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北宋東京夢華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 作者:闌風伏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也都是趨向於先調查後麵朝代曆史遺跡中的靈源,畢竟這些地方的靈源既不費時又不費力,根據史書記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就行。於是李風禾問夏先衍:“光我們說了,你的想法是?”
“嗯,我也讚同你們的建議。之所以猶豫不定,我有種直覺這些地方肯定發生了不為人知的事情。情報隻是看到了表象,雖然有些好奇,但是理性告訴我現在還不是調查這些地方的時機。不多想了,也不糾結了,走去調查宋代的遺跡。”
其實對於夏先衍來說,最開始的目的就是弄到合適的修行功法。畢節他最開始要做的的集合一個團隊集思廣益,完善《引氣訣》。當華夏守護之靈出手後,他由最開始的擔心,經過觀察心態轉變了,再加上國家也已經有了一個推斷,所以他就放心大膽的一個又一個的去調查這些靈源。
在幫助華夏守護之靈恢複的同時,不斷創造出獨屬於華夏的修行功法,但是幾處人文始祖祭祀聖地發生的異常,讓夏先衍心生疑慮,可別到最後這一切不是靈氣複蘇,而是神話複蘇,倘若真是如此,那麻煩可就大了!
華夏文化中,神明的角色不僅僅是超自然的存在,而是與人類社會緊密相連,他們的存在和行動旨在為現世之人提供指引、保護和福祉,華夏的神是與人平等共存的,或者是為現世之人服務的。
而西方的神,則是高高在上,人卑微在下,人要服從於神的安排,最終是為神服務的。
夏先衍很快停下了胡思亂想,杞人憂天沒用。眼下最為關鍵的,便是要為華夏的修行之路奠定堅實根基。即便未來果真遭遇始料未及的劇變,也能有條不紊地集結力量予以應對。
此時此刻,還是本本分分地充當一個任勞任怨的“工具人”更為妥當。至於其他諸般事宜,譬如深挖隱匿於幕後的種種謎團,不妨待到自身實力足夠強大之後再去做吧!
秉持著這般心境,夏先衍率領麾下隊伍,向著宋代遺跡中孕育靈源的城市出發。
魏晉南北朝,甚至隋朝都沒有誕生修行功法,夏先衍就沒有對宋朝能夠創作出功法抱有希望。宋朝如此富裕,但又如此窩囊,是那般怯懦無能,每每翻閱宋史,一個個的都是軟蛋皇帝,總是叫人怒不可遏,恨不得穿越過去,對著這些皇帝上去就邦邦兩拳。
夏先衍平複下心情,他現在沒有過多的訴求,做好自己的工具人就行,剩下的都交給華夏守護之靈。
盡管宋朝時期經濟繁榮昌盛,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在華夏曆史長河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對華夏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宋朝的命運卻是複雜而矛盾的。
宋朝是一個讓人難以評價的朝代,它是一個國家富庶的時代,然而國勢卻非常衰微;這一時期的士人異常活躍,價值觀也相對統一,但疆域卻頻繁遭受外敵侵擾,輿圖不斷分裂;同時,宋朝的文治昌盛,製度先進,可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卻兩次被北方並立政權所吞並。但是,宋朝卻又卻又享國三百餘年。
宋朝的士大夫精神蓬勃四起,開創了“君臣共治”的局麵。當時,宋朝的經濟高度發達,科技繁榮昌盛,可以說,這是華夏民族文化登峰造極的時代。
以今觀古,對當今華夏民族的價值信仰產生巨大影響的宋代士大夫精神的核心到底是什麽呢?
