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
街上的稚童,拿著小風車在街上跑著,身後成群結隊的小夥伴,大喊著:“去領殺蟲糖啦!”
這聲音穿過巷子,街道,就像是什麽暗號一樣,聽到的孩子都跟了上去。
不一會隊伍便更長了些。
還有坐在門檻上曬太陽的老人,聽到動靜後,衝著院子裏喊:“石娃子,街上領殺蟲糖了。”
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像一個炮彈一樣從房間裏衝出來,跟老人打了個招呼,便衝進了領殺蟲糖的隊伍裏。
“虎子哥,我想要水果味的!”石娃對著隊伍裏一個高個子的男孩說道。
這個被叫做虎子哥的男孩,與他是一條街的,梁國每年發兩次殺蟲糖,一次在春末,一次在秋末,會由街上的大孩子統一去領,然後每個人發一個。
今年的殺蟲糖更改了口味,便發放的遲了些,孩子們可不介意,他們可是聽巷子裏的大夫說過,去年秋季的糖外麵裹得就是糖粉,今年在外麵加了糖層,而且還有不同的口味。
就像街上果糖鋪子裏的那些一樣,有著不同的水果味道。
他們從開春後便一直在期待這一天,聽到虎子喊,便都知道今天要發糖。
虎子便是他們這條街去領糖的大孩子,身體特別壯實,他的夢想是長大後可以去臨安的皇城司。
所以他特別羨慕那些做官兵,一呼百應,出門後身邊跟著一群人的場景。
也因此學著官兵的樣子,收了不少的小弟,石娃也是其中之一,本來按照他的標準,石娃這種小屁孩,年紀太小,什麽也不懂,不應該加入他的隊伍。
但沒辦法,臨安如今的孩子都要上學,他從前團隊裏的那些朋友上學後,腦子太笨,跟不上課程,做個作業都要做好久。
就連學校放假,休沐的時間都要在家裏寫作業,要他說那些題目那麽簡單,就不應該不會做。
小弟都在家裏不出來,虎子這個老大做的隻有名,沒有實。
而石娃,今年才五歲,朝廷規定滿八歲上小學,他還不到上學的年紀,便成為了虎子唯一一個可以隨時喊出來的小弟。
小孩子有個非常好的優點,雖然笨了些,但非常聽話,也特別好忽悠。
比如隻要你給他畫個大餅,再隨便答應他一些小事,就如此時這樣。
虎子聽到石娃這個唯一的小弟提出要求,要求還是非常簡單的小事,這種刷高小弟心中他的地位,加強兄弟間關係粘性的機會,虎子怎麽會放過。
虎子拍著胸口爽快答應道:“行,放在哥身上,待會先給你挑,四個糖,口味你想挑什麽味道就挑什麽味道。”
“好,謝謝虎子哥!”石娃高興的跳起來。
“不要叫我虎子哥,要叫我老大。”
“好的,老大。”
……
巷子外,一個背著竹筐,舉著街道大夫牌子的青年正扯著嗓子喊:“發殺蟲糖了,回去喊你們巷子的發糖員來領,不是發糖員來拿的,我不給的啊。”
這殺蟲糖總共四粒,一次吃兩粒,每次睡前吃,一共吃兩天。
使用方法很簡單,但卻總有孩子貪圖這糖的甜味,要麽是一次給吃完,要麽就是舍不得吃,收起來,時不時拿出來舔舔,等到外圈的糖層被舔完,嚐到裏麵的苦味,又哭著不肯吃。
又或者是藏起來,等想吃的時候再吃,卻不想,再去藏糖的地方找糖時,糖沒了,原本放糖的地方生了一圈的螞蟻,再哭得稀裏嘩啦。
原本不在外麵裹上糖層時孩子不愛吃,哄孩子吃糖是個麻煩事,如今外麵有了糖層,哄孩子吃糖還是個麻煩事。
虎子跑的快,在聽到消息後就招呼巷子裏的孩子,告訴他們發糖了,自己先去領,等領到了分給他們。
可這些孩子根本不聽,非要跟著,於是虎子被迫壓製了速度,隻能步行帶著這群孩子走,稍微走快了,便有孩子因為跟不上而哭鬧。
這個孩子軍團或許是知道一會能吃糖,開心的不行,嘎嘎嘎笑了一路。
還有那耳背的大娘跑到巷子裏問:“誰賣鵝的?我買一個,要母鵝,下蛋用的。”
……
虎子拿著巷子裏統計的孩子數量,從大夫那裏領了一包糖,和一摞油紙。
孩子們激動的將他圍在中間,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盯著虎子手裏的糖包,咽了咽口水,仿佛已經聞到那果糖的甜味。
“你們別搶啊,誰搶我揍誰。”虎子發話道,他把袋子裏麵的糖拿了出來,一個糖包裏共有四百顆糖。
