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對著岐伯說:“嘿,老岐啊,我聽說啊,咱們的皮膚是分地盤的,就像城市裏的不同區;血脈呢,就像是城市的交通線路,有規則有秩序;筋脈嘛,就像是城市的地下管道網絡,錯綜複雜但各有其用;至於骨頭,那就是城市的框架,每一寸都經過精心測量,穩固如山。這些不同的部分要是生病了,表現還都不一樣,你能不能給我詳細說說,這些地盤怎麽分,左右上下,陰陽五行怎麽對應,還有啊,病是怎麽從輕到重,怎麽預防怎麽治的?”


    岐伯一聽,微微一笑,那笑容裏仿佛藏著千年的智慧:“黃帝大人,您這問題問得好啊!要想搞懂皮部,咱們得先從經脈說起,這可是所有學問的基石,就跟導航地圖一樣,缺了它哪兒都去不了。咱們就說這陽明經吧,它可是個‘陽光大道’,分陽明之陽,我給它取個現代點的名字,就叫‘活力飛揚區’吧,聽著就精神!不管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這方法都一樣通用。”


    “您看,要是這‘活力飛揚區’的皮膚上,有那些浮在表麵的小血管,就像是地圖上標注的小路,那基本上都是陽明經的‘小分隊’——絡脈。這些小分隊要是顏色不對了,那就得注意了。比如說,青得跟翡翠似的,那就是痛啊,可能是哪路神仙不小心踢了一腳;黑得跟墨汁一樣,那就是痹症找上門了,得趕緊疏通疏通;黃赤色的,那就是熱得慌,得降降溫;要是白得跟雪一樣,那就是寒氣重,得加點溫暖。”


    “更絕的是,如果這五色都齊全了,那可就熱鬧了,寒熱交織,得好好調理才行。這絡脈要是太活躍了,就會帶著病邪往經脈裏竄,咱們中醫講究陰陽平衡,陽嘛,就像太陽公公,主管外麵的事兒;陰呢,就像是月亮婆婆,管著家裏的事兒。這病啊,就是從外到內,一步步滲透的。”


    說到這裏,咱們不妨來個小插曲,想象一下如果這些經絡會說話:


    “嗨,我是陽明經的絡脈小分隊,今天出門巡邏,看到皮膚大哥臉色不對,我就趕緊報告給經脈大哥。經脈大哥說:‘看來是外邪入侵了,得趕緊通知總部,啟動防禦機製!’於是,陽氣大哥就挺身而出,在外頭抵禦寒風冷雨;而陰氣姐姐呢,就在裏麵溫柔地調節著溫度,生怕大家凍著熱著。”


    回到正題,岐伯繼續說道:“所以啊,治病就像打仗,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看到皮膚上的變化,就要想到裏麵的經絡氣血是不是也出了問題。就像咱們看天氣預報,外麵刮風下雨,家裏就得關好門窗,備好雨具。身體也是一樣,外麵受了寒,裏麵就得溫補;外麵熱了,裏麵就得清涼。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和諧與平衡。”


    “比如說,你加班熬夜,臉色青黃不接,那就是陽明經的‘活力飛揚區’在報警了,告訴你該休息休息了。這時候,別硬撐,泡杯枸杞菊花茶,暖暖胃,養養肝,就是給身體最好的安慰。再比如,冬天穿得少,凍得跟冰棍似的,那寒氣就悄悄從皮膚溜進經脈,這時候來碗熱騰騰的薑湯,驅寒暖身,簡直就是身體的小太陽嘛!”


    現在說說“少陽之陽”,聽起來就像武俠小說裏的神秘門派,對吧?其實啊,在中醫裏,“少陽之陽”指的就是咱們身體裏的一個重要部分——少陽經,它就像是咱們身體裏的一個“樞紐小能手”,負責調節氣血的流轉,特別是那些喜歡“拐彎抹角”的路徑,它都管得井井有條。這個“樞持”的名字,就像是說它是個拿著鑰匙的守門人,控製著氣血的開關呢!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條錯綜複雜的迷宮裏,每次遇到岔路口,總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向導(少陽之陽)告訴你該往哪走,不讓你迷路。咱們身體上的“少陽經”,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它主要分布在咱們的側頭部、側胸部和側腹部,像是一條隱形的“導航線”,讓氣血順暢地在全身遊走。


