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都是些陳年舊事
大明:開局傭兵十萬,被懷疑造反 作者:飯投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陀羅尼被蓋在了朱高煦身上。
此時的朱高煦徹底懵了。
老爺子真要活埋他啊!
忍無可忍的朱高煦喊道:“你們想幹什麽?”
太監們不答話,直接抬起棺材蓋,緩緩要合上棺材。
朱高煦這才意識到不對勁,開始掙紮,企圖阻止太監合上棺蓋。
同時大怒:“你們好大的膽子!想幹什麽,拿開!”
然而,那些太監根本不理他,蓋上棺蓋後,開始釘棺釘。
將這棺材徹底釘死了。
一旁的程軒差點笑出聲。老前輩這招真是絕了,簡直就是把二叔晾在一旁晾幹了,哎喲!
不過從這招數上看,老前輩肯定不會對朱高熙下殺手,真要動手,哪需要這麽麻煩,一杯毒酒解決,啥事都沒了。
程軒笑著走到棺材前,敲敲棺材板說:“二叔啊,你就在裏邊好好反思反思吧,想通了,就上書認錯吧。
侄兒我就先撤了!”
說完,他走出靈堂,望著漢王府裏的一大堆世子和姬妾,笑眯眯地說:“你們繼續,繼續啊!這下可以哭得更賣力點了。”
漢王府那幫世子和姬妾們,全懵了!這算啥情況,是要救王爺呢,還是繼續哭喪?
最後,朱高煦還是向老前輩低了頭。
這其中,最起作用的還是朱瞻塙的死。
朱瞻塙可以說是老前輩登基以來第一個被毒死的王爺。
雖是個郡王,但畢竟是老前輩的孫子。
這一殺,不僅震住了朱高熙,也讓所有人都明白,一旦真碰了老前輩的逆鱗,就算是...自家親人也保不住。
接下來兩天,朝廷上出現了變化。
老前輩以身體不適為由,最近不參加早朝了。
太子朱高熾再次監國,一切事情都由朱高熾說了算。
之後一段時間,朱棣就像人間蒸發,隻聽說他在宮裏,自從毒死了自己孫子後,就一直在宮裏養病,不見大臣,也不出乾清宮。
沒人知道這位...大明的皇帝,在臥室裏究竟在搞啥名堂。
京杭大運河上,一艘豪華的大船上。
朱棣穿著便裝,坐在船艙裏,正和打扮得像富貴少爺的程軒下棋。
旁邊站著親衛將軍樊鍾、鄭家兄弟等人。
鄭家兄弟倆跟兩尊石像似的,一動不動地站在程軒後麵。
樊鍾滿臉笑容地看著朱棣和程軒對弈。
隻見朱棣放下一顆白子,笑著說:“小子,你輸啦!”
這一子下去,黑棋大半被吃。
程軒把黑子一扔,滿是怨氣地說:“不玩了,不玩了,連下了十局,一局都沒贏,憋屈!”
朱棣哈哈大笑:“就你這棋藝,還敢和爺爺我下?
當年我可是被徐達將軍打敗了一整年,不過爺爺我是越挫越勇,最後還是贏了徐達將軍。”
樊鍾嗬嗬笑道:“老爺的棋藝確實高超。”
程軒哼了一聲:“我就不玩圍棋,有種咱倆下象棋。”
朱棣笑道:“就你這急躁性子,下啥棋也贏不了你爺爺我。”
朱棣下棋的興致過去了,抬頭望向船艙外的江麵問:“前麵快到哪兒了?”
程軒想了想說:“差不多,快到濟南府了。”
“濟南府?”
朱棣眉頭微皺,好像想起了什麽不愉快的回憶。
樊鍾似乎知道朱棣在想什麽,說:“老爺,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還掛念什麽呢?”
朱棣輕輕歎了口氣:“隔了這麽多年,隻是有些感慨。”
程軒疑惑地問:“老前輩,你在感慨啥?到濟南府想起了什麽人?”
朱棣微微搖頭:“那個人早就成了一抔黃土,想起他隻是覺得有點惋惜。”
程軒問樊鍾:“那個人是誰?”
樊鍾沒回答,隻說:“都是些陳年舊事,提他作甚。”
見朱棣和樊鍾都不願提,程軒就沒再追問。
這時,朱棣好像想起了什麽,說:“早前朝廷報告,山東幹旱,當時漢王監國不利,我私下從皇家商會調了一千萬兩銀子給山東巡撫做救災之用,不知現在災情怎樣了?”
