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興並不是一個人出發潮州的,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兒子莊國,這兩人打的一個主意,考上了就尋摸個理由繼續考,考不上還能回家繼續待在書院裏。
誰承想居然考過了。
若是在以前的蜀國沒有世家舉薦想要當官那可以說是難如登天,他們不敢想,也不能去想。
可這梁國不一樣啊,他們不問出身,隻看能力,而且也不介意他們曾是蜀國人,這種好事哪裏找啊?
於是莊興和自己的傻兒子這麽一商量,便收拾收拾跟院長說家裏有事直接出門了。
莊國是個社交悍匪,上船不過一會,便把船上的學子情況給摸清楚了。
他們父子在客房裏研究了好大一會,也是有著打算避開人,才遲點出門打飯的想法。
卻不想……範智也是這麽想的,這該死的默契。
客房裏,莊國拿著發呆,這船上此行來的人都是準備好了的,而且名次很靠前,像他們師徒倆這種抱著打醬油想法的人沒有幾個。
而且,他對自己的能力很了解,基本功紮實,腦子不行,反正來的來了,去潮州逛逛也是好的,買些潮州的小玩意回家給阿娘和妹妹也挺好的。
莊國就這麽一個手拿書,一個手撐著腦袋思維發散時,莊興提個食盒,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還小心翼翼的伸出頭去見無人跟著才關上門。
孫國:……。
“父親,您這是?”莊國有些不解的問道,不過就是出去打了飯,怎麽這般心驚膽戰,難道這船是個黑船?
莊國臉色一變,立馬就要收拾東西逃跑。
莊興不知道自己這傻兒子又想到了什麽,但肯定不是什麽好東西,急忙放下食盒,拉住慌張的莊國,靠在他耳邊說道:“我看到範夫子了。”
“啊?”莊國大驚道:“爹,難道院長知道了?他不是來抓我們的吧?”
莊興皺了皺眉頭,剛剛見麵的時候太過慌亂,心裏隻想著躲起來,如今想想,那範智好像也挺慌得。
如果他是被院長安排出來找他們的話,見到他不應該是激動高興嗎?為什麽也要躲呢?
所以,莊夫子思索著說道:“範智也是來考試的。”
------------------------------------------------------
京都朝廷也是忙的不成樣子,此次畢竟是兩場同時來,更別提武舉那邊是要打架,還要準備好醫師。
雖然六月才是京試,但六部在焦和雅的帶頭下,都早早的忙了起來。別人都忙,你不忙搞得你好像沒別人沒用一樣,尤其是如今其他部門都忙得起飛的這種對比之下,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像瘋了一樣,卷了起來。
劉鴻信過完年沒幾日便繼續出去修路了,馮桂敏和劉宗也因為忙了起來,沒顧上這個孩子,如果不是今日驛站那邊給他們送來了書信,幾乎都要忘記自己還有一個兒子在外麵。
劉宗和馮桂敏尷尬的對視,或許是遲來的父愛與母愛爆發,兩個人頭挨著頭,看起了信。
全是劉鴻信初到達西洲邊界後的一些碎碎念。
“給父親母親問安。
去年梁國國泰民安,無論是商人,農夫,還是上班的工人,都攢下了不少的錢,盡管來了一場預料之外的大雪,但朝廷救災及時,百姓們後續也注意防範屋頂積雪並沒有造成什麽影響。
工部積攢了不少的名聲,梁國火炕聲名大噪,各國百姓都聽說了梁國的好日子,梁國邊關也特地開放了關卡,各國百姓若想務工,皆可報名,如修路隊,鏟雪隊之類的工作,工廠等地不在此次招聘類目。
就這樣,不知道原先那些修路隊的人是不是被新來的給刺激了,都拚命忙了起來,那些來找活路的人,幹活賣力,絲毫不怕受累吃苦,隻要能給吃飽那可真是拚命的幹啊。
不知道的還以為能晉升把孩兒給頂下去呢!
”
馮桂敏看到這句直接就沒忍住笑了出來,這傻兒子,可不就是被刺激的嗎?