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重名節操守的道德觀;是“內聖外王”的理想追求,“經世致用”的現實行動。
然而,北宋建立後,作為中原統治者沒有收複雍州、幽州,失去了大一統的機會;南宋則更為衰弱,被逼至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隻能偏安於一隅。
由於重文輕武的政策,國家在外交上顯得軟弱無力,即使經濟再繁榮,也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任由北方政權欺淩侮辱。靖康之亂給宋朝廣大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無法磨滅的恥辱。
這就是學習曆史的作用,以史為鑒,宋朝的曆史告訴世人,一味的委曲求全沒有用,決定地位的還是要靠拳頭說話。
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弱小國家沒有獨立的外交,落後就要遭受挨打,這是千百年來始終不變的真理。
國際舞台上通常都是“靠拳頭說話”的地方,到處都充斥著不公平的規則,隻有通過強大的武力才有說話的權利。有無數小國弱國,因為綜合國力的懸殊,掙紮在大國強國的博弈之中艱難求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要麽坐在上餐桌,要麽上菜單。
小國寡民,那就是別人餐桌上的一道菜,就是別人手中的工具,待宰的羔羊而已,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被明碼標價的。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汴梁。夏先衍一行人就是先來汴京調查這裏誕生的靈源。
汴京素有“七朝古都”之稱,坐落於南北大運河樞紐,戰國的魏,五代的梁、晉、漢、周和北宋,以及金代的後期均曾建都於此。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東京城始建。北宋定都於此後,多次修築。曆史上曾多次遭受戰亂破壞。
自汴梁外城南熏門一路向北,過朱雀門、周橋,三省六部至宣德門,這條近南北向的城市中軸線,正是開封城千年未變的中軸線。
這一條路,自唐代汴州城時就已基本形成,筆直的中軸線依然自龍亭公園貫穿中山路。而滄海桑田,這一條路上的光景每天都在變。恍惚間似乎走在北宋東京城的禦街,這裏有花光滿路,也有刀光劍影……
城市中軸線千年未變,這在世界上都非常罕見。
汴京,一城宋韻半城水。黃河流經汴京境內,形成著名的“懸河”,懸在古城之上。
夏先衍來到汴京的第一站就是龍亭公園,龍亭公園位於汴京老城中心,是汴京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在龍亭公園裏,埋藏了汴京6座古代城池的遺跡,其中3座曾為國都。
六座古城遺址疊壓其中,曆史跨度達兩千多年之久。其中,北宋東京城規模宏大壯觀,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之一。
最淺處五米,是明代周王府;八到十米,是北宋東京城遺址;十二米深,是唐代汴州城;再深處,則是先秦時期的黃河古堤遺跡。
夏先衍一行人在在龍亭公園內見到了北宋皇宮遺址:這個遺址保存了北宋皇宮的一些遺跡,包括禦道、建築基座等。
大慶殿是北宋皇宮的正殿,也是舉行大典的地方。北宋宮殿建築群的特點是主殿呈工字殿形式。大慶殿群組是一組帶廊廡的建築群,大慶殿整組建築的中軸線穿過宮城大門。
大慶殿基址位於今龍亭公園內玉帶橋與嵩呼之間,其殿址已被發掘,其夯土台基呈凸字形,東西寬約80米,南北最大進深60米。台基四壁用青磚包砌,其外環有一周包砌夯土廊廡。
龍亭公園之中,北宋的曆史遺址並不多見,比較多的還是明代與清代的曆史遺跡。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使華夏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南移,開封從此一蹶不振,昔日富麗堂皇、巍峨壯觀的宮闕被深深淤埋於地下。
汴京城史上多次遭受水患,曾先後遷城六次。更有被黃河上遊決堤之水淹沒全城的經曆,“由大河泛舟,直抵城下,城垣半在沙淤水浸之中”。
與之前長安、洛京城市地麵上就可以見到殘垣斷壁的地基不同,汴京關於北宋的遺址多被深埋在地下。
今人隻能依據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來追憶北宋東京城內城樓高聳、店鋪林立、人流熙攘、商業繁盛的曆史陳跡。
夏先衍感覺到即便是靈源的複原能力也已經無濟於事,整個汴京城隻留下了北宋的餘韻。
龍亭公園是汴京市區由曆史遺跡誕生的三處靈源之一,也是汴京城麵積最大的靈源之地。其他兩處靈源也是位於中軸線上,包公湖、開封府、朱雀苑廣場區域與州橋遺址、大相國寺區域。
從宋都禦街到今天的中山路,州橋遺址之上的這條古都中軸線從未改變。它見證了汴京城千年的曆史變遷,屢毀屢建、生生不息,滄海桑田,汴京城卻始終在這裏。
