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進城,一兩銀子
大明:開局傭兵十萬,被懷疑造反 作者:飯投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心裏對...南京之行更加期待起來。
不過朱棣還是給了程軒一個警告:“我不管你之前在南京怎麽折騰,等我到了南京,要是發現你做的事情對國家根基有害,到時候別怪我這個爺爺不留情麵!”
“放心吧,老前輩,損害大明朝的事,我絕對不做!”
“嗯,希望如此!”
濟南府城門前,朱棣領著程軒、樊鍾、鄭家兩兄弟一行五人抵達了濟南府。
本來,按照程軒和樊鍾的意思,想把船上那幾十個親兵帶上,可老爺子不同意。
他認為,既然微服私訪,就得有那個樣子,人多容易引人注意。
沒辦法,程軒和樊鍾隻好讓步,不過程軒心裏並不慌,他已經暗中安排了錦衣衛分散四周,嚴密監視周圍動靜。
他們剛到濟南府城下,就見到城門口牆邊站著無數衣衫襤褸的百姓,乍一看,少說也有幾萬人。
這場景讓朱棣和程軒都愣住了。
城邊的這些人,可不同於碼頭邊那些。
一眼就能看出,這些都是逃難而來的難民。
這麽多難民,確實讓朱棣等人吃了一驚。
難民中有不少小孩,頭頂插著稻草,站在城牆腳下。
時不時有些穿著體麵的人走過來,在孩子堆裏挑挑揀揀,選中幾個後,給旁邊的大人一點銀錢,就拉著孩子走了。
這一幕恰好被朱棣瞧見,他雙目微眯,目光冷冽。
這種情景,朱棣過去見得太多了……這些人,都是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為了生存,插上稻草把自家孩子賣給大戶當奴仆。
朱棣原以為,山東雖遇幹旱,收成減少,卻不至於嚴重到賣兒鬻女。
但現在看來,山東的情況比他想象的更糟糕。
“看來,山東呈給朝廷的奏折水分不少啊!”
朱棣冷笑一聲。
程軒也注意到了這一幕,眉頭緊鎖。
“老前輩,這是什麽情況?山東的災情到底有多嚴重,現在百姓都開始賣兒賣女了。”
朱棣哼了一聲,冷笑道:“我也想知道是怎麽回事。山東官員上報朝廷說是幹旱,多地收成受損,所以我撥了一千萬兩銀子用於賑災。”
“可現在看來,災情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嚴重了!連孩子都被賣了。
我倒想問問,山東的這些……官員究竟在做什麽!”
程軒看了一眼那些賣身為奴的孩子,想了想,對身後的鄭龍說:“去,把這些孩子都贖下來,帶回船上。”
“是!”
鄭龍微微點頭,即刻行動。
朱棣皺眉看了程軒一眼,沒說什麽。
朱棣雖然不喜歡買賣孩童,但也明白程軒此舉是為了孩子們好。
至少到了越王府,他們能吃飽穿暖,免受饑餓,或許還能有個好的前程。
“哼,城外都在賣兒賣女了,城裏的官員卻毫無作為,我倒是很想知道,這濟南府的知府究竟在幹什麽。”
“進城!”
老爺子有些惱了。
他為山東災情撥了一千萬兩銀子。
這筆巨款難道沒發下去?
如果發了,濟南知府在幹嘛?
城下這麽多災民,官府竟無動於衷,百姓賣兒賣女,官府連最基本的救災施粥都不做?
濟南府的官員是看不見還是瞎了眼?
帶著滿腔怒火,朱棣帶著程軒等人走向城門。
然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剛到城門口,守門的士兵竟然把他們攔住了。
“進城,一兩銀子。”
“你說什麽?”
朱棣睜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攔住他的士兵。
那守門的士兵似乎習以為常,不客氣地重複:“進城,要付一兩銀子。”
“哈,我今天頭一次聽說,進城還要交銀子。
你確定不是在跟我開玩笑?”
朱棣瞪著士兵,一臉認真地問道。
“誰跟你開玩笑,這是規定。”
那士兵有些不耐煩地說。
朱棣瞪圓了眼,怒聲道:“規定?什麽規定?我怎麽不知道大明朝有進城交銀子的規定?”
