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進言
侯爵老夫人之我為自己掙香火 作者:狗子有貓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帝乍一開口,還在爭執的眾人紛紛停下來,回頭看向段靜安。
不止其他人被楚帝這一聲嚇了一跳,連段靜安都被嚇的一激靈。
若是一般的點名就罷了,偏偏楚帝叫這段都事為段四,語氣還多有親昵之感,這下大家心裏都是各種揣測。
段靜安聞言上前,恭恭敬敬的跪安請奏。
“臣不才,對於粥度有一建議。臣於家中曾偶聞家母與嫂嫂談及內務之事,以其小家觀大家。如今南陽災民危難之際,團眾之心,四方支援。至於粥度,隻需飽腹即可,觀其內因主要有三。”
一旁持反對意見的人就要躍躍欲試,被左相還有丁海默給瞪了回去,上首的楚帝有些好奇。
“哦?說來聽聽。”
“一為經費,如今大楚內憂南陽,國庫空虛,且剛剛大人們隻提及京城城外之難民,可如今有源源不斷的南陽子民往京城遷移,可見南陽事態嚴重。安置這些流民的經費支出可謂是個龐大的數目,首要之要,是保證南陽流民能填飽肚子,再言其他。”
“其二,臣聽聞家母閑談時說起,城外粥舍各不相同,有的以肉饃施之,有的則是黍湯,雜糧。而觀其態,肉饃之處多有爭奪,且多為體表潔淨、麵目精神之人。相反的一些黍湯、雜穀之處多為衣不蔽體之人。”
什麽?!竟還有此事,一時間朝堂上眾人皆竊竊私語,楚帝麵色不快,肖公公見狀大聲唱到:
“肅靜~!”
段靜安繼續說道:
“如此可見,若是過於,真正的難民反而難以吃到救命的糧食。所以這其三則為標杆,朝廷製定了用度,京城的人家根據風向而動。既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支,還能多給難民爭取到生存的時間。”
“因此臣有意,由朝廷製定施糧標準,以雜穀黍湯配以米粥,成本低廉又能讓災民飽腹。”
這話一出,朝廷上有一瞬的沉默。
突然有一個人弱弱的發問:“這會不會引起災民們的不滿?”
段靜安腦子轉的飛快都到這份上了,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
剛剛站直的身體猛地一下子又跪倒在地,腦袋重重磕了下去。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南陽災民隻有感激陛下恩惠的。陛下仁德,大楚有此明君,實乃天下之福。”
聽聽、聽聽,該讓剛剛那名官員來聽聽,這才叫做拍龍屁。
楚帝時常也會被恭維,今兒個被段靜安誇得莫名其妙,但聽著倒是比往日那些人說的順耳些。
段靜安此時跪在地上,心裏忐忑不已,是功是過全在楚帝決策之間。
楚帝一直沉默不語,左相與丁海默心裏都有些著急,段家可就這一個苗苗長出來了,可別出了什麽事。
這小子平日裏看著溫溫和和的,關鍵時候來個大招。
這個時候戶部尚書金守榮上前開口,力挺段靜安。
“陛下,臣以為段都事所言有理,如此一來即減少了國庫支出,又能將陳年的黎黍之物有效的利用起來,且不僅做到飽腹,還能有餘。”
金守榮一邊神色激昂的上奏,心裏一陣暗罵。真是不當家不知茶米油鹽貴,還肉糜粥呢,平時也沒見他們這麽好心,呸!不安好心!!
這段都事瞧著還挺順眼,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果然有道理,比那些“何不食肉糜”的傻缺腦子好使多了。
金守榮眼睛一轉趕緊又開口:“段都事實乃治國之才,竟能想到如此良策,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能得此良才!”
金守榮現學現用,一頓輸出。
楚帝:平日裏找這個金摳門拿個銀子跟要他命似的,今兒個倒是爽快。
自從南陽水患從國庫拿了不少銀子,這守財奴整日裏上朝都是垮著一張臉。誰要是要錢要銀子,他就跟誰急眼,今天還是第一次見他主動吐東西出來。
“好好好!”