    說到“浮絡”,那可是個有趣的點。想象一下,你輕輕撫摸自己的手臂或腿部,偶爾會感覺到一些細微的、像是皮膚下小河流一樣的網絡,那就是“浮絡”了。在少陽經的地盤上,這些浮絡特別明顯,就像是少陽經派出的“偵察兵”,隨時報告氣血的情況。如果它們“膨脹”了,也就是“絡盛”,那就意味著可能有外邪入侵,得趕緊加強防守,這時候少陽經就會站出來,把這些“不速之客”引入正軌,讓它們老老實實地在經絡裏走,別搗亂。


    再來說說“太陽之陽”,這可是個“大關樞”,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守衛咱們身體最外層的“大門”。想象一下,你住在一個城堡裏,太陽之陽就是那個威武的守門將軍,守護著城門,不讓敵人輕易入侵。在中醫裏,太陽經主要循行在咱們的背部,從頭到腳,像是一條金色的盔甲,保護著咱們的身體免受風寒濕邪的侵擾。


    同樣的,太陽經的“浮絡”也是它的小偵察兵,一旦發現敵人(外邪)靠近,就會立即報告給太陽經這位大將軍。大將軍一揮手,調動氣血,加強防禦,讓敵人無機可乘。如果“浮絡”太過“熱鬧”(絡盛),那就是說敵人已經悄悄潛入,太陽經就會立刻啟動應急機製,把敵人從“陽麵”(體表)引到“陰麵”(體內),再通過各種方式,比如出汗、排尿等,把這些不速之客“請”出體外。


    咱們聊聊這位低調卻關鍵的少陰之陰的“樞儒”。在中醫的世界裏,“少陰”指的是人體的一個髒腑係統,主要關聯心髒和腎髒,這倆可都是“大佬級別”的器官,一個掌管血脈循環,一個負責生命之水。而“樞儒”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古代的一位智者,靜靜地守候在少陰的領地,調節著上下氣血的平衡。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手輕輕搭在自己的手腕內側,那裏正是少陰心經和腎經經過的地方。咱們說的“樞儒”,其實可以理解為這條通道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它就像是交通樞紐,讓氣血能夠順暢地在體內各個角落流通。當你發現這個區域有“浮絡”——也就是皮膚表麵那些稍微凸起的細小血管時,嘿,那就是少陰之絡在向你打招呼呢!


    這些浮絡啊,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收費站,如果它們過於繁忙(絡盛),就意味著氣血在這裏聚集得太多了,可能會“串門”到旁邊的正經裏去,也就是咱們說的“入客於經”。這一進一出,從陽部(比如手臂外側)注入經脈,再從經脈深處,沿著陰性的路徑,悄悄溜進骨骼深處,滋養著我們的骨髓和筋骨。這過程,簡直就是一場微觀世界的“氣血大遷徙”嘛!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城市規劃師,正負責設計一座超級城市的交通係統。少陰之陰的“樞儒”就是你的交通樞紐站,負責調節南北(陰陽)向的交通流量。當“浮絡”這條“快速車道”上車輛過多時,你就得趕緊啟動應急預案,引導部分車輛從“陽部大道”(比如繁華的商業街)進入“少陰經路”(幽靜的內城小巷),再巧妙地通過“陰內隧道”(骨骼內部的小道)繞回主城區,既緩解了交通壓力,又讓城市每個角落都能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接下來,咱們轉戰“心主之陰”的領地,探訪那位名叫“害肩”的神秘角色。別被名字嚇著,“害肩”其實並非真的有害於肩膀,而是心主(即心包經)在陰性層麵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心包經,就像是心髒的貼身侍衛,保護著心髒不受外界邪氣的侵擾。


    和“樞儒”一樣,“害肩”也是通過觀察和觸摸其所在部位的浮絡來識別的。當你發現心包經區域有浮絡顯現,那就意味著這裏的氣血活動比較旺盛。同樣地,如果氣血過於充盈,這些浮絡也會“不安分”,可能會悄悄溜進心包經的正經裏,參與更廣泛的血液循環。


    想象一下,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城市,心包經就是那條守護心髒的“護城河”,而“害肩”就是這條河上的一座重要橋梁。當氣血之潮洶湧而來時,這座橋梁就會承擔起引導氣血流向的重任,確保它們既能滋養全身,又不會對心髒造成衝擊。