朱棣這一瞪,士兵本能地往後退了兩步,帶著幾分驚訝地看著朱棣。
朱棣的氣勢太強,尤其是發怒時,那份威嚴,就連朝廷官員都得戰戰兢兢,哪裏是小小城門士兵能承受的。
退後兩步的士兵在驚訝之後,立刻感到臉上火辣辣的。他竟然被一個糟老頭子嚇退了。
這事要是被人知道,不得被笑死。這士兵覺得,這次真是丟人丟大了。
隨即,他又羞又怒地說:“囂張什麽?你這老頭皮癢是吧?信不信我揍你!”
朱棣笑了,怒意盎然道:“揍我?你有這個膽量,就來試試!”
那士兵怒火中燒,正要動手,這時一隻大手按在了他的肩上。
程軒笑著問:“看到這錠銀子了嗎?”
程軒手中多出了一塊半個手掌大的銀錠,笑道:“回答我一個問題,如果我滿意了,這銀子就歸你了。”
士兵一愣,看著程軒手裏至少有十幾兩的銀錠,眼睛都直了。
下意識地說:“你問吧,銀子給我。”
說著一把奪過程軒手裏的銀錠,還用牙咬了咬。
程軒有些無語,你以為這是金子呢?
不過大事要緊,他直接問道:“濟南府這進城要錢的規矩,是誰定的?”
那士兵理所當然地說:“當然是我們知府大人,沒有知府大人的允許,誰敢亂收費。
這些錢,至少一半是要孝敬知府大人的。”
“你說什麽!知府規定的?”
朱棣不敢相信地說。
不隻是朱棣,程軒也是目瞪口呆。
這濟南府知府,竟然明目張膽讓守門士兵收進城費,而士兵也毫不遮掩說是知府的命令。
這操作簡直讓程軒瞠目結舌。
要知道,大明建國才多久,前後加起來也不過五十年左右。
在明朝洪武時期,當官的要是貪汙超過六十兩銀子,那可是要活剝皮填充稻草展示給大家看,當作警告的。
雖說老太爺掌權以後,對……貪官的懲罰沒有洪武年間那麽狠了,但也鬆不了多少……
這濟南府的知府心得多大,才敢幹這種事兒。這家夥不怕有人把他幹的好事捅出去嗎?
怪就怪在,濟南府這麽明目張膽,朝廷的監察官員們居然沒一點反應,這完全不像那些……監察禦史的做派啊。
不過朱棣還是給了程軒一個警告:“我不管你之前在南京怎麽折騰,等我到了南京,要是發現你做的事情對國家根基有害,到時候別怪我這個爺爺不留情麵!”
“放心吧,老前輩,損害大明朝的事,我絕對不做!”
“嗯,希望如此!”
濟南府城門前,朱棣領著程軒、樊鍾、鄭家兩兄弟一行五人抵達了濟南府。
本來,按照程軒和樊鍾的意思,想把船上那幾十個親兵帶上,可老爺子不同意。
他認為,既然微服私訪,就得有那個樣子,人多容易引人注意。
沒辦法,程軒和樊鍾隻好讓步,不過程軒心裏並不慌,他已經暗中安排了錦衣衛分散四周,嚴密監視周圍動靜。
他們剛到濟南府城下,就見到城門口牆邊站著無數衣衫襤褸的百姓,乍一看,少說也有幾萬人。
這場景讓朱棣和程軒都愣住了。
城邊的這些人,可不同於碼頭邊那些。
一眼就能看出,這些都是逃難而來的難民。
這麽多難民,確實讓朱棣等人吃了一驚。
難民中有不少小孩,頭頂插著稻草,站在城牆腳下。
時不時有些穿著體麵的人走過來,在孩子堆裏挑挑揀揀,選中幾個後,給旁邊的大人一點銀錢,就拉著孩子走了。
這一幕恰好被朱棣瞧見,他雙目微眯,目光冷冽。
這種情景,朱棣過去見得太多了……這些人,都是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為了生存,插上稻草把自家孩子賣給大戶當奴仆。
朱棣原以為,山東雖遇幹旱,收成減少,卻不至於嚴重到賣兒鬻女。
但現在看來,山東的情況比他想象的更糟糕。
“看來,山東呈給朝廷的奏折水分不少啊!”