在汴京古城西南部,有一呈現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湖,汴京人稱包公湖。包公湖畔,建有兩座與包拯有關的建築:包公祠和開封府。汴京包公祠始建於金代,經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曆史。宋代開封府以包公打坐南衙著名,重修後的開封府麵包公湖而居,與包公祠遙相呼應。
東府西祠,中間碧波蕩漾的湖水,恰如明鏡,折射著包拯高尚品格、崇高修養和高貴靈魂,上可以鑒青天,下可以察蒼生。
中山路西側的朱雀苑廣場則是北宋東京城遺址,是北宋時期的都城遺址。這座城市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背景,成為了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
北宋東京城首次以開放式街巷取代封閉式的裏坊製布局,開創了開放型經濟文化繁榮都市的先河,對後世的城市布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東京汴梁城由外城、裏城(內城)、大內(皇城)三重城垣圍合而成,總占地麵積達53平方公裏。裏城沿用自唐汴州舊城,四壁有城門10座,其中北牆城門3座。景龍門為北牆中門,北望外城通天門,南與裏城南牆保康門相對。據文獻記載,景龍門門內西側為延福五位,門內東側為上清寶籙宮及艮嶽,門外北臨景龍江、擷芳園、龍德宮。
汴京州橋“一眼千年”,再現北宋東京夢華。
北宋時期,汴京“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是當時華夏乃至世界有名的大都會。在這座繁華的城市中,有一個標誌性的建築經常被提起——州橋。州橋,又名天漢橋,是東京城內禦街上橫跨汴河的一座重要橋梁。
王安石有詩雲:“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東京夢華錄》描述:“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大內禦街……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禦路也。”
州橋是東京城中軸線禦街與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誌性建築。一千多年後,隨著考古挖掘,這座傳說中的橋重見天日。
考古發現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跡117處,清理出的明代州橋結構基本完整。明初重修的州橋,保留了宋代的橋基、橋台、石岸,特別是宋代保留下來的石岸上,發現了北宋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
這幅壁畫極為關鍵,上麵雕滿了瑞獸、仙鶴、祥雲,與《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高度吻合。
汴京,自下而上依次埋藏著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及清開封城六座古城,州橋的考古發掘印證了塵封的曆史。
州橋遺址發掘後,可以看到北宋運河的構造及其宏偉的氣勢,巨幅石雕壁畫,見證了北宋東京城的繁華。
緊挨著州橋遺址的是大相國寺,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
汴京,是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大地上。但它存在的時間太短,就像流星劃過天際,美麗卻稍縱即逝。
它見證了北宋時期的輝煌與繁榮,但也承受著那個朝代覆滅後的落寞與沉寂。那一抹濃厚的宋韻氣息,如同深深嵌入城市肌理的印記,訴說著往昔歲月的故事。
“嗯,我也讚同你們的建議。之所以猶豫不定,我有種直覺這些地方肯定發生了不為人知的事情。情報隻是看到了表象,雖然有些好奇,但是理性告訴我現在還不是調查這些地方的時機。不多想了,也不糾結了,走去調查宋代的遺跡。”
其實對於夏先衍來說,最開始的目的就是弄到合適的修行功法。畢節他最開始要做的的集合一個團隊集思廣益,完善《引氣訣》。當華夏守護之靈出手後,他由最開始的擔心,經過觀察心態轉變了,再加上國家也已經有了一個推斷,所以他就放心大膽的一個又一個的去調查這些靈源。
在幫助華夏守護之靈恢複的同時,不斷創造出獨屬於華夏的修行功法,但是幾處人文始祖祭祀聖地發生的異常,讓夏先衍心生疑慮,可別到最後這一切不是靈氣複蘇,而是神話複蘇,倘若真是如此,那麻煩可就大了!
華夏文化中,神明的角色不僅僅是超自然的存在,而是與人類社會緊密相連,他們的存在和行動旨在為現世之人提供指引、保護和福祉,華夏的神是與人平等共存的,或者是為現世之人服務的。
而西方的神,則是高高在上,人卑微在下,人要服從於神的安排,最終是為神服務的。
夏先衍很快停下了胡思亂想,杞人憂天沒用。眼下最為關鍵的,便是要為華夏的修行之路奠定堅實根基。即便未來果真遭遇始料未及的劇變,也能有條不紊地集結力量予以應對。
此時此刻,還是本本分分地充當一個任勞任怨的“工具人”更為妥當。至於其他諸般事宜,譬如深挖隱匿於幕後的種種謎團,不妨待到自身實力足夠強大之後再去做吧!