大冬天的攪拌水泥多冷啊,不光是攪拌水泥,還要砸石頭挖土,疏通道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後,原先那些有些麻木偷懶的,怕被趕出去,可不得努力幹嘛。
劉宗不理解夫人為何要笑,但他實在不想看這傻孩子的碎碎念了,出去繼續忙了。
馮桂敏給了劉宗背影一個不屑的眼神,一點都不關心兒子,活該兒子之前寫信不提到你。
“母親,您從前總和我說要出去看看,您說孩兒是因為生在富貴之家,才能如此瀟灑肆意,可如今孩兒靠著雙腳走出了臨安,帶著修路隊的人走出了水泥路,聽到了其他國家百姓的故事,孩兒如今可以告訴您,不是因為孩兒生在富貴之家,而是孩兒生於梁國。”
屋內的炭燒的很旺,時不時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馮桂敏並不覺得冷,但還是有一種踏實的暖意從心口湧向全身。
“是啊,生於梁國。”說著還沒忍住大笑了幾聲:“讓這傻兒子出去果然有用。”
西洲漠城,劉鴻信莫名打了幾個噴嚏,他身邊跟著老仆是母親安排給他的。
老仆聽到少爺打了噴嚏有些擔心,正準備上前問一下是怎麽回事,從路那頭忽然跑來了一個官兵。
“劉隊長,快來,官府那邊又來了一批找工作的,知縣讓我喊你過去挑一些。”
老仆有些詫異,這修路隊的人手早就夠了,怎麽還讓過去挑。
劉鴻信也是這麽想的,他帶的這個修路隊是順著路一路往西修的,再此地的這個縣城已經待了快一月,這傳話的官兵他也相熟,便問道:“東子,什麽情況,我這修路的人手已經夠了。”
除了早起一起跟著出來的那四個工匠,最初的修路隊加上劉鴻信和跟著他的老仆也隻有六個人,他們到了一個地方,便就地招聘,幹的好的還想繼續幹的便跟著他們繼續修路,就這麽一路上修下來,為了方便,劉鴻信把人數都控製在50人以內。
就是最忙的時候也沒超過百人,可如今他這修路隊已經有兩百接近三百人了。
雖然雇傭人的薪資和糧食是朝廷提供下來到官府這邊的,不需要他給,但是還有沒有人記得,他今年才十九,能力有限啊。
沒辦法隻好把人給打散了,由最初的那四個工匠與他分成五個小隊,修不同的路段。
一條路段五十多人足夠了,官府怎麽還要人,是他們瘋了,還是自己沒睡醒?
那東子也不清楚,他隻是傳消息的:“你去就知道了。”
劉鴻信沒辦法,隻好跟著去看看。
他們前腳剛走後腳那些修路的人就開始嘀咕了,其中的一個人直接緊張到臉色發白。
誰承想居然考過了。
若是在以前的蜀國沒有世家舉薦想要當官那可以說是難如登天,他們不敢想,也不能去想。
可這梁國不一樣啊,他們不問出身,隻看能力,而且也不介意他們曾是蜀國人,這種好事哪裏找啊?
於是莊興和自己的傻兒子這麽一商量,便收拾收拾跟院長說家裏有事直接出門了。
莊國是個社交悍匪,上船不過一會,便把船上的學子情況給摸清楚了。
他們父子在客房裏研究了好大一會,也是有著打算避開人,才遲點出門打飯的想法。
卻不想……範智也是這麽想的,這該死的默契。
客房裏,莊國拿著發呆,這船上此行來的人都是準備好了的,而且名次很靠前,像他們師徒倆這種抱著打醬油想法的人沒有幾個。
而且,他對自己的能力很了解,基本功紮實,腦子不行,反正來的來了,去潮州逛逛也是好的,買些潮州的小玩意回家給阿娘和妹妹也挺好的。
莊國就這麽一個手拿書,一個手撐著腦袋思維發散時,莊興提個食盒,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還小心翼翼的伸出頭去見無人跟著才關上門。
孫國:……。
“父親,您這是?”莊國有些不解的問道,不過就是出去打了飯,怎麽這般心驚膽戰,難道這船是個黑船?
莊國臉色一變,立馬就要收拾東西逃跑。
莊興不知道自己這傻兒子又想到了什麽,但肯定不是什麽好東西,急忙放下食盒,拉住慌張的莊國,靠在他耳邊說道:“我看到範夫子了。”
“啊?”莊國大驚道:“爹,難道院長知道了?他不是來抓我們的吧?”
莊興皺了皺眉頭,剛剛見麵的時候太過慌亂,心裏隻想著躲起來,如今想想,那範智好像也挺慌得。
如果他是被院長安排出來找他們的話,見到他不應該是激動高興嗎?為什麽也要躲呢?
