求著自己心中的理想和遠方。他的腳步踏遍了山川大地,他的詩篇流淌著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然而,這種自由奔放的生活態度,與科舉考試所要求的嚴謹和規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李白或許更適合在廣闊的天地間自由馳騁,而不是被束縛在科舉的牢籠之中。


    盡管後來,李白通過賀知章的推薦和玉真公主的支持,最終被唐玄宗召為翰林供奉。但這並非通過科舉考試獲得的榮耀。他的才華和努力雖然得到了認可,但由於出身背景的限製,他無法通過科舉考試這一傳統途徑來獲取功名。李白就像是一顆被遺落在角落裏的寶石,雖然光芒四射,卻始終無法登上那象征著榮耀的狀元寶座。


    在曆史的長河中,李白的命運令人感慨萬千。他的才情與無奈,他的追求與挫折,都成為了後人心中永遠的傳奇。他雖未能成為狀元,但他的詩篇卻流傳千古,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最珍貴的財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屈尊歸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公成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公成子並收藏屈尊歸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