程軒笑道:“到了濟南府,咱們下船去看看,反正...到南京還有一段路,也不急於一時。”
朱棣想了想,點頭說:“也好,正好看看山東的災情現在怎麽樣了。”
在朱棣的指示下,船緩緩向濟南府駛去。
半天後,船靠岸了。
剛下船,岸邊的情形著實讓朱棣等人吃了一驚。
隻見碼頭邊密密麻麻全是人,男女老少都有,一個個背著包裹,拖家帶口在河堤旁歇息。
朱棣皺起眉頭,這些人一看就是普通百姓,但怎麽會有這麽多?這些人看起來也不像逃難的難民啊!
“小子,去問問,這些人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
程軒點點頭,打聽過後,一臉古怪地回來了。
“怎麽了?這些人是哪兒來的?”
朱棣又皺眉問道。
程軒看了看老前輩,想了想說:“老前輩你聽了可別不信,他們都在這兒等船,好像都想去南京。”
朱棣一愣,疑惑地問:“去南京?南京有什麽吸引他們的?”
程軒尷尬地笑笑,撓撓頭:“似乎是被我在南京的產業吸引過去的。”
“你在南京的產業?你在南京什麽產業能吸引這麽多人?”
程軒嘿嘿一笑:“那可多了,到了南京,老前輩就知道了。”
朱棣眉頭緊鎖,看著程軒說:“這麽多人去了南京,你的產業能養活這麽多人嗎?還有,這些人去了南京,他們家鄉的地誰來種?如果土地都荒了,豈不是傷了國家根本?”
這話題已經相當嚴肅了。
一旦涉及國家根本,朱棣就會非常重視。
程軒笑著回答:“怎麽會傷及國本?老前輩多慮了。”
“這些人即便去了南京,很多也是去找耕田的活,不同的是,他們種的不是糧食,而是別的東西。”
“而我讓他們種的東西,對大明極有好處,每畝地能產近千斤的好東西,到了南京,老前輩看看我種的就知道了。”
“至於養活他們,更是完全沒問題,哪怕人數再多十倍,也沒有一點壓力。人越多,反而越好養活。”
聽了程軒的話,朱棣的眉頭略微舒展了一些。
此時的朱高煦徹底懵了。
老爺子真要活埋他啊!
忍無可忍的朱高煦喊道:“你們想幹什麽?”
太監們不答話,直接抬起棺材蓋,緩緩要合上棺材。
朱高煦這才意識到不對勁,開始掙紮,企圖阻止太監合上棺蓋。
同時大怒:“你們好大的膽子!想幹什麽,拿開!”
然而,那些太監根本不理他,蓋上棺蓋後,開始釘棺釘。
將這棺材徹底釘死了。
一旁的程軒差點笑出聲。老前輩這招真是絕了,簡直就是把二叔晾在一旁晾幹了,哎喲!
不過從這招數上看,老前輩肯定不會對朱高熙下殺手,真要動手,哪需要這麽麻煩,一杯毒酒解決,啥事都沒了。
程軒笑著走到棺材前,敲敲棺材板說:“二叔啊,你就在裏邊好好反思反思吧,想通了,就上書認錯吧。
侄兒我就先撤了!”
說完,他走出靈堂,望著漢王府裏的一大堆世子和姬妾,笑眯眯地說:“你們繼續,繼續啊!這下可以哭得更賣力點了。”
漢王府那幫世子和姬妾們,全懵了!這算啥情況,是要救王爺呢,還是繼續哭喪?
最後,朱高煦還是向老前輩低了頭。
這其中,最起作用的還是朱瞻塙的死。
朱瞻塙可以說是老前輩登基以來第一個被毒死的王爺。
雖是個郡王,但畢竟是老前輩的孫子。
這一殺,不僅震住了朱高熙,也讓所有人都明白,一旦真碰了老前輩的逆鱗,就算是...自家親人也保不住。
接下來兩天,朝廷上出現了變化。
老前輩以身體不適為由,最近不參加早朝了。
太子朱高熾再次監國,一切事情都由朱高熾說了算。
之後一段時間,朱棣就像人間蒸發,隻聽說他在宮裏,自從毒死了自己孫子後,就一直在宮裏養病,不見大臣,也不出乾清宮。
沒人知道這位...大明的皇帝,在臥室裏究竟在搞啥名堂。
京杭大運河上,一艘豪華的大船上。
朱棣穿著便裝,坐在船艙裏,正和打扮得像富貴少爺的程軒下棋。
旁邊站著親衛將軍樊鍾、鄭家兄弟等人。
鄭家兄弟倆跟兩尊石像似的,一動不動地站在程軒後麵。
樊鍾滿臉笑容地看著朱棣和程軒對弈。
隻見朱棣放下一顆白子,笑著說:“小子,你輸啦!”