楚帝這時才開口,三聲好頓時讓段靜安鬆了口氣,也讓眾人都鬆了口氣,這算是過去了。
楚帝笑了起來。
“段都事快起來吧,還跪著作甚。今兒個你可是立了大功,既如此這施粥一事就交給你主管,由你製定好詳細的策略,兵馬司的人手由你調動。”
楚帝一言就定下了,段靜安還沒緩過神又聽到楚帝下令。
“至於災民安置與遷徙一事就交給戶部姚侍郎,此事就這麽定下來了,具體細則你們擬個折子呈上來。”
楚帝說完後再看著段靜安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這事幹好了,朕重重有賞。就這樣,退朝吧。”
楚帝一甩袖子就走了,剩下朝上的官員麵麵相覷。段靜安擦了擦頭上的薄汗,他自然注意到最後楚帝看他的眼神,陛下這是……
這時剛剛吃癟的伏大人等到楚帝不見了身影立馬開口道:
“段都事今兒個倒是出了好大一個風頭,不過這風頭易出,事兒可不好做。”
段靜安看了過去,這人是禮部的一名郎中,身子瘦削,留著山羊胡。
段靜安彈了彈衣袖剛剛蹭到的不起眼的灰塵,慢悠悠笑著開口:
“這就不勞煩伏大人憂心了,我相信南陽災民事關朝政大事,眾大人們定會盡心盡力不敢懈怠。”
“段都事倒是伶牙俐齒,殊不知……”
“伏郎中”
此時突然一道聲音響起,是左相開口了。
伏郎中一下子頓住,有些不明所以,左相為何突然打斷他,不過是個小小的都事罷了。
不、不對。
左相姓黃,黃家和段家聯姻,也就是說段靜安這小子背後站著左相的。
該死,他怎麽沒想到!
“伏郎中,怎麽不繼續說了?殊不知什麽?伏郎中對段四有何指教?”
左相眯著眼睛,往日總是掛著笑意的臉上變得嚴肅起來。
伏郎中嚇得不敢吭聲,囁嚅半天才說出一句:“不敢”
左相掃視了兩眼伏郎中才移開視線,環視一圈悠悠的說:“那就好,段四年紀輕,說話沒有輕重。要是哪日不小心說錯話,還望大家多多關照。”
這話的意思儼然是把他當作小輩了,也是明晃晃的告訴大家,段都事背後有左相撐著,求人辦事給個方便。
眾人皆麵色不顯,笑著回道:“哪裏哪裏,朝中正需要這些年輕人來闖蕩闖蕩,咱們這些老家夥哦,老咯,沒有他們年輕人想的周到。”
“可不是,段都事腦子可真靈活,竟想到以黍黎做粥。我記得當年我外放西陽時,那些窮苦之地皆以此為食,你說說我怎麽沒想到這一茬。”
“害,我還不是,剛剛段都事一說我也才恍然大悟,我小時那家裏艱苦的,有時就吃的藜麥飯,那時可沒有現在這麽好,那黎殼都舍不得丟,煮在一起吃著喇嗓子。”
就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開始說了起來。
“所以說人啊,不能忘本,能看到大楚有此英才,老夫甚是欣慰啊。”
此人段靜安熟悉,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讀卷老師刑部尚書郭有祁。
不止其他人被楚帝這一聲嚇了一跳,連段靜安都被嚇的一激靈。
若是一般的點名就罷了,偏偏楚帝叫這段都事為段四,語氣還多有親昵之感,這下大家心裏都是各種揣測。
段靜安聞言上前,恭恭敬敬的跪安請奏。
“臣不才,對於粥度有一建議。臣於家中曾偶聞家母與嫂嫂談及內務之事,以其小家觀大家。如今南陽災民危難之際,團眾之心,四方支援。至於粥度,隻需飽腹即可,觀其內因主要有三。”
一旁持反對意見的人就要躍躍欲試,被左相還有丁海默給瞪了回去,上首的楚帝有些好奇。
“哦?說來聽聽。”
“一為經費,如今大楚內憂南陽,國庫空虛,且剛剛大人們隻提及京城城外之難民,可如今有源源不斷的南陽子民往京城遷移,可見南陽事態嚴重。安置這些流民的經費支出可謂是個龐大的數目,首要之要,是保證南陽流民能填飽肚子,再言其他。”
“其二,臣聽聞家母閑談時說起,城外粥舍各不相同,有的以肉饃施之,有的則是黍湯,雜糧。而觀其態,肉饃之處多有爭奪,且多為體表潔淨、麵目精神之人。相反的一些黍湯、雜穀之處多為衣不蔽體之人。”
什麽?!竟還有此事,一時間朝堂上眾人皆竊竊私語,楚帝麵色不快,肖公公見狀大聲唱到:
“肅靜~!”
段靜安繼續說道:
“如此可見,若是過於,真正的難民反而難以吃到救命的糧食。所以這其三則為標杆,朝廷製定了用度,京城的人家根據風向而動。既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支,還能多給難民爭取到生存的時間。”
“因此臣有意,由朝廷製定施糧標準,以雜穀黍湯配以米粥,成本低廉又能讓災民飽腹。”
這話一出,朝廷上有一瞬的沉默。
突然有一個人弱弱的發問:“這會不會引起災民們的不滿?”