朱棣冷笑一聲。
程軒也注意到了這一幕,眉頭緊鎖。
“老前輩,這是什麽情況?山東的災情到底有多嚴重,現在百姓都開始賣兒賣女了。”
朱棣哼了一聲,冷笑道:“我也想知道是怎麽回事。山東官員上報朝廷說是幹旱,多地收成受損,所以我撥了一千萬兩銀子用於賑災。”
“可現在看來,災情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嚴重了!連孩子都被賣了。
我倒想問問,山東的這些……官員究竟在做什麽!”
程軒看了一眼那些賣身為奴的孩子,想了想,對身後的鄭龍說:“去,把這些孩子都贖下來,帶回船上。”
“是!”
鄭龍微微點頭,即刻行動。
朱棣皺眉看了程軒一眼,沒說什麽。
朱棣雖然不喜歡買賣孩童,但也明白程軒此舉是為了孩子們好。
至少到了越王府,他們能吃飽穿暖,免受饑餓,或許還能有個好的前程。
“哼,城外都在賣兒賣女了,城裏的官員卻毫無作為,我倒是很想知道,這濟南府的知府究竟在幹什麽。”
“進城!”
老爺子有些惱了。
他為山東災情撥了一千萬兩銀子。
這筆巨款難道沒發下去?
如果發了,濟南知府在幹嘛?
城下這麽多災民,官府竟無動於衷,百姓賣兒賣女,官府連最基本的救災施粥都不做?
濟南府的官員是看不見還是瞎了眼?
帶著滿腔怒火,朱棣帶著程軒等人走向城門。
然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剛到城門口,守門的士兵竟然把他們攔住了。
“進城,一兩銀子。”
“你說什麽?”
朱棣睜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攔住他的士兵。
那守門的士兵似乎習以為常,不客氣地重複:“進城,要付一兩銀子。”
“哈,我今天頭一次聽說,進城還要交銀子。
你確定不是在跟我開玩笑?”
朱棣瞪著士兵,一臉認真地問道。
“誰跟你開玩笑,這是規定。”
那士兵有些不耐煩地說。
朱棣瞪圓了眼,怒聲道:“規定?什麽規定?我怎麽不知道大明朝有進城交銀子的規定?”
朱棣這一瞪,士兵本能地往後退了兩步,帶著幾分驚訝地看著朱棣。
朱棣的氣勢太強,尤其是發怒時,那份威嚴,就連朝廷官員都得戰戰兢兢,哪裏是小小城門士兵能承受的。
退後兩步的士兵在驚訝之後,立刻感到臉上火辣辣的。他竟然被一個糟老頭子嚇退了。
這事要是被人知道,不得被笑死。這士兵覺得,這次真是丟人丟大了。
隨即,他又羞又怒地說:“囂張什麽?你這老頭皮癢是吧?信不信我揍你!”
朱棣笑了,怒意盎然道:“揍我?你有這個膽量,就來試試!”
那士兵怒火中燒,正要動手,這時一隻大手按在了他的肩上。
程軒笑著問:“看到這錠銀子了嗎?”
程軒手中多出了一塊半個手掌大的銀錠,笑道:“回答我一個問題,如果我滿意了,這銀子就歸你了。”
士兵一愣,看著程軒手裏至少有十幾兩的銀錠,眼睛都直了。
下意識地說:“你問吧,銀子給我。”
說著一把奪過程軒手裏的銀錠,還用牙咬了咬。
程軒有些無語,你以為這是金子呢?
不過大事要緊,他直接問道:“濟南府這進城要錢的規矩,是誰定的?”
那士兵理所當然地說:“當然是我們知府大人,沒有知府大人的允許,誰敢亂收費。
這些錢,至少一半是要孝敬知府大人的。”
“你說什麽!知府規定的?”
朱棣不敢相信地說。
不隻是朱棣,程軒也是目瞪口呆。
這濟南府知府,竟然明目張膽讓守門士兵收進城費,而士兵也毫不遮掩說是知府的命令。
這操作簡直讓程軒瞠目結舌。
要知道,大明建國才多久,前後加起來也不過五十年左右。
在明朝洪武時期,當官的要是貪汙超過六十兩銀子,那可是要活剝皮填充稻草展示給大家看,當作警告的。
雖說老太爺掌權以後,對……貪官的懲罰沒有洪武年間那麽狠了,但也鬆不了多少……
這濟南府的知府心得多大,才敢幹這種事兒。這家夥不怕有人把他幹的好事捅出去嗎?
怪就怪在,濟南府這麽明目張膽,朝廷的監察官員們居然沒一點反應,這完全不像那些……監察禦史的做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