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曆史村名


    說起崮子水庫,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要是說起牆夼水庫,五蓮諸城方圓幾百公裏內的村鎮家喻戶曉。牆夼水庫位於我們五蓮縣的西部,始建於1959年。由縣城境內的洪凝河和管帥鎮(現為於裏鎮)的淮河為主幹流,庫區在五蓮高澤鎮大仲崮村以北,大壩在枳溝鎮牆夼村南歸諸城管理,灌區在諸城境內。當年大躍進興修水利,正是國家落後困難時期,沒有機械化生產工具,土建工程全憑著人海戰術。政府一聲令下,四鄰八鄉的農民工們匯聚在工地,開山放炮,鎬刨鍁挖,夯打碾壓,扁擔挑土筐抬,牛車拉驢車馱,所有土方全是人工完成。工地上紅旗飄飄迎風招展,民工們喊著勞動號子幹的熱火朝天。餓了啃窩頭煎餅,渴了喝山泉水。風吹日曬雪打雨澆,流血流汗晝夜奮戰。經過一年多的苦幹,終於建成這座流域麵積656 平方公裏,總庫容3.28億立方的大型水庫。水庫的建成對下遊諸城當地的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每逢旱季,水庫就開閘放水,沿著各鄉鎮早已挖好的渠道流經各村,澆灌了千萬畝良田。牆夼水庫是五蓮人民和諸城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她體現著我們的先輩重整山河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我們大美五蓮西部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當地人民的幸福源泉魚米糧倉。


    崮子水庫就是牆夼水庫的乳名,因西庫大壩東端的崮子山而得名,是老庫區居民對牆夼水庫的愛稱。隻有叫崮子水庫,才能讓庫區的老輩人憶起隱藏在水庫底下那些沉澱的歲月和美麗的故事……


    建水庫之前,大仲崮村是一個近四百戶人家的大村莊。崮子山是一座百十來米高的懸崖峭壁,山下一處深不見底的水潭當地人稱崮子水庫。緊靠崮子山由東往西九座像蓮花瓣一樣的山峰組成一排山脈,稱九頂蓮花山。山上長著一種當地特有的樹木,每到春天,樹梢上長出紅紅的嫩芽,俗稱紅芽梢樹。當茂密的紅芽覆蓋山峰,遠遠看去,蓮花山真的像九朵盛開的紅蓮,而到了夏秋季節紅芽樹的葉子又慢慢變成金黃色。蓮花山上有一個能容納二百多人的山洞,冬暖夏涼,八仙過海時八位仙人曾在此避暑納涼,後人稱此洞為八仙朝陽洞。夏天酷暑難耐,常有年輕人三五成群的約著進洞歇涼。蓮花山下有一臉盆大小的山泉,形狀像一個大馬蹄印,名叫馬蹄泉。泉水清涼甘冽四季長流從不幹枯,傳說是張果老騎驢踏下的蹄印,因驢蹄叫起來不雅,所以叫馬蹄泉。大仲崮村東臨碧波蕩漾的崮子水庫,北靠雲霧繚繞的九頂蓮花山,南望蒼鬆翠柏覆蓋著的七寶山,一條小河(淮河)環繞村前,河水清澈見底緩緩流向崮子水庫。河崖上用半塊石碾盤壘成一座小橋,半塊碾盤就像半個月亮,村裏人叫它月牙橋。河岸上垂柳成行曲徑幽幽,溪水中魚蝦成群鴛鴦對對。村中央一條十字大街把村子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代表王氏大家族的一個分支。村子環山抱水風景秀麗,村民們植桑種糧養鴨放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風淳樸安居樂業,年複一年,過著安靜祥和的日子。


    這個村裏百分之九十八的村民姓王,僅有幾戶李姓人家。關於這幾戶李姓人家,村子裏千百年來一直演繹著一個古老神奇的傳說。


    相傳漢朝時期,大仲崮村叫大仲崗郡。大仲崗郡居住著王、李兩大家族。李家有一戶人家,男人早逝隻剩下母女倆過日子,女兒十一二歲生的端莊秀麗,母親體弱多病勉強勞作。李家族長恃強淩弱強占她們的田產,把母女倆趕出家門。王家一戶老兩口年逾七十心地善良憐惜她們母女,便將娘倆收留在自家的小場院屋子裏。母女倆白天外出乞討,晚上住在場院屋裏,艱難度日。


    一個春天,漢武帝劉徹微服私巡路過大仲崗郡,見這裏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便勒馬下鞍在紅芽樹下.馬蹄泉邊停歇。村裏的老人孩子見一隊人馬車輛在此逗留,頓生好奇心,便陸陸續續趕來看熱鬧,李家母女也在其中。漢武帝正值年少,一眼便看見人群中的李家小姑娘,雖然破衣爛衫蓬頭垢麵,卻生的亭亭玉立氣韻超凡。隻見她柳眉微蹙略帶愁容,鳳眼低垂麵露嬌羞,更顯得楚楚動人。武帝心中欣喜,即命隨從將李家母女扶上車馬帶回宮中。一番梳妝打扮,李家姑娘的美貌更是沉魚落雁,傾國傾城!武帝對她百般寵愛,封為貴妃,成為漢朝後宮著名的李夫人。