段靜安腦子轉的飛快都到這份上了,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
剛剛站直的身體猛地一下子又跪倒在地,腦袋重重磕了下去。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南陽災民隻有感激陛下恩惠的。陛下仁德,大楚有此明君,實乃天下之福。”
聽聽、聽聽,該讓剛剛那名官員來聽聽,這才叫做拍龍屁。
楚帝時常也會被恭維,今兒個被段靜安誇得莫名其妙,但聽著倒是比往日那些人說的順耳些。
段靜安此時跪在地上,心裏忐忑不已,是功是過全在楚帝決策之間。
楚帝一直沉默不語,左相與丁海默心裏都有些著急,段家可就這一個苗苗長出來了,可別出了什麽事。
這小子平日裏看著溫溫和和的,關鍵時候來個大招。
這個時候戶部尚書金守榮上前開口,力挺段靜安。
“陛下,臣以為段都事所言有理,如此一來即減少了國庫支出,又能將陳年的黎黍之物有效的利用起來,且不僅做到飽腹,還能有餘。”
金守榮一邊神色激昂的上奏,心裏一陣暗罵。真是不當家不知茶米油鹽貴,還肉糜粥呢,平時也沒見他們這麽好心,呸!不安好心!!
這段都事瞧著還挺順眼,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果然有道理,比那些“何不食肉糜”的傻缺腦子好使多了。
金守榮眼睛一轉趕緊又開口:“段都事實乃治國之才,竟能想到如此良策,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能得此良才!”
金守榮現學現用,一頓輸出。
楚帝:平日裏找這個金摳門拿個銀子跟要他命似的,今兒個倒是爽快。
自從南陽水患從國庫拿了不少銀子,這守財奴整日裏上朝都是垮著一張臉。誰要是要錢要銀子,他就跟誰急眼,今天還是第一次見他主動吐東西出來。
“好好好!”
楚帝這時才開口,三聲好頓時讓段靜安鬆了口氣,也讓眾人都鬆了口氣,這算是過去了。
楚帝笑了起來。
“段都事快起來吧,還跪著作甚。今兒個你可是立了大功,既如此這施粥一事就交給你主管,由你製定好詳細的策略,兵馬司的人手由你調動。”
楚帝一言就定下了,段靜安還沒緩過神又聽到楚帝下令。
“至於災民安置與遷徙一事就交給戶部姚侍郎,此事就這麽定下來了,具體細則你們擬個折子呈上來。”
楚帝說完後再看著段靜安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這事幹好了,朕重重有賞。就這樣,退朝吧。”
楚帝一甩袖子就走了,剩下朝上的官員麵麵相覷。段靜安擦了擦頭上的薄汗,他自然注意到最後楚帝看他的眼神,陛下這是……
這時剛剛吃癟的伏大人等到楚帝不見了身影立馬開口道:
“段都事今兒個倒是出了好大一個風頭,不過這風頭易出,事兒可不好做。”
段靜安看了過去,這人是禮部的一名郎中,身子瘦削,留著山羊胡。
段靜安彈了彈衣袖剛剛蹭到的不起眼的灰塵,慢悠悠笑著開口:
“這就不勞煩伏大人憂心了,我相信南陽災民事關朝政大事,眾大人們定會盡心盡力不敢懈怠。”
“段都事倒是伶牙俐齒,殊不知……”
“伏郎中”
此時突然一道聲音響起,是左相開口了。
伏郎中一下子頓住,有些不明所以,左相為何突然打斷他,不過是個小小的都事罷了。
不、不對。
左相姓黃,黃家和段家聯姻,也就是說段靜安這小子背後站著左相的。
該死,他怎麽沒想到!
“伏郎中,怎麽不繼續說了?殊不知什麽?伏郎中對段四有何指教?”
左相眯著眼睛,往日總是掛著笑意的臉上變得嚴肅起來。
伏郎中嚇得不敢吭聲,囁嚅半天才說出一句:“不敢”
左相掃視了兩眼伏郎中才移開視線,環視一圈悠悠的說:“那就好,段四年紀輕,說話沒有輕重。要是哪日不小心說錯話,還望大家多多關照。”
這話的意思儼然是把他當作小輩了,也是明晃晃的告訴大家,段都事背後有左相撐著,求人辦事給個方便。
眾人皆麵色不顯,笑著回道:“哪裏哪裏,朝中正需要這些年輕人來闖蕩闖蕩,咱們這些老家夥哦,老咯,沒有他們年輕人想的周到。”
“可不是,段都事腦子可真靈活,竟想到以黍黎做粥。我記得當年我外放西陽時,那些窮苦之地皆以此為食,你說說我怎麽沒想到這一茬。”
“害,我還不是,剛剛段都事一說我也才恍然大悟,我小時那家裏艱苦的,有時就吃的藜麥飯,那時可沒有現在這麽好,那黎殼都舍不得丟,煮在一起吃著喇嗓子。”
就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開始說了起來。
“所以說人啊,不能忘本,能看到大楚有此英才,老夫甚是欣慰啊。”
此人段靜安熟悉,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讀卷老師刑部尚書郭有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