    心主之陰的“害肩”,就像是那座連接心髒區(市中心)和周邊區域(郊區)的跨江大橋。每當節假日來臨,車輛激增,這座橋就成了關鍵。通過精確的監控和調度,“害肩”確保每一輛車都能安全有序地通過,既保護了心髒這個“城市之心”的安全,又促進了全城的經濟文化交流。


    再來聊聊“太陰之陰,名曰關蟄”,這其實是中醫理論中對於人體經絡係統的一種形象描述。在中醫的世界裏,經絡就像是咱們身體裏的高速公路,氣血就是在這些路上飛馳的跑車,而“太陰”呢,就像是這條高速路上的一段特別幽靜、適合休息養神的區域,咱們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身體的“靜謐穀”吧。至於“關蟄”,嘿,這可不是說這裏真的藏著什麽冬眠的小動物,而是形容這段經絡區域如同自然界中冬季的關閉與蟄伏,是身體內部陰氣較重,需要特別嗬護的地方。


    現在,咱們得說說怎麽找到這個“關蟄”之地。古人講究“上下同法”,意思就是無論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找這個“關蟄”的方法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觀察皮膚表麵的“浮絡”。浮絡,顧名思義,就是浮現在皮膚表麵的細小血管,它們就像是經絡係統的小小信號燈,能告訴我們身體內部的很多秘密。而這裏提到的“皆心主之絡也”,則是在說,這些浮絡很多都與心髒的功能緊密相關,因為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全身的血脈運行都離不開心髒的推動。


    那麽,當這些浮絡“盛”了怎麽辦呢?“絡盛則入客於經”,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武俠小說的味道,但其實是在說,如果浮絡裏的氣血過於充盈,它們就會像潮水一樣湧入更深的經絡之中,這有時候是好事,表示氣血旺盛;但有時候也可能是個信號,告訴你身體某個地方可能有點“堵”了,氣血運行不太順暢。


    好了,說了這麽多理論,咱們來點實際的。在現代中醫裏,雖然沒有直接對應“關蟄”這個名稱的特定穴位,但我們可以理解為它指的是一係列與太陰經(主要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相關的穴位群。比如,手太陰肺經上的“太淵穴”,它就位於手腕橫紋上,橈動脈搏動處,是肺經的原穴,也是氣血匯聚之地,很符合我們“關蟄”的概念。而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更是大名鼎鼎,被譽為“婦科三聖穴”之一,能調節肝、脾、腎三經的氣血,也是身體陰液匯聚的重要穴位。


    如果你發現自己手腕上的“太淵”或者小腿內側的“三陰交”周圍,浮絡明顯,顏色偏紅或青紫,那可能就是你身體在告訴你:“嘿,兄弟\/姐妹,我這兒氣血有點旺,你得注意調理一下了!”這時候,你可以嚐試一些簡單的中醫養生方法,比如按摩這些穴位,用指腹輕輕按壓,順時針旋轉揉動,每次幾分鍾,就能幫助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當然,如果你對中醫養生有更深入的興趣,還可以嚐試一些食療或藥茶來輔助調理。比如,用紅棗、枸杞、黃芪等補氣血的食材泡水喝,或者燉湯時加入一些,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食材就像是小小的“氣血加油站”,能給你的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讓你的“跑車”在經絡這條高速公路上跑得更加順暢。


    歧伯目光深邃,他接著說道:“皮膚的每一寸都藏著通往身體內部的秘密通道——經絡。它們就像是城市的排水係統,隻不過這次排的不是水,而是身體的能量和可能侵入的邪氣。


    咱們身體的防線第一道關卡,就是那層看似柔弱的皮膚。一旦有“不速之客”——邪氣(比如風寒暑濕燥火這些自然界的搗蛋鬼)悄悄溜進來,首先遭殃的就是咱們的皮毛和腠理(腠理啊,你可以想象成皮膚的微小縫隙,能讓汗液和氣息進出,但也容易讓邪氣鑽空子)。


    邪氣一進來,腠理就像打開了城門,任由它們長驅直入,先是在那些細小的絡脈裏遊蕩。這時候,如果你注意觀察,可能會發現皮膚上的一些微妙變化,比如顏色變深,或者出現莫名的紅點,這就是“絡脈盛色變”的表現,就像是城市主幹道上的交通信號燈突然變紅,提醒你注意啦!