    一日,武帝封賞李夫人家人及其家鄉,命李夫人報上詳細家鄉住址和具體的李氏家族成員。李夫人想起自己美麗的家鄉,想起在家鄉的悲慘遭遇,禁不住百感交集。她垂淚稟報:南望青山七寶生,北看八仙朝陽洞。蓮花山上紅芽樹,馬蹄泉邊淮水清。月牙橋上留足印,場院屋裏棲奴身。大仲崗郡無牽掛,唯有王家是恩人。武帝聽罷,立馬派大臣奔赴大仲崗郡,驗證了七寶山、八仙洞、蓮花山、紅芽樹、馬蹄泉、月牙橋、場園屋,都和李夫人說的分毫不差。便封大仲崗郡方圓百裏為官地,五世不繳皇糧不納捐稅。封賞了王氏家族,男戴官帽,女披霞衣。下旨將李氏家族趕出了大仲崗郡。從此,王氏家族在大仲崗郡過著自由富足的日子。


    若幹年後,當年被趕走的李氏家族的後人,偶爾有一兩戶回來尋根的,便又在大仲崗郡居住下來。說來也怪,回到老家的李姓人家卻總是形單影隻不發家。而王姓家族卻異常的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後來發展到周邊多個村莊,像水庫周圍的張仙村、讚子崖村、仲村、黃龍汪村、窩疃村等都是王姓村莊。曆史上許多王姓名人都出自大仲崗郡王氏家族,像臥冰求鯉的二十四孝之一王祥,大書法家王羲之,還有共產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同誌,祖籍都是大仲崗郡。老輩人都說是李娘娘金口玉言,把王家封成了名門望族。


    雖然是傳奇故事,但六十年前的大仲崮村依然有著傳說中的美麗,隻有李貴妃居住的場院屋子找不到了,其它的景點一個都不少。1982年,當地村民在蓮花山下挖土蓋屋時挖到幾座古墓,裏麵有銅器、玉器、陶器等多種陪葬物品。經專家考證是漢代王室墓群,遺址受到國家保護。或許,這些墓室就是漢朝貴妃李夫人的最後歸宿……


    一千多年過去,大仲崗郡早已改名為大仲崮村。1958年,為了響應政府號召,大仲崮村以及周邊十幾裏內將建成一座大型水庫,村民需集體搬遷移民。動員搬遷移民大會上,村民們放聲大哭!故土難離呀!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必須做出犧牲。他們收拾起家當,攜妻帶子扶老拖幼車拉人抬 ,一步三回頭淚眼汪汪地離開了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遷到了庫區受益方諸城一帶。 一年多後水庫建成,移民在外鄉的年輕人忍不住對故土的眷戀,時不時地跑回老家看看那一方水土,有的幹脆返回來在水庫上方的西南嶺又建城了家,就是現在的大仲崮村。而那些年邁體弱的老人,一走就再也沒有回到過故鄉!他(她)們思念著家鄉,死後埋在七寶山下的黃土裏,將自己的靈魂和鄉愁永遠安放在這青山綠水之間…。


    如今,八仙洞、馬蹄泉、月牙橋已深藏水府;七寶山脫下蔥翠的外衣把金銀銅鐵硫鉛鋅等多種寶藏貢獻給了國家。大仲崮村仍然是官地,它是國家的風水寶地,為五蓮和諸城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閑暇時間,帶上你的朋友來崮子水庫看看吧。風平浪靜的時候,她像一麵大鏡子,映照著岸邊的山坡楊柳;微風吹來,她碧波蕩漾歡快的歌唱;要是狂風大作她也會隨風起舞洶湧澎湃波濤翻騰。水庫中生長著當地著名的淮河鯉魚,此魚長著淺橘紅色的魚鱗,個大體肥,肉質細膩鮮美,既可觀賞又能食用。舊社會曾是當地有錢人家婚宴上的的重要菜肴之一:紅燒豬蹄子,鍋烔大河蟹,爆炒蘆花大公雞,清蒸的淮河鯉魚壓頭陣……在那吃糠咽菜的年代,這幾道硬菜被編成了兒歌,孩子們唱唱都要流口水。現在,雞鴨魚肉成了家常便飯,大壩後麵的農家樂飯店除了傳承著這些美味佳肴,還能做出一魚八吃的鯉魚大宴。在這裏你可以把酒臨風品味農家美食;可以靜坐水畔感知垂釣的樂趣;可以手捧香茗傾聽庫區老人為你講述水庫底下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鄉美0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東人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東人秦並收藏家鄉美0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