所以,莊夫子思索著說道:“範智也是來考試的。”
------------------------------------------------------
京都朝廷也是忙的不成樣子,此次畢竟是兩場同時來,更別提武舉那邊是要打架,還要準備好醫師。
雖然六月才是京試,但六部在焦和雅的帶頭下,都早早的忙了起來。別人都忙,你不忙搞得你好像沒別人沒用一樣,尤其是如今其他部門都忙得起飛的這種對比之下,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像瘋了一樣,卷了起來。
劉鴻信過完年沒幾日便繼續出去修路了,馮桂敏和劉宗也因為忙了起來,沒顧上這個孩子,如果不是今日驛站那邊給他們送來了書信,幾乎都要忘記自己還有一個兒子在外麵。
劉宗和馮桂敏尷尬的對視,或許是遲來的父愛與母愛爆發,兩個人頭挨著頭,看起了信。
全是劉鴻信初到達西洲邊界後的一些碎碎念。
“給父親母親問安。
去年梁國國泰民安,無論是商人,農夫,還是上班的工人,都攢下了不少的錢,盡管來了一場預料之外的大雪,但朝廷救災及時,百姓們後續也注意防範屋頂積雪並沒有造成什麽影響。
工部積攢了不少的名聲,梁國火炕聲名大噪,各國百姓都聽說了梁國的好日子,梁國邊關也特地開放了關卡,各國百姓若想務工,皆可報名,如修路隊,鏟雪隊之類的工作,工廠等地不在此次招聘類目。
就這樣,不知道原先那些修路隊的人是不是被新來的給刺激了,都拚命忙了起來,那些來找活路的人,幹活賣力,絲毫不怕受累吃苦,隻要能給吃飽那可真是拚命的幹啊。
不知道的還以為能晉升把孩兒給頂下去呢!
”
馮桂敏看到這句直接就沒忍住笑了出來,這傻兒子,可不就是被刺激的嗎?
大冬天的攪拌水泥多冷啊,不光是攪拌水泥,還要砸石頭挖土,疏通道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後,原先那些有些麻木偷懶的,怕被趕出去,可不得努力幹嘛。
劉宗不理解夫人為何要笑,但他實在不想看這傻孩子的碎碎念了,出去繼續忙了。
馮桂敏給了劉宗背影一個不屑的眼神,一點都不關心兒子,活該兒子之前寫信不提到你。
“母親,您從前總和我說要出去看看,您說孩兒是因為生在富貴之家,才能如此瀟灑肆意,可如今孩兒靠著雙腳走出了臨安,帶著修路隊的人走出了水泥路,聽到了其他國家百姓的故事,孩兒如今可以告訴您,不是因為孩兒生在富貴之家,而是孩兒生於梁國。”
屋內的炭燒的很旺,時不時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馮桂敏並不覺得冷,但還是有一種踏實的暖意從心口湧向全身。
“是啊,生於梁國。”說著還沒忍住大笑了幾聲:“讓這傻兒子出去果然有用。”
西洲漠城,劉鴻信莫名打了幾個噴嚏,他身邊跟著老仆是母親安排給他的。
老仆聽到少爺打了噴嚏有些擔心,正準備上前問一下是怎麽回事,從路那頭忽然跑來了一個官兵。
“劉隊長,快來,官府那邊又來了一批找工作的,知縣讓我喊你過去挑一些。”
老仆有些詫異,這修路隊的人手早就夠了,怎麽還讓過去挑。
劉鴻信也是這麽想的,他帶的這個修路隊是順著路一路往西修的,再此地的這個縣城已經待了快一月,這傳話的官兵他也相熟,便問道:“東子,什麽情況,我這修路的人手已經夠了。”
除了早起一起跟著出來的那四個工匠,最初的修路隊加上劉鴻信和跟著他的老仆也隻有六個人,他們到了一個地方,便就地招聘,幹的好的還想繼續幹的便跟著他們繼續修路,就這麽一路上修下來,為了方便,劉鴻信把人數都控製在50人以內。
就是最忙的時候也沒超過百人,可如今他這修路隊已經有兩百接近三百人了。
雖然雇傭人的薪資和糧食是朝廷提供下來到官府這邊的,不需要他給,但是還有沒有人記得,他今年才十九,能力有限啊。
沒辦法隻好把人給打散了,由最初的那四個工匠與他分成五個小隊,修不同的路段。
一條路段五十多人足夠了,官府怎麽還要人,是他們瘋了,還是自己沒睡醒?
那東子也不清楚,他隻是傳消息的:“你去就知道了。”
劉鴻信沒辦法,隻好跟著去看看。
他們前腳剛走後腳那些修路的人就開始嘀咕了,其中的一個人直接緊張到臉色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