    如果邪氣繼續作祟,不肯離開,它們就會沿著經絡這條高速公路,一路向裏,直達我們的“主幹道”——正經。這時候,身體可能會感覺特別虛弱,就像是城市的主幹道堵車了,能量和氣血都流通不暢。想象一下,你本來精神抖擻地去上班,結果一出門就遇到大堵車,心情能好得了嗎?


    再往裏走,邪氣可能就跑到咱們的“府”(中醫裏指髒腑)和腸胃這些“後勤基地”去了。這裏就像是城市的倉庫和食堂,一旦被邪氣侵擾,整個城市的運作都會受到影響。你可能會覺得胃口不好,肚子不舒服,甚至拉肚子,這都是身體在告訴你:“嘿,哥們兒,我得歇歇了!”


    不過,別擔心,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也就是說,在邪氣還沒那麽囂張的時候,咱們就得出手幹預。比如,剛感覺到皮膚有點不對勁,就可以試試艾灸或者拔罐,給身體來個“緊急疏通”,把邪氣趕出去。這就像是用吸塵器清理家裏的灰塵,雖然看著不起眼,但長期不做,灰塵積累多了,家裏可就不那麽宜居了。


    至於具體怎麽操作,咱們可以聊聊艾灸。艾灸就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或艾柱,點燃後對準穴位進行熏烤。比如說,如果你感覺肩頸不適,可以試試灸一下“大椎穴”(就在脖子後麵,低頭時凸起的骨頭下麵),這個穴位就像是肩頸的“守門員”,灸一灸,能幫你把邪氣擋在門外。


    當然啦,中醫博大精深,不僅僅是外治法,還有內服的藥方。比如,如果你因為受寒感冒了,中醫可能會給你開一劑“桂枝湯”。這方子簡單又有效,主要成分是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和大棗。每種藥材都有它的角色:桂枝負責散寒解表,白芍調和營衛,甘草補脾益氣,生薑溫中止嘔,大棗則能養血安神。它們組合在一起,就像是五虎上將,共同守護你的身體免受邪氣侵擾。


    黃帝說:“岐伯啊,你提到皮膚的十二個區域(雖然古時候沒有具體的穴位名稱對應這‘十二部’,但咱們可以想象成身體的不同區塊,比如臉部、四肢、軀幹等),要是這些地方生病了,會是個啥情況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黃帝啊,皮膚啊,它就像是身體裏那些錯綜複雜血脈的小小指揮部。你想啊,如果外來的邪氣,比如寒風啊、濕氣啊,悄悄溜進了皮膚這層防護網,那可就熱鬧了。首先,皮膚的毛孔,也就是咱們說的‘腠理’,會不由自主地張開大門,歡迎不速之客。這一開啊,邪氣就趁機溜進了更深的層次——絡脈。


    絡脈啊,就像是城市裏的小巷子,錯綜複雜,邪氣在裏麵轉悠,越積越多,就像堵車一樣,最後不得不找條大路走,那就是經脈了。經脈,可是身體裏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連接著各個重要部門——髒腑。這一來二去的,邪氣就跟著經脈的指引,直達髒腑深處,準備搞破壞了。”


    黃帝聽了,點了點頭:“嗯,有道理,接著說,接著說。”


    岐伯繼續道:“所以啊,皮膚這分區啊,看似不起眼,實則責任重大。它們各自守護著自己的領地,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得立刻警報拉響,通知身體內的免疫係統來增援。但要是皮膚太虛弱,或者咱們平時不注意保養,讓邪氣輕易得逞,那可就不僅僅是皮膚表麵的問題了,很可能會引發一係列的大病。這就好比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嘛!”


    黃帝笑了:“哈哈,岐伯你這一比喻,倒是生動得很。那咱們現代人該怎麽保護這皮膚的‘門禁係統’呢?”


    岐伯想了想,回答道:“現代人嘛,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更容易讓邪氣趁虛而入。要想保護好皮膚,首先得從內調外養做起。內調呢,就是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強皮膚的抵抗力。外養嘛,就是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換衣,避免長時間暴露在惡劣環境下。還有啊,適當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毒,讓皮膚更加健康有光澤。”


    “另外,咱們還可以借助一些傳統的中醫方法,比如艾灸、拔罐、刮痧等,來疏通經絡,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毒素。這些方法雖然看似簡單,但效果卻不容小覷哦!”


    黃帝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好,好,岐伯你講得既深刻又實用。看來咱們中醫的學問,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傳承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