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悠悠然開口,仿佛是在古樹下與老友品茗論道:“嘿,岐伯老兄,你可曾留意到,那人體內的絡脈顯現時,顏色五花八門,青的、黃的、紅的、白的、黑的,就像是大自然的調色盤一樣,各不相同。這背後,到底藏著啥玄機呢?”


    岐伯聞言,哈哈一笑,那笑聲裏滿是智者的從容與風趣:“哎呀,黃帝陛下,您這問題可真是問到點子上了!要知道,咱們人體的經絡係統,那可是大自然的傑作,精妙絕倫。經脈嘛,就像是高速公路,有著固定的路線和速度,它們的顏色相對穩定,代表著氣血運行的基本狀態。而絡脈呢,就像是那些錯綜複雜的小巷、胡同,四通八達,變化多端,它們的顏色就隨著氣血的盛衰、髒腑的寒熱、情緒的波動而變幻莫測了。”


    黃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哦?這麽說來,這絡脈的顏色還能當成身體的晴雨表了?”


    岐伯點頭如搗蒜,繼續說道:“正是如此!您看那青色,多半是肝氣不舒,就像春天的樹葉還沒完全舒展,憋著一股勁兒呢。這時候,咱們就得考慮是不是得給肝來個‘疏肝解鬱’的小按摩,比如揉揉太衝穴,那位置就在腳背上,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那條縫兒往上推,推到一個凹陷處就是了。按一按,讓肝氣順暢起來,青色自然就淡了。”


    “再來說說黃色,”岐伯話鋒一轉,“黃色往往和脾胃有關,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它們要是怠工了,氣血不足,臉色就容易發黃。這時候,咱們得想辦法給脾胃加點油,比如燉點黃芪紅棗雞湯,黃芪補氣,紅棗養血,雞肉健脾,三者合一,簡直就是脾胃的超級能量包!哦對了,說到穴位,足三裏可是脾胃的保健大穴,每天按一按,脾胃好,氣色自然佳。”


    “紅色嘛,”岐伯笑眯眯地接著說,“紅色代表火熱,有時候是熱血沸騰,有時候也可能是上火了。比如心火旺盛,臉上就容易泛紅。這時候,得給心火降降溫,喝點蓮子心茶就是不錯的選擇,清心火,還不傷身。穴位上,可以試試少府穴,它就在手掌上,握拳時小指指尖所對的位置,按一按,心火自然就熄了。”


    “白色呢,”岐伯話鋒又轉,“白色常常和肺有關,肺主氣,如果肺氣不足,臉色就容易蒼白。這時候,咱們得補補肺氣,比如用黃芪、黨參泡水喝,都是補肺的好東西。穴位上,可以揉揉肺俞穴,它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讓肺氣充足起來,臉色自然紅潤有光澤。”


    “再說說黑色,”岐伯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黑色可不是什麽好兆頭,它往往和腎虛有關。腎為先天之本,腎精不足,臉色就容易發黑。這時候,得好好補腎,比如黑芝麻、黑豆、核桃都是補腎的佳品。穴位上,腎俞穴可不能錯過,它也在背部,和肺俞穴是鄰居,不過是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每天熱敷或按摩這個穴位,腎好了,人自然就精神煥發了。”


    黃帝又問:“老岐,能給我談談五髒經脈顏色蘊含的學問嗎?”


    岐伯笑了笑,說:陛下,且聽我慢慢道來!心,那絕對是熱情的火焰紅。想象一下,當你心中充滿愛與激情時,是不是感覺整個人都暖洋洋的,仿佛有團火在心中燃燒?沒錯,這團火,就是心的本色——赤色。在中醫看來,心主血脈,它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們麵色的紅潤與否。所以啊,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不僅心態要年輕,身體也要跟得上,這樣才能麵若桃花,紅光滿麵。


    再來說說肺,它是純潔的雲朵白。肺,就像是天空中的雲朵,輕盈而純淨。它負責呼吸,吸入清氣,排出濁氣,維持著人體的氣機暢通。想象一下,如果肺部出了問題,就像天空被霧霾籠罩,人的臉色也會變得暗淡無光。所以,保護肺,就是守護我們身體的藍天白雲,讓每一次呼吸都清新自然。


    肝,則是生機勃勃的青翠綠。春天到了,萬物複蘇,樹木抽出嫩綠的新芽,這不就是肝的象征嗎?肝主疏泄,喜歡條達而惡抑鬱。它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一股生機勃勃的力量,推動著氣血在全身流暢無阻。如果肝氣鬱結,就像春天裏缺少了雨水,萬物生長受阻,人的臉色也會變得青黃不接,失去了那份應有的活力。


    脾,則是溫暖的黃土黃。脾,被譽為“後天之本”,它就像是大地上那肥沃的黃土,滋養著萬物生長。脾主運化,負責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果脾的功能強健,人就會麵色黃潤,氣血充足;反之,則會麵黃肌瘦,營養不良。所以,想要擁有好氣色,別忘了照顧好你的“黃土地”哦!


    腎,則是深邃的夜空黑。腎藏精,主水,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所在。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雖然深藏不露,卻無時無刻不在為身體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能量。腎好的人,頭發烏黑亮澤,精神飽滿;腎若虛了,則會出現黑眼圈、腰膝酸軟等症狀。所以啊,保護腎,就是守護我們身體的“能量源泉”。


    說到這裏,您可能會問:“這跟現代穴位、方劑、脈象有啥關係?”嘿,別急,我這就給您一一道來。


    您知道嗎?中醫的穴位就像是人體的秘密開關,每個穴位都對應著不同的髒腑和經絡。比如,我們常說的“太淵穴”,它就位於手腕部,是肺經的原穴。按摩這個穴位,就像給肺部做了一次深呼吸,能幫助我們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再比如“足三裏穴”,它是胃經的合穴,也是養生保健的要穴。常按此穴,能健脾和胃,增強身體免疫力,讓您吃得香、睡得好、身體棒!


