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我的那三個手足兄弟呢?你該不會也貪汙了吧?”心遠的聲音中透露著一絲焦急與憤怒,他緊緊盯著腦海裏的“係統”,目光中帶著些許質疑。


    “叮,這是一氣化三清神通基礎版,沒人能剝奪。宿主要現在具現出來嗎?”機械音不緊不慢地回應道。


    心遠稍稍鬆了口氣,但仍舊有些不滿地說道:“那當然,這個鬼地方,我一個人怎麽堅持下去哦,我現在可還是普通人。”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山洞中回蕩,帶著一絲無奈。


    突然,山洞中猛地閃過一陣耀眼的白光,刺得人幾乎睜不開眼。


    當光芒漸漸消散,三個人影出現在了現場。


    心遠定睛一看,果然正是他的三個分身。


    “叮,已送達。開啟任務,天下敬仰。隻要有人知道宿主,宿主就能獲得聲望,可以用來提高悟性或延長悟性時間,也可以用來兌換物資。”係統的聲音再次響起。


    “哈哈哈哈,我們又可以一起打拚了兄弟們!”心遠興奮地大喊起來,他的臉上洋溢著無法抑製的喜悅。


    他張開雙臂,朝著三個分身飛奔而去。


    心遠他們四個緊緊地抱在一起,像小朋友一樣又蹦又跳,開心得不得了。


    他們的笑聲在山洞中回蕩,仿佛要將這壓抑的氛圍徹底驅散。


    或許在“係統”看來,這僅僅隻是心遠的分身而已,要他死他就得死,要他活他就能活。


    然而,在心遠的心裏,他們並非僅僅是分身,而是他的摯愛親朋,是與他手足情深、永不背叛、不離不棄的兄弟。


    此時的山洞中,洋溢著一種溫暖而歡快的氣氛。


    心遠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他知道,有了這三個兄弟的陪伴,無論前方等待著他們的是怎樣的艱難險阻,他們都能夠攜手並肩,共同麵對。


    ……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而學習武功也是其中一種教育的過程。


    起初,也許隻是上古人類為了抵禦猛獸的襲擊,後麵發展到打獵,再到人類自己內部的爭鬥,在這過程中人類總結出跟平常生活不一樣的動作,然後最原始的武學誕生了。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就要會不一樣動作的人把動作交給其他人,或大人或小孩。


    這也就有了教育的概念。


    可以說,教育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的,這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


    動物不一樣,它們隻是本能模仿。


    而人類是有目的的培養。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現代話說就是,隨著生產力發展,教育事業也就是武學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也在不斷增大增強。


    武學人才的培養規格和教育結構也在變化,從最初的雜亂無章到後來的有條有理。


    武學教學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和手段也與時俱進,因為跟不上時代的都被淘汰了。


    隻可惜,社會政治經濟製度決定教育的性質、教育的宗旨與目的、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權、教育內容和教育管理體製。


    簡單來說,就是統治者選擇對他統治有利的統治方式。


    自古以來,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自古以來,儒者常借由文章擾亂章法,而俠者則憑借武力觸犯禁令。


    正因如此,曆代朝廷在武學教育方麵向來持不支持的態度。


    甚至在有宋一代,對武學更是采取打壓的姿態,以致於被他人冠以“弱宋”之稱,時常遭受外族的吊打,那些士大夫們隻會一味地賠款求和。


    有此反麵示例在前,其他的朝廷便不敢再公然打壓武學的發展,但在暗地裏仍舊有所限製。


    現今的武學教育主要以民間為主導,而民間又以幫派門派為核心。


    它們既是地方的保護傘,卻也是朝廷的不穩定因素。


    故而朝廷也設有專門的機構,專門用以對付這些掌握著超出常人力量的人群。


    在曆史的長河中,朝廷與武學之間的微妙關係始終存在。


    朝廷擔憂武學的發展會引發社會的動蕩,而民間的武學力量則在尋求自身的發展與生存空間。


    這種矛盾與製衡,構成了一幅複雜而又豐富多彩的畫卷。


    在這幅畫卷中,我們可以看到朝廷的威嚴與顧慮,他們小心翼翼地維護著社會的秩序;也能目睹民間武學門派的興起與傳承,他們在狹小的空間中艱難前行。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武學教育在民間的傳承與發展中,不斷演繹著新的故事。


    而朝廷與武學之間的博弈,也將繼續書寫著屬於它們的傳奇。


    ……


    於生產力欠發達的古代而言,不論學習何種事物均極為困難,首要難題便是是否存在學習的門路。


    學文也好,習武也罷,皆需門路,絕非任何阿貓阿狗都能夠學得的。


    譬如青藏高原的天授唱詩人,那僅是個例罷了,實在不具代表性。


    絕大多數的,還是普通之人,一生都在為生活勞碌奔波,根本沒有契機接觸到學文習武的門路,連那大門的邊兒都挨不著,又何來機遇去改變自身的人生軌跡呢?


    在那漫長的時光裏,普通人的命運似乎早已注定,他們在生活的重壓下艱難前行,渴望著能有一絲光亮,照亮他們通往學文習武之路,然而,希望卻如同遙不可及的星辰,始終難以觸碰。


    他們隻能在日複一日的奔波中,默默承受著命運的安排,心中的夢想也逐漸被歲月的塵埃所掩蓋。


    出來混,要講勢力和背景的,哪些有勢力有背景的人,從小就接受各種培養,用做好的藥浴,吃最好的補藥,練最好的功法,接受有係統的指導,最終能有所成就。


    而普通人要想改變命運,要麽根骨絕佳,被別人看上,從而踏入武學大門。


    要麽氣運逆天,獲得機緣,從而改變人生軌跡。


    然而,這些隻是少數,絕大部分都是庸庸碌碌,能活到50歲都是少見了。


    要麽累死。


    要麽被殺死。


    普通人的生命是不值錢的,隻能算是工具,種地的工具,打仗的工具,甚至是名門世家子弟打賭的工具,他們的生命即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


    所以,學文習武是普通人的執念,更是保命的方法。


    要麽學文融入文官集體,要麽習武提升保護自己。


    簡單,樸素,也無奈。


    法、地、侶、財,是習武的重要因素,光是法就攔下了絕大部分人。


    幸好心遠不用擔心,有八思巴的記憶在,解決了功法的問題。


    而地的問題,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大雪山也不成問題。


    侶的問題就是更不是問題了,心遠他們四個既獨立有一體,是最好的侶了。


    至於財的問題,有空間裏的物資,前期沒什麽問題,後期不是有各種野生的天材地寶嘛,也不是問題。


    所以,都沒問題,那就開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之馬甲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來垂釣碧溪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來垂釣碧溪上並收藏武俠之馬甲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