秉持著這般心境,夏先衍率領麾下隊伍,向著宋代遺跡中孕育靈源的城市出發。
魏晉南北朝,甚至隋朝都沒有誕生修行功法,夏先衍就沒有對宋朝能夠創作出功法抱有希望。宋朝如此富裕,但又如此窩囊,是那般怯懦無能,每每翻閱宋史,一個個的都是軟蛋皇帝,總是叫人怒不可遏,恨不得穿越過去,對著這些皇帝上去就邦邦兩拳。
夏先衍平複下心情,他現在沒有過多的訴求,做好自己的工具人就行,剩下的都交給華夏守護之靈。
盡管宋朝時期經濟繁榮昌盛,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在華夏曆史長河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對華夏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宋朝的命運卻是複雜而矛盾的。
宋朝是一個讓人難以評價的朝代,它是一個國家富庶的時代,然而國勢卻非常衰微;這一時期的士人異常活躍,價值觀也相對統一,但疆域卻頻繁遭受外敵侵擾,輿圖不斷分裂;同時,宋朝的文治昌盛,製度先進,可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卻兩次被北方並立政權所吞並。但是,宋朝卻又卻又享國三百餘年。
宋朝的士大夫精神蓬勃四起,開創了“君臣共治”的局麵。當時,宋朝的經濟高度發達,科技繁榮昌盛,可以說,這是華夏民族文化登峰造極的時代。
以今觀古,對當今華夏民族的價值信仰產生巨大影響的宋代士大夫精神的核心到底是什麽呢?
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重名節操守的道德觀;是“內聖外王”的理想追求,“經世致用”的現實行動。
然而,北宋建立後,作為中原統治者沒有收複雍州、幽州,失去了大一統的機會;南宋則更為衰弱,被逼至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隻能偏安於一隅。
由於重文輕武的政策,國家在外交上顯得軟弱無力,即使經濟再繁榮,也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任由北方政權欺淩侮辱。靖康之亂給宋朝廣大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無法磨滅的恥辱。
這就是學習曆史的作用,以史為鑒,宋朝的曆史告訴世人,一味的委曲求全沒有用,決定地位的還是要靠拳頭說話。
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弱小國家沒有獨立的外交,落後就要遭受挨打,這是千百年來始終不變的真理。
國際舞台上通常都是“靠拳頭說話”的地方,到處都充斥著不公平的規則,隻有通過強大的武力才有說話的權利。有無數小國弱國,因為綜合國力的懸殊,掙紮在大國強國的博弈之中艱難求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要麽坐在上餐桌,要麽上菜單。
小國寡民,那就是別人餐桌上的一道菜,就是別人手中的工具,待宰的羔羊而已,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被明碼標價的。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汴梁。夏先衍一行人就是先來汴京調查這裏誕生的靈源。
汴京素有“七朝古都”之稱,坐落於南北大運河樞紐,戰國的魏,五代的梁、晉、漢、周和北宋,以及金代的後期均曾建都於此。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東京城始建。北宋定都於此後,多次修築。曆史上曾多次遭受戰亂破壞。
自汴梁外城南熏門一路向北,過朱雀門、周橋,三省六部至宣德門,這條近南北向的城市中軸線,正是開封城千年未變的中軸線。
這一條路,自唐代汴州城時就已基本形成,筆直的中軸線依然自龍亭公園貫穿中山路。而滄海桑田,這一條路上的光景每天都在變。恍惚間似乎走在北宋東京城的禦街,這裏有花光滿路,也有刀光劍影……
城市中軸線千年未變,這在世界上都非常罕見。
汴京,一城宋韻半城水。黃河流經汴京境內,形成著名的“懸河”,懸在古城之上。
夏先衍來到汴京的第一站就是龍亭公園,龍亭公園位於汴京老城中心,是汴京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在龍亭公園裏,埋藏了汴京6座古代城池的遺跡,其中3座曾為國都。
六座古城遺址疊壓其中,曆史跨度達兩千多年之久。其中,北宋東京城規模宏大壯觀,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之一。
最淺處五米,是明代周王府;八到十米,是北宋東京城遺址;十二米深,是唐代汴州城;再深處,則是先秦時期的黃河古堤遺跡。
夏先衍一行人在在龍亭公園內見到了北宋皇宮遺址:這個遺址保存了北宋皇宮的一些遺跡,包括禦道、建築基座等。
大慶殿是北宋皇宮的正殿,也是舉行大典的地方。北宋宮殿建築群的特點是主殿呈工字殿形式。大慶殿群組是一組帶廊廡的建築群,大慶殿整組建築的中軸線穿過宮城大門。
大慶殿基址位於今龍亭公園內玉帶橋與嵩呼之間,其殿址已被發掘,其夯土台基呈凸字形,東西寬約80米,南北最大進深60米。台基四壁用青磚包砌,其外環有一周包砌夯土廊廡。