    說到方劑,那可是中醫的精髓之一。比如“四君子湯”,它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專門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麵色萎黃等症狀。這方子就像是一個小團隊,每個成員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為身體的健康保駕護航。不過,現代人在使用時,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量,比如人參可能會用黨參或太子參替代,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體質需求。


    脈象,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脈象,反映著不同的身體狀況。比如“浮脈”,就像水麵上的浮萍,輕輕一按就能感受到,通常表示外感風寒;而“沉脈”,則像石頭沉入水底,需要用力按壓才能察覺,多見於裏證或虛寒證。中醫大夫通過把脈,就像是在和患者的身體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從而準確判斷病情,製定治療方案。


    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問起了身邊的醫學大神岐伯:“嘿,岐伯兄,你說這絡脈裏的陰陽之分,是不是也跟咱們的正經(十二經脈)一樣,有著固定的規律可循呢?”


    岐伯一聽,微微一笑,那笑容裏仿佛藏著千年的智慧與風趣,他慢悠悠地說:“黃帝啊,您這問題問得真有水平!陰絡嘛,它的顏色變化確實和所屬的正經相呼應,就像是忠誠的衛士,顏色深淺、光澤度都跟著正經大哥走。但陽絡就不同了,它可是個活潑的小家夥,顏色變化那叫一個‘無常’啊,就像是四季的衣裳,隨著春風、夏雨、秋葉、冬雪,不停地在變換著色彩,應和著大自然的節奏。”


    接下來,咱們再聊聊這“應其經”和“變無常”背後的科學道理。在中醫的世界裏,經絡係統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而絡脈作為經絡的分支,更是遍布全身,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將營養和能量輸送到每一個角落。陰絡之所以“應其經”,是因為它們與所屬的正經在氣血屬性上保持一致,共同維持著身體的平衡與和諧。而陽絡之所以“變無常”,則是因為它們更多地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季節、氣候、情緒等,這些變化都會通過陽絡反映到人體上,提醒我們要順應自然,調整身心。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句,中醫的智慧就在於這種“天人合一”的理念,它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所以,想要保持健康,不僅要關注身體內部的平衡,還要學會與外界環境和諧相處。


    比如,針對陽絡“變無常”的特點,可以設計一些能夠隨季節變化而調整成分的方劑,比如春季加入一些疏肝解鬱的花草,夏季則添加一些清熱解暑的草藥,秋季則注重潤肺生津,冬季則強調溫補陽氣。這樣的方劑,不僅能夠治療疾病,更能夠幫助人體適應自然的變化,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話說啊,在很久很久以前,咱們的老祖宗就發現了自然界的奧秘與人體健康的微妙聯係。他們說:“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這話聽著玄乎,其實道理簡單得很,就像咱們冬天穿少了凍得臉發青,夏天曬多了皮膚就泛紅一樣。


    “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想象一下,如果你大冬天的穿著短袖短褲在雪地裏狂奔(雖然不推薦這麽做),回來一看,哎喲喂,臉色鐵青,嘴唇發紫,這就是“凝泣”了。為啥?因為寒氣一多,身體裏的血液啊、水分啊,都變得懶洋洋的,流動得慢了,就像冬天的河流結冰一樣,皮膚上的顏色也就跟著暗淡下來,青一塊黑一塊的。這時候,老祖宗就告訴你,得注意保暖啦,喝點熱薑茶,泡泡腳,讓身體暖和起來,那臉色自然就紅潤有光澤了。


    “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反過來,夏天烈日炎炎,你如果不做好防曬,曬得跟個熟透的番茄似的,那就是“淖澤”了。淖澤嘛,就是皮膚被熱氣蒸騰得濕潤又光亮,顏色也變成了黃紅色。這時候,別急著去美容院做美白,先給自己來個清涼降溫的小儀式:喝杯綠豆湯,吃點西瓜,再找個陰涼地兒躲躲,讓身體自然恢複平衡,那膚色自然會慢慢回歸自然美。


    “此皆常色,謂之無病”——老祖宗說了,這些因季節、環境變化而出現的正常膚色變化,都是身體的自然反應,沒啥大毛病。咱們隻要順應自然,合理調養,就能保持身體健康,麵色紅潤有光澤。


    “五色具見者,謂之寒熱”——但如果你發現一個人臉上五顏六色,青一塊紫一塊,黃一塊紅一塊的,那就得注意了,這可能是身體在告訴你:“嘿,哥們兒\/姐們兒,我裏麵冷熱不均啦!”這時候,就得找專業醫生看看,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得及時調理才行。


    黃帝聽了這番解釋,頻頻點頭,心想:“喲嗬,這道理還挺簡單明了的嘛!”咱們現代人聽了,也應該會心一笑,原來古人的智慧如此貼近生活,如此實用。


    你知道嗎?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小宇宙,裏麵藏著無數的秘密和平衡。就像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我們的身體也在不斷地進行著寒熱、濕燥的微妙調整。所以,當我們感覺不舒服時,不妨先停下來,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哪裏“失衡”了?


    比如,你發現自己最近總是手腳冰涼,臉色蒼白,那可能就是寒氣太重了。這時候,你可以嚐試一些簡單的驅寒方法:比如喝點薑茶或者紅棗桂圓湯,這些都是暖身的好幫手;再比如,晚上用熱水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從腳底暖起來。


    相反,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總是口幹舌燥,容易上火,那可能是熱氣太盛了。這時候,你可以多吃點清淡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再或者,泡杯菊花茶或者綠茶來清清火,讓身體回歸平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