巷子裏一共有一百一十二個孩子,一共要四百四十八顆糖,那大夫又額外拿了一個五十顆的小包給了虎子。
孩子們圍著虎子排隊,一個一個上前領糖,虎子按照答應的那樣,先讓石娃選,選了之後其他的孩子就不給選了,隨他分配。
其實這糖根本沒什麽選頭,都是黑色的糖,根本看不出口味如何,聞起來都是甜的,石娃選來選去也選了個寂寞。
-------------------------------------
與此同時,桃花鎮也剛送走了第一波的遊客。
事實果真如同陛下所說的那樣,紅繩與姻緣牌子賣的特別的火,包括月老廟的香火也旺盛了起來。
遊客初到桃花鎮上時,也未覺得此處的百姓與其他地方的有什麽不同,但隨著切身實地的跟著故事裏桃娘的腳步走了一圈後,便覺得此處是真的好。
富家小姐出門還帶了專屬畫師,在月老廟,卓江河,與桃娘石像旁都打卡,畫像留作紀念。
現場聽起桃娘的故事甚至比在書上看到還有感情幾分,更不用說鎮子上還排了桃娘的戲。
扮演江卓的公子尤為的英俊帥氣,穿上盔甲後的樣子更是讓無數小姐著迷,帶著香味的錦囊與手帕,像是不要錢似的往戲台上丟。
吃喝住行都要花錢,看戲也要花錢,臨走又買了幾車的特產,桃花鎮當地的百姓都被這群人的購買力驚呆了,就連他們家門口的地磚都有人來問過能不能買,隻因為這個地磚上麵刻了房子建成的年代,估算差不多便是桃娘那個時候的房子。
被人不知道就算了,他們自己是知道的呀,哪裏來的桃娘呀。
還要麵上帶著難過傷感之意,委婉拒絕,此物乃是見證桃娘與將軍的物件,不能帶走,若是真的被桃娘感動,不如買些他家的桃花餅帶上。
何興生坐在府衙裏,聽著下麵的官兵時不時的來報信,整個鎮子都做好了迎接遊客的準備。
官兵把守在山上的那個棧道,幫忙指路,抬東西,還有負責統計,登記人數的師爺。
原本還好,但人數過了百人之後,師爺的手就開始抖起來,再到後麵,人數徹底飆升,師爺除了寫字的手不抖,身上的其他部位卻抖了起來。
“去,去去,告訴大人。”師爺忙裏抽個空讓官兵去告訴知縣,一是報喜,而是再來幾個登記的人吧,這棧道都要排隊了,他一個人也寫不過來。
早先準備的客棧根本不夠住,桃花鎮在山裏,平日裏除了走山人,也沒什麽人會過來,客棧這種商業設施在桃花鎮隻能被餓死,僅有的幾家客棧,還是加急蓋出來的,府衙裏沒錢,何興生自己還出了不少銀子。
就是這樣都不夠這些遊客選的,最後隻能打著感受桃娘生活的招牌,安排住到百姓家裏去,卻不想有這個消息傳出去後,不少人專門去找老鄉家裏,商量著多少銀子住一晚,也不用伺候,就是感受桃娘的生活。
弄的桃花鎮的不少老人都嘀咕,外麵的這些孩子腦子都不太好。
基本上都是奔著桃娘的名頭來的,周邊的幾個鎮也有不少的生意,雖然沒有桃花鎮多,但也是創收,有了進步。
不少的商家有樣學樣,什麽桃娘走過的街道,什麽去桃娘石像麵前祈福過的首飾。
這些更加肯定了當地百姓對於外麵人,人傻錢多的刻板印象,畢竟隻要帶桃娘的這些人掏錢就格外爽快。
-------------------------------------
梁詩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技術學院共有四個分院,其中醫學院是獨立出去的,那個行宮便還剩下三個宮殿。
既然能有商學院,那為什麽不能有農學院?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趙河。
趙河一向是對梁詩實行鼓勵教育,不論梁詩說什麽,先來一頓誇,在說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您可真是聰慧過人,奴才之前覺得陛下能想到建立商學院來約束商人之間的不當競爭,讓他們都按照一個標準來做生意的主意就非常的好,如今陛下又想教育一些農官出來,梁國如今這麽多的田地,農官學成後,下方到各州府鄉鎮,教導當地的百姓科學種地。”
梁詩點頭,對對對,朕就是這麽想的一副你說到了朕心坎裏的模樣。然後就聽到了趙河的“但是”二字。
梁詩:嗯?
(有多少寶子能看到這裏的呀,麽麽噠,感謝喜歡啊!)