這一子下去,黑棋大半被吃。
程軒把黑子一扔,滿是怨氣地說:“不玩了,不玩了,連下了十局,一局都沒贏,憋屈!”
朱棣哈哈大笑:“就你這棋藝,還敢和爺爺我下?
當年我可是被徐達將軍打敗了一整年,不過爺爺我是越挫越勇,最後還是贏了徐達將軍。”
樊鍾嗬嗬笑道:“老爺的棋藝確實高超。”
程軒哼了一聲:“我就不玩圍棋,有種咱倆下象棋。”
朱棣笑道:“就你這急躁性子,下啥棋也贏不了你爺爺我。”
朱棣下棋的興致過去了,抬頭望向船艙外的江麵問:“前麵快到哪兒了?”
程軒想了想說:“差不多,快到濟南府了。”
“濟南府?”
朱棣眉頭微皺,好像想起了什麽不愉快的回憶。
樊鍾似乎知道朱棣在想什麽,說:“老爺,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還掛念什麽呢?”
朱棣輕輕歎了口氣:“隔了這麽多年,隻是有些感慨。”
程軒疑惑地問:“老前輩,你在感慨啥?到濟南府想起了什麽人?”
朱棣微微搖頭:“那個人早就成了一抔黃土,想起他隻是覺得有點惋惜。”
程軒問樊鍾:“那個人是誰?”
樊鍾沒回答,隻說:“都是些陳年舊事,提他作甚。”
見朱棣和樊鍾都不願提,程軒就沒再追問。
這時,朱棣好像想起了什麽,說:“早前朝廷報告,山東幹旱,當時漢王監國不利,我私下從皇家商會調了一千萬兩銀子給山東巡撫做救災之用,不知現在災情怎樣了?”
程軒笑道:“到了濟南府,咱們下船去看看,反正...到南京還有一段路,也不急於一時。”
朱棣想了想,點頭說:“也好,正好看看山東的災情現在怎麽樣了。”
在朱棣的指示下,船緩緩向濟南府駛去。
半天後,船靠岸了。
剛下船,岸邊的情形著實讓朱棣等人吃了一驚。
隻見碼頭邊密密麻麻全是人,男女老少都有,一個個背著包裹,拖家帶口在河堤旁歇息。
朱棣皺起眉頭,這些人一看就是普通百姓,但怎麽會有這麽多?這些人看起來也不像逃難的難民啊!
“小子,去問問,這些人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
程軒點點頭,打聽過後,一臉古怪地回來了。
“怎麽了?這些人是哪兒來的?”
朱棣又皺眉問道。
程軒看了看老前輩,想了想說:“老前輩你聽了可別不信,他們都在這兒等船,好像都想去南京。”
朱棣一愣,疑惑地問:“去南京?南京有什麽吸引他們的?”
程軒尷尬地笑笑,撓撓頭:“似乎是被我在南京的產業吸引過去的。”
“你在南京的產業?你在南京什麽產業能吸引這麽多人?”
程軒嘿嘿一笑:“那可多了,到了南京,老前輩就知道了。”
朱棣眉頭緊鎖,看著程軒說:“這麽多人去了南京,你的產業能養活這麽多人嗎?還有,這些人去了南京,他們家鄉的地誰來種?如果土地都荒了,豈不是傷了國家根本?”
這話題已經相當嚴肅了。
一旦涉及國家根本,朱棣就會非常重視。
程軒笑著回答:“怎麽會傷及國本?老前輩多慮了。”
“這些人即便去了南京,很多也是去找耕田的活,不同的是,他們種的不是糧食,而是別的東西。”
“而我讓他們種的東西,對大明極有好處,每畝地能產近千斤的好東西,到了南京,老前輩看看我種的就知道了。”
“至於養活他們,更是完全沒問題,哪怕人數再多十倍,也沒有一點壓力。人越多,反而越好養活。”
聽了程軒的話,朱棣的眉頭略微舒展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