龍亭公園之中,北宋的曆史遺址並不多見,比較多的還是明代與清代的曆史遺跡。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使華夏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南移,開封從此一蹶不振,昔日富麗堂皇、巍峨壯觀的宮闕被深深淤埋於地下。
汴京城史上多次遭受水患,曾先後遷城六次。更有被黃河上遊決堤之水淹沒全城的經曆,“由大河泛舟,直抵城下,城垣半在沙淤水浸之中”。
與之前長安、洛京城市地麵上就可以見到殘垣斷壁的地基不同,汴京關於北宋的遺址多被深埋在地下。
今人隻能依據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來追憶北宋東京城內城樓高聳、店鋪林立、人流熙攘、商業繁盛的曆史陳跡。
夏先衍感覺到即便是靈源的複原能力也已經無濟於事,整個汴京城隻留下了北宋的餘韻。
龍亭公園是汴京市區由曆史遺跡誕生的三處靈源之一,也是汴京城麵積最大的靈源之地。其他兩處靈源也是位於中軸線上,包公湖、開封府、朱雀苑廣場區域與州橋遺址、大相國寺區域。
從宋都禦街到今天的中山路,州橋遺址之上的這條古都中軸線從未改變。它見證了汴京城千年的曆史變遷,屢毀屢建、生生不息,滄海桑田,汴京城卻始終在這裏。
在汴京古城西南部,有一呈現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湖,汴京人稱包公湖。包公湖畔,建有兩座與包拯有關的建築:包公祠和開封府。汴京包公祠始建於金代,經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曆史。宋代開封府以包公打坐南衙著名,重修後的開封府麵包公湖而居,與包公祠遙相呼應。
東府西祠,中間碧波蕩漾的湖水,恰如明鏡,折射著包拯高尚品格、崇高修養和高貴靈魂,上可以鑒青天,下可以察蒼生。
中山路西側的朱雀苑廣場則是北宋東京城遺址,是北宋時期的都城遺址。這座城市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背景,成為了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
北宋東京城首次以開放式街巷取代封閉式的裏坊製布局,開創了開放型經濟文化繁榮都市的先河,對後世的城市布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東京汴梁城由外城、裏城(內城)、大內(皇城)三重城垣圍合而成,總占地麵積達53平方公裏。裏城沿用自唐汴州舊城,四壁有城門10座,其中北牆城門3座。景龍門為北牆中門,北望外城通天門,南與裏城南牆保康門相對。據文獻記載,景龍門門內西側為延福五位,門內東側為上清寶籙宮及艮嶽,門外北臨景龍江、擷芳園、龍德宮。
汴京州橋“一眼千年”,再現北宋東京夢華。
北宋時期,汴京“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是當時華夏乃至世界有名的大都會。在這座繁華的城市中,有一個標誌性的建築經常被提起——州橋。州橋,又名天漢橋,是東京城內禦街上橫跨汴河的一座重要橋梁。
王安石有詩雲:“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東京夢華錄》描述:“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大內禦街……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禦路也。”
州橋是東京城中軸線禦街與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誌性建築。一千多年後,隨著考古挖掘,這座傳說中的橋重見天日。
考古發現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跡117處,清理出的明代州橋結構基本完整。明初重修的州橋,保留了宋代的橋基、橋台、石岸,特別是宋代保留下來的石岸上,發現了北宋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
這幅壁畫極為關鍵,上麵雕滿了瑞獸、仙鶴、祥雲,與《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高度吻合。
汴京,自下而上依次埋藏著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及清開封城六座古城,州橋的考古發掘印證了塵封的曆史。
州橋遺址發掘後,可以看到北宋運河的構造及其宏偉的氣勢,巨幅石雕壁畫,見證了北宋東京城的繁華。
緊挨著州橋遺址的是大相國寺,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
汴京,是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大地上。但它存在的時間太短,就像流星劃過天際,美麗卻稍縱即逝。
它見證了北宋時期的輝煌與繁榮,但也承受著那個朝代覆滅後的落寞與沉寂。那一抹濃厚的宋韻氣息,如同深深嵌入城市肌理的印記,訴說著往昔歲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