街上的稚童,拿著小風車在街上跑著,身後成群結隊的小夥伴,大喊著:“去領殺蟲糖啦!”
這聲音穿過巷子,街道,就像是什麽暗號一樣,聽到的孩子都跟了上去。
不一會隊伍便更長了些。
還有坐在門檻上曬太陽的老人,聽到動靜後,衝著院子裏喊:“石娃子,街上領殺蟲糖了。”
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像一個炮彈一樣從房間裏衝出來,跟老人打了個招呼,便衝進了領殺蟲糖的隊伍裏。
“虎子哥,我想要水果味的!”石娃對著隊伍裏一個高個子的男孩說道。
這個被叫做虎子哥的男孩,與他是一條街的,梁國每年發兩次殺蟲糖,一次在春末,一次在秋末,會由街上的大孩子統一去領,然後每個人發一個。
今年的殺蟲糖更改了口味,便發放的遲了些,孩子們可不介意,他們可是聽巷子裏的大夫說過,去年秋季的糖外麵裹得就是糖粉,今年在外麵加了糖層,而且還有不同的口味。
就像街上果糖鋪子裏的那些一樣,有著不同的水果味道。
他們從開春後便一直在期待這一天,聽到虎子喊,便都知道今天要發糖。
虎子便是他們這條街去領糖的大孩子,身體特別壯實,他的夢想是長大後可以去臨安的皇城司。
所以他特別羨慕那些做官兵,一呼百應,出門後身邊跟著一群人的場景。
也因此學著官兵的樣子,收了不少的小弟,石娃也是其中之一,本來按照他的標準,石娃這種小屁孩,年紀太小,什麽也不懂,不應該加入他的隊伍。
但沒辦法,臨安如今的孩子都要上學,他從前團隊裏的那些朋友上學後,腦子太笨,跟不上課程,做個作業都要做好久。
就連學校放假,休沐的時間都要在家裏寫作業,要他說那些題目那麽簡單,就不應該不會做。
小弟都在家裏不出來,虎子這個老大做的隻有名,沒有實。
而石娃,今年才五歲,朝廷規定滿八歲上小學,他還不到上學的年紀,便成為了虎子唯一一個可以隨時喊出來的小弟。
小孩子有個非常好的優點,雖然笨了些,但非常聽話,也特別好忽悠。
比如隻要你給他畫個大餅,再隨便答應他一些小事,就如此時這樣。
虎子聽到石娃這個唯一的小弟提出要求,要求還是非常簡單的小事,這種刷高小弟心中他的地位,加強兄弟間關係粘性的機會,虎子怎麽會放過。
虎子拍著胸口爽快答應道:“行,放在哥身上,待會先給你挑,四個糖,口味你想挑什麽味道就挑什麽味道。”
“好,謝謝虎子哥!”石娃高興的跳起來。
“不要叫我虎子哥,要叫我老大。”
“好的,老大。”
……
巷子外,一個背著竹筐,舉著街道大夫牌子的青年正扯著嗓子喊:“發殺蟲糖了,回去喊你們巷子的發糖員來領,不是發糖員來拿的,我不給的啊。”
這殺蟲糖總共四粒,一次吃兩粒,每次睡前吃,一共吃兩天。
使用方法很簡單,但卻總有孩子貪圖這糖的甜味,要麽是一次給吃完,要麽就是舍不得吃,收起來,時不時拿出來舔舔,等到外圈的糖層被舔完,嚐到裏麵的苦味,又哭著不肯吃。
又或者是藏起來,等想吃的時候再吃,卻不想,再去藏糖的地方找糖時,糖沒了,原本放糖的地方生了一圈的螞蟻,再哭得稀裏嘩啦。
原本不在外麵裹上糖層時孩子不愛吃,哄孩子吃糖是個麻煩事,如今外麵有了糖層,哄孩子吃糖還是個麻煩事。
虎子跑的快,在聽到消息後就招呼巷子裏的孩子,告訴他們發糖了,自己先去領,等領到了分給他們。
可這些孩子根本不聽,非要跟著,於是虎子被迫壓製了速度,隻能步行帶著這群孩子走,稍微走快了,便有孩子因為跟不上而哭鬧。
這個孩子軍團或許是知道一會能吃糖,開心的不行,嘎嘎嘎笑了一路。
還有那耳背的大娘跑到巷子裏問:“誰賣鵝的?我買一個,要母鵝,下蛋用的。”
……
虎子拿著巷子裏統計的孩子數量,從大夫那裏領了一包糖,和一摞油紙。
孩子們激動的將他圍在中間,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盯著虎子手裏的糖包,咽了咽口水,仿佛已經聞到那果糖的甜味。
“你們別搶啊,誰搶我揍誰。”虎子發話道,他把袋子裏麵的糖拿了出來,一個糖包裏共有四百顆糖。
巷子裏一共有一百一十二個孩子,一共要四百四十八顆糖,那大夫又額外拿了一個五十顆的小包給了虎子。
孩子們圍著虎子排隊,一個一個上前領糖,虎子按照答應的那樣,先讓石娃選,選了之後其他的孩子就不給選了,隨他分配。
其實這糖根本沒什麽選頭,都是黑色的糖,根本看不出口味如何,聞起來都是甜的,石娃選來選去也選了個寂寞。
-------------------------------------
與此同時,桃花鎮也剛送走了第一波的遊客。
事實果真如同陛下所說的那樣,紅繩與姻緣牌子賣的特別的火,包括月老廟的香火也旺盛了起來。
遊客初到桃花鎮上時,也未覺得此處的百姓與其他地方的有什麽不同,但隨著切身實地的跟著故事裏桃娘的腳步走了一圈後,便覺得此處是真的好。
富家小姐出門還帶了專屬畫師,在月老廟,卓江河,與桃娘石像旁都打卡,畫像留作紀念。
現場聽起桃娘的故事甚至比在書上看到還有感情幾分,更不用說鎮子上還排了桃娘的戲。
扮演江卓的公子尤為的英俊帥氣,穿上盔甲後的樣子更是讓無數小姐著迷,帶著香味的錦囊與手帕,像是不要錢似的往戲台上丟。
吃喝住行都要花錢,看戲也要花錢,臨走又買了幾車的特產,桃花鎮當地的百姓都被這群人的購買力驚呆了,就連他們家門口的地磚都有人來問過能不能買,隻因為這個地磚上麵刻了房子建成的年代,估算差不多便是桃娘那個時候的房子。
被人不知道就算了,他們自己是知道的呀,哪裏來的桃娘呀。
還要麵上帶著難過傷感之意,委婉拒絕,此物乃是見證桃娘與將軍的物件,不能帶走,若是真的被桃娘感動,不如買些他家的桃花餅帶上。
何興生坐在府衙裏,聽著下麵的官兵時不時的來報信,整個鎮子都做好了迎接遊客的準備。
官兵把守在山上的那個棧道,幫忙指路,抬東西,還有負責統計,登記人數的師爺。
原本還好,但人數過了百人之後,師爺的手就開始抖起來,再到後麵,人數徹底飆升,師爺除了寫字的手不抖,身上的其他部位卻抖了起來。
“去,去去,告訴大人。”師爺忙裏抽個空讓官兵去告訴知縣,一是報喜,而是再來幾個登記的人吧,這棧道都要排隊了,他一個人也寫不過來。
早先準備的客棧根本不夠住,桃花鎮在山裏,平日裏除了走山人,也沒什麽人會過來,客棧這種商業設施在桃花鎮隻能被餓死,僅有的幾家客棧,還是加急蓋出來的,府衙裏沒錢,何興生自己還出了不少銀子。
就是這樣都不夠這些遊客選的,最後隻能打著感受桃娘生活的招牌,安排住到百姓家裏去,卻不想有這個消息傳出去後,不少人專門去找老鄉家裏,商量著多少銀子住一晚,也不用伺候,就是感受桃娘的生活。
弄的桃花鎮的不少老人都嘀咕,外麵的這些孩子腦子都不太好。
基本上都是奔著桃娘的名頭來的,周邊的幾個鎮也有不少的生意,雖然沒有桃花鎮多,但也是創收,有了進步。
不少的商家有樣學樣,什麽桃娘走過的街道,什麽去桃娘石像麵前祈福過的首飾。
這些更加肯定了當地百姓對於外麵人,人傻錢多的刻板印象,畢竟隻要帶桃娘的這些人掏錢就格外爽快。
-------------------------------------
梁詩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技術學院共有四個分院,其中醫學院是獨立出去的,那個行宮便還剩下三個宮殿。
既然能有商學院,那為什麽不能有農學院?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趙河。
趙河一向是對梁詩實行鼓勵教育,不論梁詩說什麽,先來一頓誇,在說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您可真是聰慧過人,奴才之前覺得陛下能想到建立商學院來約束商人之間的不當競爭,讓他們都按照一個標準來做生意的主意就非常的好,如今陛下又想教育一些農官出來,梁國如今這麽多的田地,農官學成後,下方到各州府鄉鎮,教導當地的百姓科學種地。”
梁詩點頭,對對對,朕就是這麽想的一副你說到了朕心坎裏的模樣。然後就聽到了趙河的“但是”二字。
梁詩:嗯?
(有多少寶子能看到這裏的呀,麽麽噠,感謝喜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